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10篇

2017-11-11 22:27: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10篇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是一本由犀牛大哥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2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一):贪得一个大便宜

     朋友介绍了一部韩剧,试看了一集就欲罢不能了。不行不行,必须得离开有网络的地方才能忍住不看。于是,决定去书城看书好了。
     在电脑上查询到犀牛大哥的《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是一个收费的拥抱》库存有两本,把书柜的编号抄在手心,找到了,书柜上的陈列只剩下一本,而且布满了被翻阅过的褶皱。花钱买一本旧书,过不了自己这关,还是在此加上我的痕迹吧。找一个角落,席地而坐,让我们好好的“拥抱”吧。
     自从上星期回了趟家,变得特别的厌世。有时候把自己一个人扔办公室里呆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宿舍,有时候是早早的出门在宿舍附近游荡,反正就想一个人呆着。宿舍有人的时候不想回宿舍,办公室有人就早早下班。这本书的风格正好符合这样的心境,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心。可能还没从家带给我的安全区走出来吧,在家一整天不碰手机也没有不适,三天没看书也不会不安,没事干就枕着妈妈的大腿拿遥控器对着电视摁来摁去。每一个路过我家门口的街坊们,都要走进来说上那么一句“可以嫁人啦”,我们全家以点头微笑来回复表示感谢关心。
     我相信这世上缘分是绝对存在着的。你看,世界这么大,最近才知道我堂哥的女朋友居然和我的英语老师在同一所学校同一间办公室里教书。你看,世界这么小,我和犀牛大哥的活动范围这么近,我却从未与他擦肩而过。书里描写的星巴克、桥洞、书城,我不用思考就能找到方向往哪走,这些地方不都是我隔三差五就会窝着的根据地吗。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什么,没有缘分,再近也不可能遇见。但其实我们还是有缘的,不然我也不会意外的得知他的某场分享会,而且不由分说的去参加了。呵呵,这就叫缘分自有安排吧。
      赶在书城打烊前,读完手中的书。没有大喜大悲故事,只有暖心的语句,就像听一个老朋友在说自己过去的事儿。越来越害怕看一些真人秀的节目,活了二十几年,心本该硬了才对,反而越活越柔软了。看《中国好声音》,选手只要提到“梦想”一词,眼眶就微微泛红;看《爸爸去哪儿》,只要是父子俩私底下的交流,都会感动一塌糊涂;看《偶像来了》,节目组偷偷联系张翰视频通话,游戏中的娜扎坚定的对着手机里的张翰笑了。我不知道节目中存在着多少的作秀成分,能为之所动便足矣。正如看完犀牛大哥掏心窝的文字,我觉得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便够了。
      这本书是一个收费的拥抱,我又免费读完了。贪得一个大便宜,像个孩子拿到免费糖果那样,笑了。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二):翻开书看到的不只是文字,还有一个暖心的拥抱。

在2014最后一天写读后感。写了几次又觉得不该是那样,就停了下来。有点矫情。其实大部分故事我之前有看过,却不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去概括。再重看下去会感到很熟念,但每次又好像能发现新的点。这些文字是活的,我在读它,但我又觉得不仅仅是在读,而是好像和这些文字在进行某项互动,甚至是在对话。有时候它们还会透漏一些小秘密给我,是我原本就该知道却又忽略掉的生活细节。它们熟悉我某刻的心情,也了解我某时的某些状态。看似是和自己毫无关联的故事,却总能在某些段落中发现一些细微线索,就好像自己也隐秘在其中,也被故事包裹在里面。
其实我们周围每个人的生活都在故事里面看得到,看似不同又很多相似。就是说生活简单细琐,却也难于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
若问我感觉它怎么样,我想说我最多想起的还是拥抱这个词,并不是因为书名里有这两个字,而恰恰是拥抱这两个字最能让我想到生活中那些不可或缺的部分,正是这本书的文字带来的那种滋味。很难言语形容,却更像是一个久违的拥抱所带来的体会。就如那些看似平常、普通、易被忽略的琐事,总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呈献给你最大的欣喜一样。这些文字本身就是来自生活最美好的拥抱。
新年去更多的感受生活、拥抱生活吧。2015新年快乐!请继续写下去。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三):请你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

这是书中的自序,就抛砖引玉当第一篇书评好了,谢谢大家
1
那天有个朋友问我,怎么界定爱?
