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怎样选择伴侣,然后与这个人长相厮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怎样选择伴侣,然后与这个人长相厮守?

2017-09-19 22:30:47 作者:Alex Lickerman 阅读:载入中…

怎样选择伴侣,然后与这个人长相厮守?

艾利克斯·里克曼(Alex Lickerman)是一位美国内科医师,曾任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与健康咨询服务处医学副教授和初级医疗主任,现任副主任助理。1989 年成为一个在家修行的居士。

艾利克斯的著作曾被多家知名媒体引用,包括《花花公子》(Playboy)、《时尚健康男士版》(Men’s Health)、《时代周刊》(TIME)、《今日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他还写了一部电视试播剧,名叫《疗程》(Sessions),被梦工厂电视公司(DreamWorks Television)买断。

《世间的快乐》(Happiness in the World)一书是艾利克斯的博客合集,汇集了关于健康、快乐、个人发展等主题的文章。他的主要目标在于从科学的角度探索快乐,帮助人们用全新的角度来思考生活与自身。如何从健康的婚姻爱情获得快乐也是书中重点关注的话题。下面关于如何选择伴侣并与之长相厮守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新视角,很有智慧

1

怎样选择伴侣

我们大多数人选择伴侣的时候,都会有一系列标准,以明确自己的目标。浏览一下交友网站,就能发现很多这类标准。甲的标准是「幽默感、冒险精神、牙齿整齐」;乙的是「要自己创业,爱旅游,还喜欢健身」。但奇怪的是,我们最后找到的伴侣,却经常并不具备这些必要条件,有时候还是大部分条件都没有满足。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之一可能是,人类并不是定制的商品;我们要相守一生,就非作出妥协不可。另一方面,人们最终的选择,跟自己的标准相比往往会让人大跌眼镜。有些情况下,就好像「购物清单」被完全扔到了一边。

现实中,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不论做什么事,人类的潜意识欲望占主导地位,显意识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知道选择伴侣的标准,然而,那些真正吸引我们的品质——也就是我们最终决定的真正原因——往往跟这些标准大相径庭

或者至少可以说,我们想要的各种品质的相对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对男人来说,往往因为女性太美,让男人完全忽略了她中学还没毕业这个事实,尽管男人会把「有文化」作为标准。又或者,某男士拥有财富太过惊人,容易让人忽略他有酗酒的恶习。

当然,问题在于我们选择伴侣时的显意识是否经常跟我们的潜意识一样糟糕?我们是否真的应该认为「冒险精神」比「诚实」更重要?是否应该认为「健康」比「时尚」更重要?是否应该认为「共同价值观」比「共同的兴趣点」更重要?选择伴侣的时候,需要作的这些权衡着实复杂。而权衡让选择更加困难,并不仅仅因为没有完美答案,还因为,哪怕我们今天能得出一个很好,甚至称得上绝妙的答案,但却不能保证这个答案到明天还那么好。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经常会以无法预测的方式发生变化。

但我认为有一个让其他因素变得几乎无关紧要的要素,而我们在权衡时却几乎从未考虑,那就是,我选择的这个人会把我变成什么样的人?

有一种社会学理论主张「自我实现的预言」。这个理论认为,我们对别人行为的预期会影响我们自己的行为,最后让他们符合我们的预期。学者马克·斯奈德与同事进行过一项研究,他们选取了 51 名大学本科男生,请他们随机看 8 名大学本科女生照片中的一张。这 8 名女生之前已经由其他男性判定为 4 人有吸引力,4 人没有吸引力。研究者要求这些本科男生看过照片之后说出第一印象。此前他们已经通过研究确认,男性会认为有吸引力的女性比没有吸引力的女性更加温柔。研究员让这些男生通过电话跟这些照片上的女生聊天(这样他们就看不见对方),但其实电话那一端的女生都不是照片上的人,但这些男生不知道。实验是双盲的,参与者和观察者都不知道实验的目的。这些观察者听过电话录音之后,判定那些跟「有吸引力」(因此被认为性格温柔)的女生聊天的男生,说话也更加温柔,从而证实了「男生对女生的预期,影响了男生自己的行为」。还有一个结果更有趣:观察者还判定,那些被认为「有吸引力」的女生,说话同样比「没有吸引力」的女生更温柔。由此可见,男生对女生的预期,改变了男生对女生的行为,也改变了女生对男生的行为。

而且,还有其他研究显示,我们在改变自身行为以符合他人预期的时候,还会将这些预期内化,使我们以后能重复这种行为。不仅如此,我们还会把自己后面的行为归于自身性格,而不是由于别人对我们的预期;尤其当有多人,在多种情况下证实我们的自我评判时,我们就更容易这么想了。因此,我的父母老师朋友若是都以一种「你不自立」的态度来对待我时,我就会相信自己不自立,也会极有可能变得不自立。

这一切是怎么影响我们选择伴侣的?美国明星布拉德·皮特(Brad Pitt)有一次谈起他跟前妻詹妮弗·安妮斯顿(Jennifer Aniston)离婚:「我不喜欢跟她在一起时的那个自己。」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跟别人一起度过的。如果对方使我们把自己不喜欢的那一面暴露出来,那么最后,我们大多数时间都会变成自己厌恶的那种人了。而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人,大部分情况下,正是我们的伴侣。

