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沙读海
在西沙读海
是北方的山地养育了我,而对于海的向往,却也由来已久。幼少时学谙世事,常企慕以大海之广阔,来雄壮自己胸怀。可是,毕竟距海边遥远,总也没机会去真正地面朝。说来也怪,我学习写作的第一篇散文,竟与海洋有关。记得我写了位海军战士,回秦岭深山探亲,而他的爷爷正在采摘桐子,压榨桐油。他告诉爷爷,这些桐油,多数都会运到海边去,涂刷在他们的战舰上,当然也会用于所有的海上船只。因要抵御海水侵蚀,用桐油制造的油漆材料涂刷船身,则是最好的保护剂。我是通过如此情节,将大山与大海联系了起来。但那时,我脑子里实际上只有山海连绵的印象,对于真正的大海,却连影子也还没看见过。
第一次看海,是在上海就学,临毕业我们去了普陀山。黄昏时分在黄浦江码头登轮,天黑了,才航行至东海。头一回看海,不忍进舱休息,久久趴伏于船舷的栏杆上,任凭潮湿的夜的海风吹拂。四周黑漆漆一片苍茫,看不见海的尽头,不知道海的边沿。船舷的灯,只隐约照亮近处有限的海面。只见轮船碾过那无尽的海浪,激起一层层浪花,浪花又赶着浪花,一直被推得很远了,才渐次消失。而新的浪花,又在不断地溅起,其形状和图案与上一拨似乎一样,又似乎不一样,哗啦,哗啦,仿佛就这样要无休无止地重复下去。那一刻,我强烈地感受了海的恐怖。所以感到恐怖,觉得大海是那么深邃,那么广袤,那么无际无涯。多么大的巨轮,在海上,也如同一片树叶。我想,若在海上失事,如何能够救得?边在哪里?沿在哪里?没着没落,再也没有了脚踏实地的词语,是那么飘渺而无助。即便遥远的岸上人闻讯赶来施救,树叶般的船只,怕是早被汹涌的大海无情的吞噬了。想到这儿,我颤兢兢回到船舱,不敢再去船舷上看海。
是的,我也曾感受过大山与林海的恐怖。只身深山老林,看峰峦无际,见怪石嶙峋,听松涛阵阵,那种被淹没的感觉,也着实无助而恐怖。可是比起大海来,似乎就要好多了。因为会觉得那起码还是站在陆地上,脚下有处踩踏,张嘴可以呼吸,四肢可以行动,有物可以攀附,多少会有所缓冲,可以镇静了而再去努力拼搏,或设法等待救助。但大海就不同了,想我若陷身其中,怕是分秒之间,容不得一声呼喊,就会被吞没的。
这种对于海的恐怖感,或许多半缘于陌生和无知。山狼嘛,没见过海,故而惊骇。后来的机遇,让我在舟山市所辖的岱山县逗留过两月时间。为给首届海洋文化节撰稿,我往来于宁波、舟山、岱山、衢山岛等等的岛屿之间,常常乘渡轮或渔船跨海。白日里穿梭于舟山群岛海域,见大船小艇,往来如织,海面上时有海鳞跳跃,极目处岛礁尽现,想象着这也如农人们在田畴桑陌上耕作劳碌一样,知道了人与海的关系,于是海洋变得亲切,那种恐怖感就慢慢减弱了。然而,过后从地图上查看,我前两次与海洋的交道,还只是在距离大陆很近的内海,是在家门口行走,充其量如同走到了村口的田野上,还没有真正远航,而去见识那覆盖了地球大半面积的汪洋。
这次去往西沙,实在是件幸事。先飞往三亚,然后从美丽的凤凰岛码头出发,经过半天一夜的航行,次日佛晓时分,椰风公主号游轮便在西沙海域的深海处停泊了。(友情日志 www.wenzhangba.com)
这一夜,我依然伫立在甲板上,不肯去包房里入睡。从下午到深夜,仍然久久注视着大海。时令已入冬月,北国的寒气开始袭人,而中国的南海上虽然尚如夏季一般,但夜里风浪很大,海面上掀起足有五六米的巨浪,近两百米长的庞然大物,也被折腾得颠簸起伏,船舱内,已有不少人开始呕吐。船的行进,实际上是一直在碾轧着海浪,可那海浪,是永也碾轧不尽的,你冲破了一座浪峰,后面再来一座,一座接着一座,无尽无休。海浪们前仆后继,好像在说,来吧,给你碾轧,你能碾轧得完么?我想到了海啸,想那大海若是发起怒来,地球上的任何人类建造,都会像摧枯拉朽的树叶,被卷扬得无影无踪。可这次我不再感到恐怖,我相信人类的科学与理性。出海了,起码有天气预报,船的航行,有船长和他所掌握的一切仪器,几百人的安全,应该不用担忧。泰坦尼克号的事件,那应是多少万分之一的偶然,不会让我们遇到。心里松弛了,就接着胡乱的联想。想人类的航海史,从哥伦比亚,想到郑和,他们的勇敢,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啊!也想到了小说里的方鸿渐,他从欧洲坐船归来,在海上渡过了那么漫长的时间,并有一些故事发生。那时候飞机少,跨洋的航行,该是多么样煎熬呀。
天亮起来了,环顾四周,有隐隐的岛屿出现,粗略望去,似有似无,定睛细观,才发现那些岛礁就散布在远处的海面上。这是中国的领海,可这里过去人迹罕至,越南人就乘虚占据了一些岛礁,为领海之争,就有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西沙之战。据说,我们能看到的有些远处的岛屿,仍被越南人占着。迟早,我们会全部收复的。阳光照射了海面,极目所至,天空与海水就紧贴在一起。我开始分辨海的颜色,于是发现,其实最深的海水,已经呈现出黝黑的颜色来。深海为黑色,渐次为蓝色,再浅一些为绿色,到了岛礁附近,清澈见底,又有白色的珊瑚石与沙粒映衬,海水就变成白色的了。所以感到,到了西沙,才真正认识了海的最为丰富的颜色。继而,脑海里又涌现出许多带有三点水的字词来。比如,什么叫潮,什么叫汐;什么是浪,什么是涛;什么为澜,什么为波。等等,这些关于海和洋的词汇,细分起来,它们之间又有些什么样的区别呢?
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分别登上了银屿岛、鸭公岛、全富岛等几个岛屿。紫外线将皮肤晒得黝黑,充足的氧气让人慵懒而陶醉。在这里,我从深心里感受了大海的美丽与丰富。心里总是鸣响着一首歌的旋律:“在那美丽富饶的西沙岛上,有一串明珠闪耀着光芒,绿树银滩风光如画,辽阔的海域无尽的宝藏……”这歌儿,就是我那几天在内心随时泛起的主旋律。
简单来说,在西沙读海,使我这个在北方山地生活了大半生的人,心胸豁然变得开阔,眼界一下子变得辽远。再回大陆的时候,突然感觉陆地原来是那么狭小,至于人类,尤其是一位个体的生命,竟是那样微不足道啊。我相信,我的读海的收获,会对我以后的人生大有裨益,至于究竟是什么样的收益,也许会逐步显现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