我回她,爱是希望对方过得比自己好。
2
1996年,入行第二年,四月初,我去公司领稿酬。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认定一张稿子只值0.5元,一篇20页的短篇就10块钱,还不及家里给的每月15元零用多。所以可想而知当老板阿恒递过来七张百元大钞时我内心深处有多震撼。在骑车回家的路上我飑了整整十五分钟脏话来抒发兴奋的心情。
语种顺序依次为粤语,客家话,普通话,英文,陕西方言和四川方言。
3
一开始这本书的提案被否决了。
2013年底编辑筱薇告诉我散文集还是在选题会上被刷下来,当时这本书有十万字,配十来张照片。那半年里我有六个项目都因为各种原因在最后关头搁浅。过年时腰伤发作,每日卧床,心里焦虑着开年后不知道有什么可做。过完年,筱薇发私信说这稿子过年时一直记着,心里觉得还是可以做的,不如你把文字精简一下再给我。于是十万字删减到六万,再加上一万多字的专栏文,重新报批,顺利通过。
4
这本书是我的第八本文字书,也是第一本散文集。以前能够出书是因为我自己就是图书公司的股东和创意总监。而这次是我第一次单纯凭借文稿质量取得出版方的认可。
是的,我感到很骄傲。
5
矫情版广告词,解释这本书的书名由来——
我们其实对拥抱是陌生的。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理由获得如愿的拥抱?即使有,不是抱得太轻就是过快松手,或者用力过猛不解风情。那些深深浅浅不遂心意的拥抱属于生命中或多或少的遗憾。如果你能用别的什么代替它们,那么用一本书做替代品也许是个不错的想法。无论你在哪儿,地铁上,咖啡馆里,海边,挤满游人的假日公园中,或者,身处一个人的深夜食堂,你都能即刻将随身携带的五十一篇文字变作五十一个长短不一却安心遂意的拥抱。
6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叫犀牛大哥。我知道大家期待这里有个可歌可泣狗血淋漓的故事。可惜没有。我从小没什么特别的外号,曾经在公司里有人叫我玮哥,等威尔钢出现后这外号也作废了。大一时有个学妹看过一个广告,一头犀牛反复撞击巧克力板,她说那头犀牛好象你呀!大哥!犀牛大哥!后来其他同学也跟着叫,叫出不同版本,老牛,阿牛,牛哥,老犀牛……
恩,就是这样。
7
我个性上象母亲,外貌更象父亲,连笑声和聊天时用方言打开局面的习惯都象。我们都说话不算数。他在四十岁时说,你要是期末考试每门都是一百分我就戒烟!我做到了,他不戒。还有一次,忘记什么缘由,他又说你要怎样我就戒烟,我做到了,他还是不戒。
2006年,我和父亲站在阳台抽烟(是的,那时候我还偶尔会抽两根),我说你给我一年时间,一年后我没红起来就转行。八年后,我还没红,但我还在做漫画。
有时候为了梦想你得学会打肿脸充胖子,做到说话不算数。
孔子说,要盟也,神不听,意思是被迫签订的合同可以不具备法律效应。
8
喜欢绘画的源头……
父母是双职工,要照料两个孩子困难,估计是手边有铅笔蜡笔就直接塞孩子手里,让我们哥俩在墙上胡乱涂抹。涂得真勤快,两岁搬家时整面墙都涂黑了,要额外补偿新邻居刷墙的费用。再大一点儿画画成了游戏,拿张旧挂历,从这头儿画到那头儿,成百上千个火柴人用冷热兵器打仗。有时两兄弟一人占一头,互相攻打,你画十辆坦克,我就加二十架轰炸机——对我们来说画画比在外面疯玩有意思多了!不光在家画,上课也画,常有老师向做校长的父亲投诉,你们家老大老二又上课画小人儿了!
这种画小人的游戏有天成了工作。偶尔父亲感慨,说老刘家没谁喜欢涂涂抹抹的,这时我母亲就会骄傲地接过话岔:我们老傅家祖上可是出过书画家的!儿子这点儿遗传都是我的功劳!
