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拿你怎么办?我的学生!
文 | 一蝶 图片 | 网络
今年教师节时,有人在论坛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获赞最高的一条回复是:
小时候,特别讨厌老师;
长大后,难觅如此恩情。
近期最痛心的一件事是什么?
一位对学生尽心尽责的老师,被他视如亲儿的学生刺死在办公室。
听闻消息,先是惊骇,继而悲愤,而后迷茫——
我该拿你怎么办?我的学生!
孩子,对于督促你的学习、匡正你的行为,
有老师说,现在的学生是爷,打不得,骂不得,我们性命要紧、饭碗要紧,至于教育教学嘛,得过且过。
为什么要去训学生,学生长歪了与我们何干?
为什么要去管学生,学生散漫了与我们何干?
可是,我们是老师啊!
一个个跪着的老师,
如何能教出腰板挺直的学生?
如何忍心让读书人的风骨,
在我们的身上丢失?
再来看这高三少年弑师案。
这分明是一件应该千夫所指的恶性事件,却竟在事件下面看到了许多行外的评论,主旨大致为:
学习本应该是快乐的,老师这样强留学生写作业,属于拔苗助长,违背教育规律,引起学生反感是必然的,老师是否要反思自己,强扭的瓜不甜,应该给学生选择学习与不学习的权利。
我只想说:你满脸正义感、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样子,真的很帅气。
可是,你这样说话,真的负责任了吗?
一线城市的孩子,简直是含着人生通行证出生的,他们享受的师资、学校硬件、家庭辅助力量均占优势,接触社会的窗口也比普通城乡的孩子多了许多,而他们考名校,有的甚至录取分数都要低上几十分。
而普通城乡的孩子,除了老师苦苦拉扯、学生勉力苦学,用什么跟人家竞争?
不说乡镇,现在有的县市中学,几十年都出不了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全校高考一本零录取的也不在少数——资源的欠缺,除了靠勤学狠抓来弥补,我们这群鲤鱼,还能用什么力量来“跳龙门”?
孩子,看着你具备考好学校的能力却随意荒废,仿佛身怀宝石却当瓦砾来敲碎,老师是着急啊!
读书苦,但目前的制度下,这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博取宽广未来最便捷最轻松的道路,没有之一。
你省却了此时读书的苦,在未来的人生里,生活的苦累将加倍地堆到你的身上!
有个当高中老师的朋友,班上曾有两个很聪明的女生,属于加把劲能上一本的智商,却在高二时和社会上的混混成了同伙,家庭也不重视,老师干着急却劝不住。她们在大专毕业后,一个做了销售,一个做了酒托,熬夜、陪酒是家常便饭,做酒托的后来还因涉嫌诈骗被拘留。
朋友谈到她们时,总是心痛地叹息:可惜啊可惜!当初如果我能够再狠一点,再盯得紧一点,或许她们现在就能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做着体面且高薪的工作了!
可是,没有如果。
当初的她们,那般叛逆而执拗,老师已经尽力了,终究没有拉住她们走向迷失的脚步。如今,如有更好的可能,她们又怎会愿意过这样劳苦与卑微的生活?又怎会愿意糟蹋身体、出卖尊严,来换取生活的成本?
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随意指责老师“管那么严干什么”的人——
如果你没有资源却鼓吹学习不要太拼,
不过祸害子孙;
如果你占有资源还鼓吹学习不必太拼,
那是居心叵测!
好的教育,必须宽严相济、奖惩分明。
负责任的老师为什么都管得严?
作为师者和长者,老师走过更多的路,吃过更多苦,看透更多的世相和人心,因此,责任心使然,不仅想把书本知识传给学生,更想把人生智慧传给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快地走上人生的康庄大道。
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王国维、章炳麟、曹靖华、陈望道、马寅初,在回忆他们的老师时,无一例外,都写到一个“严”字。
他们的老师,都是异常严格的。
因为做人来不得半点虚假,做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
道理似乎谁都懂,可是,学生在被督促着学习的过程中,又有几个人能体会到老师的劳心劳力?
学生之所以需要管理和引导,是受年龄和见识的限制,缺少预见性,未必能体会到老师的忧虑和严厉苛责后的用心。
孩子,因为太过关心,有时,老师使用的方式未必如你所愿,
但他们的心不会掺假!
孩子,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你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你的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对你的成才满怀期待,心甘情愿为你的成长而努力并且无怨无悔的“外人”!
那些举起屠刀的,只是不幸被恶魔附了体;
我相信以心可以换到心;
我更相信,这世间有一种力量,
能让所有的老师,
纵然前路落石不断,
仍英勇前行!
作者:一蝶,文字时而贱萌,时而清新,时而逼逗,时而温情。走心作者,一个内心有温度的教师。(微信:lanyidie7。欢迎关注公众号:童心一蝶。)
相关文章:
讲台上都举起屠刀了,你们还在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