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文乡情怀|过年纪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文乡情怀|过年纪事

2019-03-06 19:00:40 作者:周玉金 来源:文乡枞阳 阅读:载入中…

文乡情怀|过年纪事

  01

  腊底,我们一家四口:爸爸妈妈,丫丫(我媳妇)和我,回到枞阳老家过年。打开大门,我和爸爸第一任务是打扫卫生

  祖父母遗像高挂在堂屋正墙上方。祖父年轻时身上多处受了枪伤,不幸过世的早。所以两位老人家的遗像看上去年龄相差很大,像隔辈人,爸爸曾感觉不谐,几番把相片进行调换,却始终不能满意,最后认定老人过世时的近照才是他们真正的遗像,其它,不论了。

  一张黄底红字的铁皮,上书“光荣烈属”几个字,贴靠在祖父母的遗像边,爸爸骄傲地认为这就是“丹书铁券”。是不是“丹书铁券”不要紧要紧的是爸爸他们从小就自信地在看似无助中活了下来,凭它换来了养命的物资政策倾斜的资本,并让他们在困苦中得瑟、炫耀过。如今,一切都成了历史平淡烟云。爸爸虔诚地擦拭着它,默默地祈祷,微微地憨笑。

  远远近近,烟花、炮竹一片炸响,此起彼伏。这是年的有声呼吸活泼泼地伴随着人们采购食品,烹、煮、卤,鸡、鸭、鹅,精神抖擞地把猪大肠甩在池塘清洗忘记了冻红的双手。现在,家里有年猪杀的已不多见了,有年猪的人家,屠宰后,会捧着除了毛的猪头,去土地庙祭拜——这是“年”里必须的礼数。“富不丢猪,穷不丢书”,这乡村里千年不变的生存法则现在也遭遇尴尬局面,好在“不丢书”仍是我们家乡传统! 

  02

  大年三十清晨,炮竹声唤醒了一夜沉睡的我,睡眼朦胧中我推醒了丫丫。

  “过点了,快起来。”

  爸爸头晚和我约好八点左右去上坟祭祖,同时宣布了丫丫有孕在身不必前往。

  “不,爸爸,我也要上山,给祖宗叩头。”

  丫丫的一声“爸爸”就像刚出锅的粑粑,色香味俱全,爸爸美在心里。

  祭品是三荤三素、三碗饭、酒,外加一杯茶。外加一杯茶是从祖母那沿袭下来的。因祖父嗜茶,便投其所好,视死如视生。我点燃冥钱,烧香叩头。承继香火承上启下,此刻是最大体现。爸爸念念有词,在呼唤埋葬另处、祖父的半痴单身叔叔——曾祖叔叔,邀他到我祖父处一块吃饭过年了。此举也是祖父母在世时叮嘱过的。祖父在世时揽他在一起生活过日子,是最亲近一家人

  青松矗立在满山头,松涛声似暗波阵阵,似洪流东下。树欲静而风不止,下句谁能圆满公示于世呢?

  人生小时候过家家玩长大;成年了,忙工作过生活度日子,能返朴归真,过一次崇高的清洗灵魂的“家家”——上坟祭祖,再好不过了。

  丫丫拍下了我们在祖母坟墓前虔诚祭拜的图像,被爸爸配上文字,发到了他的朋友圈:“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的父母古来多,孝顺的儿孙谁见了?”爸爸人脉很广,同学朋友亲戚文友点赞的,圈批的,握手送花的,爆了屏。丫丫看见了,“哇噻~~”声音大得有点不斯文了。

  03

  一切都在为年安排序幕逐渐拉开。对联与门庆即将登场。爸爸的毛笔字虽不能与行家媲美,但认真书写的正楷倒也间架适中得当。爸爸把大门对联的字与文全包揽了,鬼谷子名言都派上了用场:世无常谦虚谨慎,事无常师不骄不躁。爸爸说这是眼中之眼,平时是舍不得拿出来的。横批学习学习再学习。原计划用“与时俱进”,爸爸觉得它不够教育用途实际上是心中感觉这个词对寄望我们成人成钢表白得不够歇斯底里。

  贴上了门庆和门对,喜庆倍增。年夜饭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中。一个泥巴小红炉子,被爸爸小心地擦洗着,瞧着它满眼生花。