9
搞怪版广告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也没有免费的拥抱。把一本自己花钱买下的书当作拥抱的好处是想抱多久抱多久。你还可以出借拥抱,交换拥抱,用此抱换彼抱。这个拥抱的效果不一,可以让人哭,可以让人笑,有时让人掩卷叹息,有时还会促使你翻找初恋的电话号码邮箱地址。如果你嫌这个拥抱的效果越来越弱……你可以期待作者的下一本新书,期待下一个收费的拥抱。
10
母亲现在会反复讲述我小时候的故事,给我看五岁画的贺卡,说玮玮十个月就会说话,能指着墙上的画片叫出大马,高山,河流和白云,知道相片里的老人是姥姥姥爷,另一个比我胖两圈的婴儿是哥哥。她的讲述变成循环播放的家庭录像带,让我知道自己曾经很瘦小,很能哭(24小时几乎不停),也知道原来我讲出的第一个单词是模仿母鸡生蛋的“咯哒”声。我出生时是个没有呼吸的伪死婴,还好是军区医院,如果在别的医院也许就直接扔进垃圾桶了。那时所有医生护士都跑去给我打氧气,扔她在病床上肚子敞着流血。
因为这些讲述,我对自己生命最初几年的日子一点也不陌生。
11
我有个孪生哥哥。
按照自然生产的规律我应该是哥哥,但刨腹产先取走靠外的那个,于是他成了哥哥。我们在出生前打架,互相拿脐带去勒对方,他的脖子上被绕了三圈,我绕了三圈半,他赢了。所以出生时他哭得惊天动地,我则耷拉着脑袋连气儿都没了。不知道是不是潜意识作祟,长大后我一直都努力吃胖一点,所以也从未打输过任何一架。
我们是同卵双胞胎,从小厌倦了什么都一样,于是刻意追求不同:一个胖一个瘦,一个高点一个矮点,一个表现活泼,另一个就选择安静……现在我选择在国内做创作人,他愿意留在北欧业余研究厨艺,各取所需,挺好。
12
我提前在这里谢谢一些人。
感谢我的父母,我的一切都是你们给的。
谢谢我的搭档源姐。
谢谢我那个时常提供经济援助和北欧生活资料的老哥。
谢谢我日常生活中的朋友们,你们一直相信我鼓励我,你们出现在这本书的每个角落里,请自行查找。
我要谢谢博友树下听蝉老师,他是第一个建议我把这些文字整理成书的朋友。
谢谢丁子义务帮忙寻找出版机会。
感谢叶飞,他主动帮忙牵线搭桥,直接促成我与本书编辑的相识。
谢谢编辑筱薇,你的不抛弃不放弃让这本书拥有了第二次机会。
还有你,谢谢你,你让我希望自己变得更好。
13
到明年我就入漫画行20年了。
这20年里,画漫画,写小说,写电视剧本(没拍成),写话剧剧本(和搭档一起导演试演版,没公演过)。做过策划,做过函授,写过教材,是第一个在香港做漫画周刊主编的大陆漫画人,曾经有过自己的图书公司,一天都没转过行,暂时还没有发达。
14
2012年世界末日之前我把改了三年的原创漫画故事交给代理公司。在等待法国出版社回复的日子里我常跑去书城旁边的星巴克写新剧本,在固定的位置上一边读书,一边顺手在纸上写些散乱的段子热身。接下来的两年里我完成了另外三个原创漫画的故事,而那些散乱的段子慢慢积累,成了现在这本书的主体。
现在书要出了,漫画项目也终于有了进展。前者是无心柳,后者算有心花。
朋友听到消息发短信说,苦未尽,也许甘要来了。
15
还是小时候。太喜欢听故事,没有别的娱乐,每天睡觉前缠着母亲讲故事。实在没什么可编的了,她就说来,我们讲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吧。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听过这个故事后,我和老哥开始自己编故事玩。一个人起头,另一个接,故事开始时起头的说,我是一个XX。XX可以是侠客,可以是某国公主,可以是无家可归的小猫小狗。另一个人就接,那我是YY。YY对应XX,也许是侠客的师傅(马上就被仇家谋杀),也许是公主的侍女(她发现窗台下有个年轻人正要爬上来),是一个想抓住小猫小狗的坏人(小猫小狗的主人紧随登场)。这样的故事一直编到不想编为止。我想这就是属于我的最初的创作,动力来源于对故事的贪婪,对枯燥生活的反抗。
