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格言警句
●见与不见 ----扎西拉姆多多《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于定居地作客居想,解系缚;于客居地作栖居想,得安稳。阴雨多时终放晴,于山间散步,探视那不属于我的一亩三分地,也欣喜。 ----扎西拉姆·多多《喃喃》
●It's the expectation that makes us so miserable when things go wrong.
就因为怀抱希望,才会在事情出错时感到那么痛苦。 ----J·J·艾布拉姆斯《忒修斯之船》
●“您喜欢勃拉姆斯吗?”她走到敞着的窗前,迎着耀眼的阳光伫立片刻。“您喜欢勃拉姆斯吗?”这短短一句话,仿佛突然向她揭示了茫茫一片遗忘:她所忘记的一切、她断然回避向自己提出的全部问题。“您喜欢勃拉姆斯吗?”除了自身和自己的生存,她还爱别的东西吗?当然了,她说她喜欢司汤达,她也知道她爱他。她还像二十岁时那样,渴望同谁聊聊。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未黄的木叶,
在尚未褪去深沉的绿色的林间,
权作了米色的花吧。
可爱的“探戈”舞呵,
木叶的“探戈”舞。
自然界的雕塑大师,
自渺茫的古代起始,
木叶已是他们的浮雕的女体了。
而浮雕似的女体上,
则已配制了“拉姆酒”的秋着的红色。
木叶上有雕刻家的刀凿吧。
不,木叶上有刀凿下的忠贞的女郎。
要能识辨纤细的目力,
而又远视的,
来观赏一叶又一叶,
凋落时刻的雕刻的琢凿。 ----徐迟《木叶的雕琢》
●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扎西拉姆·多多《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人们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什么,你要欺骗某个人,你就不得不表示出某种亲热劲来。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扎西拉姆·多多《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汝窑的新瓷
插着西京二月的梅花
然而
我们却不能并肩策马了
不能默默无言
一鞭
就到天涯 ----扎西拉姆·多多《二月》
●It's not a bad way to live once you let go of the idea that you deserve more.
放弃你应该得到更多的想法,你就可以活得不错。 ----J·J·艾布拉姆斯《忒修斯之船》
●他能听懂花草木石、过去未来、心脏跳动,还有遥远的星星发出的絮语。那星星或许早已度完自己的时光,化作巨大的钻石。
他对世界有着无比深刻的感受。在他三十年的记忆中,不仅有国家暴力传统造成的悲剧,有战争、劳改营、毫无权利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死存亡,而且有弗里乔夫·南森弗里乔夫·南森(1861—1930),挪威北极考查家,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22),曾任国际联盟主管战俘事务的最高委员,参与伏尔加流域赈济饥民工作的组织工作。——译注或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埃内斯托·切·格瓦拉(1948—1967),拉丁美洲革命家,曾参与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领导波利维亚的游击运动中被俘,遭杀害。——译注这类人的大无畏精神,有他们的赫赫声誉和卓著勋业。 ----瓦尔拉姆·沙拉莫夫《科雷马故事》
●当相信所显非真宛然而显现
轮回与涅槃便不再分离 ----扎西拉姆·多多《小蓝本》
●瓦尔拉姆·吉洪诺维奇·沙拉莫夫的主要作品《科雷马故事》,写于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七三年间,由六个集子组成:《科雷马故事》、《左岸》、《铁铲能手》、《犯罪世界随笔》、《落叶松的复活》和《手套,或名科雷马故事之二》。 ----瓦尔拉姆·沙拉莫夫《科雷马故事》
●她真想把他激怒,但这样似乎残忍,她不免悔疚。这种狠心是她忧伤的反面,是进行报复的荒唐的欲望,而他不应遭此报复。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但如果勃拉姆斯不写些什么,”格拉夫曼以实际演奏经验告诉我,“钢琴家就在那边整段没事做,你是要我们去看报吗?” ----焦元溥《乐之本事》
●“看来我确实厌腻了,”他心中暗道,也着实吃惊自己说出这种话,“我对一个女人开始挑字眼儿,就说明情分快完结了。”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正月时,便托人送信,邀寄身湖州旧友,三月落英时分,南山的溪水初盈,明前的雨茶新炒,石上煮茶去罢。三月初八如期入山,等到初十友未见,策杖归。五月柴门半夜响,反穿衣裳推窗,见友憨笑道无恙,裹粽怀中送家常。这是我想象中的诗意人生,这辈子怕过不上了。 ----扎西拉姆·多多《喃喃》
