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人,是如何在感情中榨干自己的?
越渴望爱的人,越得不到爱。
文 | 五花鹿
周末又刷了《大话西游》。
“我的意中人,是那个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的云彩来娶我们的盖世英雄。”
在我身边,有着这般寄托的人很多很多。
一般发生在早年被忽视、习惯讨好、照顾别人的朋友身上,尤其是女性。
也许是以前太缺乏被爱和关注,她们内心深处总会默默地希望在爱情里遇到一个拯救自己的大英雄,全心全意地照顾和满足自己。
但很遗憾,
在那些有同样梦想的女性身上,也是如此。
从小缺爱,长大后千挑万选找一个懂得、在意、照顾自己的人。
不仅没有人能拯救你,你还要继续独自照顾对方,甚至还有孩子和他的家人。
最后要不分手收场,渐渐对爱情绝望。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是遇到了不合适的人,或者欺骗感情的惯犯。
但当这个轮回一次次发生时,也许是我们内心深处某种自动化运行的机制在作祟。
1
我的朋友媛媛,最近分手了。
她摸不着头脑。
即使是大家公认的暖男,最后也总是无法顾及到她的感受,反而要她帮忙做决策、处理负能量。
直到我们聊到一些细节。
才发现这种轮回,并不是一种巧合。
无论暧昧期有多享受对方的关注和照顾,一旦真正开始交往,她就很快失去了享受的乐趣:
她的反应是:太贵了,省点钱。
她的反应是:不用太麻烦了。
原来,那个想被照顾的她,总是第一反应迫不及待地跳出来照顾对方,考虑对方的不易。
甚至,打压和拒绝对方的付出。
而对方在看到她的这一系列反应后,
也许是惰性使然,
也许是没有感受到被需要,
也就渐渐地不主动了。
于是一个轮回再次重现:
对方从一个大英雄退化到了宝宝的角色。
而明明渴望当宝宝的她,最后却当了妈。
感情走向了破裂。
这成了很多女性走不出的轮回。
2
为什么会这样呢?
李雪老师曾说过:
因为早年和父母无法建立亲密依恋,成年后也很难学到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
男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更成功,赚更多钱,女人就不会离开我了。
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我要努力照顾家人,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会被抛弃。
并且,很有可能在无意识间,像木马程序一样,暗中操纵我们的一生。
这些防御机制的性别差异,源自社会/父母对男女有着不同的示范和期望。
对很多女性而言,从小总看到妈妈忙碌为家庭付出的示范,并且在学着妈妈去付出时,会得到表扬、赞赏和爱。
渐渐地,就把“付出”成了一个重要的信念。
就像朋友媛媛。
在她的内心深处,也许隐藏着一个声音:
我要付出,才能防止被抛弃;
我要付出,才能持续地被爱。
在她看来,她需要一直是:
成绩最好的
最能满足弟弟需求的
最能知道父母想要什么的
只有在某一次应酬喝醉酒后,刚好接到妈妈的电话,她才第一次在家人面前大哭了一场。
在这样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下长大,她非常渴望在爱情中,成为那个被无条件疼爱和照顾的人。
但她发现,自己一旦进入一段关系,就立马开启了“完美模式”。
充分为对方着想,充分照顾对方。
当对方对她“太好”,她会用各种方式来拒绝他。
因为,只有在付出中,她才感到一种不被抛弃的安全感。
却也不知不觉地把对方爱的行为推开。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越缺爱的人,越需要被爱,却越得不到爱。
因为,越缺爱的人,越怕失去爱,也就越需要这个防御机制来让我们获得持续的爱和关注。
所以尽管我们多么希望能从伴侣身上填补儿时的爱的空缺,最后还是选择了打安全牌:
用付出来留住爱。
3
若没有觉察到这一点,我们很难在关系中幸福。
作为付出的这一方,我们会有怨恨。
一边过度地付出,一边对另一半的无动于衷而绝望。
却不知道,也许这并不是对方想要的,甚至会给对方压力和无力感。
李雪老师在一本书里讲到一个例子。
充分说明,这个“付出才能被爱”的防御机制,多么伤害我们的感情。
在法庭上,她的丈夫哭诉了很多婚姻中的痛苦感受,例如觉得自己被妻子全家看不起。
他曾把这些写进信里,但林女士却完全忽视了。
她说,我忙着照顾家庭,没有精力,看过就忘。
对此,李雪老师的解读是:
林女士的潜意识信念是:我只要不断辛苦付出照顾家庭,就能维持这段婚姻。
这个信念像魔咒一样控制了林女士的生命,让她看不见真实的婚姻关系,看不见真实的丈夫。
真实的丈夫从未嫌弃林女士的付出不够多,而是急需情感交流,急需沟通婚姻中的感受。
然而被潜意识魔咒控制的妻子,听不见也看不见丈夫的真实需要。
因为,过度的付出,会让妻子站在更高的道德制高点,积累更多的愤怒和怨恨,并理所应当地倒给了丈夫。
她内心也许会有这些潜台词:
我都这么付出了,你怎么还对我不好。
4
那么,如何破解这个轮回呢?
首先,要有觉察。
当你沉浸在付出的忙碌中,忘了自己;
当你一看到对方的需求,就迫不及待去满足.....
停下来问自己。
?? 你内心在恐惧些什么?
?? 如果不这样做,后果是什么?
?? 你是不是一直被这些后果的恐惧所挟制?
你是不是在害怕,
当你没有了付出和努力,
剩下的那个真实的你千疮百孔,不值得被爱。
去问问对方,去观察看看,难道他一开始,就是因为你的过度付出而爱上你吗?
如果不是,他肯定不会因此而抛弃你。
如果是,一个让你如此压榨自己的人,也不值得你去爱。
因为,“过度付出”只是你生命前期的一个保护罩,不应该成为爱情中别人继续榨取和操纵你的一种要求。
现在的你,最重要的是平衡自己,适度付出,甚至接受别人的付出。
毕竟,真正对爱情有用的,是做真实的自己,并且看到真实的对方。
去仔细感受真实的对方。
他是否真的需要那么多的付出,
他是否真的承受得住那么多的付出,
他是否也想要一个为你付出的机会......
你会觉得恐慌,怕对方付出后发现不值得;
你会觉得愧疚,因为自己似乎并不太配得上。
那就忍一忍。
真正的爱,不是单方面一贯的付出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等待着对方的爱。
而是像武志红老师曾说过的,
爱情中付出的失衡是常态。
也正因为失衡,才会发展出有意义的交换。如果关系永远处于平衡,那就也意味着结束。
当另一方付出多了,你感受到了,于是你付出更多,他也感受到了,于是付出比你还多。
你们的关系就会前进,且没有停留。
所以,好好享受被照顾的满足感,并发自内心地,在下一次对他好,让他也享受一下这种满足感。
这才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当然,最后别忘了,要自我负责。
那告别这段关系,也是可以的。
如果只有不断强迫自己付出才可以获得爱,那不爱也罢。
尤其是你那颗一心想对他好的真诚之心。
注:
(2)本文所述防御机制的男女差异,和我们的社会文化、父母长辈对男女期望的差异分不开。
但不太代表就很绝对,如果你是一个习惯过度付出的男性、男孩子,本文同样适用。
作者简介:五花鹿。心理学科班出身,满腔的少女情愫,都用来追求真实和逃离秩序。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
推荐你看
▽▽▽
回复数字【002】
随机送你一个专业的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