16
最后,我要感谢买下这本书的你。你买下这个收费的拥抱,是给写书人鼓励和肯定,我很感激,很感恩
相信它不会让你失望的。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四):带刀的柔情主义者

                                    //
 嗯。该我讲了。
 天越来越冷了。不喜欢开热空调,时间长了嗓子干得发痒,刚买的加湿器被我摔坏了。所以在屋子里,我也穿着新买的小花棉袄。购物已经从两天一次压缩到三四天一次。手上的皮肤因为做各种活计和家务,涂过护手霜也不管用。不喜欢冬天,但喜欢在冬天里给自己找偷懒的借口,比如说今天外面实在太冷了就不要出去买东西了,趁机吃空冰箱吧;朋友预定的手链也一直拖着,实在是抽不出时间弄这个;我已经吃了一个星期的面条了(午饭),都是阳春面没有浇头的那种;自行车脏得不象话,每次准备布擦车时一想到双手要暴露在冷空气里就作罢了; 戴了5年的眼镜因为洗脸时摘下放在桌上没放稳掉在地上,被我踩到,眼镜的一只“脚”骨折了,懒得坐车去市区我就找了一条黄胶布把这只“脚”接上。。。
                                  //
在这种状态下,热可可陪伴我读完了犀牛的《请你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
然后,我给他贴上了这么多标签。
精分者,是个比较委婉的说法。这类人的思维通常是N多个X方向重叠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密度很大的不规则发散性思维(可能艺术家都有点这种倾向)。比如《六个严肃故事》中一瓶再普通不过的矿泉水,从它怎么诞生到消失的这个过程,被他用拟人的手法道尽了从充满希望却到最后被人废弃的无可奈何。我从来不会去想一瓶矿泉水背后有什么故事,它对于我来说,就是用来解渴。但读完这个天马行空的小故事之后,我突然想到:命运要是掌握在别人手里,最后只能走向消亡。这个故事一点都不暖人心,它甚至是一把刀,在你浑浑噩噩的时候过来戳你两刀让你疼,疼能让人保持清醒。
半糖主义。如果这种主义用在谈恋爱上面,对方累得半死,但自己却浑然不知。从书中窥知,犀牛目前的主业是画画和写字。书中的插画都出自他本人之手,画风多变随意狂放,实则有收有敛。他手绘的T恤。我挑了一副这样的画:一个男人站在镜子前。画的是后脑勺,看不到脸和表情。所以我只能猜测,画中人向镜子中看自己的时候,看不见的表情是些微的彷徨,期待。。。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副画,没有给出正面,则让人联想的空间更大。感谢你的半糖主义留给我一半的自由幻想和猜测。此画在书的P169。
饕餮。通过书中得知,犀牛也极为爱吃,但不幸患有痛风。看完《下脚料》和《下面给你吃》,我竟然不仗义地在心中暗暗窃喜他因为有痛风这辈子注定都成不了厨子,如果他又能画又会写又会做饭实在太可怕了。。。但我又极喜欢看他写吃的文章。“年轻人呀,肠子里常住着几只嗷嗷待哺的小怪兽,三十岁之后就跑到别的年轻人身上去了。”,我会把这个界限再推迟十年,我四十岁以后就节食,目前食欲还很旺盛得说~“关于味道,日子会说明舌头”-----我的版本是“关于味道,日子会让舌头越来越挑剔。”
伪胖子。他说他是胖子。在没有看到犀牛的采访之前,我也一度相信他在书中用“胖子”这个自嘲的形容词形容自己。可是据我所知,这家伙目前定期健身,饮食节制,且早已戒烟酒。后来看到《女友》上一篇关于他的采访。黑T恤,米色休闲裤,圆寸头。小伙子看起来有腔有调的,哪里胖了?
