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名言
1、我们玩弄艺术的动机,小半或是出于灵感或热情吧,大半则恐怕是积习使然。 ----《陈丹青音乐笔记》
2、中国人的历史每对后叫民于忆,委以里太繁,不清除,全天真大当沉甸甸对么你天是揣是学去,我们背得起么?实好而叫这许多国宝若是仍在国月要,势必难免自毁自贱的运命,我们糟蹋祖宗的遗产,去家不够多么?在国为到每见及中国文物的中国人,下个以发天真七八临了天真大当用实好叹口把多:看在这般珍惜,去家不如由人家收藏好…… ----《退步集续编》
3、各行各业有头有脸的主,跑来打滚扭腰扯嗓子,疯什么呢?
很简单:就是将义演的钱捐给艾滋病患者和各种慈善事业。
那天我亲见这群美国社会正宗主流群的老十三点疯唱疯跳,心里想,中国人要是不知道他们的身家地位,看得起人家么?
这就是美国社会,这就是主流人群,这就是人家的价值观。那天我“打入”同志酒吧两小时,笑得直打噎。我也和众人一样走上前去,趁舞者闪动的瞬间,对准那胸前肥肥满满的假乳沟塞钞票,一块钱得一飞吻。一位舞者的身边专有位满头卷发唇红齿白的赤膊少年单腿跪着,金闪闪一身细汗毛,皮肉腴白,活像玛萨其奥画中的小天使——想必是那位大腕儿的爱人吧——手里捧一大罐子供人扔钞票。
快回国了。我总被问到为什么回国,说句老实话,很简单:回国能抽烟。 ----《退步集续编》
4、年轻人要寻师,要听讲,当然理解的,但不要夸张一个人的作用,更不可看太高。如今一些社会“名流”给弄得不成人样子,包括我,便是这样子给弄坏掉的。我每讲演,年轻人就上来要签名,要拍照,我只好三陪小姐似的陪着耍,不然伤了年轻人的自尊心。现在容我说句重话: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退步集续编》
5、连续剧你不要批评它,不要当它是艺术,它就是生活。你给我看电影,我马上计较哪个镜头没用好,哪个光没用好,连续剧你计较这些干什么?多深多浅,我不计较。我不喜欢,换台就是了。 ----《退步集》
6、人生总有零星片刻的狂喜,经常会被想起。 ----《陈丹青音乐笔记》
7、鲁迅早就讲过,到了你摇笔杆写点东西、说说话,已经说明你没用了。真正做事情的人,闷着,不说话,就这么去做了。我现在两个态度,一是说话没用的,所以第二,保持说话,这是最后一点权利,如此而已。 ----《退步集》
8、“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的选择和行为的权力,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这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的问题” 这段话,对我而言显得不可理解,按照我的想法,一个民族若是历史没有被割断过,则今天的任何文化行动都会背上巨大的历史包袱,何以说这样的民族更加自由呢? ----《退步集》
9、绘画是视觉艺术,看不到真东西,一切都是空谈,就像是一群聋子在那里谈论音乐。可是我们全国上下千万名画家和艺术爱好者,居然也就空口谈艺术,谈了半个多世纪,像我这样的无知,今天还要给无知的学生上课。 ----《退步集》
10、今天,全国院校,全国的教育,大谈”人文“--------可是大家要知道,一个民族忽然要来大谈人文,不是好事情,正相反,它说明人文状况出现了大问题。 二十年前,我 为什么去到纽约,不是为了移民,发财。而是为了到西方开眼界,看看油画经典的原作。当我走到纽约大都会美术馆,上下古今的西方油画看也看不过来,可是没有想到就在那里,我从此开始了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启蒙,认清了我们民族从上古到清末的艺术家谱 ----《退步集》
1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上城的阔人区,尤在大都会美术馆与现代美术馆一带,自亦多见卓尔不群的人:欧陆的贵公子,中东的俏王孙,更有本地大亨与富婆,然而毕竟是钱财身价惹人看,与下城区自称“波希米亚族”的艺术家不是一路人。都说下城餐馆的侍应生多见尚未发迹的演员、舞者、作家,还有诗人—六十年代末,当最早一群穷艺术家进驻破破烂烂的苏荷区,只为租金廉,要不是纽约市政府高瞻远瞩,通过决议,法定那一带开辟为永久性的艺术区,哪有后来几十年的花样与繁荣。数年前曼哈顿现代美术馆关闭大整修,藏品于是迁至皇后区一所大厂房临时对外开放。 ----《草草集》
12、“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过去不可能,现在仍然不可能,因为批评言论必然触及大家共同的三大背景:行政格局,人际关系,政治国情。 ----《退步集》
13、如果有选择权的话,我肯定宁愿自己有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哪怕一事无成,我都愿意有这么一个被人心疼的、被人爱的、自己内心被滋润的幸福的童年,童年的幸福可能意味着你一辈子的幸福。今天经常被人说什么功成名就,我们不会享受这种成功,就因为童年的阴影始终在你内心。
我经常说童年是一个人的尾巴,想剪都剪不掉。人生的目标其实就是为了愉悦自己,其实挣名也好,挣钱也好,当官也好,其目的都是为了博得别人的尊敬。被人尊敬的目的是干什么,就是自己内心舒坦,但是像我们这种人,童年被打击过的人,伤疤是永远的,你得到的再多,你内心都是不舒坦的。我经常说童年受的创伤就像水泥地上的一个印,童年的记忆是永远不会消失的。 ----《我们这个时代的怕和爱》
