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 感慨汤阴丧土文化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日志文章 >

感慨汤阴丧土文化

2017-03-04 作者:越岷 来源:越岷投稿 阅读:载入中…

 感慨汤阴丧土文化

  感慨汤阴丧土文化

  作者:郭天慧

  乡下本家的婶子因患胃癌去世了,很是遗憾和惋惜,因为她毕竟才63岁,还不到该归天的年龄。

  尽管没有多深的感情,但前去吊唁还是应该的,要呈现悲痛的表情,甚至强迫自己挤出几滴眼泪来。权且逢场作戏,总比有的人当着人家孝子的面谈笑风生适宜的多。

  然后,穿上孝衣、戴上孝帽,扎上绑腿,跪于逝者旁边,守灵陪孝,一般是闺女、侄女跪在恒温棺的左面,媳妇、侄媳妇等跪倒恒温棺的右面。但闻“堂客”喊令,与所有的直系女眷同哭。丧期七天,当然大多会以假哭应付,因为婶子没有女儿。依照传统规矩,婶子的两个儿子是在门外守灵,男子一般有泪不轻弹,有前来吊孝的,他们一般是以“哼哼”代替哭声。如今改革了,作戏的人少了,男的甚至连“哼哼”都省了。

  婶子的小儿子一家在外地,小儿媳妇又是外地人,自然还不如邻居和婶子有感情,再加上外地人不懂咱这儿的规矩,自然是连“哼哼”都没有的。这样,棺材边上的哭声自然就假的很,小的很。

  如果死者有闺女,闺女一般都会哭得死去活来。闺女悲戚,真哭,有拖长音的,收尾的时候还挂了“回钩”;有号啕的,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边哭边诉的,让围观者都被感染,眼窝浅的也都会纷纷落下泪来,不是和死者有感情,而是看着闺女的样子想到了很多很多:或许想到了自己的爹娘,或许想到了自己死后连个闺女哭都没有,甚至想到了自己悲惨的命运,触景生情,林林总总,什么都有。

  汤阴是千年古县,丧土文化自然厚重,合理的不合理的都被流传下来,比如“堂客”一声令下,就是通知女眷开始哭泣,不哭,就会被众人笑话。一声“谢客”就是告诉你止哭。试想,这又不是拍电影,也不是交响乐,这泪,怎能说来就来,说止就止呢?可怜那死者的女儿刚刚被生拉硬拽止住了哭声,又一声“堂客”,就又开始哭泣。泪水早已枯竭,所以就只有哭声而没有眼泪。

  出殡前,汤阴还有个规矩:给死者净面。净面,就是子女拿着棉花,似蘸非蘸上水,给死者擦眼睛、鼻孔、耳朵等部位,嘴里还要念叨着:“擦擦眼睛看灯咧”“擦擦耳朵听声咧”“擦擦鼻子闻腥咧”。你近距离看着自己的亲人内心是五味杂陈,肯定是又悲痛又胆怯。你想号啕大哭了,管事的却会怒斥你:“不叫哭,泪水滴到死者脸上不好”。至于怎么不好,当然没有人考究过,但哪个亲属也不敢以身试“法”,所以只有止住哭声,憋回去将要喷发的感情。死者入土,想着再也看不到了,女儿自然抑制不住,可管事的会说:只允许大儿子自己留下。无奈只有再次忍住悲伤,一步一回头的悻悻而退。想着自己的爹娘从此以后孤独寒冷的躺在地底下,那种感觉真的是房屋倒塌般的又犹如百根尖针在扎你的人难受。(伤感爱情故事 www.wenzhangba.com)

  我的父母都已相继离世,接着是二叔,三叔,三婶接二连三离开,我经历的丧事,真的太多了,每一次都揪心般的难受。留下一个孤独的我,形单影只。如今,让我最为悲切难受的是独自每次上坟,不等到达,便早已泣不成声,泪流满面。妈妈当年在世,她姊妹一个,看着三婶娘家人多,经常在话语中流露出羡慕之意。如今我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那种无依无靠的孤单感觉了。七月十五上坟,玉米老高,别说你瘆的慌,单是那股闷热劲,你就受不了。五个坟头分别烧香,由于地里潮湿,半天点不着。然后五个坟头分别压纸、摆贡品,点燃纸箔,一套流程下来将近一个小时。从地里钻出来,胳膊上腿上,凡身子裸露的地方都被玉米叶喇的红一道黑一道。正月十六上坟,旷野风大,不是冷,而是打火机打开就被吹灭,好不容易点着了,箔纸太潮,就又灭了,那个气呀,早已经压过了悲伤。如今好了,爸妈的坟牵到了南园公墓,再也不用担心人少悲戚,再也不用担心风大点不着,再也没有了胆怯。

  旧的丧土规矩需要改良。我们从电视上看丧礼,前来吊唁死者,多是三鞠躬,然后和家属一一握手,我感觉是最为合理的,省去了亲眷儿媳、侄媳的假哭和作秀,只需表情凝重即可。也算死者给后人省去很多麻烦与受罪

  中国是个讲究孝文化的国家,古代的人要守孝三年,三年里不允许家人结婚办喜事,如今这旧规矩早已淡化止行了,这大概也算是进步、文明、更人性文化的表现吧。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 感慨汤阴丧土文化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