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视频实拍女游客要跳海捞手机: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崩溃?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视频实拍女游客要跳海捞手机: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崩溃?

2017-10-17 07:01:20 作者:琴台 阅读:载入中…

视频实拍女游客要跳海捞手机: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崩溃?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

关注“甜蜜的大枣”

甜蜜的大枣802

视频实拍女游客要跳海捞手机:你有没有过这样的崩溃?

文/琴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视频看过,什么观感?

 

视频末尾有一条评论:“身外之物,就是一块金子也不值得自己跳下去,就算手机里有再重要的文件也不能跳下去,在海里你能有手机沉得快么,捞不上来是必然的。”

 

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别说要跳海的女士,就是学龄前儿童,这样的道理都会懂。

 

但为什么,小孩子都能懂的道理,这位女士却不懂?

 

看视频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个女士简直疯了,但有多少人想过,这个在洱海上因为一部手机突然疯狂女人,就是另一个侧面的我们?

 

即便不是另一个侧面的我们,那么,她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母亲?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姊妹?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婆婆?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妯娌?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女儿?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同事和朋友

 

这个衣着整齐的女士,手机掉进海里的前一分钟,一定是一个正常人。突发的一个微小事件:手机掉海里了。她变成了一个也许连自己都不认识的人。

 

应急情绪反应的失控状态,绝不仅仅是这个女人独有,也绝不仅仅是一部手机能够引起。目睹视频觉得匪夷所思,但闭上眼睛浏览自己的生活:你,或者你身边的其他人,有没有这样的时刻?

 

我们或者我们身边的其他人,也许不可能因为一部手机变成另外一个人,但其他的突发事件呢?夫妻关系,婆媳矛盾,朋友争执,甚至是路人之间的一次偶然冲突,我们,包括所有的你们,有没有过突然变成另外一个人的时刻?

02

视频上的女士,从年龄判断,应该具备以下身份:首先,她是一个母亲;其次,她是一个妻子;再次,她是一个女儿和儿媳;再扩大范围,她是一个社会人,有自己固定的社交关系和社会角色。

 

这位有着多重社会角色的女士,显而易见是有着情绪失控惯性的。

 

因为手机跌落就要跳海,根本原因不是手机很重要,而是缺乏面对处理不快事件的能力

 

这种不快事件,包括失手掉到海里的手机,也包括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中所有让她不快的事件。

 

看着视频中几个人都拉不住的女士,我想到了生活在她身边的人。她的先生,她的儿女,她的父母手足,她的公婆。和这样一个情绪如此无法自控的人生活在一起,所有这些身边人,经历的是什么,完全可以预见。

 

所有人都会怵头和她生活在一起。包括她的儿女、先生、公婆。

 

但是,若让这位女士来自述,我敢说,她的第一句话一定是:“我不是一生下来就这样的,我之所以会有今天,都是别人造成的。”

 

是啊,她一生下来真不是这样的,襁褓中的那个幼囡,乖巧可爱,睁着一双纯真的眼睛,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爱和期待

 

时光演进,她在长大,原生家庭、天赋基因还有后天环境,同时发力塑造着这个人。

 

甚至婚前,她也是一个非常健康非常正常的姑娘。

 

没有人知道她经历了什么,但这样的性格,一定经历了她自己知道的深渊,然后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说起自己的性格,她能找出一千条理由,一千条自己被命运迎头暴击心性大变的理由。

 

说起她的性格,她身边的所有人也能说出一千条理由,说出一千条这个女士如何奇葩极端的理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站位。每个人都只站在自己的站位上说话。

 

这样的状态得到的结局是:一个人的性格扭曲,牵连着所有关系都扭曲变形的现实

03

昨天的文章《写给找我咨询的夫妻:明明相爱,为何偏偏要分开》推送后,后台收到太多留言,单是已经放出的这些,已经令人忍不住感喟:众生皆苦。

 

是啊,众生皆苦。表面看,众生的苦难都是别人附加的,可作为旁观者,当我们认真检索事件的整个经过,才发现,令当事人痛苦不堪的,不是别人,是自己。是自己建造了一座牢笼,牢牢的把自己囚禁。

 

文章评论中有吐槽婆媳关系的,有直接站位到圆子立场的,也有直接站位到阿支立场的,所有站位鲜明的评论,都是阅读过程中进行了自我投射。表面上是作为读者发表评论,实际上是借由别人的事件表达对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他人的痛恨或者不满。

 

类似评论中,没有和解的迹象,只有不满,只有愤怒,只有怨怼。这样的读者在发表个人感受时,完全不理会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

 

之所以事无巨细的写这篇文章,初心是让大家在围观别人故事的同时,反观自己,用旁观别人得出的理解来指导自己的人生。

 

可惜的是,没用。

 

生活平顺情绪平和的读者,只言片语充满智慧悟性。

 

生活不平顺情绪不平和的读者,借由指点别人的人生抒发个人愤怒。

 

我要发出的声音,不同频道的人压根听不见,这个现实,让人好绝望

 

文章推送后,圆子再次找到我,她来表达感谢,感谢枣姐的一番苦心。圆子的表现,让我很欣慰,欣慰于她终于开始踏上自我反思自我反省之路。

 

阿支也找到我。他给我发过来了不短的文字,解释文章中一些细节性问题。

 

比如让不少女性读者很愤怒的公公拿刀吓唬圆子的情节。阿支给出的解释是:当时是家庭爆发矛盾,圆子把孩子偷偷藏起来,然后回家,公公对峙在门前不让她进屋,双方争执中,圆子大叫公公非礼,愤怒至极的公公这才拿刀吓唬她。

 

大家知道我看到阿支给出这份解释的心情吗?