当然,问题在于,伴侣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也是随着时间变化的。一开始,伴侣很可能让我们成为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充满热情激情澎湃、幸福快乐的自我。但随着关系的发展,伴侣就可能开始让我们暴露出自己完全不喜欢的特征:容易生气、要求过多,甚至抑郁的自我。最后我们都要为自己的本性负责。但我们自我影响的方式,并不能简单地通过标新立异。我们必须聪明起来,必须利用杠杆,正面影响的杠杆,真正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决定跟谁过一辈子,或许是所有影响因素里最大的那个。我们不一定能预测出伴侣将来会让我们变成什么样的人,但至少可以问问自己,伴侣现在要让我们变成什么样的人?我们若是不喜欢那个自己,无论现在多么喜欢那个伴侣,还是三思而后行吧。(伤感爱情文章 www.wenzhangba.com)

2

怎样好好对待你最爱的人

我们经常发现,我们对待最爱的人,态度却最为恶劣。这是为什么?世人常说是因为「日久生厌」,我却不以为然。那些我们爱的人,一开始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必然有很多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喜欢;这些品质最后也不会都让我们厌恶(「你怎么对谁都那么好,真烦!」)。我觉得,其实是因为对不喜欢的方面的忍耐力越来越低。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伤痛和快乐,都可以控制我们的注意力,但伤痛的控制力要强得多。于是,我们就能够解释,想对所爱的人好,为什么会那么困难了:我们与他们共度的时间最多,因此对他们的不良品质最难容忍。

但是,我们当然想要好好对待所爱的人,如果实际上做不到,还经常会觉得非常愧疚。所以,假如对配偶还没有反感到离婚的程度,对孩子还没有厌恶到找人收养的程度,对父母还没有排斥到送去养老院的程度,该做些什么呢?我有这么几条建议:

1:定期想象一下,失去你爱的人,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这是为了生出强烈的感激之情,而最能生出感激之情的,莫过于被感激的事物有失去的风险。研究显示,我们人人都能够想象「失去」,也都能够想象得非常具体,具体到「庆幸失去的事物还在」的程度。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想象如果某人离开了我们,想象一个栩栩如生的特殊场面;在脑海中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情节,造出一些非常可信的使他们离你而去的原因。你可以试着,把所爱的人的优秀品质列一个表出来,每天早上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几分钟就行,想象你会如何失去这些;或者确切点说,想象有朝一日总会失去这些人。而且,若能让自己眼前出现失去所爱的人的画面,就能够唤起最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以,我们若是要想象「没有配偶的生活」,就可以想象看到爱人在我们生活中留下空白的情景,看到床上爱人曾经躺过的位置,看到餐桌上爱人曾经坐过的位置,如此等等。若是想到没有了爱人,自己的生活轨迹会有什么变化,我们眼前又会出现这样的画面:一个人去看电影,一个人度假,一个人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如此等等。你定期进行这样的练习,就能养成习惯。这种可信的、对「丧失」的恐惧,不太可能会让我们视若无睹;因此只要你坚持这样的练习,对「失去」的担心就可能变成一种习惯永远内心充满感激之情。

2:跟所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最好要有其他人在场。

我在本书后面有一篇文章《如何激发别人的优秀品质》(How To Pull Good Things Out Of Others),其中说道:「我们接触的人,很大程度上会塑造我们的人格。比如,你之前是否注意到,你对待自己的家人是一种方式,对待朋友是另一种方式,对待同事、上司又是一种方式?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自我;但是,我们在某个时刻,扮演哪一个自我,主要不是由自己决定的,而是由周围的人决定的。」因此,我认为,如果有外人在场,你肯定会变得客气、有礼貌;而这种态度,不光是对外人的!此外,如果陌生人能让你表现得更友善,也就能让你爱的人也表现出友善的一面;于是,你就拥有一个机会,来观察、欣赏爱人更友善的一面。简而言之,你和最爱的人之间的互动,若是有了外人在场,一般就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了。

3:如果有必要,就暂时与所爱的人分开一段时间

可不要以为,这么做是因为爱人让你受不了,你要休息一阵才能恢复自己的忍耐力。你离开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一个人走到外面的世界里去,就能让其他的体验、其他的人,激发心中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加慷慨,更能够用广阔的视角,看待你目前的生活;更容易发现爱人的优秀品质,也能更加公正地看待那些让你沮丧的品质。

按说,我们对待外人,不应该比对待爱人更友善;但是,现实却相反。以上的建议只是众多策略中的几个例子,让你对爱人能够更加包容,这样,你走到人生终点的时候,就不会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莫及。因为到了那一刻,你已经不再关注生命中无关紧要的部分,却发现对待最需要你的爱的人时,态度竟如此糟糕——在我看来,人生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此了。

《世间的快乐》(Happiness in the World)由豆瓣阅读同文馆取得版权并组织翻译,同时发布中文版和英文原版两个版本。上架首周半价特惠中。

世间的快乐

Happiness in the World

作者〔美〕Alex Lickerman

译者 刘巍

全本定价¥9.99 ¥5.00 限时特价

艾利克斯·里克曼(Alex Lickerman)是一位内科医师,曾任芝加哥大学的学生与健康咨询服务处医学副教授和初级医疗主任,现任副主任助理。1989 年成为一个在家修行的居士。

本书是艾利克斯的博客合集,汇集了健康、快乐、个人发展等主题的文章。包括: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如何宽恕他人?如何与过去诀别?智慧来自哪里?......他的主要目标在于从科学的角度探索快乐,帮助人们用全新的角度来思考生活与自身

↙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世间的快乐》。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