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关青春期父母们都不知道的一个大问题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有关青春期父母们都不知道的一个大问题

2017-11-13 20:32:02 作者:殷浩然 阅读:载入中…

有关青春期父母们都不知道的一个大问题

  每一个成年人都曾从青春期度过,它是人生极为敏感又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会对我们的一生都产生意义深远的影响。现在有关青春期教育与引导的书籍与文章汗牛充栋,而越来越多的正在或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更愿意通过学习来掌握如何引导和驾驭自己孩子,但通过浩然这些年来的实践和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父母常常会忽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或者说对此一无所知

  相比于青春期性意识的萌动及早恋问题,以及严重的叛逆与对抗问题,这个问题才是孩子未来能否建立健全的人格最核心之处。步入中年后我们才能明白:相比于知识、学历、能力社会背景,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赢得尊重的人格力量,才是一个人能否建立自己的事业,获得和谐美满的家庭享受幸福乐观自在积极人生的关键!而大量存在心理障碍与特异行为的青少年,正是未能在这一问题上得到正面的引导与帮助所致。

  今天,浩然就来给大家谈谈这个话题,它的意义不惟是针对适龄孩子的家长,以及业已长大但仍受此问题困扰的高中或大学生的家长,它对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有启迪作用,若我们回溯一下自己的青春期,或许能发现今天自身很多心理或人格上的纠结与不安,都与那段时期的经历有关。下边先给大家举上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实例吧。

01class有代表性的五个例子

  【第一例】朋友的儿子在童年及小学阶段,很阳光朝气蓬勃,兴趣广泛,爱说爱笑,学习成绩也特别好。不料自从进入中学以后,特别是从初二开始,就变得越来越沉闷,话越来越少,每天看上去都郁郁寡欢的。父母感觉孩子似乎有什么心结,便经常和孩子沟通,试图找到问题之所在,但儿子总是说没什么。幸好孩子还比较听话,成绩在班里也算前列,家长认为这可能是孩子在青春期自然的性格转变,也就不是特别在意。

  但是后来孩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性格更加内向,在家里和父母都说不上几句话,而且睡眠质量日益变差,脾胃也不好,脸色无光还经常长痤疮。最令父母震惊的是无意中看到孩子在QQ空间里写的一段话,充满了对人生的无奈与无趣,对自己十分不肯定,觉得活着很没有意思等等。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忙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心理辅导了一段时间效果不佳,这才又转而求教于我。

  【第二例】某客户的孩子从高中阶段起,就出现了很严重的幻听,总能听见有人说他坏话。无论是他一个人待在家里学习,晚上躺在床上睡觉,还是走在大街上或是在上课期间,经常都能听见一个或几个同学在他耳边说话,言语内容对他极度嘲弄和鄙视,当然实际上是没人的。为此痛苦万分,变得越来越自闭、自卑、压抑冲动,动不动就冲父母发脾气,晚上也睡不好觉。家长也是带着孩子辗转求医,看过中医、西医、心理医生等,病情是好是坏,总得不到根治,家长怀疑是风水问题,特来向我咨询。

  【第三例】某客户的女儿从初二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根本不愿意主动和人打招呼,学习成绩成绩也一落千丈,整天沉迷于日本动漫与手机游戏之中,性格自闭、狭促,为了一点小事就激动不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歇斯底里地哭喊不已,后来家长发现孩子有了自残情况——用刀子将自己的手腕割得一道一道的,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孩子看过不少心理医生,虽有一定效果,但未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心理状态。

  【第四例】某客户的儿子直到上了大学之后,家长这才发现儿子竟然成了同性恋!后来在整理孩子中学时期的学习资料和书籍时,无意中发现孩子用过的一个笔记本,里面记载着孩子在初中阶段写的一些日记,里面充满了孤独、无奈、被同学伤害后的愤怒、对班主任偏袒女同学的不满及对女孩之身的向往等等。

  【第五例】某朋友的儿子上初中后,性格也变化了很多,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乐观,变得有些胆小、内向、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后来发现他时不时鼻青脸肿的,问他原因,他说是自己运动时不小心摔的。因此次数多了,家长就有点怀疑,暗中去打听调查了一番,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又心疼不已!原来儿子在学校经常被其他孩子殴打,并警告他不准告诉家长与老师。让家长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儿子不早点把实情告诉他们呢?

点击查看课程详细介绍

02class人生的第二次“自我发现”

  是什么让曾经阳光积极、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突然变得孤独、自闭、内向、焦虑?甚至出现性别倒错或幻听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家长沟通,甚至在外边遭受了暴力也不愿告诉家长?

  要解释究竟发生了什么,先来看看两岁大的孩子发现了什么。浩然曾经在《为什么说三岁看大》(点击查看)一文中,介绍了儿童从两岁开始,才第一次意识到作为个‍体的“自我”,他们从浑浑噩噩的状态中苏醒过来,不再把自己仅仅视为社会环境的延伸,而是把自己视为有自我意志的、独立的个体。这个时期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他们开始区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而且表现出很强的“自我排他性”。

