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新的梁文道名人名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最新的梁文道名人名言

2019-06-01 18:34:01 作者:梁文道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新的梁文道名人名言

  1、在这一小段抽离出来的绝对空白里面,你什么都不想,它也没有任何意蕴。所以比起一幅山水里的留白音乐之中的休止、诗句之中的间断,它要纯粹得多虚无得多。 ----《我执》

  2、世界一种感觉,它的界限取决于你所知的范围。 ----《关键词

  3、我读历史学到的最大教训则是,每当你以为没有另一种可能别无选择时候,那就不妨看看历史,因为历史明白无误地宣示过其他生活方法社会形态存在。 ----《味道·第一宗罪》

  4、然而人生在世,注定是个个体,你的喜悦,再亲的人也难完全分享,你的伤痛,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体会得到,于是我们反过来更想向其他人靠近,明明知道亲身的体验是别人不能共享的,但还是希望那与人亲密感觉可以消灭一己的孤独。 ----《味道·人民公社

  5、与其去远方投靠并不存在的自由,不如就地发觉热爱小说、音乐和小妹妹的笑容。 ----《常识

  6、他所谓自由主义精神指的是:与其做一个跟所有人想法一样的,千人一面的所谓的人,倒不如做一只生活不被人设置,不被人摆布坚持自己一套的猪。 ----《我读》

  7、反对全球化活动家,质疑市场经济评论家传统左翼,通常对超级富豪们都没什么好话,尤其是对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与世界第二有钱的威廉·巴菲特,前者是很多人心目中计算机时代的柯断魔王,后者则是用钱滚钱的“股神”。关于他们的攻击控诉可谓无日无之,直到最近。 6 月26日,盖茨及其夫人梅琳达在纽约公共图书馆举行的一场仪式上,正式接过了巴菲特捐出的370亿美元资产人类史上最大的一笔慈善捐赠。 ----《常识》

  8、前两天重读汪曾祺先生散文,有《葵·薤》一篇。汪先生很好奇古诗里头时常提到“葵”,并说它可以拿来做羹,是种很常见的好蔬菜;但到底什么是“葵”呢?只知道它肯定不是向日葵,也不是秋葵和蜀葵,因为这几种植物好像都不太能够下汤。终于,他在清人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与《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里头找到了答案,原来“冬苋菜”就是“葵”。四川、江西、湖南和湖北等地还很流行冬苋菜,而且就是取叶做汤,吃起来像莼菜一样滑利,正如古人形容。 ----《味道·味觉现象

  9、你根本不曾寄望瓶子有被开启的一天,那是一段不想被人接受信息。写瓶中信的人不是敢于下注的赌徒,而是认命的作者,最纯粹的作者。 ----《我执》

  10、「月光轮廓太过阴柔太过模糊,尽管今夜月圆。月亮以自己的圆缺指示时间太阳不会。所以属于月亮的时间总让人静观、默想与回忆,在人和时间之间拉开了一道可以回旋进退的距离。因此看见月亮,我们会想起另一个人是否也和我一样,看着同样的光景;但是对着太阳,我们就没有这点余裕了。」 ----《我执》

  11、美国人之所以热衷于在厨房用餐甚至休闲,是否正是一种返古的现象呢?他们比谁都更早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丛林严酷冷漠,也因此比哪一个国家都更早体会到厨房原始意义重要。不在家的时候,每一个人的行程都是孤立的,都是被工作学习占满的;在家的时候,大家才能聚在有火的地方物质上与感情同时感受家庭温暖。 ----《味道·第一宗罪》

  12、”东方”是西方人发明出来的。”“西餐”就算不是中国人发明出来的东西,也是种文化碰撞结果。在西方人那边,他们征服的地方越多,见识过的东西越是奇异,就越容易过头寻找自己与别人不同特点,以及欧洲和各国之间彼此相似的地方。遇到了其他文化的食物,他们才有机会渐渐了解自己吃的western food。而在中国人这边,西餐就和“西方”一样含混。对我们的祖先来说,红须绿眼的都是鬼佬,但凡使用刀叉的都叫西餐。例如中国第一家西餐厅、原址广州沙面的太平馆,大家只知道在那里吃的是“番菜”,当年有谁计较它到底是哪个“番”呢? ----《味道·第一宗罪》

  13、奢华教养的分界点在哪里?一个向外—求胜。一个向内—求安。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相比,自然就倾慕奢华。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一一梁文道 ----《遍地的奢华与奇缺的教养》

  14、然而,当他跟上时代的浪潮,甚至引领潮流,要为美食正名,要替美食定锚之后,他便发现连自己都被定住了。因应市场需要,因应读者期待,他的写作不再自由。他的写作既参与了这个时代的创造,也被困在了这个时代里面。他最后的出路就是出走,离开他手创的事业,离开他心爱的巴黎。 ----《味道·第一宗罪》

