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朱光潜名言大全
1、我承认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非常重大,但是我相信它们都不能完全解释天才。 ----《谈美》
2、世间固然有些事可以违拗自然去勉强,但是勉强也有它的限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3、孔子尝劝人“无友不如已者”意思是:你不如我,我不和你做朋友,要我和你做朋友,就要你胜似我,这样我才能得益。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4、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方法,不在生活以外别求生活目的。 ----《温和的修养》
5、不能通就不能专,不能博就不能约。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 ----《谈读书》
6、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是要注意的。“距离”可以太过,可以不及。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厚积落叶听雨声》
7、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比 ----《谈美》
8、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谈美》
9、现实界没有尽美尽善,理想界是有尽美尽善的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10、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谈美》
11、移情作用往往带有无意的摹仿。 ----《谈美》
12、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与美对话》
13、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1条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谈美书简》
14、人生第一乐趣是朋友的契合。假如你有一个情趣相投的朋友居在邻近,风晨雨夕,彼此用不着走许多路就可以见面,一见面就可以毫无拘束地闲谈,而且一谈就可以谈出心事来,你不嫌他有一点 J 脾气,他也不嫌你迟钝迂腐,像约翰逊和鲍斯韦尔在一块儿似的,那你就没有理由埋怨你的星宿 ----《大美人生》
15、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谈美》
16、宇宙本为有机体,其中事理彼此息息相关,牵其一即动其余,所以研究事理的种种学问在表面上虽可分别,在实际上却不能割开。世间绝没有一科孤立绝缘的学问。 ----《谈读书》
17、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静。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境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语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世间欢喜消遣人》
18、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谈美》
20、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了? ----《谈美》
21、消遣就是娱乐,无可消遣当然就是苦闷。世间喜欢消遣的人,无论他们的嗜好如何不同,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强旺生命力。
22、一般人误解恋爱,动于一时飘忽的性欲冲动而发生的婚姻关系,境过则情牵,色衰而爱驰,这虽是冒名恋爱,实则只是纵欲。
23、移情的现象可以称之为宇宙的人情化,因为有移情作用然后本来只有物理的世界可具人情,本来无生气的东西可有生气。从理智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但是如果把它勾消,不但艺术无由产生,即宗教也无由出现。
艺术和宗教都 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它们都带有若干神秘主义的色彩。
所谓神秘主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神秘,不过是在寻常事物之中见出不寻常的意义。 ----《谈美》
24、教育的目的在启发人性中固有的求知、想好、爱美的本能,使它们尽量生展。中国儒家的最高的人生理想是 “ 尽性 ” 。他们说: “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参天地之化育。 ” 教育的目的可以说就是使人 “ 尽性 ” , “ 发挥性之所固有 ” 。 ----《大美人生》
25、最简捷的办法是精选范文百篇左右(能多固好;不能多,百篇就很够),细心研究每篇的命意、布局、分段、造句和用字,务求透懂,不放过一字一句,然后把它熟读成诵,玩味其中声音节奏与神理气韵,使它不但沉到心灵里去,还须沉到筋肉里去。这一步做到了,再拿这些范文来模仿(从前人所谓“拟”),模仿可以由有意的渐变为无意的。习惯就成了自然。 ----《天资与修养》
26、强者皇然叫嚣,弱者随声附和,旧者盲从传说,新者盲从时尚,相习成风,每况愈下,而社会肤浅顽劣虚伪酷毒,乃日不可收拾。 ----《谈十字街头》
28、我看最卑微的野花都有意义,但在眼泪无法企及的地方深藏 ----《厚积落叶听雨声》
29、人类思想和语文都逐渐由简朴而繁富,随感录一类文章的特色在简朴而隽永,所以古代人在这方面特别擅长,近代人要写一部书的,古代人只要寥寥数语就可以了事。 ----《天资与修养》
30、文学的门本是大开的。迟钝者误以为它关得很严密,不敢去问津;聪明者误以为自己生来就在门里,用不着摸索。他们都同样地懒怠下来,也同样地被关在门外。 ----《天资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