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读马永庆《千酒百友》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读马永庆《千酒百友》有感

2016-10-08 作者:鹅黄的柳 来源:鹅黄的柳投稿 阅读:载入中…

 读马永庆《千酒百友》有感

  读马永庆《千酒百友》有感

  为了酒友,专门写一本书,这是我以前从未有过的经见。一下子写出104位酒友来,可见马永庆先生的人脉是多么广泛。如果再加上四人,写够108人,他就是酒林里的宋江或者晁盖了。这些酒友中,有的从政,有的经商,有企业老板,也有自由职业者,更有书画家、作家等文化名流。老马的交往,早已跨行跨界,可谓五湖四海,三教九流。他的圈子如此之大,说明了他的生活半径很长,以如此长度的生活半径画圆,扫描了他所生存着的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此这般,怎能不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呢?能做到这一点,除了精力与热情以外,首先印证了老马的眼界之开阔,心胸之广大,为人之宽厚,性格之谦和。因为没有这些,眼里没朋友,心中少朋友,故而也结交不了这么多长久的朋友。

  杯中乾坤小,酒醒日月长。读老马的书使我顿悟,原来以酒结友,也是认识世界、识人辨认的一个很好途径。如果说人的常态是一种清醒状态,那么到了酒后,便是一种非常态呈现了。是乙醇这种物质,刺激或抑制了大脑神经,迫使人脱去了伪装,令本来的面目昭然若揭。那些能有意抗拒酒精,或在一定量的乙醇作用下仍可紧裹着外包装不肯脱去的人,是有两种可能,一是证明此人的文化修造与文明濡染确实深厚,已经使后天得来的成分与原本的肉体生命紧密融合,使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角色血肉相连,并使社会人的成分占了主导,所以即使在外在物质的特殊作用下,也难以使其剥离。另一种情况,则证明了此人性格中存有与生俱来的顽固,也可能还有阴险。俗语常说,小赌识德性,酒中见人品,这可能就是其中的道理之一。喝酒,或许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化学反应,与他人同饮,可能就是在做着一场关于人的化学实验。从老马的文章中,从他喝酒识人结友的经历中,自然也看出了马永庆的人品。他是一位地道的陕北汉子,有着覆天盖地般黄土地的厚重之质。他的包容与承载精神,体现在他与朋友交往的许多方面。而他识人断人的敏锐洞察力,又展现了他的文化修为与智慧根性。多少人的堂屋里,都挂着“厚德载物”,多少书法家,都喜欢书写“厚德载物,”其实这四个字,若挂在马永庆家中才是最合适不过。我至今还不认识马永庆,但读了他的书,觉得不认识他是我的遗憾。我的很多朋友和熟人,都是老马的酒友,比如曹大铭、崔长虹、穆涛、吴克敬等等。人常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抱怨着我的那些朋友,你们认识了老马,怎的就不介绍我也认识?难道我俩缘分未到?相信我们一旦相识,也一定是十分投缘的朋友。

  喝酒这件事,至今仍被多数人诟病,指责者多,褒扬者寡。这在强调健康和注重养生的年代,尤其如是。老马不仅喜欢喝酒,喜欢收藏酒,还将与喝酒有关的事儿写了几本书,大张旗鼓地颂扬酒文化,这实属一种例外。余亦曾想,自从酒这一物来到地球,并在人世间经久不衰地绵延,必有其作用和意义在。酿酒,是人类的创造,是人类文明所独有。在动植物界,不会喝酒更不会造出酒来的。西方有酒神,名狄奥尼索斯,相传是他划开小腿肚子,在腿肚子里孕育了宙斯,从而繁衍了人类文明。在中国,虽然没有酒神创世纪一说,但酒仙却比比皆是。据说是杜康发明了白酒,但我们看到,在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宴席上,没见他们吃什么五谷之类的主食,除了蟠桃等一些水果,就是金樽饮酒了,那是琼浆玉液,是天地之精华。在仙界,那个倒骑驴的张果老,似乎走到哪儿也都别着一个酒葫芦。人们臆想中的人物早就开始喝酒了,而真实历史中的人物很晚才发明了酒,这个顺序好像不对,似乎不能自圆其说。可见酒这东西,一半属于物质,更多的则属于精神。老百姓的日子稍稍好过,在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的饭桌上,一桌丰盛的饭菜摆弃,若是没了酒,这顿饭也就吃不出什么气氛。招待朋友吃饭,假如不举杯喝上两盅,似乎也难以开席。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歌儿里也是这么唱的。说是请人吃饭,拿筷子端碗就行了,要酒干什么呢?酒能当饭吃?能填饱肚子?但就是不能没有,因为我们不仅需要物质,同时需要精神。没有了精神的表达与传递,我们可能会回归到原始,与动植物没有了多大区别。(职场励志小故事 www.wenzhangba.com)