  15、头发总被认为是心的延伸;一缕情人青丝,恰比红豆,常是相思寄意的信物。 ----《我执》

  16、在真实虚伪之间往复,在信与不信之间来回,这是恋人信徒的共同特征。 ----《我执》

  17、我想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你不能主动,你不能做任何事,你只能等他心血来潮问候几句的时候平淡和缓地应答,你不该成为逼迫力量,你是一株等待季节性阵雨沙漠植物。 ----《我执》

  18、这让我想起“冷战”时代的那个老笑话,一个美国人对着一个苏联人炫耀:“我们有言论自由,我可以臭骂美国政府。”那个苏联人听了之后很不屑地回道:“那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一样可以臭骂美国政府。” ----《关键词》

  19、其实北京食风的现状就是整个中国民情的结晶;一个词:浮躁。从国营百年老店的爱干不干招牌虚挂,到市场经济突然爆发,这种情况几乎是必然的。赚钱,大家都喜欢,可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要是爱钱远远多过爱食物,迟早就不能再靠食物赚钱了。 ----《味道·第一宗罪》

  20、在每一段关系的开头,他已预感终结模样,他永远投入的同时抽离,在水乳交融的时候孤寂。 ----《我执》

  21、所以凉果零嘴不宜暴食,只有富贵人家才会在不是过年的时候拿它无聊地填嘴巴止心痒。从废物变成了补品,从吃剩的果核到抽屉里的珍藏,这份爱惜自然供养心意,这种在苍凉中寻一丝慰解的情怀,又岂是那些在“零食物语”这类现代大商店里大包小包抱回家的现代消费者所能体会?下次吃话梅,你不妨珍而重之地含住它,先仔细感受那股叫人忍不住眯起眼睛的酸劲,然后慢慢地,慢慢地,一阵淡淡的甘味就来了,随着唾沫流淌进干涸的喉咙深处。人生如火宅,难得一点清凉,也许这就是凉果的本义了。 ----《味道·味觉现象》

  22、因为我没有一天不想念他。常在最意想不到时刻,我仿佛坠入另一段时空比如说走在没有人的街上;一辆出租车驶过,后座有一个乘客低头打着电话。比如说站在客厅里熨一件衬衫,厨房里的水壶突然呜呜作响。又比如说对着一群陌生人演讲,关于生命的种种不测,某个角落突然有一叠纸张坠地。我永远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触动开关,将我送进一阵空白之中。

然后我会开始思念他,担心柔弱身体会不会受不住冬天的冷风想象他在热闹节日里会不会格外寂寞;我为他的新工作兴奋,为他有新的朋友感到安慰

他是魔鬼替我设计陷阱吗?

师傅说:“不,他是你的老师,难得的老师。你要好好在他身上学懂爱,然后像思念他一样地思念其他人,像爱他一样地爱其他人。 ----《我执》

  23、当然,我们还可以相信自己;只不过,一个所有人都只信任自己的社会还能叫做社会吗? ----《常识》

  24、故事故去之事。天宝物华,盛世遗风,痕迹全留在一盏灯一管笔身上了,作者的责任就是把握这点前朝余留的幽暗微光,在未来的无尽黑暗里往回照出一点回忆的朦胧。 ----《我执》

  25、怀旧是种无人可以避免的病,人类历史有多长,这种病就存在了有多久。它不是记忆,它是一种对待记忆的方式。它总是让过去比现在美妙,有时候还会创造出一个不曾存在的过去。 ----《味道·味觉现象》

  26、他和那个时代的许多日本文人一样,一方面非常尊崇中国古典文化,另一方面则慨叹中国的衰落沉沦。他说:“对晚近的中国人来说,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联。”因为“长久以来的苦难,已经夺走了他们探索生命意义的热情”,所以虽然中国人的茶仍然散发香气,却“再也不见唐时的浪漫或宋时的礼仪了”。言下之意,反倒是日本继承了真正的华夏文化;他们就连制茶的方式也和宋朝一样是抹茶。“礼失而求诸野”,这也是今天不少中国人去过日本之后的感受。他们会认同冈仓天心的想法,觉得唐宋的建筑、礼仪乃至于一切传说中的高尚品味,全都保留在日本那里了。尽管他们会嫌茶道太过仪式化,也许还有点做作;可是茶室中的摆设气氛却不断提醒他们: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古代的中国。 ----《味道·第一宗罪》

  27、因为素食者总给人一种异样道德优越感,总是使人以为他的伦理标准比较高,自律能力比较强,而大伙吃饭本来是件很愉快甚至很纵欲的事,突然旁边多了了一个禁欲主义者,岂能不叫人扫兴? ----《味道·人民公社

  28、「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话本身就把平常变成了异常,所有我们以为会成习惯平凡人事皆是无常偶然的诡局。只有事后追忆,才明白那寻常是何等的殊异可贵。赐给我们寻常体验的人,是不可恨的。」 ----《我执》

  29、最没有办法也最不能掌握社会逻辑的人,最是可怕。 ----《关键词》

  30、回忆,无论如何都是伤感的。如果回忆是痛苦往事,那么我们就等于再次经历痛苦;如果回忆是甜美欢快的过去,那么我们就不免慨叹其失落与不可复回。 ----《我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