●还没有走到路的尽头,怎么能说是无路可走啊,拉姆! ----包子女《幸福小镇》
●一段年华以迷梦开始,以酒醉结束,其中酸涩狂喜,从略不言。 ----扎西拉姆多多
●西山落日映不入你的窗
我的王
你的脸隐没在布达拉的晚上
不敢在城下张望
东山渗出的目光
已经浸湿我的裙裾与衣衫
你我都清楚
我酿的烈酒驱不散
你眼里的寒凉
你驭的快马赶不上
我心头的动荡
你我的坚持
不过是风中的煨桑
就算热烈终将冷淡
忘了吧
从此
我不是你的玛吉阿米
从此
你也只是
我奉若圣灵的
我的王 ----扎西拉姆·多多
●吃完饭,他们开始跳舞。宝珥看见罗捷搂着一个褐色头发的女人,在她面前摇晃,动作还像往常那样笨拙;再看那女人,玩一次倒还不错。西蒙站起来,他身材修长灵活,眼睛微微合着,嘴里哼唱,舞跳得很好。宝珥由他带着,她袒露的手臂一时擦到罗捷的手,贴到褐发女人的脊背,于是睁开眼睛。他们对视,罗捷和宝珥对视,每人都隔着“另一位”的肩膀。跳的是没有节奏的慢狐步舞,几乎不动弹。他们俩近距十公分,相互打量,都毫无表情,也无笑意,仿佛不认得。继而,罗捷的手突然放开那女人的脊背,伸向宝珥的胳臂,用指尖轻轻抚摩,脸上流露出一副哀求的表情。宝珥不忍看,闭上眼睛。西蒙回头望去,已不见他们的踪影。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令人悲观的是,可以说整个社会都陷入到沉沦的过程中,我们称之为贫民化趋势,这个词暗示了在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每一样东西都无一例外地趋于贫民化。贫民化趋势似乎是批量生产、批量销售、大规模通讯以及群众教育的不可避免的伴随物。一些重要征兆表现在畅销书数目,吸引每一个人(聪明、敏感和细致的人除外)的电影、购物城、以及人们像旅鼠般飞往知识文化匮乏的阳光地带。贫民化趋势是勃拉姆伯格所说的美国霍华德 约翰逊化的另一种说法。奥尔特加 加塞特《大众的反抗》里说,目前的时代特点是思想的平庸。尽管知道它的平庸,仍然任由它无处不在地强加给人们。 ----保罗·福塞尔《格调》
●他有着深刻的内心生活,伴随他创作的,是整个世界。
大自然飞向永恒,
浓密的林叶是它的挡风玻璃。
我这认识苍穹的大地,
隐藏在幽暗之中。 ----瓦尔拉姆·沙拉莫夫《科雷马故事》
●“可是,罗捷,”梅子这回可真惊慌了,争辩道,“我爱你呀。”
“嗳!算了,不要信口开河。”他高声说道,心里觉得又尴尬又欣慰;尴尬是因为他算得上直言不讳,欣慰是因为这句话把他们的关系置于那种极为传统的、他极为熟悉的境地,即男人不胜其烦,女人毫不知趣。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由于过多的理解与温存,她倒害怕失去信任。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喜欢勃拉姆斯吗》
●生命中一定要有所热爱。不见得我们能够将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作为职业,但一定要有一件事,它是我们在所有其他人、事、物上付出时间与心力的充分理由,是我们作出任何努力的发心所在,也是我们整个生命之流的导归之处。若没有它,我们将活得漫无目的,鸡零狗碎。 ----扎西拉姆·多多《喃喃》
●绛曲扫视了一下客房里的宁凝和那个鬼面男人:“这里人很多,我不知道你这是请谁坐。”
师清漪深吸一口冷气,“好脾气”地道:“请坐。绛曲·白玛格桑·央金曲珍·加央拉姆·卓玛达瓦·梅朵桑节·江白洛桑旺加桑珠索娜小姐。”
“我不坐了。”绛曲却说。
师清漪:“……”
绛曲将她的牦牛皮背包放下来:“我有坐骨神经痛。”
师清漪:“……”
绛曲抬头看她一眼,蓝色的眼里冷冷的:“我心爱之人抛弃了我,于是我曾经日日坐着以泪洗面,结果坐骨神经痛了。”
师清漪:“……” ----君sola《探虚陵现代篇》
●但愿我能时时提醒自己:我看到的,比我理解到的多;我看不到的,比我看到的多。所有简单粗暴的批判,只不过是我对我自心之投射的批判罢了。
但愿我能时时察觉:当我觉得他人不好,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他人和我不同。不要把自己当成标准答案,试图去测验这个世界的生动。
因为了解到世界的广大与多元,并认识到自我的局限与狭隘,所以允许自己不懂得他人,也允许他人不懂得自己;所以不试图凌驾他人的意志,也不轻易置身于他人订立的评论体系——这大概就是最自由的孤独,最温柔的叛逆。你将在你身边营造出一个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小世界,宁静而 淡泊。 ----扎西拉姆·多多《最温柔的叛逆》
●你若偶开天眼窥红尘
见我
酩酊醉去
还狂歌曼舞
乱了言语
莫笑我贪杯
月光要来温酒
山色殷勤劝杯
酒可以不饮
醉岂能不醉 ----扎西拉姆·多多
●他向她解释起来,说必须盯紧女人,她原先就不谨慎,现在明白事情全怪他,并不怨恨她的轻率行为,两人从此就不要再提这事了。宝珥连声说:“对,对,对,罗捷。”想放声大哭,又想放声大笑。同时她闻到他身体、烟草的熟悉的味道,觉得自己既得救了,又毁掉了。 ----弗朗索瓦丝·萨冈《你喜欢勃拉姆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