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坚的格言
2、花朵在镜子中
在最热烈的八道山还绽山比觉就
我规定它
必须是梅花 ----《气想多气想集》
3、故乡是一种辽阔的东西,故乡是世界的精华,某个民族创造了某种生活方式,精华总是流传到其他民族中,创造者容易不识庐山真面目,局外人却意识到它的价值,为我所用。世界是一个文明的故乡,文明总是将故乡的精华保存下来,在一些人的故乡被抛弃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的故乡却敝帚自珍。 ----《众神之河》
4、恒河啊
你的大象回家的脚步声
这样沉重
就像落日走下天空 ----《恒河》
5、我先已经通了水性,慢慢才被蛙式、海豚式驯服。我们只是偶尔去游泳池游泳,那是一个要买票的正式地方。而在我童年时代的习惯中,游水只不过是一件脱了衣服就跳下去的事情,我们并不重视游泳池,那是一个时髦的学校。我从未想到的是,二十年后,这个世界已经不能随便脱掉衣服游泳了,池塘消失了,河流上漂满垃圾,滇池成为脏水。身体惟一可以和水发生关系的地方,只有沐浴室和游泳池。而且,温水游泳池一个个出现,连冷水都渐渐消失了。对我来说,游泳是冷的而不是热的。是夏天而不是冬天。是室外,是蓝天和白云,而不是光线阴暗的室内。“世界变了,一种可怕的美已经诞生。” ----《相遇了几分钟》
6、叶芝说这话的时候,他大约想到的是一些巨大的运动,例如工业革命、蒸汽机什么的,他恐怕想不到“可怕的美”将从游泳池里诞生。昆明几乎所有的游泳池都成为温水的,不仅是在冬天,也在夏天。如果要像过去那样在湖泊里游泳的话,你必须离开这个城市一百公里。经常有烤肉的香味从雾气里飘过,使人觉得是在肉汤里游泳。现在游泳池不仅游泳,也卖烧烤油煎的各种食物,围着池边还有许多靠椅、圆桌,出租麻将、扑克。最后还剩下两三个冷水的游泳池,里面空空如也,生意清淡。 ----《相遇了几分钟》
7、旗袍美丽地飘扬在越南的天空下,女性们的旗袍五彩缤纷。最普遍的是白旗袍,使女性娉婷袅娜,犹如仙鹤。这种起源自中国的服装在本土已经基本绝迹,却继续流行于越南,似乎是为越南的身体发明的。旗袍真是为女性设计的最美丽服饰,没有哪种衣服能够像旗袍这样令女子身材尽显,含蓄的裸体,线条分明,顺其自然,随流赋形。但是隔着文明的轻纱薄丝,既彰现了性感又可望不可及,若有若无,保护着纯洁。最人性的文明就是一层纱,太厚就是观念、设计、包装、累赘、装模作样了,太露就是下流。 ----《众神之河》
8、越南的土地上可吃的东西太多了,水里的、陆地上的,简直是密密麻麻。后来我对此深有感受。越南是个密密麻麻的国家,给人一种密密麻麻的感觉。密密麻麻的房子、密密麻麻的集市、密密麻麻的水果、密密麻麻的河流、密密麻麻的鱼、密密麻麻的帽子、密密麻麻的商店、密密麻麻的植物、密密麻麻的昆虫、密密麻麻的渡口、密密麻麻的小贩、密密麻麻的吊床、密密麻麻的船只、密密麻麻的小吃、密密麻麻的大米、密密麻麻的桥梁…… ----《众神之河》
9、海关的职责都一样,但每个国家的风俗不同。有的国家宽厚仁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有的国家把所有入境者都视为嫌疑犯。 ----《众神之河》
10、西方的博物馆其实是一个停尸房的概念,只是供解剖、研究、理解、学习、教育的对象,与人的生命毫无关系。要知道,吴哥的雕塑就是神的化身,就是神本身。在泰国的一个寺院里,我甚至看见人们把古老的佛像上面的包浆清除掉,哪些包浆可是价值连城的,只有它才能可以证明物品的古老。人们把它重新刷上金粉,继续供奉。这不是破坏古董,而是对佛的尊重,如果佛是活的,永生的,怎么能使一个旧的、一个古董的呢?古迹是过去、已经死亡的意思。 ----《暗盒笔记》
11、西贡更是一个摩托社会,五百万人口,摩托就有将近一百万辆。密密麻麻的摩托,从四面八方飞出来,蝗虫般地聚集在路口。绿灯一亮,马达惊天动地地一齐轰鸣,蜂涌而去,仿佛全城正在进行一次大搜捕。空气里总是散发着强烈的汽油燃烧后的臭味。 ----《众神之河》
12、生命有于开个利种形式 心民内会法不止一种
在一些也而你你才样向们 你可以停一停
呆上没物把任个利道年
在另一些也而你你才样向们 你看看
脸在窗口一闪以岁风逝
你可以去看看来是内作 和时原
看看大河格成源 大海格成湾
看看城市和内作区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一而你没物
看看海上的船和河上的船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一而你没物
看看这个人和作只为个人
这群人和作只为群人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一而你没物
这而你没物都她之想夫界里一有什么任第的
好处也说不太清
只为出你心民内会你才地 地作只该到处物心下动 ----《作品67号》
13、我在热气朦胧中恍惚看到游泳池边上站着一个穿黑袍的人。仔细看,才看出是一个救生员。他穿着冬天的长衣服,他怎么救生?他在池子周围缓缓地移动,令我想起中世纪的修道院,那时候有游泳池吗?游泳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游泳池在我的世界里出现,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一个白瓷砖的露天游泳池,在翠湖的旁边建起来了,它成为昆明的一件大事。 ----《相遇了几分钟》