  除此之外,伴随着自主意识的发展,自由的概念也形成了,孩子们突然意识到他其实有选择的余地。一个刚刚发现这一点的孩子,迫切想要探索的就是这种选择自由的深度与广度。这种探索令他们兴奋不已,于是便会以各种逆反的行为表现出来,目的是去获得有关选择和控制问题的答案,以及自己的权力范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人格会初次定型,一年多来的所有探索与遭遇,会让孩子们形成迥异不同的人格,虽然这种人格还不完整,但它是未来成型后人格的重要基础,会对一个人一生的行事风格与命运起到很大的作用。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将迎来人生过程中的“第二次自我发现”!两岁左右是发现作为“个体的自我”,而这次是发现作为“社会成员的自我”。在青春期以前,孩子虽然能区别出家庭、学校、班级、社会等群落的不同,但他们对自我的定义仍然主要以家庭为主,也就是我是某某家庭的一名儿童,对于家庭之外的社会性身份没有强烈的意识。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更愿意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父母与其他亲人,与其他小朋友的关系也仅仅限于玩伴关系,合则亲近,不合则疏远,朋友的多少、亲疏及能否得到对方的认同,并不太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

  但是随着青春期到来后性意识的萌动,对于自我的社会性身份认同立刻变得重要起来。他们意识到他们已经不是只会围着父母转的小孩子,而是一个“大人”了,这时最迫切的心理需求就是获得其他年龄相仿同学的肯定。根据“社会认同原理”,在思考、判断和行为方面,我们总是倾向于模仿与我们最相似的人。对于这时的孩子来说,同龄人较为一致的思想、爱好、兴趣、举止等,就是他们不自觉模仿的对象。

  我们经常认为,青少年思想叛逆而独立。但事实的真相是,这种态度只针对家长。青少年也会根据社会认同原理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而孩子眼里的“社会”,即同龄人群体。一个聪慧的老师,想达到某种引导的目的,只要设法让同龄的孩子头以身作则,往往就能带动全班同学纷纷效仿。青春期孩子表现出来的不听话、我行我素与对抗行为,让家长们觉得孩子逆反难管,而一个聪明的家长,就需要去了解同龄孩子们的流行思想与行为模式,从中找到引导自己孩子的方法。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很多,但不是今天浩然讨论的主题,今后有机会再给大家分享吧。现在请把目光聚焦在另一个重要结论上,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迫切需要得到其他孩子们的认同和友谊

03class社会身份不被认同的伤害

  这个时期的班级内,同学们会自发形成各种小团体,团体的标签各式各样,例如某些学习好的同学;有些特别顽皮的差等生;家长是同一个单位或街道的孩子;家在本市或市外的孩子;某种兴趣特别一致的同学,以及性格脾气相投而经常在一起等。当然这些团体成员之间会有交叉,也会多个团体形成更大的一个“意见一致体”,其表现为对某个因其出身、地域或性格原因不合群的孩子,一致性鄙视、嘲弄、取笑、捉弄或排斥在群体之外。

  相信每个家长作为过来人,都应该对这种现象记忆犹新。但当自己成为父母且自己的孩子也到了这个时期时,怎么就忘了去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学校受到了其他同学的孤立和排斥呢?而今天所举例子中的五个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获得其他同学的认同,反而经常被孤立、排斥与欺负,从而心理上出现了很大的创伤所致。

  长期得不到应有的社会身份认同,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严重的扭曲,越融入不到团队中去,越被其他同学取笑,越被编造各种流言蜚语,孩子就越来越敏感,越在意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甚至疑神疑鬼,无端猜忌谁又说了自己的坏话,内心愈发压抑无奈,严重的就会如第二个例子中的男孩,出现各种幻听;或者如第四个例子中的男孩,强烈否认自己的人格和性别身份,转而幻想成为那些嘲笑他的女孩子们。即使没有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也一定会在心理埋下对人际交往恐惧的种子(能量标度值100),或者其他各种心理障碍。

  这种情况一般很难被家长发现,从而导致孩子心理被反复创伤,或者无法得到及时的疗愈。原因在于孩子自认为他已经具有了“成人的社会性身份”,尽管这一点在以后看起来很幼稚,但作为成人的标志之一,就是自己的事自己承担,如果向父母或老师告状,会被认为是小孩子的行为,可能会得到其他同学的一致性嘲笑和看不起,因此绝大多数青春期开始的孩子,即使在学校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乃至暴力,都不会诉之于家长。

  再者就是目前的教育风气是成绩唯上,家长一般只关注孩子的成绩与身体,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漠不关心或无处下手,偏偏很多因为这个问题导致心理创伤的孩子,学习成绩还可以。今天所举的几个例子中,孩子的言行异常都比较显著,而更多的孩子或许受到的伤害没那么严重,或许自我控制与伪装得较好,因此在家庭中并没有特别异常的表现,家长会长时间发现不了这个问题。

  心理扭曲及障碍一旦固化,今后再想治疗和恢复就极为棘手了。这种社会人格认同缺失引起的心理疾病,会伴随很多人终生,因此而导致的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会有很多,例如婚姻不幸福事业成功,人际交往能力差,经受不了挫折自暴自弃、自杀、吸毒、抑郁、酗酒、报复社会等等。它对人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许多生理疾病的根源都来自于心理原因,由于长期处于较低的负能量层级,他们十分容易患上肝胆系统、心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慢性疾病。 

  现在家长对孩子越来越用心,无论金钱还是精力的投入都越来越大,但请家长们不要把目光只聚焦在孩子的学习与身体上边,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与健康,否则即使一路成绩优秀,即使考上名校,即使你为孩子铺垫了未来发展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基础,但只要孩子患上了心理疾病,即使他们也可能拥有事业、金钱、地位等,但他们今后的人生,注定是不幸福的!注: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我国患有各种心理障碍及疾病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而且未来的形势可能会更加严峻。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可以给作者打赏,感恩

赞赏随心,您的支持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