念旧者。一个进入社会19年的人,对很多过去很久的细枝末节还得一清二楚的话。我肯定TA是个非常念旧的人。从儿时到少年,从青年到现在的36岁。时间就像一条细细的锁链贯穿全书。“小号手”的少年时代,“主编”的青年时期,“艺术创作者”的现在,每个阶段出现过的对于他来说有意义或印象深刻的人和事,他都把他们记录下来,因为有他们的过往,记忆才不会乏味。而有些感伤早已融幻在文字中,平和才是现在最好的状态。
                        //
 如果没有和犀牛私下交流过,我会觉得他是个带刀客。画笔和文字是他的刀,用来斩荆挥棘,且越走越远;同时,他也是温柔的,对家人,对朋友总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对待,却让对方不易察觉。有时候,被收敛起来的温柔背后总是有念想存在(《天堂电影院》P215最后一段至翻页第一段)。
 
所以,当我合上这本书,静坐在窗前,望着外面淅淅沥沥的落雨时,之前给犀牛贴上的各种标签在一个个消失,而我脑子里却有一个带刀的柔情主义者在慢慢幻化成形。
心怀柔情,画画和写字才有神有气。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五):我最好男闺蜜写了一本书叫《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

八月,我忽然决定去香港玩儿,犀牛兴高采烈要做地陪,说这是他本年度最重要的事,提前帮我规划了各种去哪里吃去哪里逛,绝对量身定制。结果,由于思想压力过大,这大哥竟然在我到深圳之前就感冒了。然后,然后本来要陪五天的行程,只间隔着陪了三天。那几天香港每天大暴雨,一出门我就发愁,尤其是离开香港那一天,实在也不敢想自己拿那么多行李在暴雨中打车的可怜相,于是在离港前一天不无抱怨地对他说“你真的不送我吗?你这样好嘛?”大哥用颤抖的声音说“真的受不了了,今天过关排队排了好几个小时,从来没有过,感冒又特别难受。。。。。。”我也没看他,只看着天想自己第二天怎么折腾到机场,但心里又觉得,呀,他都快哭了,太好玩儿了,哈哈哈哈哈,就放过他吧。
老实说,犀牛已经全心全意地完成了所有能为我做的事,他作为一个“爸爸型”地陪,不但预先根据我的兴趣点设计好了路线,还提供八达通卡各种帮提东西帮拿水帮拍照等等,总之几乎是有求必应。我好像又回到了没有生活能力的小时候,只跟着他到处走到处吃就好了。间或他还会讲到每天去到的各地方的八卦趣闻,一个活地图外加一个活电台,唯一让我略不适的,就是他讲的话太密,细节多到听不过来也记不住,经常的我一个问题出去,他就开始一直讲一直讲,一直讲到我已经开始放空望天。所以此篇书评行文至此,就可以讲到“人如其文,文如其人”这件事了,这可能也是我看他文章唯一不适的地方。
他的文和他的人一样,老实诚恳,掏心掏肺,你看他天天泡在星巴克里手写出一篇篇的专栏文,就知道他有多扎实。虽然我也常指责他放着一个书屋一样的工作室不待,非要去咖啡馆写作,是有多装。但是人家就是有效率,一边写专栏文,一边画插画,还写剧本写小说,弄脚本,出散文集,画了三千张手绘藏书票。。。。。。这一年,他是我见过最努力的人了。
很多个深夜,我们两个夜猫子或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聊天,大多数的时间都能观点一致。也曾经为着一个写作角度问题闹到要绝交,但是这种口口声声说要绝交的,就根本只会更亲密吧,反而口口声声说还是朋友的,就已死活不会再搭理。直率的人也只能跟直率的人好相处,就像我和犀牛站在八月深圳的小巷口,我说你就是一个直男,他说你就是一个直女。然后又继续哈哈哈了。巷口对面,成排的高大树木遮蔽成荫,南方夏天依然闷热到呼吸困难,但是一回想到我和犀牛见过面的两个夏天,印象最深的不是热天气,还是这个人,从没有声音没有画面的屏幕里面走出来,怎么就成了一个活生生又实在又罗嗦的老友相。
他说“能成为朋友,除了价值观相近,对彼此的信心也很重要。对我们来说,说出什么逆天的想法都不是痴人说梦,想做就做呗,你肯定行。这种信心比物质支持更有效。”这两年,我们各自折腾的领域交集不太多,唯一欣慰是介绍他写的专栏文能一直保持水准,还能为他将来的很多事铺一条路出来。朋友之间,无条件支持是不基于理解不理解之上的类似于“两肋插刀”的豪气义气,而真正理解了又能支持的,我觉得才真算是人生的一种开解。还好,除了有一股义气之外,我们都拥有从骨子里彼此认同的几个好朋友。
带了犀牛的这本书去了台北,回程的飞机上,忽然觉得虽然去了十六天,但旅程结束的这一刻也是弹指一挥般转瞬了。翻开书,刚好看到他写香港上环那家用汽水瓶装奶茶的老食档,他带我去这家吃东西的那个场面又回转到脑海里,时间折腾了一番,清空又装满,在见识了太多的风景之后,又能重新认识了自己。但愿,当有人翻开这本书时,也能这样,看过了犀牛看过的人间景致和情感之外,重又想起关于自己的那些事。
最后,跟自己也跟犀牛说,什么时候我们能客观的描述事件本身,不外加自己的判断和想像,或许在写作和做人这两件事,都能有更大的进步。
祝福犀牛大哥未来有更好的作品,让我们见识更丰富的人间景致和情感。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六):记不得上一次谁给的拥抱,在什么时候?

