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锋芒毕露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 ◆ ◆
文 | 花样年华
01
“王助教离职了,准备出国,你知道吗?”老汪说。
“为什么啊,不是顺风顺水要升职了吗?”
事情要从一年多前说起。
新入职两年的王助教,教经济学,课程很吃香。人特别聪明,办事能力也不错,系主任很欣赏他,人人都看好他。
系里搞了一个大型活动,有省电台来采访他们系主任,但当时系主任还没有到,学生会的同学急得团团转,有学生给他打电话,系主任答应马上到,让他们先请记者坐下稍等。
电话刚挂,那边就有同学跑过来说:“不用打电话了,王助教已经在和记者打招呼了。”
只听王助理说:“系主任没到,没关系,你们有问题问我好了,这个研讨会我最清楚,从头到尾,我一直都在参与,邀请你们媒体的名单和发出的通讯稿,都是我一手操作的。”那语气,表明他就像主人。
记者会意,摄像头话筒通通对准王助教,王助教本就身材高大,面对镜头侃侃而谈。气度不凡的样子让人觉得他就是未来的系主任。
记者采访完,正碰上系主任,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对不起,对不起,塞车了!”
记者们说,“没关系的,王助教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系主任喘着粗气,看了王助教一眼。那一眼,意味深长。
老汪说,“后来,采访片在省电台滚动播出,很轰动,王助教一时风头大盛——”
老汪神秘一笑,压低声音说,“有人传说他另有高就,但知情人透露他不过是被系主任冷嘲热讽不待见罢了。出走也是无奈之举……”
在座一位年长的抿了口酒,说:“小王啊,春风得意固然是不错,但不该得意忘形,忽视别人的存在。”
02
事实上,职场中这样“耀眼”的年轻人很多,自以为自己能力强,眼高于顶,唯恐不能被重视,站错了位,反而不如那些开始不打眼、踏实低调的同期者。
和王助教的高调作风不同的是我同学老公小龙,他低调、内敛。
小龙是一家外资企业的技术指导,他带着处长到老婆默默的公司参观。这个消息,默默早就向她的头儿汇报了,雀跃中带着一点骄矜,“我老公以前是系里学长、杠杠的高材生呢,是这方面的专家......”
可随后参观的情形,令默默大跌眼镜,小龙跟在处长旁边,像个刚出道的新人,全程说得不超过五句话,几个关键时候都是处长在那侃侃而谈。默默尴尬不已,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回家后,默默终于爆发了:“明明最懂机器的是你,根本就应该由你来介绍,你为什么不说话?你们处长懂什么?你今天真让我丢脸!”
闻言,小龙笑了,“我们处长大学也是这个专业呢,虽然有些过时,但我看他兴致挺高的。”
最后,默默所在的工厂拿到了这个大订单,小龙轻轻比了个“胜利”的手势,对默默说:“媳妇儿,对吧,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
默默恍然大悟,怎么那么多工厂独独选中老婆所在的工厂?明明老公才是技术专家,为何惜字如金?小龙洞悉人性,静静地退到领导身后,以小透明自居。
以已“拙”衬人“精”,不彰显,不抢风头,确实为这笔生意的水到渠成,起了关键作用。
那么小龙的水平是不是就埋没了?真得多虑了,这个社会,有才的人就像口袋里的钉子,怎么会被埋没呢?
回程的路上,处长和这位学弟就专业再交谈,发现他很有见解,但更令处长加分的是他不急不躁,沉稳少言的性子,谦恭低调是任何年代的通行证。一个赢得了上级好感的年轻人,兼有真才实学,无疑前程似锦。
03
我曾经认识的一位学长很有才华,在上学期间获得各方面的殊荣很多,可以说就学术成就来说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们了。
参加过博士论文口试之后,指导教授对他很客气。教授说,“讲实在话这方面,你研究这么多年,你才是专家,我们不是在考你,在指导你,是在向你请教。”
这个博士并未露半点儿得意之色,他再三向几位指导教授鞠躬,致谢:“是老师们指导了我方向,也给了我机会,没有这个机会,我又怎么能表现呢?”
教授们频频颔首,隐隐感觉这个年轻人一定能走很远。
这个谦逊的年轻人如今已赴海外,活跃在世界学术中心。有人在国外看到过他,依然是当年的样子:不居功自傲,不自鸣得意,不忘本,不忘初心。
这些特质,就像猛虎的双翼,不仅让他今时今日稳扎稳打,也为他的腾空而起飞助力。谁都不怀疑,下一个最年轻的院士会是他。
教授们阅人无数,眼光很准,他们说,
那些一开始看起来光芒耀眼的年轻人,并不一定走到最后,他太在意自己学会的东西了,难以获得自身的完善;
有些年轻人貌不惊人、温和谦卑,貌似愚钝,其实他们知道自己的弱势、自己的不利、弥补自己的不足,等待时机成熟或者厚积薄发,最后什么都遮不住了。
04
《三国演义》里的杨修,屡屡猜中顶头上司曹操的心事,从会意“一合酥”到门上写“活”字的含义,再到夜半传军令鸡肋,杨修事事洞察先机,结果呢?曹公震怒之下喝令刀斧手推修出去斩首。
《红楼梦》里的门子,又是巴结贾雨村献“护官符”,又是热情出点子怎么判“薛蟠打死冯家公子”的案子,结果呢?贾雨村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他才罢。
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烂。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那么不管多么优秀,都难免会遭到明枪暗箭的攻击。
王助教、杨修、门子们,应该来说,都是脑袋极端好使的年轻人,但不是聪明人。聪明人不仅仅包括知识、反应,最重要的是包括做人处世的低调智慧啊。
太锋芒毕露的年轻人,是赤裸裸把成功写在脸上,是用力过猛的兜售,是渴望万众瞩目,妄想用自己的锋芒去照亮别人,用自己的光亮驱散黑暗,但反而忘了最大的阴影就是自己。
05
低调做人你会一次比一次稳健;高调做事,你会一次比一次优秀。
做人要圆融通达,如果你处处锋芒毕露,只是因为你历练不够。
多来几次风雨、多受几次打压,自会成熟和内敛。
我告诉你,这不是潜规则,是人性!
-作者-
花样年华,期刊写手,专栏作者,理财畅销书《家庭资产增值手册》京东当当有售;纪实文集《花样年华》正在热售中。文章首发剽悍江湖(piaohanjianghu)。
剽悍一只猫和他的朋友们
在一起就是剽悍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