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外公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外公

2017-12-09 00:00:34 作者:刘文华 阅读:载入中…

外公

  丫头怀孕时,我当外公进入倒计时。虽说是嫁出去的姑娘,但不是泼出去的水。丫头工作离家不远,早出晚归,新居没有装修,出嫁只是走形式,出嫁后仍和我们住在一起。说实话我喜欢外公的形象,不喜欢外公这个头衔,因为,这个头衔意味着不再年轻,甚至老态龙钟。生活就是这样,有些头衔,比如,封你个局长、主任之类,你可以找借口推掉,有些头衔,你想推也推不掉。

  每个人都有外公,但不是每个人都见过外公。我虽然见过我外公,但对外公印象不深。我母亲兄妹八人,排行老三,母亲生我时,已三十五。我开始记事时,外公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但还能走动。舅舅将外公轮流送到我家和我的五个姨娘家小住,一般一年轮到我家两次。我很喜欢外公来我家,可以说,十分盼望。每次,外公被舅舅带走,我就开始盘算,外公下次再来的时间。到再来前的那几天,我就天天站在外公来我家的路上张望,直到把外公盼来为止。外公来了,母亲十分大方。每天餐桌上,总有个炖蛋、豆腐汤,隔三差五,还有肉、鱼等平时不常吃的荤菜。

  外公喜欢喝点酒,每次外公来之前,母亲就买十几斤鸭蛋,用盐卤、白酒将鸭蛋腌在坛子里。外公来了,鸭蛋才开坛。鸭蛋煮好后,将空头敲破、剥开,用筷子一挖,直流鸭蛋油,看了口水直往肚里咽。饭烧好了,母亲拿一个鸭蛋给外公,拿一个给我。有时,还有炒蚕豆、盐水黄豆。腌萝卜干、咸菜、盐水小瓜,餐桌上正常有。父亲、母亲舍不得吃咸鸭蛋,父亲只在陪外公喝酒时,才舍得吃一个。外公几乎顿顿喝点酒,但父亲不是顿顿都陪。外公喝酒不多,每次一小杯。外公喝酒很仔细,每顿只吃半个咸鸭蛋,还有半个,留到下顿再吃。我有时一顿两个咸鸭蛋还不够,当时不知道外公、父亲、母亲为什么舍不得吃咸鸭蛋,后来长大了才知道的。

  外公话不多,吃过饭,总要帮妈妈做点小家务。母亲不让他做,他就偷偷做。有时,母亲让我看住外公,不让他做事。他就给我讲点过去的事情,有的,我能听懂,有的我听不懂。记得讲得最多的是,到地主家抄家和给富农戴高帽子的事。也讲点姨娘家孩子的事,无非是比我胖啊,比我瘦啊,比我听话啊,比我调皮啊。还帮我做点小玩具。外公做过木工,陀螺做得很漂亮,帮我做过好几个。他从自行车行找来轴承弹珠,装在陀螺头上,陀螺特别肯转。用外公做的陀螺,和隔壁王队长家的儿子,比陀螺转的时间长短,我很少输过。外公在我家的日子,过得特别快。

  我上学那年,外公没有再来我家。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舅舅骑着从邻居家借来的自行车,突然来到我家,腰里缠着白布,一下车,就单膝跪地,对母亲讲,外公过世了。听大人讲,过世就是走了,永远不回来了。想到外公永远不来我家了,我就哭着抓住舅舅的自行车,想跟舅舅去再最后看外公一眼。外公家离我家有四十多里,交通不便。我已上学,舅舅说,不能耽误上课,不肯带我去。我没能见外公最后一眼,四十多年过去了,自己也做外公了,现在回忆这段遗憾,还是鼻子酸酸的,要流泪。外公的丧事,父亲和我都没有参加。只有母亲,坐舅舅的自行车,去送外公最后一程。

  我做准外公的日子,异常忙碌,全家进入一级战备。丫头肚子一天天隆起,安全级别相应提升。定了几条规则,不准坐三轮车,不要淋雨,保暖不能感冒,按时作息,饮食均衡。还有书上写的若干注意事项。丫头是医生,这方面的知识不比我们少,老经验常与新知识发生碰撞,晚饭桌上常常为此辩论,跟学术讨论会似的。女婿抽烟,烟瘾来袭,一个人下楼,到门前广场上抽一根,再上楼。我早上开车,送丫头上班,车速降了一半,一般半小时车程,要开四十五分钟,转弯、过减速带,超车,鸣笛,避让都格外小心。

  夫人把扔了近三十年的“半把挫”织毛衣的手艺拾了起来,为外孙编织毛衣,而且,有好几件成品问世。这让我大为惊叹,因为,我印象中,她从没有成衣出手,谈恋爱时,为我织的毛衣,至今还是半成品,上个月搬家收拾杂物时,织针和毛衣还没分家,一起珍藏在橱柜角落里,可以作为文物。为了出成品和精品,夫人偷偷到太阳城毛衣店学艺,解决技术难题,听说县妇联举办月嫂培训班,催促我为她报名,现在,宝宝已经生了,妇联的月嫂办还没有开学。全家掀起了购物热,婴儿用品店,我单独去了十多次,夫人和丫头去的次数,无法统计,加上网上购物,家里成了半个婴儿用品店。一个小生命即将诞生,带给全家的是期盼、紧张、欢乐和神秘。

  我的外公预备期,的确做了很多预备课。早上洗簌,我没有对镜贴花黄的习惯,长得不好看,不看反省心。一天早上,洗过脸,无意中看了墙镜一眼,发现右鬓生出些许白发。这是不是当外公的迹象?再细看,感到自己没有那么老,还是不太像外公。人,是多重角色的组合。在家,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儿媳,都是角色;在外,局长、处长、经理、会计、厨师、职工,也是角色。所有角色,不但要演好,更要做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的一生,我们的确要承认,很多角色,我们没有完全演好,也没有完全做好。有人,在外当个什么长,游刃有余,十分成功,在家,对父母照顾不好,或教子无方,没有当好儿子和父亲的角色。人生是舞台,但也不是舞台。舞台是演戏的,好演员,慈父演得好,在家不等于真是慈父。人生的角色,演不好没关系,做不好,就失败了。

  记得父亲做村支书的几十年,乡里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每次换新干部,都要开村书记会议。父亲参会回来总要给我们讲,新来的乡干部如何如何。他是根据新干部会上讲话判断的。后来,我工作了,父亲退休在家,但评价新干部的爱好一点没改。他没有机会参加会议,就从他的后任村干部那里打听,有时也凭道听途说,评价乡里新来的干部。父亲评价的标准就是,新来的同志像不像干部。开始,我觉得没道理,后来,我感到不能完全怪父亲。现在,很多干部,级别不高,但太像干部,架子很大,讲究派头,茶杯、公文包、雨伞,都要秘书拿,不管当得好不好,先演好了再说。好多年前,看李雪健演的《焦裕禄》,电影中,焦裕禄拖个坏自行车,冒着大雨,走在泥泞的土路上,一家一家走访受灾农户,李雪健天生的土气,演的焦裕禄怎么看也不像县委书记,但有谁敢说,焦裕禄不是好县委书记呢?想到这,我也不再关心,我像不像外公了。只要外孙生下来,把外公当好就行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外公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