来应个景,代表女粉丝给犀牛大哥一个爱的抱抱,捂脸。
通篇看下来蛮喜欢,除了封面和标题,要不是因为在豆瓣和微信关注了犀牛大哥,单看封面是不会花时间去看这本书的,颜控的逻辑。
打动我决定背着这本书出去旅行的是这样两篇《失去的》 :彼时我们活在童话里。而今?我们从出生开始坠入尘世,在产房中演出,在Ipad上打滚。(我也认为人活着,还是要有所敬畏的。)和《冷笑话》:我们总是自以为是,以为别人会立刻爱上自己,以为别人会更需要我们。哈!哈!哈!(啪啪打脸哈哈哈)
很棒的是,没有失望,曾经因为一段很喜欢的摘抄去买了《杀鹌鹑的少女》。通篇读完,能记住的还是那段摘抄,略失望。这本《拥抱》你会读着发现更多,不是有句无篇那种,记录了母亲转述活泼的童年,青春的困惑甜蜜和那些牛逼闪闪的时刻,回看时候他现在的想法和当时的内心小剧场,大家都一样,多少没有说出口的情和爱,都刻在了心中。
大哥说,我想用平和语言描绘陌生人的一生,加油啊也许不看漫画的我会拜读到你的长篇呢~
把自己封锁在青春期里的我觉得,童话不是骗人的。
借着明天情人节的东风,祝早日遇到犀牛嫂(这名字听着好奇怪)哈哈哈哈哈,给粉丝发糖。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七):beautiful voice

好吧,该我讲了。
1.题外
很多年前吧,上豆瓣,首页上会自动推荐一些好活动(当然现在也是这样吧,只不过我感觉推荐的广告成分多了点,也许是错觉)。那时,我一个同事刚查出患上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我与她交往不多,接触起于她病后,我写了一些关于她的报道给一些报纸,获得他们对她的关注,帮她筹集一些爱心款。做这些的时候,偶然看到了豆瓣首页推荐的“为别人画小画儿”的活动,发起人就是犀牛大哥。当时想让同事在隔离舱的黑暗孤独生活添一点亮色,便将她的照片发给犀牛大哥,请他为她画一张。那是她很美的一张,笑容灿烂极了。犀牛大哥很快就画好了,附有鼓励同事的话语。我激动地打印出来给她,我们都很感动。
因此记住了犀牛大哥。在此依然要说谢谢。
2.读感
也就是这么开始关注犀牛大哥以及他的文字。他的文字不是那种严肃的,但不俗气和太过于随意,生活气息浓,语言简洁,文风讨喜,处处渗透出文字以外的东西,说是哲理吧?有,但分明并不说教。(老实说读他的书让我想起了两个人:蔡澜和蔡康永)。蔡澜不用多说,蔡康永吧,以前我只以为他主持有个性,没想到他写的书也很耐人寻味。就好像我一开始以为犀牛大哥画画好,没想到他写的书也是很耐读。这样值得咀嚼的话随翻可见 “有时你一定要坚信自己可以心想事成。你看,每个人都在做选择,加减法,乘法。”(《时间开的玩笑》)
“你说那也没办法,在路上必须互相偎依,居家却要妥协忍耐。”(《短途车与明信片》)
我相信他的书应该不会列为畅销书类(犀牛大哥不要介意)。因为他没办法像某畅销男性作家不在书里时不时蹦点儿生殖器官之类,他也没办法说点儿愤怒社会体制的话。他的文字是生活的,阳光的,他的调侃有幽默,细节到位(因为犀牛大哥等车等位时爱观察),不夸张,很平常,就像坐在你对面拉家常,这家常里当然也掺杂了他本身的性格因素——他好像就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呢。
