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私房话||柔和松弛,才是我们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私房话||柔和松弛,才是我们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2017-11-13 23:01:12 作者:闫红 阅读:载入中…

私房话||柔和松弛,才是我们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Photo by Omar Lopez on Unsplash

01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都是一个活得很悠游的人,我喜欢的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人活着,就应该如蝴蝶之蹁跹啊,蚂蚁、蜜蜂,成天忙忙碌碌,岂不是辜负了短暂的一生?

对于我这番高论,我妈从来不敢苟同,她不理会蝴蝶蜜蜂什么的,单知道这套理论体现在我的生活上,就是各种乱糟糟。不管是在她身边时,还是我嫁人之后,对于我居处不随时间地点改变的狼藉,她多次表示不忍卒睹。

年轻时,我看不上整洁、秩序,看不上各种鸡汤,我带着这偏见傲慢地过了很多年,大概老天也有点看不下去了,哐当给我派来一个娃。

犹记某年某月的某个早晨,验孕棒上第二根红线渐渐清晰呈现,我愣了几秒钟,感觉远处有雷声隐隐,一个意识像闪电般进去我昏茫一片的大脑,就是《红楼梦》里林黛玉对贾宝玉说的那句话:从此后,你都改了吧。

Photo by freestocks.org on Unsplash

02

虽然我一直标榜自己的名士范儿,心里未必不知道它的种种弊病,失序会降低效率,没有效率,就会降低成功的可能。

在没有娃之前,你可以把成功当成一个笑话,当娃来到你的生活中,你会一下子明白,成功不只是指向功成名就,还包括,你能成功地在换季时,找到去年穿得那双羊毛袜子——惭愧,我常常是找不到的。

我不想让我的娃成为一个总是找不到袜子的小孩,我要让TA活在如帮宝适广告里的那种场景中,既整洁怡人,又别具匠心,这是对一个孩子最好的欢迎。

最初的三个月,心有余而力不足,成天吐得天昏地暗的,两三百米之外的小店,都成咫尺天涯。三个月之后,忽然就神清气爽,我从床上爬起来,摩拳擦掌,开始大显身手

两三天里,我将所有衣服按照季节分类叠放,该断舍离的,绝不手软;我清理了家中的每一个死角,沙发底下,冰箱背后,我还试图使唤某人把床翻过来刷洗一下,遭到啼笑皆非的抵制。

我添置了无数的婴儿用品:外出时分装奶粉的小盒子,可以体现温度的硅胶勺子,中间凹进去的小枕头……并将它们一一安置妥帖,站在简单而不简约的家中,我感到这一团前所未有的肃静,是我对娃发出的邀约:欢迎你随时到来。

Photo by Aditya Romansa on Unsplash

03

家变得有序了,脑子似乎也没那么一团浆糊了(现在的体验则是,“断舍离”之后,总觉得自己的肉身也随之轻了几斤)。我开始思索我的人生,发现我不能这样继续度过我“放荡不羁自由”的一生。

别怕,我没干过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儿,也就是胡乱读几本书而已。

关于阅读,我最喜欢陶渊明那句“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的阅读,才是真正的快乐阅读,像一个春游的人,看到哪一处花开得好看,就上前看看,看过了,也就走了。

当你有了孩子,就如再世为人,忽然就觉得前面那些“高见”全成了“谬论”。

看古人育儿,常常是口授心传,也就是当爹妈的,不管是睡觉前,还是烧饭中,随口就能背几句诗给孩子听,背完了还能解释,整一个人形小天才学习机啊。这种教育法,既自由,又能增强亲子感情,我也要做一个这样的娘,成为一个人形学习机。

就从《诗经》背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上学时候背过,不在话下“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光查每个字是怎么念的,到底啥意思,就花了我半天功夫。

看着一贯吊儿郎当的我,手捧诗经,坐在躺椅上,念念有词,认识我好几年的某人深感违和。此前他曾多次劝我认真读点什么,总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哪想到还有今天。

我戒掉了嗜辣的口味,改掉了昼伏夜出的习惯,从怀孕期间就跟孩子的未来同步骤,是一个孕妇的自我要求。

Photo by Joshua Reddekopp on Unsplash

04

就这样,预产期到来之前,我已经背下了《诗经》“风”那部分,我的家始终保持性冷淡风的整洁,我的口味是“存天理灭人欲”式的清淡,即使不上班,我也早睡早起;我还准备了最柔软的内衣,最轻盈的被褥……我以为我准备好了一切,但是,当孩子真的落地,纷至沓来的一切,仍然让我措手不及

我原本很宅,除了家人同事,一个月也见不了几个人,孩子掀开了世界的一条缝,我居然要跟那么多人打交道,月嫂、保姆、防疫站的工作人员,以及那些上前拉拉娃小手的路人,强颜欢笑虚与委蛇都是小事,关键是,他们靠近我们之前,我很想要他们出示健康证啊。