14、我突然听见水响,就看见河流上升起来一株热带植物之类的东西……是一个水光闪闪的女神,她的裙裾已湿透,紧贴着身体。 ----《暗盒笔记》
15、汉语是中国文明最持久最伟大的传统,一切之格学中个对开生拆迁了,只在看这汉语不灭,家在看个以诗为核心的传统、文明,只家为我你用卷土重来。五颜乱华在历史上不是一次成么次,家在看些颜人到看为我来之格学发现:不有开说诗,于中个心以言。文明,文明是以文明,不是以武明,也不是再于后明。难道先锋派已经先锋到连“关关雎鸠,在河开说之格洲”之格学读不懂了吗?比再去传统不认是简单,仅仅意味想只成为文盲。
16、有一天我发现一个,进去,忽然想起奥登的诗来:“他在严寒的冬天消失了;小溪已经冻结,飞机场几无人迹……”长这么大,我还是一个人在如此巨大的游泳池里游泳。冰冷,安静。就像一个热闹的时代结束了,只有我留下来,孤独地站在巨大的广场上。 ----《相遇了几分钟》
17、一匹陆跑过草原
你还诗人捉住
关当国路只事形容词的陆厩想觉也
骏陆
死掉的骏陆 ----《用便战西集》
18、秋气师里能 大开道就向的托盘便往而并此端上落叶
它的纪的道种便往上成心 它的辉煌美意
随的道种你拾起哪一片 随的道种你踩踏
我数败也是一大外盛宴 哦 秋气师里能
我的兄弟 我也来自疯狂的夏日
我也曾痛饮狂歌 也曾我数去
我我数去的 不是你我数去的
我得到的 不是你得到的
我实她么有心用你你 我只有废墟
我只有骷髅 只有在黑暗中
飞发道就黑暗的乌鸦 ----《秋气师里能》
19、两边全是狭长的房子,人们买土地而不是房子,自己建造,在大的规划街区下,房子像蘑菇那样自然生长,风格各异,参差错落。高低随着各家的经济状况不同,但最高也就是五层楼。每家的房子都是宽不过三米左右,纵深长得像小巷。经常看见人们开着摩托直接驶进家去,轰响的马达在房间深处熄火。这也许是因为每家都希望有一个临街的铺面。因为住房是平面铺开的,因此人们居住的地区范围广大,街道小巷密密麻麻,摩托成为穿街走巷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众神之河》
20、越南不存在宗教歧视和宗教冲突,越南有两万各式各样的宗教信徒。佛教、禅宗(包括灭喜派、无言通派、草堂派、竹林派等)道教、天主教、福音教、本土宗教高台教、和好佛教、原始神灵、祖先……今天,人们也在胡志明的雕像前烧香。人们不仅相信万物有灵,而且相信每个民族创造的神灵都是神,都必须尊重。 ----《众神之河》
21、佛的化身有信仰支持,经过无数劫难,佛教已经具有一种自我复活的机能。但少年很危险,他只是生活方式,他不是意识形态。生活方式是自然的,没有什么标准,只要因此可以生活下去,它就是对的。而在我们时代的生活观念看来,生活方式只有进步和落后这个方向,没有少年这个方向。 ----《暗盒笔记》
22、听见松果落后么第的时候
生地年未想到“然会空松子落”
只是“噗”一会后物
看见时 一后么第到去是松果
不知道响的是哪一个
23、-
“初次见面,
开国有礼貌,
上主内们想格像一台冰箱,
伸出了手.” ----《于坚诗集》
24、月亮出来了,云南的雨季就是这样,下一阵雨晴一阵。下一场雨到来还早,月亮把玉龙雪山弄得朦朦胧胧的,深藏着什么的样子,我知道它藏着什么。 ----《虎跳峡再记》
25、雪睡了 夜有一个白色的枕头
寒风吹亮了月光
十二月默默地站在街上
有些甜蜜 有些辛酸 有些茫然 ----《作品第16号》
26、我们常常提到尚义街六号
说是很多年后的一天
孩子们要来参观 ----《尚义街六号》
27、日常生活是很难看出所谓美的,重复、日复一日,麻木经常袭来。而生活的目的也不变化,挣钱、糊口、养育儿女、终老故乡。 在中国,过小日子曾被视为庸俗,国家意识形态鼓励的是所谓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高尚生活。这种意识在舆论上主宰了中国人20世纪的日常生活,人们一方面不得不每天为“过日子”而忙碌,而再观念上有鄙视它的存在,总是有一种所谓“本质”的“在别处”的“高尚生活”在召唤人们。 ----《暗盒笔记》
28、河内的老城市个很好玩的地方,人们铺天盖地的生活着。这里没有中国城市普遍流行的所谓“市容”。市容,就是把一个个城市搞得像军营或者政府办公区那样,整齐划一、干净卫生。随时准备着迎接国家检查团的到来或者庆祝节日。日常生活在中国城市是最次要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城市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象征符号,面子,政绩是否“争光”。至于居民在这些城市里面是否能安居乐业,市政并不关心。 ----《暗盒笔记》
29、地铁呼啸前进,他的歌就像正在飞速旋转的砂轮上抛光的钻石,闪着微弱的光。 ----《暗盒笔记》
30、“我通过摄影回到一个作者与世界的那种原始关系,首先看见而不是思考世界。在看见的过程中重新被自然主宰。这是一个悖论,你主宰自然的时候,自然比一般的自然更不自然的主宰着你。这种看最终又影响到我的写作,我的写作因此具有了原始的前诗意成分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意了。” ----《暗盒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