当然还有诗意。许多文字读起来是一幅小品,画面感很强。也许是很多人希望有的境界,文字整理也是一门设计活吧?为什么有的人将那些文字就能摆出这样的效果?“这时杯子能准确碰上,就算是有缘了。这次嘴唇不再躲开嘴唇,就算醉了。”哈,是《白日做梦》。
然而,还不只这些。一本想给别人温暖拥抱的书,在里面也有冷色调的忧伤。不是那种很冷的,是会让读者读起来有所感触的。我觉得吧,和时光打上交道的文字,都会有这样的情绪效应。这部分感慨也好,忧伤也罢,会让文字更立体,更有深度。
 “所以这么多年我都喜欢待在寒冷的地方——低温能让血循环慢些,这样那根刺也会离我的心远点儿。”(《关于……》)
“这个聚会在现实中应该很难有,只好再想象。如果真有平行宇宙的话,也许在某个宇宙的圆月夜里,大家仍是一众躺在沙滩上打闹的孩子,有的半醉,有的半醒。”《沙滩上的孩子》
这本书里,透露的关于友情、爱情、事业、人生际遇的故事,它们都没有告诉读者“结果”或“过程”,但认真读来,会窥见犀牛大哥所经历的,所努力的——这也算是拥抱的意义所在吧。
有的书是为了打发时光而读的,但这本书,真的不适合这么读。也有可能,再读感触会又不一样。谁知道呢?我还想再读一遍。
3.还是题外
很早就有他的粉丝包括我建议他出书,他在《精品》里的专栏每期都看,期待成集到拿到书并不算很长的时日。他应该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光从他豆瓣广播和微博透露的疯狂绘制藏书票就可以看出。
也曾猜会是怎样的装帧,怎样的书名——书真的出来后,想:怎么会起这么长的书名?记忆之中,很煽情很直白的书就是《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朗朗上口,书的内容已经记不分明,但书名在嘴边就能念出。《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老实说,书名并不是十分喜欢。不要问原因,第一感觉而已。我也算是哈姆雷特之一吧。
有没有一点港版书的印刷风?我不太懂,但从封底看来有这种感受。
我比较不喜欢双斜杠。我不是处女座,但双斜杠之后总觉得应该来点儿www才正常。
下一版的时候可不可以不用出现那么多Chapter,有点烦它。
题目为什么不可以排一行?竖着排,搞不好要在从左读还是从右读花一点判断力啊。比如《高端东北菜》为什么就不可以是《东北菜高端》?《同学里的沙漠旅人》为什么不可以是《沙漠旅人里的同学会》?我分明看成了《沙漠里的同学会》。有时还会横着读,比如《沙滩上的孩子》看成《孩上沙子的滩》,也挺朦胧美。
没数错的话,通本半蓝半白的纸有八张,有画的时候干脆不要放字好了,万一有人更喜欢你的画,可以直接撕下来放框子里挂墙上啦。有时候画上就几行字,突然从白白的地方过渡到蓝蓝的,总觉得意犹未尽时会活生生斩断(168-169页感受最明显,况且170页还有好多字),文字有惯性,读者的眼神也有呢。确定不是节省蓝纸?
4.还有废话
“我多希望自己能写得更好些,能用文字给你们细碎的拥抱。”——好吧,就算是抱过了吧。
喜欢很多篇,应该最钟爱《天堂电影院》。感慨泛滥,这篇就像是一部微型话剧。是不是可以拍?
