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九死而不言悔
我对屈原的印象,仅此停留在语文书上的《离骚》和历史书上的简短介绍,可随着去年湖南卫视的热播剧《思美人》,我才对屈原此人有了深刻了解,特别是他的那句“九死而不言悔”。
战国时代,称雄的七国中,最具威望的便是那秦楚二国,七国连年混战,争城夺地,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因才华盖世,被称“天下第一诗人”,从而被楚怀王看中,入朝为左徒官。这也是我认为楚王做得最正确的决定。
他屈原,便是楚国最后的救赎。
而后,秦国任用张仪为相,训练出“虎狼之师”,楚国终敌不过这“虎狼之国”,失去汉中最重要的三地之一,函谷关,百姓连年受到战争灾难,屈原所见,十分痛心,立志报国为民,生为楚人,死为楚魂。
他训练出童子军,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可也因如此,楚国以公子子兰为首的一班贵族,对屈原非常嫉妒和忌恨,常在怀王面前说屈原坏话。说他夺断专权,根本不把怀王放在眼里,挑拨的人多了,怀王对屈原渐渐疏远,也不听他劝阻而变法,反而将他贬为三闾大夫,在府中安养晚年。
可怜了这一生爱国,为国呕心沥血一辈子的屈子啊,到生命最后一际,终不愿为秦效命,他说“楚国就算亡了,可楚魂还在,只要楚魂在,我屈原就在。” (哲理文章 www.wenzhangba.com)
而后,他主张了苏秦的“合纵之法”来抵抗秦国,还是那张仪,以一己之力的“连横”抵抗了六国的合纵。
可那张仪又何尝不是可怜之人?他又何尝不如(这里的如指的是像)屈原?他一生一世为秦国,正如屈原为楚国,那秦王就如楚王,皆因嫉妒之心,张仪客死他乡,屈原流放边疆。
后来秦王患病身亡,他的儿子赢荡继伟,后被赢稷夺位,便是那秦始皇,他敬屈原之才,请他为秦相,他不愿,秦王大怒,扬言杀之,他临危不乱,说“没有人不怕死,但我宁愿死,也不做秦国虎狼的狗。”
而后,楚王因武关之行,被囚禁多年,楚国储君昏庸无道,将屈原流放。最后,秦国攻进郢都,楚国终究还是逃不过天命。
他屈原求了一生的美人,美君,美政,到头来,什么也没有。
“我说过,国在,家在,我也在,国亡,家破,我……也绝不苟活。”
楚亡,他跳入汨罗河,可怜,这一生都在为国为民的屈子,结局是多么可悲啊,这一句“九死而不言悔”,再无意义。
千百年后,我说“屈原啊,你一生爱国,芳流百世,端午为你祭,粽子为你传,可我恨你啊,恨你生错了国,跟错了帝,为楚生为楚亡,楚……却叫你家破人亡。”
——祭屈原《思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