  爸爸一改往日常用的电磁炉、酒精炉,用起了红泥炉,在炉中燃起了炭火。儿时也曾见过爸爸在红泥炉中生柴火,柴必须是栗树或柏树。爸爸说栗柴燃点高无异味,是红泥炉突菜的绝配,还诙谐过一句:除掉栗柴无好火,除掉郎舅无好亲——这是家乡人的惯口。爸爸兴致高涨时也用松柏燃料,图的是满世界喷香。

  三类圆子,四盘红烧,煮鱼、汆鱼、清蒸鲈鱼,鸡、鸭、鹅,牛、羊肉隆重上桌,配上青菜粉丝,不要海鲜四季红火圆满、吉庆有余,已寓意在即。

  通红的炭火在红泥炉中燃烧,与红泥炉形成一个火球,火球上座了一个瓦罐炖吊子,美味羹汤溅出老高。爸爸往炖吊里拨一些千张丝,又下些生腐,又放些炆蛋和各类丸子。千头万绪的生活,要“生富”,美味又美意,红红火火元宝滚滚来。

  年三十晚,没有了远愁近忧,一个温暖如春的红泥炭炉突着美味佳肴,我们一家四口围坐四周。爸爸、妈妈喝了点很酽很冲的白酒,与生活经历押韵;丫丫饮牛奶千金身子需要呵护滋养;我用葡萄酒,只爱酒杯色调,和浪漫倜傥无关。年真的来了,你看,暖暖的彤红的火炉热烈地突着炉子锅,我们频频地亲昵着它,眉飞色舞把酒言欢,红红火火过新年。我猛然想到,它,原来就是年的心脏

  爸爸说,祖父在世时,每年三十年饭前,一家人要齐站在堂屋毛主席画像前,齐喊:“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如今时过境迁信仰主义还是要忠诚不渝,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一个国家人民凝聚力永远不能松懈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才能幸福美满

  04

  二〇一九年正月零点,我燃放了新年开门红,和千家万户一起,辞旧迎新,用炮声高呼:“我~们~来~了~”

  拜年是新年的首要任务,正是感恩亲情礼数的时候。左右高邻,院中长者,病残在家的,我们都要去拜年看望,祝福、祝寿、祝安康;和发小们嬉闹一番,没有顾忌地打听我们之间的年收入询问生活工作中的喜怒哀乐,齐唱《牡丹之歌》和《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不知是歌声动听还是歌词感人,好几位姑娘小媳妇流下了幸福的热泪

  居官有度居家易交。我们的生活不需照本宣科自然人性化融入了一体,是我们老乡邻居天性,是上天赐予乡亲瑰宝,只是笑话了“百万择居、千万择邻”的所谓至理名言

  爸爸很节俭,但礼数不含糊,以适当合适标准,俭以养德为宗旨。我与丫丫担当使者,去外公外婆家、舅舅家,以及我的岳父母家拜年看节。

  纷纷小雨下个不停。连续好多天,我从座驾里看外面都是浪漫朦胧的世界。爸爸特别喜欢小雨的天气,若是在这样的夏秋天气里,他会行走在雨中、伫立在雨下,让全身淋透才回家。冬天的小雨能让他整天在窗前、廊下踱步眺望,听淅沥声、沙沙响,唱“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绵绵细雨话新春,

  不忙郊外去踏青。

  万家满了座上客,

  一杯小雨且敬君。

  雨深情地下着,那满眼的雨滴就像“年”后的省略号,把“年”引伸拉长了,留住人们清闲欢乐地把年过好过足,又仿佛要等到万紫千红的世界到来,小雨才肯罢休。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周玉金,微信名:老屋小爷

  枞阳县金社镇人

  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推荐阅读

  枞阳方言广播台|山芋六谷糊

  炉子锅论坛|随谈“生腐突炉子锅”

  文乡情怀舌尖上的老家

  文乡情怀 |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文乡情怀|【周玉金】剪不断,理还乱,是乡愁

  文乡记忆|【周玉金】孙畈,遥远的那人、那事

  纪实文学我的母亲“红嫂”

  纪实文学|革命烈士周美才的少年故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