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事儿】“网红文章”=学术期刊论文?
(点击语音 即可收听)
最近有所国内著名大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浙江大学宣布试行一项新政策:浙大在校师生在权威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文章,将有望被认定为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这项《办法》推出后,引发广大师生和全社会的热议。对写论文的人来说,从严肃学术期刊到媒体和网络平台,这弯拐得有点大一时不太适应;对学术圈以外单纯关心高校的人来说,以浙大的权威性如果这法子得到认可,很可能有其他高校跟进,对将要带来的后果更不能小视。所以对此赞成和质疑的人都不少。
看了报道和各方的议论,我把新办法的具体内容找来一查才知道,所谓“两微一端”指的是中央级媒体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移动客户端”。至于如何界定网络传播效果是“重大”还是“较大”,新办法里也有一系列量化标准,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微信公众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10 万;头条号刊发的作品,阅读量不少于40 万。”因此也有人开玩笑说,过去深受阅读量“10万加”任务折磨的都是公众号小编,现在欢迎教授们加入这个队伍。 www.wenzhangba.com
虽然是个玩笑但也反应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比如过去大家的文章发表在各级学术期刊上,无论格式规矩还是遣词用句都按照学术论文的标准来,论文作者和审阅者双方都已经习惯了。现在如果把同样的内容发表在面向整个网络的新平台上,甭管是微还是端,受众都换人了。要想让阅读量或者点击量达标,还遵循过去那种论文写法恐怕行不通,就冲大部分论文那长度,一般读者就望而却步。因此写作者需要用极具吸引力的写作方式,在适当篇幅中阐述自己的核心观点。这对论文作者无疑是个考验,对公众来说则是个好消息。
随着网络终端越来越普及,网络上各种经过包装的伪科学谣言也传播得越来越利索,很多人看到最后苦于不知道应该相信谁。现在把更多高质量的信息摆在大家面前,让高校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客观上也起到了净化网络环境的作用。如果运作得当的话,可以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关于这事儿,您怎么看?
欢迎订阅 刘思伽
微信号:fmliusijia公众号原创文章归 刘思伽 版权所有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转载请联系 :liusijia@rb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