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二代”的下场
这是一个有趣有味儿的公号,很多读者都置顶了(点上边蓝字关注)
“武二代”的下场
文 | 丁小村
一
一个人年老了,经常会想着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下一代: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毕竟自己的骨肉同胞更可靠;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人生的无形资产,得交给自己的下一代才划算。
人到中年的黄蓉就十分懂得这一点:虽然杨过从小被她们夫妻收养,但她从不教杨过武功,倒是把自己毕生的法力和功夫都交给了自己的女儿郭芙。
为培养“武二代”,黄蓉可谓费尽心思。让女儿一战成名,为女儿找个好女婿,让女儿名满天下……
武二代是比较有保障的人:你父母武功独步,傲视天下,人人敬仰;你靠着这份堂皇,从小受人宠爱,长大了没人敢欺负你;你近水楼台先得月,即便你父母的徒弟,也得不到某些真传……长大了,你还可以继承父母的门派声望,凭着这个,打不死人也能吓死人。
但在金庸笔下,武二代的下场都不怎么好:郭芙夫妻最后不知所终,远不如她不成器的妹妹郭襄,变成了峨眉派的师祖;杨康和欧阳克结局都很惨;华山派的小师妹什么本事也练成,就自学了一些谈情说爱;青城派的小主稀里糊涂就被令狐冲打死了……
二
武二代除了落了“名门之后”四个字,其它实在不堪一提。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想肥水不流外人田,结果却总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总想在年老时抓住最后的时机,用自己的声名给孩子们谋更多的利息,结果却是鸡飞蛋打一场空。
在为人父母上边,黄蓉远不如他老子黄药师智慧。
比如黄药师,除了教黄蓉几招防身的功夫,从来不教她独门武功。相反,他倒是把一些个人情趣,文青脾性,交给了自己的女儿。结果,黄蓉除了一身精灵古怪,来自于自己父亲的基因遗传,武功实在没什么可说的;还喜好一些花花草草,有几分风花雪月——这都是武林中人不太看重的。
三
黄药师为了没有把黄蓉变成“武二代”?
因为他不在乎。
黄药师不把自己的人生当资产,也就不刻意把女儿培养成武二代,这一点大智慧,很多做父母的并不知——比如黄蓉,一生也没悟出这一点。
黄蓉一心一意要培养一个武二代,结果却令人失望:郭芙除了性格蛮横,凡事争强,不但没啥真本领,还令人讨厌。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不可以遗传的:“二代”是个虚妄。
四
世界上有一类人,完全合乎“人心不足”这一人性定律。比如精明聪慧如黄蓉,当她成了中老年大妈时,她突然丧失了父亲遗传的智慧——她没有像父亲一样看淡窥破,反而产生了虚妄的想法,比如试图培养家传二代。
说到底,人到某个年龄,贪念开始产生,自己得到够多了,想要分一些给孩子们;自己的人生不多了,想要博取更多的人生利息;自己的身后名,需要子女来弘扬,世界是靠不住的,他人也是靠不住的——这份死后的盖棺定论,得靠下一代来书写:而下一代人中谁最可靠?
当然还是自己的儿女。
怀着这种虚妄的念头,那些“一代”总是在晚年把过多的妄念甩给“二代”——刻意去提携他,扶持他,乃至不惜违背公心大义,去偏向他……
虽然黄蓉夫妻俩视杨过如亲出,黄蓉却没有教他真功夫,甚至刻意不让他学功夫——事情结果是个反讽,黄蓉对待杨过,恰恰如他老子黄药师对待她:真的像亲生父母了。杨过成了独步天下的绝代高手,与黄蓉带着私心不教他武功,有着直接的关系……
金庸这反讽的一笔,仿佛是对黄蓉这种父母的绝妙嘲弄:你有心栽花,花开别家;你无心插柳,柳荫自己。
郭襄不是父母要培养的“武二代”——结果她成了最好的武二代。
世间黄蓉们,可否明白点?
-The End-
(阅后请点赞!最好的支持就是将我的文章分享给其他朋友,谢谢!)
点下边的题目链接,阅读公号最新热文:◆文人圈为什么多薄情者?
◆当我们老了,这个世界会善待我们吗?
◆吃货志
图文注明外全部为丁小村原创,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均不得转载
丁小村言(微信号—dxcn916)
这世界太嘈杂,因此我读书和写作
有趣、有质、有味儿:文艺的、思想的、感性的
长按上边二维码关注我,点下边“阅读原文”看前一天
▼苹果用户想赞赏就按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