这是一篇不算书评的评价,《时间开的玩笑》里,你说在读到好文章时就会不自觉默念beautiful voice,“希望有朝一日,也有人这样讲起我写的东西。”
不好意思,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读者,但这样两个隆重的也许有特殊意义的单词还是被我拿来先用了。
谁抢到谁先用嘛!怎么?有人不服气吗?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收费的拥抱》读后感(八):拥抱

朋友的朋友不一定是朋友,但觉着有那几位友人的背书应该结交一番。与犀牛大哥的结识就是因为这种粘连度较好友的协力“推荐”,打着这种类似于豆瓣推荐算法的小算盘,也因为住得也不远,犀牛大哥就被我厚着脸皮从网络世界拉入了现实朋友圈。说来也巧,促成这本书的也恰好是我们共同的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刚刚辞了自己的工作,南下找寻自己的另一番事业。
我喜欢这个书名,因为这个看起来会卖的名字也许可以帮助他红起来,在人人都挤破头想要先红起来的年月里,他的不红在几个朋友眼里简直天理难容。作为国内第二代漫画家功力了得,却没能趁着国产漫画的顺风车扬名立万,而是曲线救国的选择了国际出版的方式,而他也从博客开始让我看到了他写作方面的实力与诚意。前东家邀约他开设自己的专栏,开心的看他定期交出一篇篇文章,我也就顺势问起了他什么时候集结成册以飨读者。但不曾想过,一本书这么迅疾的成行了。
出差近半个月之后,回到办公室里拆包裹,四本书中“拥抱”是我最先读的,序里对书名稍做说明,但这段被他自己戏称为矫情版广告词的解释,着实让人落泪:“我们其实对拥抱是陌生的,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理由获得如愿的拥抱?即使有,不是抱得太轻就是过快松手,或者用力过猛不解风情。那些深深浅浅、不遂心意的拥抱属于生命中或多或少的遗憾。”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谁?如此走心的说辞不可能是为了卖多一本的广告语。你看犀牛大哥又害羞了,害羞作为一种品质已经太过稀少,在另一个被称作搞怪版的广告词里,他再次提及书名,“把一本自己花钱买下的书当作拥抱的好处是想抱多久就抱多久。你还可以出借拥抱,交换拥抱,用此抱换彼抱。这个拥抱的效果不已,可以让人哭,可以让人笑,有时让人掩卷叹息,有时还会促使你翻找初恋的电话号码和邮箱地址。”
如果要用一个季节来形容犀牛,我想应该是秋天,有着金色的阳光跟憨厚的微笑,眼睛眯成一条缝,夕阳西下,大家坐在烧烤摊前,吃烤肉喝啤酒,三言两语交代完这些年发生过的事情,然后一起畅想未来,毕竟让人牵肠挂肚的终究不会是过去。
在我眼里,犀牛是一个擅长观察并且热衷观察的人,躲在咖啡馆里画草图,写书稿很多时候也是为了观察他人,你可以将这种观察理解为他精进的途径,但我认为这种好奇心给了他一个厚实的底,让他的一切作品都有着一个丰富的背景,你可以在字里行将找到那些被虚化却有可以感知的事情,有时是气味,有时是光线,有时是音乐,他可以带着你重回那个场景。这也许与他的漫画家的身份有关,写字的时候是否已经有了分镜头,我没有问过,但我猜有时候有!
因为排版的缘故,也或者他的字儿容易读,我每每略过每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看到结尾,呆几秒,再回头去看题目,才发现他的用心良苦。我没有问他是先有文章还是先有题目,但我猜是前者。
在寂寞的日子里,拥抱比亲吻来的容易,也更为疗愈。如果你准备好大哭一场,或者冷静下来,或者给自己找一个独处的理由,那么不妨跟我一样,用一杯咖啡的钱换取这样一个收费的“拥抱”。
现在的约会都太匆匆,几杯下肚就赶着去滚床单。如果你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恰好你也曾看过《A Single Man》,相信里面两人对坐沙发上阅读的场景一定让你感慨。现在你也可以找一个愿意与你一起分享拥抱的人,在沙发或床上享用这样一个有温度的“拥抱”。
最后,据说本书的编辑正在待产,所以我多事的自行将看到的笔误摘出来,方便再版时候更正。63页的“消夜”应该是“宵夜”、97页的“口吾”想来也应该是“唔”。你看这并不是一篇应付了事的推荐,我已经仔细的读完了大半本,并且迫不及待的想要让跟多人能够拥有这样一个拥抱。
直觉告诉我,这本书尤其适合这样一个人群:他们独居,热衷宵夜,并因为各种理由开始并迷恋夜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