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论财富的本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论财富的本质

2016-09-12 作者:zhangxingwang 来源:zhangxingwang原创 阅读:载入中…

论财富的本质

   论财富,似乎众所周知,却又难言其妙。顾名思义,财者,钱多也;富者,物足也。无疑,财富首先是经济学的概念,是经济学的核心,随着人们对财富认识的不断深化,经济学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然而,如今财富的涵义,已经远远超出经济学的范畴,成为多领域共用的名词。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屏障,财富的生产与分配始终是人类永恒的中心课题,拥不拥有财富是人类与其它生物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可是,人们对于财富的理解却混乱至极,因此,对财富本质的重新探索、准确定义,不仅意义非常,而且迫在眉睫。

   西方古典经济学将财富定义为个人效用,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和方法。显而易见,这种将社会和公共财富排除在外的定义是狭窄的、过时的。

   马克思将财富定义为使用价值,它来源于劳动,是劳动创造了价值与使用价值。他同时指出,劳动者也是商品,也具备价值与使用价值。因此,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劳动者是财富的载体。马克思强调财富与劳动、劳动者密不可分的关系,财富包括了劳动产品和劳动者本身。无疑,马克思关于财富的定义,较他之前的财富的定义,要深刻得多,更接近财富的本质。但是,马克思关于财富的定义,至少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它只看到劳动的财富,而忽视了非劳动的财富,如资源;二是它只顾及可见的现实财富,未考虑可预测的未来的虚拟财富,如股市。此外,劳动也不等于财富,有时徒劳无功,甚至还在毁灭财富,这点马克思大概未曾论及吧。

   财富还有其它种种不同版本的定义:

   财富是能够节约未来的人类努力的事物(美国的亨利·乔治语);

   财富是任何有市场价值并且可用来交换货币和商品的东西;

   财富是衡量一个人能生存多久的能力;等等,不一而已。

   此外,人们通常将时间、知识、健康也都称作财富,这里的财富的涵义不在经济学的范畴之内了。 显而易见,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财富的种种狭隘定义和理解,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于财富的更深刻的认识,理应给财富一个广义的概念:凡是能满足人类过去、现在、将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一切存在,都属于财富的范畴,它不但包括经济学中的有形和无形、现实和虚拟的劳动产品,诸如商品、货币、劳动力、证券等;也包括非劳动的物质,诸如阳光、空气、水、土地、矿物、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环境;还包括思想、知识、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情感友谊、健康素质等人文状态。本文基于财富这一广义的概念,对财富的三个最基本的问题作一番扼要而深入的讨论。

  一、财富的基本特性

  1、财富的有益性

  财富固然可以满足人们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这种需求只有当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促进人类生命的良性发展时,才能称作真正的财富。若是需求危害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对人类生命的发展起着倒行逆施的作用,如毒品、生化核武器等,则不能称之为财富。财富具备对人类的有益性是财富的最重要的特征。

  2、财富的相对性

  具备同一财富特征的物质,对不同的时、空、人而言,财富的价值大不一样,这一特性即是财富的相对性。俗语说:“货卖于识家”,和氏璧,价值连城,曾被当成一块顽石;金钱货币,人见人爱,但离开交易,就一文不值;废旧物品,视同垃圾,对于回收利用者,却是宝贵资源。其中道理,不言而喻。 (经典美文摘抄 www.wenzhangba.com)

  3、财富的有限性

  任何财富所具备的满足人们需求的特性,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只能处于限定的范围内才是有效的,超出限定的范围,财富就不成其财富了,这一特性即是财富的有限性。诸如,食品有保质期,物品有使用期,雇工有合同期,过期作废;在供需平衡范围内,商品才具备价值,稀为?,多则贱,过剩成垃圾;自然资源也不例外,久旱无雨,水贵如油,若是洪水泛滥,必然成灾;每个人的需求都是有限的,占有超过需求部分的大量财富对占有者而言,已经失去财富的意义,成为累赘和负担,势必导致生命本身的退化和异化;财富本身也是有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人可得、随意挥霍的东西,则不在财富的范畴之内。

  财富以上三种的基本特性决定了财富总是具体的,抛开时间、空间和使用对象的笼统、抽象的财富是不存在的。

  二、财富与商品价值存在本质的区别

   财富与商品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涵义不同:

  财富的涵义是满足人类的需求,是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过程中,须臾不可离的;而商品则是以满足交易条件为前提,仅仅存在于市场经济中。在完全实行供给制的社会环境中,可以忽略商品的存在,而财富却是万万不可缺的。只有在市场经济中,参与交易的那部分财富,才会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只有具备财富特性的商品才是具备使用价值的商品。而并非所有的商品都具有财富的特性,如假冒、伪劣、过期、过剩等等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虽然也参与交易,有商品价值,却无使用价值,所以此类商品不能称之为财富。显而易见,财富可以随时转化成商品,而商品却未必都是财富。

  2、价值不同:

  从常识得知,具有同一使用价值的商品,有着不同的售价。就是说,具有同一财富特性的商品,允许有不同的商品价值。即商品的财富特性(使用价值)与商品价值(售价)之间存在差值,当商品价值高于财富特性时,此差值称作虚财富;当商品价值低于财富特性时,此差值称作实财富。财富价值由财富特性(使用价值)所决定,通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商品价值(售价)受供需状况、政策调整、买卖双方的心理状态所左右,总在剧烈波动。以股票为例,上市公司的内在素质和发展前景,决定股票的财富价值,短期内难有变化,而作为商品价值的股票价格,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上下波动,有时变化之大,令人匪夷所思。显然,商品价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等于财富价值,其中或是包含着“虚财富”,或是包含着未被计入的“实财富”。正因为如此,才给了所谓的投资者以广阔的活动天地。由此亦可推论,以商品价值作为财富依据的现代经济学,宛如建立在沙滩上的高楼大厦,注定是不牢靠的。

  三、任何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

  众所周知,并非所有的劳动都能创造财富,但是,可以断言,任何具有使用价值、能被称之为“财富”的,必然都是劳动创造的。这个论断对于来自劳动产品的财富是毋庸置疑的,争议的焦点在于自然资源类的财富。为了更清晰地论述,引入“零财富”和“负财富”两个新概念,像阳光、空气、土地、水、矿物、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本来属于人人共有、无需付出劳动即可享用的天然财富,属于零成本财富,称之为“零财富”;而当自然资源被占用、被垄断、被污染、被破坏时,人们要想重新享用这些天然财富的权利,不得不用劳动的财富去换取,此时,原先的“零财富”对于他们就成了“负财富”。如自然风景区,从早先的自由观光变成了收费旅游;还有,土地先收归国有,然后再卖给百姓,等等。显然,自然资源要成为财富,首先要让它变成“负财富”,然后再迫使人们用劳动去换取享用这些天然财富的权利。因此,自然资源类财富也不得不算是劳动“创造”的。

  特别指出,劳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产生着与人类需求相反的“负财富”,诸如废料、垃圾、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社会对抗等。遗憾的是,现代经济学存在着致命的缺陷,它只关注财富,而完全忽略了“负财富”的存在,正是“负财富”的不断积累,才导致社会危机的反复出现。归根结底,“负财富”才是引发社会灾难的真正祸根和最深层的原因。只有当“负财富”与财富受到人们同样重视时,或者说,对财富的研究已经自觉地将“负财富”包括在内,现代经济学才算触及财富的本质,而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论财富的本质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