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少有人走的路》经典语录
1、相当多的人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有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没有多少兴趣。只有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不停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2、更糟糕的是,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模仿父母,拷贝父母的处世方式,将它视为人生的标准和榜样。 ----M·斯科特·派克
3、然而,大部分人却不愿正视它。在他们看来,似乎人生本该既舒适又顺利。他们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生而不幸,他们总是哀叹无数麻烦、压力、困难与其为伴,他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命运偏偏让他们自己、他们的家人、他们的部落、他们的社会阶级、他们的国家和民族乃至他们的人种吃苦受罪,而别的人却安然无恙,活得自由而又幸福——我熟悉类似的抱怨和诅咒,因为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 ----M·斯科特·派克
4、1、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2、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 3、失去平衡,远比放弃更为痛苦。我想不管是谁,经过人生旅途的急转弯,都必须放弃某些快乐,放弃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回避放弃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永远停在原地,不让双脚踏上旅途。 ----M·斯科特·派克
5、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M·斯科特·派克
6、每当你想去寻找正确答案时,你都要首先向自己发问。一旦你这么做了,你就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你也将不得不忍受不知所措的痛苦。 ----M·斯科特·派克
7、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M·斯科特·派克
8、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面对一个一个接踵而至的问题时,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大的来看,一是解决问题,二是规避问题。作者认为,解决问题,是痛苦的,但在痛苦中,伴随着能力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而规避问题,往往不会使痛苦消失,持续的逃避还会使心智退化。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积极、主动的解决问题呢?这就是自律。 ----M·斯科特·派克
9、忽视问题的存在,反映出人们不愿推迟满足感的心理。我说过:直面问题会使人感觉痛苦。问题通常不可能自行消失,若不解决,就会永远存在,阻碍心智的成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问题降临,必将带来程度不同的痛苦体验。尽可能早地面对它们,意味着推迟满足感,放弃暂时的安逸和程度较轻的痛苦,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如此才会得到回报。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可得到更大的满足感;而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M·斯科特·派克
10、人生不仅苦难重重,而且还错综复杂,没有公式可循,也没有简单的答案。
……
任何人面对痛苦的决定时,我们能够做的,就是一次次地追问自己,从中寻求答案。 ----M·斯科特·派克
11、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发现错误并反躬自省,我们通常就会找出问题所在,并作出相应的自我调整。我把那些不会自我调整的人称为“说谎的人”,因为他们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自欺欺人,对自己的错误和陋习茫然无知。他们发习惯性思维就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无论何时何地。即使错误有迹可循,他们也不会做出自我调整,反而去抹杀这些错误痕迹,并为此消耗他们大量的精力。不仅如此,他们还盛气凌人,经常责备他人,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以保护他们自己的病态。这种抹杀和责备,恰恰就是他们的罪恶之源。 ----M·斯科特·派克
12、为远离责任带来的痛苦,数不清的人甘愿放弃权力,实则是在逃避自由。 ----M·斯科特·派克
13、爱与不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在于当事人的意识思维和潜意识思维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我们为他人着想而自我完善,这与自我约束不会产生对立。我们强化自身成长的力量,才能成为他人力量的源泉。我们终归会意识到,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二者之间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泯灭。 ----M·斯科特·派克
14、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它的伟大,在于我们一旦想通了它,就能实现人生的超越。只要我们知道人生是艰难的--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再也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了。 这不是洗脑,也不是盲目的宗教信仰。这是一个起点,书中用更多篇幅是我们在认识到了人生苦难重重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M·斯科特·派克
15、耶稣说:“不去评判别人,你自己就不会被批评。”但他没有说:“永远不要评判。”只不过每一次对别人品头论足时,也要准备接受别人的品头论足。耶稣还曾说过:“首先取出你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把眼中的木屑看得更清楚。”意思是,在评判他人之前,先评判自己。 ----M·斯科特·派克
16、适当放弃过去的自我,才能使心智成熟。人生各个阶段,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机,只有放弃过去过时的观念和习惯,才能顺利进入人生下一阶段。 ----M·斯科特·派克
17、我们要让我们自己,也要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勇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困难,才能够使心灵变得健康。 ----M·斯科特·库克
18、我是如何知道我本不知道的事情的?在所有可能的解释当中,一种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也就是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而获得智慧,我们也可以继承祖先经历并获得的智慧。尽管对于科学思维而言,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乃至匪夷所思的认识。 ----M·斯科特·派克
19、相当多的人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他们原有的地图窄小、模糊、粗略,对世界的认识狭隘而偏激。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M·斯科特·派克
20、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病态的,一个是健康的;一个走向生存,一个走向死亡。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足以代表整个人类。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都拥有向往神性的本能,都有达到完美境界的欲望;而在每个人的身体中,同样都有懒惰的原罪。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试图把我们推回到人类进化的初期——那里有我们的幼年,有母亲的子宫,还有荒凉的原始沼泽。 ----M·斯科特·派克
21、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他人完善。 ----M·斯科特·派克
22、浅水喧闹,深潭无波。 ----雪莱
23、人可以拒绝任何东西,但绝对不可以拒绝成熟。拒绝成熟,实际上就是在规避问题、逃避痛苦。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不及时处理,你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更大的痛苦。 ----M·斯科特·派克
24、只有真正的爱,才能帮助你自我完善。你的爱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真正的爱,在促进对方心智成熟的同时,也会让你的心灵得到成长,你体会到莫大的喜悦,幸福感会越发真实和持久。 ----M·斯科特·派克
25、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 ----M·斯科特·派克
26、抱残守缺,与现实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坚守过时的观念,对现实默然置之,是构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这种情形,心理学家称之为“移情”。 ----M·斯科特·派克
27、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M·斯科特·派克
28、事实上,随着爱情逐渐复杂化,恋爱中的人们总会开始考虑一些与爱情不相干的东西。心灵过去的复杂经历,此时就成了爱情的负担。
29、因过分依赖而引起的心理失调,心理学家称为"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在所有心理失调现象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只是苦死如何获得他人的爱,甚至没有精力去爱别人,如同饥肠辘辘者只想着向别人讨要食物,却不能拿出食物帮助别人。他们寂寞和孤独,永远无法体验到满足感。尤为可怕的是,他们甚至不知自己患上了"消极性依赖人格失调"。他们不能够突破自我界限,其人生价值依赖于同别人的情感关系。 ----M·斯科特·派克
30、人生错综复杂。
每个人都必须走自己的路。生活中没有自助手册,没有公式,没有现成的答案。
某个人的正确之路,对另一个人却可能是错误的。 ----M·斯科特·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