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高端财经访谈Ⅲ》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高端财经访谈Ⅲ》读后感10篇

2017-12-07 21: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高端财经访谈Ⅲ》读后感10篇

  《中国高端财经访谈Ⅲ》是一本由腾讯财经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253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011-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高端财经访谈Ⅲ》读后感(一):李连杰的蜕变

  以前知道他是电影明星,有的时候广告和媒体上宣传是“国际巨星”,反正在我们印象里他是一个很厉害的演员吧。

  看了这篇文章,原来中国民间慈善的最大的发起人也是李连杰。

  当年听过壹基金的时候,还是在一个什么电影开幕式的新闻上,总觉得实在做秀。现在想想,谁能为了做秀,让电影成为一种爱好,全力投入慈善呢?况且,谁愿意为这场秀买单?

  壹基金的蜕变也是李连杰的蜕变,事事请示,层层审批,影响效率。做慈善,哪有时间等领导审批啊~~壹基金和李连杰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看这一章的时候,真真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就把《霍元甲》(据说是反映李连杰心路历程的电影)《海洋天堂》(他主演的公益电影)都看了一遍~

  武术还是“忍”术,都是一种境界,就好像身体的重心,找到了就平衡了。在我们尚未到不惑之年时,试着宽容,试着帮助,试着感动,试着坚持。不是一时,而是试着做一世~

  《中国高端财经访谈Ⅲ》读后感(二):这些,都是最真实的记录

  张兰、王潮歌、夏华、王树彤、李亦非、韩小红、叶莺、武红,在中国高端财富访谈系列丛书中,这8个人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她们对我的吸引力,甚至远远高于书中吸引万千影迷的功夫巨星李连杰,或者潇洒的、对生命行走有着强烈渴求的万科总裁王石。原因无他,只是好奇于她们在现有体制下激烈的商战里脱颖而出秘密。当然,这套书并没有让我失望——我不仅从中探知到了她们成功的秘密,更看到了退去光环后的她们,由内到外的一种美。

  在中国高端财富访谈的3本书中,一共采访了30位成功人士,在这30位成功人士中,只有8个女人,占着不到三分之一的比重。

  记得2007年,冯仑曾出版过一本自传,叫做《野蛮生长》,时至今日,依然觉得这个书名很好地概括了中国社会的生存现状,尤其是在商场中打拼的人的生存现状。

  同样面对需要“野蛮生长”的生存环境,女人要想获得成功似乎更难一些。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我很想知道,在这个男女貌似平等的生存环境中,那些成功的女人到底身怀什么绝技,或者有着什么通天的本事,能在需要“野蛮生长”的环境里脱颖而出。按理说,这不是个什么难以寻找答案的话题,可是偏偏很多杂志、书刊、电视访谈等若干媒体在涉及到这个问题时,总是把调子起的太高,高到根本没法让读者(观众)真实地去了解这个人。

  可是中国高端财富访谈不一样,出现在这本书里所有人,都褪去了头顶闪烁的光环,以最真实、最平凡的形象与我们侃侃而谈他们非凡的商业人生。正因如此,我终于知道了那些成功的女人到底有着怎样的绝技。

  不论是总生活在张艺谋影子里的王潮歌,还是因为儿子与大S的感情而频现报端的张兰,不论是把家庭事业都料理得非常好的李亦非,还是坚持认为只有飞起来才能看到更多美景的依文男装设计师夏华,她们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她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知道该怎么做。

  在仔细阅读这几本书的过程中,摘录了这些人的一些观点,读过这些之后,会更加明确她们身上共存的特点。

  一个人弄明白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一生都不用犯愁了。

  ——王潮歌

  当你坚定了一个信念的时候,你就朝着信念的方向走,目标一定会实现。

  ——张兰

  虽然大公司有很多标注程序、规章制度,但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我们还要学会一种灵活的打法。这些打法要本土化,在行事方式以及经营模式上也要本土化。

  ——李亦非

  每个人在抉择命运的时候,最难过的都不是什么实际的坎,而是心坎。

  ——夏华

  我控制欲强表现在我有能力控制的地方。但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我自己缺什么,我学不成什么。