这种高度警惕,有时候也会变成一种自我折磨,偶尔吃个零食,好半天之后,突然想起要看看配方,配料表上那些化学名词我看不懂,但是,会不会对孩子没好处,毕竟我当时还在哺乳期。我跑到卫生间,愣是用牙刷抵着喉咙,让自己呕吐出来。

孩子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就让我不得安生,半夜三更地翻医学书,上网,仔细看每一种可怕的病症,再和孩子的表现一一对应,一一排除。

神经的高度紧张,使哺乳期的我,时常处于崩溃边缘,以至于有次孩子一个劲儿哭闹总也哄不好时,我近乎是歇斯底里地发作起来,那一刻,我们家真是人仰马翻啊,尽管家中整洁依旧,我腹有诗书依旧,都无法安顿我的怒吼和孩子的哭声制造的混乱。

也就是在那混乱的巅峰时刻,我忽然发现,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以为爱就是拼尽全力,却没想到这么拼,会让自己变得紧绷。

接下来呢?我会不会成为那种口口声声“我都是为了你”的母亲,打着爱的名义,放任自己的强迫症,将爱变成控制欲?

Photo by Chiến Phạm on Unsplash

05

也许,给孩子柔和、松弛、有弹性的环境,为自己和他们建立有安全感的不焦虑的世界,才是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这比收拾房间背《诗经》还难,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借范柳原的口说,我们做不了自己的主。焦虑如燃点极低的火种,稍不留神就成燎原之势,那个时候,你极有可能对自己说,我不行了,我扛不住,却不知,这种意识,其实是火上浇油

怎样安抚自己的焦虑?资深焦虑症患者提供一点小经验:

一是转移注意力

比如在心里默诵《心经》: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第二点更重要,就是相信科学

娃出生之后,我妈送来了好多白布匹,这布匹我认识,我小时候喜欢翻箱倒柜,老看见它们,还奇怪我妈囤那么多不好看的布干嘛。现在谜底揭开了,原来是给娃做尿布的。要说我妈是不是谋得太深虑得太远,没见过攒尿布抗通货膨胀的。

我妈却说她的深谋远虑不仅于此,年头长的布匹好,软和。小孩子用尿布好,尿湿了就换,省得浸屁股,长红疹子……

听上去很有道理,现实却并不理想,用上尿布之后,我妈的人生就剩下两件事,洗尿布和把尿。这两件事此消彼长,相对而言,我妈更喜欢把尿,但见她没事就一娃在手,有时候很快把出来了,极有成功感,有时好半天没动静,我根据多年经验识别出那被她强压下去的小火苗,而娃还在挣扎扭动,真让我悬着心啊。

就在我感到这不是个事儿时,我看到一则小知识,说到把尿之害,对脊椎不好,对约括肌不好,这都罢了,会让婴儿变得焦虑。

太有道理了,大人的焦虑,是会感染孩子的,即使ta尚且懵懂,也能从大人的执拗中感到某种不安,焦虑,比红疹子不是糟糕吗?何况,谁说用尿不湿就会得红疹子?保持这种未必科学的认知,是否也是过度焦虑使然?

基于这样的考量,促使我要为我的孩子找到一条最舒适的纸尿裤。

但“舒适”这个词太过于主观和模糊,一旦陷入这样的反复思索,我又回到了先前那种紧绷的状态,直到我发现了一级帮宝适,他们用实实在在的量化的数据科学的考量告诉我,如何才算舒适?到什么程度才算最合适宝宝的纸尿裤?

前期调研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调研人员Candice花费三年多的时间,对谈了4892位高收入高教育水平的亚洲妈妈(因为亚洲妈妈通常花费非常多的时间照顾孩子,同时也最为挑剔)。

最后统计下来发现,她们对于纸尿裤的要求,就是要足够透气足够柔软。此外,很多妈妈反映每一次给宝宝换纸尿裤的时候都稀便横流特别崩溃,特别希望有一款能够吸收稀便的纸尿裤。

为此Candice的团队每天上门回收用过的纸尿裤,然后除了注射疫苗,身穿防护服,头戴防毒面具,然后泡在尿布山里一个一个拆解用过的纸尿裤做分析研究。

▲有一次,Candice连续在电脑上看了一周测试回来的大便照片,所有人都绕着她的电脑走,求她能不能别再看了。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漂亮女孩子每天的工作竟然是拆开用过的纸尿布,坐在电脑前研究大便......

