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江歌案:做个本分克制的旁观者,也是一种善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江歌案:做个本分克制的旁观者,也是一种善良

2017-11-14 08:01:40 作者:书单君 阅读:载入中…

江歌案:做个本分克制的旁观者,也是一种善良

今天,书单君想谈谈这两天很受关注的江歌案。

2016年11月3日,女留学生江歌在日本东京的公寓门前遇害。凶手是室友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刘鑫先江歌一步进门得以幸存。

江歌死后,刘鑫没有参加葬礼,也迟迟没有面对江歌的母亲,讲述事情完整过程。悲痛欲绝的江歌妈妈在网上公开了刘鑫及其家人的全部个人信息,引发了大规模人肉搜索与骚扰。

最近,视频栏目《局面》促成了江歌妈妈与刘鑫的见面,再次引发了舆论排山倒海般对刘鑫的谴责。

1

主持《局面》栏目的媒体人王志安说,他们在制作这期节目时坚持着这样一个原则:避免节目的播出,给本就有着极大不信任的双方,制造额外的伤害

这点不忍之心,我想我可以理解

昨天看了一整天关于这件事的文章,我始终有一种想和“书米”们说点什么的冲动,但几次打开编辑页,都把敲下的字删掉了。

因为不忍。

我不忍给已经如此激愤的群体情绪火上浇油

也不忍躲在电脑后边敲几行字,就给一个素不相识女孩和她的家庭带来更大的困扰(没错,目前来看她应该受到谴责,可毕竟,真相还不完全清晰);

更不忍把此事进一步推向极端,让江歌妈妈受到更多无谓的打扰(她的微博,每天都会收到请求帮忙转发的评论或私信,内容多很悲惨)。

网络世界,从来都是众声喧哗,每个人都只顾抢到麦克风,喊出自己的话。

熟悉“书单”的“书米”可能知道,我很少针对热点事件直接发言,因为我总觉得,如果插上一嘴,不能使整个事情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又何必多此一言?

更何况,案件的真相还远未明了。

比如最关键的问题——生死关头,江歌为什么进不了门?

接受《局面》采访时,刘鑫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当时我就听见“啊”的一声,我把门推开,刚开一点,门咣地就撞回来了。我就去看猫眼,边看边捶门,喊着三叔(江歌)别闹了。再去开门就开不开了,想着事情没那么简单,我就边喊,边去报警。

江歌母亲江秋莲和刘鑫见面时,曾再三询问:“你真的没有反锁门?”刘鑫的回答是:“没有反锁门,我真的没有反锁门。”

但江秋莲说,自己在女儿家住过,那个门不反锁的话,可以从外边打开。

真相到底如何,显然还不够清楚。

群情汹涌之下,我们可以确定的事实,竟然只有一点——江歌在门外被陈世峰杀害,屋内的刘鑫并没有出来。

2

真相尚且缺席,有人却已经等不及了。

打开微博评论,很多评论之激烈,已不能说是道德谴责,而是人身攻击。

同样,不少公号文章在朋友圈也已经传疯。而且非常不妥的是,为了挑动情绪,有的作者不惜脑补加戏。

比如《江歌,你替刘鑫死去的100天,她买了新包包染了新头发》一文,作者就调用了想象力,来描述尚不确定的现场状况——

“外面尖叫声,撕扯声混成一片,江歌喊着救命,喊着报警,而刘鑫关紧了门。”

再比如《刘鑫江歌案: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一文,评论区出现作者攻击味儿十足的言辞——

“如果是我的孩子,遭到这样的对待,我不会跟对方讲道理,我会杀人!!!”

而且,给这条评论点赞的人,至少超过了2万。

在社交网络上,很多时候正是大V的观点在左右着大众情绪和判断,事实反倒没多少人真正关心。或者,他们只关心符合自己预想的事实。

我越来越觉得,这个世界的观点已经过剩了,一个事件发生后,它的各个侧面上一定会乌央乌央地挤满了各种议论。

然而,观点说出来很轻飘,分量却可能压死人。真真是人言可畏。

不知还有多少人记得两个多月前的榆林产妇坠楼事件?涉事医院稍稍释放烟幕弹,很多人就将矛头对准了产妇家属:“不到怀孕生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狗”、“在禽兽面前,女人只是工具”……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如今事实早已澄清,不知榆林产妇家属是否已能不被误解和打扰地正常生活,而当初那些口出恶言者,是不是还欠人家一声道歉?

只是这道歉我想永远都不会有了。因为如今翻转来翻转去的事情太多,来不及等待真相,键盘侠们已奔向下一个热点。

克制需要定力,真相需要耐心,可是挤在群体情绪的洪流中围观和议论却很便宜,哪怕骂错了也没关系

因为当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认为自己负有责任

3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不是在给刘鑫洗白吗?

绝无此意。

我只是想说,真相复杂,因为人性复杂。在警方和权威媒体查清和公布事件细节之前,负责起见,我宁可让怒火只在自己的胸腔内燃烧。

如果刘鑫只是在逃避和欺骗江歌妈妈上有过错,那么对她的道德谴责,不会因时间延后而削弱力量;但如果事实查明,她对江歌的死亡负有更严重的责任,那么行为的性质就完全变了,道德的谴责显然已经太轻,她必须接受法律的惩罚

可不管怎样,这件事说到底,最大的受害者只能是江歌妈妈。

▲江歌和妈妈在母亲节的对话截屏

无论我们抱持怎样的态度或观点,都注定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者。我们既无法代替江歌妈妈承受丧女之痛,也无法拍着胸脯保证,如果自己是刘鑫,面对那种极端情形,一定会如何如何。

三五天后,当有了下一个热点,看客们会一哄而散。而江歌妈妈却仍需要独自一个人面对丧失爱女的伤痛,在逐渐被人遗忘的角落用余生的时间慢慢走出,我们谁都无法代替她生活。

除了支持判处陈世峰死刑,我不知道怎么能在实质上帮助到她。但我想,在群情汹涌、戾气横生的网络上,努力克制一点,不被情绪裹挟,至少做到了没有添乱,没有帮倒忙

如今道德已经十分脆弱,但对它的捍卫,其实不是看你做了什么,而是看你没做什么。

同样,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声音,可更能体现态度的,往往不是喧哗,而是静默。

有时候,做一个本分克制的旁观者,多点耐心等待真相,就是我们可以做的,最好的善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