  ——韩小红

  每一个人必须要有被利用的价值。你要不断地在这个价值的平台上为自己增值,因为你被利用的价值越大,你被利用的可能性就越高。

  ——叶莺

  我是头天晚上想完以后,第二天就能够行动的人。

  ——王树彤

  不需要去争,而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去证明女性的价值。

  ——武红

  从前听人评论哪个女人“是个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我总觉得这个评价不褒不贬,因为它通常暗指这个女人有心机,但同时又是对她成绩的一种肯定。说到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堪称成功的女人——杨澜,她曾说过,成功就是世间最大的硬道理,只有这个前提成立,远见才始为远见。杨澜的每一步都很清晰明确,坚定而平缓,疾风骤雨也顺理成章,让人不得不臣服。

  虽然中国高端财富访谈中的这些女人,没有像杨澜那样家喻户晓,但是她们同杨澜一样——同样是女人,同样从来都不是以相貌惊人的女人,但她们有一种美,有一种让人信服的强大气场,她们奢侈地将所有传奇当成平常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让世界上普通女人黯然失色,但却因为她们身上流露出的踏实与亲切而让普通女人心服口服

  看俏江南的老总张兰平静地讲述亲身经历的那次海啸,平静得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会在成功之后被别人逼着讲述所谓的过去,这些所谓的过去中,有些会让当事人历历在目,鲜活如昨,也有些会被外界刻意雕刻,以衬托当事人来之不易的成功。这似乎成为了一种励志的模式。其实,都是一介众生,几乎每个个体的历史都有着百转千折的故事。可是你再回望整个人类历史: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共历时了10年,玫瑰战争打了整整32年,伊丽莎白一世以威尼斯白粉敷面,走向都铎王朝最后的辉煌。那样精彩曲折的历史,现在讲来也不过只字片语。或许,正因如此,中国高端财富访谈才没有刻意去雕琢每个主人公的历史,而是以最真实的方式展现了最真实的故事。而我们,则更不应该把此刻的愁肠看得太重。

  话题有点扯远了。

  最后,分享一下让我印象最深的王潮歌的一段话:

  干活的是自己,跌倒了大不了再爬起来,爬不起来了大不了就待在坑里不起来。为什么偏偏有人叉着腰站在一旁,替你分析,替你总结,替你反思,说就是因为这个动作没做好,所以掉下去了,又因为那个动作没做好,所以没爬起来。

  你不用告诉我将来要走到哪儿去,我更不用告诉自己将来要到哪去,我就这么闷头往前走,这个姿态特别好看,这个心态非常舒服

  真的欣慰于中国高端财富访谈这套书的真实,在几乎所有出版物都致力于名人效应的时候,中国高端财富访谈能够让这些财富明星以最真实、最诚恳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实属难得。

  《中国高端财经访谈Ⅲ》读后感(三):挺好的一本书

  看过的名人访谈录也不算少,不过这套《中国高端财经访谈》是迄今为止最好看的一本。在我看来,访谈录要访谈的不仅仅是一位名人在公众面前所展现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可以挖掘到他们内心深层次的感觉。生活需要启示精神需要给养,这本书以谈话记录的形式挖掘了那些以独特视角解析生活的人的心灵世界。所以,把它看作是创意与智慧火花的碰撞集锦也未尝不可。这本名人对话录视角开阔,可读性甚强,交流中字字珠玑,灵光闪现之处让人惊心动魄

  每一位受访者是在国内举足轻重的人物,而看他们闲话家常,畅谈人生悲喜,并分享成功智慧也可谓一件赏心乐事。这些人个性差别都很大,但似乎在摸索着前行的道路上皆掌握了生之玄机,总是能举重若轻步步为营

  其实成功这东西从来就是人们强加给自己的一种抽象定位,当事人到底怎样体会只有他自己冷暖自知。面对全球化经济,当代的“成功”当然与市场的供需运作密不可分,分到了一杯羹可以说明你精明能干,但若以此沾沾自喜,以为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那就太过乐观可爱了。

