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是中国养老唯一的出路么?
01
“有一位老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3个月前的一天,凌晨两点多,平时连翻身都没办法做到的老伴从床上掉到了地上。
老人想求助,点开手机通讯录,里面有包括独生女在内有100多人,却不知道该打给谁。”
最近一则题为《你爸躺在地上,而你在通讯录里》的新闻得到疯传,养老之痛再度引起社会关注,网友不断热议。
大多网友呈现两种解决意见,一种是常回家看看,保持联络畅通。另一种是找个保姆或者亲戚照看父母。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经典剧目《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当中讲述了田教授为其老母亲找保姆的故事,最后找了28个保姆,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麻烦,而其母讲的最多的一句就是“这些人天天伺候我,知道我在想什么吗?越养我越觉得自己没用”。
一句话,揭示了现在找保姆养老的尴尬局面——只解决看护,不解决内心的孤独。电视的结尾也值得让人深思,田教授的夫人(原是厂长)下岗在家照顾老母亲。可是,老太太内心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02
那么,“常回家看看”呢?可以宽慰父母的心吗?
今年中秋,又正好是奶奶的八十大寿,全家老小挤着时间终于凑到了一起。那天我们家去的很早,可是等到快十一点其他几个姑妈、叔叔还没来。
奶奶望眼欲穿,一直到了12点才姗姗来迟。问及原因,他们像开了会统一说到“来这么早还是等(吃饭)啊”,奶奶当时心神不悦。
到了中午开饭,老爸老妈忙着点菜,弟弟妹妹们按耐不住寂寞开始了“低头族”的生活,姑妈姑父们忙着电话应付那些社交朋友,甚至于我都不自觉掏出了手机。
“你们能不能好好吃一顿饭?”正当玩的兴高彩烈时,不想就被奶奶的一顿无名火给浇灭了热情,把我们吓得赶紧藏了起来。
“回家看我有什么用,心思完全不在我这里啊!”一番话,让我们若有所思。一顿饭的时间我们尚不能保证质量,还谈什么常回家看看,常回家孝敬她?
03
孝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要让老人“老有所乐”。
这就不仅仅需要社会及子女的关爱,还得老人好好调适自己的心情,放松心态,做一个自信、乐观、开朗的新时代健康老人。
据调查发现,很多空巢老人、独居甚至是失独老人不同程度的患有“家庭空巢综合症”。
主要表现是:精神空虚无所寄托,心情郁闷孤寂伤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家庭空巢综合症”会导致老年人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减退,抵御不住疾病的侵袭,甚至会引发老年痴呆症。
相反,也有不少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独老人在完成了抚养子女的重任后,把自己的日子安排得丰富多彩,每天过得有滋有味,越活越精神。
04
作为媒体人,我经常采访到一些名人轶事。你们相信么,一对失独老人,竟然活得比正常老人还要幸运。不是别人,正是抗癌漫画家熊顿的父母。
当年熊顿以一部《滚蛋吧!肿瘤君》的漫画一举成名,却在2012年以30岁的芳龄去世。后续著名影星白百何以其为原型翻拍成电影,夺得华表影后。因为这部电影,白百何还与熊顿的父亲、母亲感情深厚,许诺要代替他们的女儿熊顿照顾好他们。
刚开始,熊顿父母很不能接受女儿早逝的消息,也因此身体每况愈下。白百何知道后,并没有直接为其雇养保姆,而是请教了有关养老专家。
于是她做了三件事,首先鼓励他们建立熊顿基金会,让熊顿父母有个情感寄托。在基金会中,各种活动让父母们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子,认识新朋友,联络老朋友。不仅可以获得生活的支持,也能得到相互的精神慰藉,这样老人们离失落忧郁就远了很多。
其次,让他们接受失独的事实,发掘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文化娱乐生活。比如,旅游玩……做做年轻时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情,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自己找乐子,积极达观地享受清闲时光。
第三,鼓励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树立“自己还有用、还可以照顾自己”的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7年熊顿失逝五年后,在他父母的朋友圈,我们看到的不是悲天悯人、精神不振的老人,而是为了心中的事业——熊顿基金会忙前忙后,时不时还外出旅游的潇洒老人。他们不是忘却了女儿,而是心中更有寄托和独力精神。
人心不老则青春常在,老人生活得充满希望,就能营造出桑榆非晚的满天霞光,创建晚年的幸福生活!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养老不再是独木桥,只有切实从内心出发的“自立支援”才是最好的养老生活。
05
我曾去过日本,在我们的邻国日本,比我国更早迈进老龄化社会,据说老人已经占了人口的4分之1。
但是日本拥有完善的养老介护服务体系,作为养老介护先进国家,累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与方法,在专业的介护技能培养方面也输出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如今,解决这一养老问题的新型日护模式日医介护来到了中国,为更多的家庭老人提供生活、医护、精神的支持,搭建儿女与父母的桥梁,从而省去家庭烦恼。
日医的“介护”不单单照料老人的日常起居,更尊重老人的意见,最大限度将老人现有的能力发挥出来,帮助其最终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这也是普通的养老与介护的区别所在。
介护不只是为老人提供进食、洗浴、排泄等基础的日常起居护理,而是要在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之后进行介护评估,让老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维护和提高老人身心机能的同时,消除老人居家易感受到的社会孤立感,也很好地维护了老人应有的尊严。
<世上最“治愈”的礼物 你懂了吗>
人生就像行路,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风景,过好生命里的每一天,才能找到人生的价值,拥有真正的幸福。
到底应该如何照顾老人,到底什么才是对老人真正的关心,预了解更多老年人介护知识,可以关注【日医介护之窗】(ID:nichiijiehu)这个公益公众号。
<广告>
更详细地了解介护,了解日医,请点击“原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