  一般人反对喝酒,是因在好多人的身体里,对酒里所含的乙醇这种物质难以接受,或缺少驾驭能力。另外,还因我们的酒文化在发展中,在很大程度上步入了误区。比如强行劝酒,比如大轰大嗡,喝酒闹事,喝酒伤人、死人,酒后驾车等等,这些乱象,败坏了酒的名声,让饮酒这件原本高雅之事,变得庸俗不堪而令人生厌。我年轻时也曾好酒,号称公斤级酒量,后来随年龄变化,加之身体疾恙,不能喝也不敢喝了。能喝的时候,若二三两下肚,便神采飞扬,思绪敏捷,口若悬河,平日里想不起的语汇、诗词,难以表达的观点见解,此刻如有神鬼相助,一股脑都会倾吐出来,令我自己也为自己吃惊。如今不能喝了,酒桌上沉默寡言朋友们就说,现在与萌哥在酒桌相遇,没有以前的趣味了。

  谁都知道,酒这玩意是水的形状,是火的性格。水与火本不相融,但酒却神奇地做到了,这就是酒的哲学。哲学就是矛和盾,就是辩证与统一的关系。读了马永庆的书,感觉他懂得哲学,懂得辩证法。能喝酒,会喝酒,能把水与火的不同属性,掌握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也和他既能理佛又能喝酒一样,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真能这样做到了,是件很不易的事。孔子曰:极高明而道中庸,马永庆属于很高明的人了。

  我很想与老马喝一场酒,怎么喝呢?是在花前月下,是在竹林茅屋,或溪水环绕,或拥炉夜话,人不宜多,三四人即可,那样就少了喧嚣吵闹,也没人使劲劝酒敬酒斗酒,随意喝,随性喝,那根本的目的,在于交谈。而话匣子的打开,又是借助了那酒。到了次日,乃至以后很久,那些话是被我们永远的记住,而那天喝的什么酒,喝了多少酒,也许早就遗忘了。是那酒,让我们快乐一时,而那话,却让我们享用终生。这样的喝酒,谁又能说是有害而无益的呢?曹操喝酒,是谓浇愁;竹林七贤喝酒,是为排忧;陶渊明喝酒,那是为了隐逸和放达人生;王羲之在兰亭喝酒,是为营造雅趣;欧阳修喝酒图醉,可那醉翁之意又不在于酒,而在于琅琊山水之间也。周恩来总理能喝酒,不是他酒量大或爱喝酒,而确乎为了家国天下。郁达夫也有酒后名句说: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中国酒文化的历史,已经浩浩汤汤,然我们最终发现的,是以酒为媒,以酒为介,以酒为桥。所以我说,酒是人类情感交流中的硅谷,他不是赖以维持生命的物质,但又是人类精神交流中不可或缺的物质。

  若说对老马的这本书还有什么建议,倒是觉得,老马在写人物方面,虽然对人物的本质或个性特征观察细致,发见准确,但可惜总是提纲挈领式的概括性描写,缺少了逼真生动的细节描述。这可能与他多年从政有关,写惯了工作性文件或报告,习惯了直接给人物下定语,很少将人物置放于某个特定环境中让人物自己去展现。每写一个人物,都很精短,这是好的追求,好的文风。但如果不展开,人物就少了立体感,不易在陌生读者间活起来,有了平面展示的缺憾。比如写曹大铭、吴克敬、穆涛、崔长虹等我所认识的人,我就知道他们的生活神情,遗憾没有亮出来。看到写李娟,写她善良而富于爱心,看到酒桌上有了她,总能照应他人,为每个人添茶倒水,这多好啊,可还想知道她的更多举动,可惜没有了。写他的侄子霍冰贵,写他的老乡霍振平,还有些他的同学的有些篇目,起笔都非常好,曲笔进入,亲切叙述,可惜都没有尽情尽意。这也怪不得老马,人家并非想当作家,不能按作家的标准要求。我想,老马若能多读点汪曾祺的文字,读一些平凹先生那一批写朋友和人物的散文,然后再写他的酒友时,这本书的文学意义就会大不一样了。费秉勋先生写过一组文章,叫“儒林漫像”,生动的写出了他所认识的一批文化朋友,若以此法来写老马的酒友,或许很有借鉴意义。毕竟,我与老马还不相识,他的另外几本书也没看过,关于更多的交流,还是等到有缘结识之后吧。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