 

无语。

 

无语之一,除了当事人,围观的永远没可能知道真相到底是什么,每个人在叙述事件过程时,都是选择对自己有利让自己更清白的那一面。

 

无语之二,圆子和阿支都表示要反思,事实上,从对过去事件的描述来看,两个人目前都没有放下过去的恩怨,而且据我看,过去这些恩怨,他们可能终生都放不下。

 

放不下恩怨,就会充满怨怼。这些怨怼的根源是对方造成的吗?对方当然有责任,但更主要的,还是自己不愿意放下,是自己非要亲手造一做牢笼牢牢关押自己。

 

枣姐不是神,无力救赎。

 

所以,当阿支再次询问我:“您觉得我们未来该怎样走?”

 

我答复了他一句:“你们的人生还是自己拿主意吧。”

 

我苦口婆心所有道理都已经讲尽了,可惜的是,无论圆子还是阿支,都不能真正领会。说得更准确一点,听道理的时候他们都明白,但回归生活,依然故我,该这样还怎样。

 

看着这对远在万山千水之外撕逼的夫妻,忽然想到,也许,这就是命运。

 

千姿百态的性格,塑造千姿百态的命运。同样这两个人,各自开始另外的人生时,也许都会是好太太好先生,但那是别人的好先生或者别人的好太太。当这两个人发生情感链接时,姻缘幸福,难度极大。

 

接越来越多的咨询,越来越发现一个问题。有些人的相遇,是为了天长地久的幸福一辈子;有些人的相遇,是为了历尽劫波淬炼自我,以期遇到更合适的下一场爱。

04

阅历世事越多,越发现,人性太复杂深奥了。

 

复杂深奥的人性面前,所有问题都是立体的,所有关系都是双方互相作用的结果,任何悲剧,都不是一方的责任。

 

过来,我写过太多家长里短的故事,婆媳关系,夫妻关系,甚至对很多热点事件,都有过非常鲜明的个人观点

 

随着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渐渐发现,我所表达的太多鲜明观点,都带有片面性和幼稚性。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我说婆媳关系,号召儿媳妇们用爱和包容理解接受婆婆。当时当地,许多年轻的儿媳妇激烈攻击我,我和她们毫不犹豫的对掐,觉得这样的儿媳妇简直极品。

 

但今天,看到这则因为一部手机掉海就要跳海的视频,突然想到,如果这个女士成为婆婆,作为她的儿媳妇,会爱屋及乌?会不绝望崩溃?

 

同时也想到,当这个女士成为一个儿媳妇,她的婆婆会怎样的心情?

 

想到这一层才发现,过去我的那些鲜明观点,只适合大众群体。所谓大众群体,就是婆婆和儿媳妇都是正常健康心理状态的人。

 

婆媳双方但凡有一方有变异心理,婆媳关系要想花好月圆,都难于上青天。

 

当然,鉴定婆婆奇葩还是儿媳奇葩,当事人没有发言权。越是奇葩的人越会认为对方奇葩,越是控诉强烈的人越没有自省能力。

 

每个苦逼的当事人都有一肚子苦水。每个人都把这一肚子苦水记到和自己直接发生关联的其他人头上。

 

很少有人想过一个问题,你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你,他人只是外因,自己才是内因。

 

无论欢喜还是悲伤,每个人的人生、人格、个性,都是自己亲手选择并滴水石穿塑造的。

 

所以,不要动辄断言,都是他们伤害了我我才成为这个样子。别人的伤害,只有愿意接着的时候才会真正伤害你。如果你足够大度超脱智慧,任何人都不能从本质上伤害你。

 

好比这位要跳海捞手机的女士,如果让她倾诉为什么情绪如此容易失控,她也许能吐槽三天三夜自己的际遇,但是,这样的吐槽,别人关心吗?

 

没有人关心,除了她自己。

 

作为旁观者,我们在意的只是,你是怎样一个人。以及面对这样的你,我们要采取怎样的交往方式。

 

因为一部手机就要跳海。如果我有儿子,绝对不会让她娶这样的女士当老婆;如果我有女儿,绝对不会让她选择这样的女人当婆婆。

 

没有人能选择命运,但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成为怎样的人。

 

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答案很简单。无论过去遇到过什么,但从“我”这里开始,所有的噩梦都成为终结。对于过去的伤害,我成为终结的句点;对于过去的喜悦,我成为传承的逗号。

 

说得再具体一点。一个受过婆媳关系伤害的儿媳妇,未来成为婆婆或者岳母,要有能力不让下一辈重复自己曾经经历的艰难。一个受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当他为人父母,不再让儿女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抓狂心境

 

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很多人也懂这样的道理。但事实上,还是有太多人,在对峙困境的过程中,改变并迁移了心性,成了一个面目全非的人。所以,嘴巴上说得很好,生命真正另起一行时,还是不具备圆融所有关系的能力。

 

若每个人都有良好的自愈能力,这个世界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人间。

枣姐接受情感、生活咨询的两种方式:

付费咨询:500元/小时,直接加枣姐个人微信zaojieqintai私聊(注明咨询)。

免费咨询: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加枣姐个人微信zaojieqintai留言,等枣姐得闲再回复。

所有免费咨询均默认为允许使用素材。谢谢。

琴台:《读者》《意林》签约作家。

公众号:甜蜜的大枣

公号ID:tianmidedazao

甜蜜的大枣

原生态集美小店

苹果机宝宝打赏扫上方二维码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