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2016-02-25 作者:化学奥赛 来源:化学奥赛原创 阅读:载入中…

窗

   对窗的认知最初来自于小时候的土坯茅草屋。喜欢透过那一尺见方的小木格窗看外面的雨丝。夜里醒来后,窗口是屋子里唯一的光源,透过光亮开始幻想外面的鬼怪。当窗外现一弯斜挂于星空中的月牙儿,便是凉爽的秋夜对我的奖赏。最常见的是早晨醒来窗口射进的一束光亮,空气中无数的小尘埃踩着光线上下轻挪,跳着现代人所说的“钢管舞”。现在回想起那景象,犹如一束通往经久年代灯光,把童年记忆一下子照亮……

   现代建筑里“窗”的概念早已被突破得千姿百态、功能强大。好多的建筑,以窗代墙,就说东方明珠吧,登塔至观光球,环窗而望,美丽壮阔的大上海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窗无疑是将外面的风景纳入眼帘的通道。房子里的我也总是喜欢依窗远眺,接受窗口直接的反射、亮堂的对白。渐渐地,即便是人在屋内,有时心也飞驰于窗外,闭上眼睛,似有无数的小窗口等待着打开。一旦专注于某一个,思绪便泉涌而至,这有点象电脑桌面那N多的任务图标。“窗口”也一下子被赋予了科学化、信息化的定义。

   这样意义的“窗口”令我更是酷爱。它让我觉得人生活的一切内容里,“窗”的概念无处不在。比方说一个人言行举止、穿着打扮、目光神情等等都是了解他的窗口;还比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这个窗口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那竟是一个解开物体运动奥秘的窗口。其实一定还有好多能透视自然规律的窗口,它们一个个敞开在眼前,只怪我们穿透能力不强或者专注程度不够或者缺少感知它的知识,无法窥探到蕴藏于其中的珍奇。为什么有人觉得生活的周围一片单调静寂?那是他缺少发现与欣赏风景的眼睛而全然不觉那无数“窗口”的存在。

   教育行业亦是如此。一些认识的同行里不乏有职业倦怠者。觉得多年从事的工作再也没有什么新鲜。我却觉得每天有好多的面孔、好多的事情都有一种引导我沿着这些“窗口”看过去的冲动,也许再用一把力,就会总结出一条教育方法与规律来。确实,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它们在眼前的一个个小窗口里生存着,最可惜的便是我们熟视无睹和视而不见!孩子们的言语与表情、特长与嗜好、习惯与个性、缺陷与稚嫩造就了一个个鲜活迥异的个体;一份待批的作业、一篇不起眼的周记、一份活动策划、一声主动的招呼、一脸突然而至的自信沮丧、一个不经意犯下的错误、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心独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教师此生面对的风景,每天都在变幻着、流动着,招示着你关注与探究,有时允许我们目光进入的空隙很窄,而且机会还稍纵即逝。您若是有趣于此,则一幅幅变幻着的窗口绝不亚于在风光旖旎的盛地旅游。 (感动文章 www.wenzhangba.com)

   有做老师的好友抱怨:“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叫他学,耐心地辅导他,他总是置若罔闻呢?为什么我一颗热切的心常常换来是的一肚子的气呢?”——因为教师和学生的心没有真正碰撞到一起,这便是通常所说的没有找准教育的切入口。通往学生心灵的窗口会有很多,但适合于我进入的正确窗口却不多。只要我打开那扇正确的窗口,悄悄地塞一粒希望的种子于孩子的心田,要不了多久,师生的心便会粘连在一起,这便是所谓的播种。所以我对好友说:与其抱怨,不如用自己的细致耐心和教育智慧织一张筛,将四周窗口里的风景纳入筛网,除莠存良、悉心栽培,不久一定收获丰厚。那时再看窗外风景如画自然心旷神怡,职业的倦怠便一扫而光。

   窗真是个好东西,它能赏景悦目、发现自然规律,还能透视人的心境。科学家眼里的窗可能要立于所需、现于无形、窥于无物,为求有获而煞费苦心。而教育工作者眼前却是景象万千、生动活泼,为此我也好想煞费苦心地做一个“窗口精灵”,将N多的心灵窗口布满我四周,在每一扇窗口里都成长着一个健康快乐的学生,让教育理想阳光一直从窗口射进,照亮他们通往未来的航程。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