产品研发

由前期调研了解到的那些挑剔的母亲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帮宝适将这些妈妈们的困扰放在了研发的绝对重点。

如何实现足够柔软呢?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软,柔软度量化专家Morimoto-san通过拍下许多妈妈第一次把纸尿裤拿在手里感受柔软度做出的下意识的动作,和目光注视的方向,来分析消费者心目中的“软”,从转化成数据,最终统计组合,明白了什么才是“软”。

▲就拿我家娃来说,刚出生时他的肌肤娇嫩敏感容易红屁股,而且小腿根部肉肉哒,这个时期对纸尿片的亲肤要求就非常高,不仅尿片的里部需要足够绵柔,连两边的防漏边条都必须非常柔软;等到了一岁以后能跑能跳,除了要求纸尿片的吸水力和防漏能力,亲肤要求依然很重要,我曾经试过给他换另外一款纸尿片,谁知道刚换上没多久就开始哭闹,一看,大腿根部的肌肤都被蹭红了,果断换回一级帮宝适。

如何实现足够透气呢?

纸尿裤设计师袁翼与无纺布搏斗了足足三年有余,他和MOTO桑设计的一级帮纸尿裤,每一片上面布满10000个透气孔、2000个3D瞬吸孔,每一个的孔径都在1-2毫米左右——这是经过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得出的结果:

正好可以使稀便通过且能透出热气湿气,却又不至于在宝宝娇嫩的小屁股上留下印痕。可以有效隔离稀便,快速吸收尿湿。

▲过去帮宝适高端产品的开发都集中在美国,研发完成之后全球派发。这是第一次,研发的权利被亚太团队拿在了手里。袁翼和设计师们一心研发出一款最厉害的纸尿布,却在意外让一级帮宝适的新品多出了十七个个专利。

如何实现最佳的吸收稀便效果?

在一级帮宝适的实验室里,有一台长相奇怪、不同工作的巨大机器。这个全自动吸收性能测试系统造价超过400万人民币,是由宝洁公司自己设计的。它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日以继夜地为帮宝适纸尿裤的吸收性能和干爽性能评估提供科学严谨的实验室数据。

在投入生产之前,它一共测试了4574片纸尿裤,最终测出,他们做的一级帮是吸收性能中最强大的。虽然妈妈和宝宝们看不到这几吨重的机器是怎样为制造最优的纸尿裤而努力,但实验的结果——最柔软最透气瞬吸力的体验总能把生产者们的初心传达到位。

▲原材料研发技术专家Nishioka-san用了一年的时间,潜心研发试用了无数种原材料,经过测量和实验,不符合理想中的实验成果悉数抛弃,一切只为找到最适合宝宝肌肤的柔软,与透气的纸尿裤。

投入生产

为了达到质量上的最高级别,所有一级帮都只在日本明石工厂进行生产,这个占地13万平方米,几乎跟上海黄埔一样大的工厂,却只生产婴儿纸尿裤一种产品,也是亚洲唯一一个自己具备产品研发能力的中心工厂。

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下,全厂的人得以专心致志,同时也最有可能实现制造业绝无仅有的第一个“零污染”。在第一片一级帮正式投入生产之前,就已经有100万片样品投入回收池。几乎是在以不计血本、吹毛求疵的苛刻方式生产这款梦幻纸尿裤。

“穿在宝宝身上的每一片纸尿裤,容不得一点差错。”负责明石工厂质检的Ito-san如是说,正是由于这样的吹毛求疵的细节把控和责任心,用尽最高的工艺,最精细的作业,才使得妈妈和宝宝能够绝对安心。

“明石工厂制造=最优中的最优”,是负责质量监控的Ito-san乃至整个明石工厂生产人员的一致共识。然而如何判断一个产品是不是真的好?看看他们的员工是否也在用就知道了。

▲在明石工厂工作了26年的Hashimoto-san,在工厂见证了无数工人的宝宝穿着帮宝适成长,而他的儿子孙女都在用帮宝适。

因为妈妈说纸尿裤要软、透气、吸稀便,于是便有了一级帮宝适纸尿裤,几乎像皮肤一样柔软的无纺布,亲肤犹如妈妈爱抚;轻薄羽柔,却能时刻保持表面干爽透气;迅速吸收稀便,又不至于给宝宝的皮肤到来刺激和伤害

在这样的程序下完成的纸尿裤,除了用“匠心”我大概也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了。

每个孩子都通过触觉去探索世界,而刚出生的宝宝是通过肌肤感知世界的,帮宝适为了为了保护每一个孩子的“初肌感”,让他们可以在充满安全感,没有焦虑的环境下去感知世界好和探索世界,用每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专业和坚持,做成了一件匠人才会做的产品。

这种匠心精神不是与每个吹毛求疵的母亲所追求的一样吗?好的产品通过体验来传递精神和情感,一级帮宝适在我们都看不见的地方坚持雕琢好每一步。

点击“阅读原文”,透过小小一片纸尿裤,感受一级帮宝适给我们和孩子营造传达的安全无焦虑的世界之初心。

本文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Unsplash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