  比如李连杰,以前只知道他是电影明星,是广告和媒体上宣传的“国际巨星”,看了书中的文章才知道原来中国民间慈善的最大的发起人也是李连杰。当年听说壹基金的时候,总觉得是在做秀。现在想想,谁能为了做秀,让电影成为一种爱好,全力投入慈善呢?壹基金的蜕变也是李连杰的蜕变,慈善工作由原来的事事请示,层层审批,效率低下不断改进。壹基金和李连杰终于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就好像是李连杰所说,武术还是“忍”术,都是一种境界,就好像身体的重心,找到了就平衡了。在我们尚未到不惑之年时,应该试着宽容,试着帮助,试着感动,试着坚持。不是一时,而是试着做一世。

  再比如吴晓波。读吴晓波的书始于01年的《大败局》,直至《激荡三十年》。 我一直惊讶于他的视角。或许是由于他生活的年代和受到的教育,又或许是他的属相(猴),他们往往是充满了激情,狂躁,思考和智慧。 吴晓波的本分是一个记者,但是他总是在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他不是个很帅的人,但他应该是个很智慧的人。吴晓波决不是一个学者,他的文章中很少有学院派的理论,而且他对于这些学术也是诚惶诚恐的,但是他超越了很多学者。他会从人性的角度去研判笔下人物的心态,去读人物的神情。他站在了人性的高度去俯瞰企业史的发展,又不冷漠。他会铺设满目的洪荒,会在文字中呐喊,会用感觉去评述。这让我浮想起堂吉柯德骑着瘦马舞动长矛向风车进攻的画面。他在这样一个经济社会里的坚守令人感动

  在经济社会的成功不外乎几个基本因素:审时度势,头脑冷静,有一个缓冲压力的独特方法,还有基本的沟通能力与行动力。但光是这些还不能保证成功的持久性,最重要的是对人生的态度。 人生各有精彩,看别人的生活轨迹,就是希望能为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些点缀的灵感。

  《中国高端财经访谈Ⅲ》读后感(四):关于“高端财富访谈”的“低端励志意识”

  在商业行为中,并不是所有赢得胜利的动作都值得被人们模仿,也并不是所有光鲜亮丽的人物都值得被崇拜。因为赢得胜利的动作很可能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那光鲜亮丽的底下隐藏着的或许是我们无法承载的巨大的现实

  我们都知道种子能够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并不算苛刻,但同时我们还需要知道当他们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它所历经的磨难丝毫不会比那些在商海叱咤风云的精英们少。所以,当一本名叫《中国高端财富访谈》的书摆在我面前时,我并不一定能为之动容,尽管其中有好多人是我一直喜欢并且敬佩的,我当然不否认书里的那些我的“朋友们”是多么的强悍,而且他们是那样的富有机智,但同时我也相当确定我甚至不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更易于实践的东西。因为时代或许不能再现,机遇也许不会永恒,所以他们一切的成功都不容复制,包括他们本人。

  我知道我的论调是被所有捧着励志饭碗的我的同行们所诟病的,但我想他们也一定不会昧着良心否认我所说的话。就好比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是那样的孔武有力,可是到了驴子的脚下说不定就是滑稽可笑的了。

  所以,我想读者最看重的应该是一本书告诉了他什么,或者说这本书曾试图想要告诉他什么。可是,当我读完《高访》后,我确实有些无动于衷。当然,王石的“韧”、任志强的“锐”和张兰的“忍”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然而,我还必须说,并且不得不说,应该是由于采编记者过于年轻化的原因吧,或者说他们不够“年轻化”,这使得他们其实很难理解一种叫做“劲”的东西。想来这些商业精英,或许应该“入书随字”地叫他们做“高端财富人物”,他们与采访者之间的这种隔阂是本书之所以不那么可感可叹的重要原因。没有共鸣,就无法将受访人的内心世界完全展现出来;没有理解,看到的必定也只是些浮皮潦草的外在之物;没有对时代和对人物的剖析,哪里又能称得上是“高端”的访谈呢?更何况本书还有有一些部分有材料堆砌的嫌疑。

  好吧,当我们不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高标准”的要求上时,我们还是能看得到本书的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的。比如,它在人物上的选取,确实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高度;比如,它在角度的切入上是有着匠心独运的精彩的;又比如,它在装帧设计上的大方简洁,也是赏心悦目的。

  所以,总的来说,刨去我对“低励志”方面的成见,再忽略现在图书整体质量滑坡的同比影响,我想本书大可被同好者拿去把玩一番,说不定会颇有收获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