14、音乐好在倏忽,所谓时间的艺术,灵界的艺术。 ----《陈丹青音乐笔记》
15、多少年来,鲁迅这张脸是一简约的符号、明快的象征,如他大量的警句,格外宜于被观看、被引用、被铭记。这张脸给刻成木刻,做成浮雕,画成漫画、宣传画,或以随便什么精陋的方式翻印了再翻印,出现在随便什么媒介、场合、时代,均属独一无二,都有他那股风神在,经得起变形,经得起看。延安时期粗糙的鲁迅木刻肖像,老先生出殡时游行队伍捧扶的大肖像,“文革”时期被百般夸张的鲁迅像,都并不像他,然而鲁迅的形质与神采总能穿透笔墨的歪曲,扑面而来,宣称这是他自己的容颜,不曾遗失,不曾贬损,不曾消淡。他的容颜在他殒灭后继续活在无数图像中,以至这些图像竟能以被任意引用的方式,继续捍卫他那张脸。 ----《笑谈大先生》
16、中国种种考试积弊久已生成畸形的“考试文化”、“考试人格”,在我到过的十多所全国或各省市重点艺术学院,不曾遇到一位外语和艺术相得益彰,同样优异,并对二者充满热情与信念的学生,满目所见,是不知所从而不得不从的集体表情,那是被考试怪兽过度强奸后的“无表情”。 ----《退步集》
17、我最怕看见年轻人自卑,可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让你越来越自卑。 ----《谈话的泥沼》
18、人越老越不犯傻。青春可贵,一半是指犯傻。我真希望傻回去。 ----《谈话的泥沼》
19、居然想当艺术家—这意思,不是想当谁、谁想当,却说出一种价值观:人生一世,低头上班也好,亿万资产也罢,到了你看清楚、想明白,似乎还是活色生香有滋有味当个艺术家最自由、最浪漫、最潇洒。 ----《草草集》
20、然而我所谓的“好玩”是一种活泼而罕见的人格,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它,它决不只是滑稽、好笑、可喜,它的内在的力量远远大于我们的想象,甚至是致命的力量——希特勒终于败给丘吉尔,因为希特勒不懂得“好玩”;蒋介石败给毛泽东,因为蒋介石不懂得“好玩”。好玩的人懂得自嘲,懂得进退,他总是放松的,游戏的,豁达的,“好玩”,是人格乃至命运的庞大的余地、丰富的侧面、宽厚的背景,好玩的人一旦端正严肃,一旦愤怒激烈,一旦发起威来,不懂得好玩的对手,可就遭殃了。 ----《笑谈大先生》
21、艺术家属于哪种动物呢?不必是精炼空灵的诗句,不必是彪炳千秋的作品,而是日常光阴时时事事能够随手化腐朽为神奇的人。 ----《草草集》
22、在得于比边天真一座意大个孩小城镇,天真大当有中还我那里出纪教堂和文艺复兴时种没的教堂。你你天也失会说去看看,学去当格看出所谓“人文如下义”怎家能在同一宗教如下题中——去家是当格在就真后圣却得成,当格在就真后耶稣,当格在副下个以字架——逐渐觉醒,呼发天真欲出,灿想小有成形。
意大个孩多小一座小镇天真大当是月要失民的博物馆,月要失民的美术史。我们之每对州大对么你天是叫民于千座古城镇,在年第国时种没也去家大致如故,分布是学去历代建造的庙宇、道观、祠堂、古塔。我却得成为到每会能我月下个以年代末随要年跋涉,说是于比这于比这望见一座古塔,学去当格知道部队也失着在不在一座城镇宿营——在当格在些庙宇祠堂中,各朝代建筑、壁画、佛像、碑石、器物与装饰,详细陈述是学去文化的兴衰递对么——短短五下个以多年过去,绝大部分古镇叫民于觉自拆毁了,小有在继续拆毁,或得于比边其湮灭。 ----《退步集续编》
23、蔡元培任北大校长,胡适任中国公学校长,徐悲鸿任北平艺专校长。搁现在,第一条入党,第二条凑够行政级别,然后呢,领导看顺眼了或把领导捋顺了。于是一层层报批、讨论、谈话、任命,转成副部级、部级之类……这样的“入世”,有利益、没担当。今日大大小小教育官员除了一层层向上负责,对青年、对学问、对教育、对社会,谁有大担当?
24、人的成长实际上不是知识,其实所有人的成长背后都有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他知道时间过去了。
25、异端是什么?不是唱反调,不是出偏锋,不是走极端,要我说,异端的特质是不苟同,是大慈悲。 ----《笑谈大先生》
26、人只要是坐下来写文章,即便写的是天上的月亮,地上的蒿草,都是“谈自己”。
27、我们太迟接触现代艺术,又太早被现代艺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搅扰不安。小至油画,大到整个中国的文艺,都处于“更年期”。你看,传统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等等,都面临持续变局。小说家要面对网络文学,音乐家要面对流行音乐,电影导演更面对影视业、制片人制度、盗版DVD等等,如果还像从前,脑筋只绕着镜头、用光之类“影像风格”转,你根本弄不到资金,干不成活儿。 ----《退步集》
28、但我这样揣测鲁迅,仍是看轻了他。他早就预见、早就说过:革命成功了,诗人们就给碰死在革命的纪念碑上,只是鲁迅的方式最离奇,就是,他自己被弄成一个纪念碑。 ----《草草集》
29、我珍惜呼吸胜于工作。你接受一件事,拒绝一件事,其实是一回事。 ----《草草集》
30、鲁迅很早就说过,你要灭一个人,一是骂杀,一是捧杀。大家现在看见了,过去半世纪,胡适被骂杀,鲁迅被捧杀。近年情况反了一反,是鲁迅开始被骂,胡适开始被捧,然而还是中国人的老办法:要么骂,要么捧,从不能平实地面对一个人,了解一种学说,看待一段历史。 ----《笑谈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