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没本事的父母,都喜欢说这句话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没本事的父母,都喜欢说这句话

2017-11-30 08:30:14 作者:最中国的文化微刊 阅读:载入中…

没本事的父母,都喜欢说这句话

这世上有三种逻辑:一种是逻辑,一种是中国人的逻辑,一种是中国父母的逻辑。

中国父母最大的逻辑是:讲得过你的时候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讲伦理。“我都是为你好”就是他们最大的武器。

——国馆君按

在豆瓣上看到一个故事

网友30岁了,家里养了一只猫。由于父母的缘故,她只能偷偷养。

结果那一天,她爸突然打来一通电话,劈头劈脑就是一个问题:

“你是不是养猫了?”

网友无奈,只好回答是。父亲二话不说让她把猫给扔了。

“家里医生都说了,猫狗身上很脏,有各种细菌、病毒,得了传染病这辈子就没治了,怀孕了会生畸形胎儿。”

网友无语,好在她之前就攒够了足够多了的科学知识,于是她耐心地跟爸爸解释:

养宠物和怀孕并非不能共存,弓形虫也并不是传说中那么可怕。

她抛出了一大堆专业的养宠知识,试图改变父亲的看法。

没想到父亲听完就来气了:

“你都三十好几了,怎么还这么不听话呢?你的身体情况怎么样,爸爸妈妈难道还不清楚?不管,这次先听爸爸的,把猫给我扔了。我完全是为你好啊!这周末我过来检查,如果你不扔我帮你扔!”

说完就挂了电话。

网友评论说:

我都三十好几了,爸爸妈妈还是不能好好讲道理。哪怕刚开始讲道理,讲着讲着,都会讲到伦理去了。

最大的伦理,就是父母是对的,孩子是错的。当他们祭出“我都是为你好”的时候,潜台词就是:

不要跟我争了!

答主田可乐总结了几个典型现象:

沉默就是没认真听长辈讲话。

话少不发表观点就是书读傻了。

不同意长辈观点就是不尊重长辈。

跟长辈提出不同意见就是翅膀硬了。

跟长辈争辩就是狂妄自大咄咄逼人

跟长辈争辩成功就是故意不给人台阶下。

建议长辈作出意见修改就是彻底的大不敬。

以后还这样就是太强势以后出社会铁定吃亏。

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父母的逻辑。

图片来源:《海街日记

凡凡上了初中,开始写日记。但他妈妈总是偷偷溜进她房间,偷看她的日记。

凡凡发现了以后,跟妈妈说:

妈,日记是我隐私,你怎么能看呢?以后你不准偷看。

妈妈不吭声,凡凡为了防止妈妈再看,给抽屉上了锁。

没想到锁被打开了,妈妈还是看了里面的日记。

她很生气,跟妈妈吵了一架,结果妈妈说:

“看你日记怎么了?日记就是给人看的,我是你妈,我看你日记是我的权利。”

这就是家长的伦理观念:只问亲疏,不问道理。

既然是家长、是你在世界上最亲的人,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你跟父母分个啥?现在流行的所谓界限感,那都是放屁。

 

虹是女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但爸爸重男轻女,想把钱留给儿子,不想给虹交学费。

于是虹跟爸爸据理力争,爸爸气得不行,反手给了她一巴掌。

一气之下离家出走

妈妈找到虹,劝她说:

“回去给爸认个错,道个歉。”

虹控诉说:

“我又没错,打人的是他,为什么要我道歉!”

妈妈反问她一句:

“难道你要你爸跟你道歉?!”

一句话说得虹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回去向爸爸道歉。

这就是家长的伦理观念:只问动机,不问是非。

与家长讲话也好、做事也好,怎么能够让父母低声下气、脸上挂不住呢?那是其心可诛,不是一个有孝心的人能够干得出来的。

图片来源:《海街日记》

 

阿举喜欢打游戏,免不了给妈妈一番数落:

“你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电脑,你看看人家隔壁小松,他玩吗?”

“玩啊。”

“那他成绩好吗?”

“不好啊。”

“你看,他就是因为玩电脑成绩才不好的。”

要么是这样的:

“你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电脑,你看看人家隔壁小松,他玩吗?”

“不玩啊。”

“那他成绩好吗?”

“挺好啊。”

“你看,人家就是因为不玩电脑成绩才这么好的。”

要么是这样的:

“你看你,一天到晚就知道玩电脑,你看看人家隔壁小松,他玩吗?”

“玩啊。”

“那他成绩好吗?”

“挺好啊。”

“你看,人家成绩好才玩电脑的,你呢?”

……

最后逼得阿举说出这一句:

“好了,妈我不玩了,再也不玩了。反正人家玩不玩电脑,成绩好不好,最后的结论都是我不能玩电脑。”

妈妈这才心满意足

这就是家长的伦理观念:只问态度,不问事实。

事实是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想讲的大道理,你全盘接受就是了,父母要的就是你这种态度。

图片来源:《一一》

我们不擅长讲道理,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咎于父母不喜欢给我们讲道理。

出了事,典型的解决方法是“我爸是李刚”。

这就是威权之祸,源于小时候孩子不能解决的事,都可以靠父母的权威解决,也只能靠父母权威解决。

易中天说,中国人从来只讲立场,不问对错。

这就是亲疏之祸,跟我关系好的我就站他队,对我有利益的我就说好话,至于是非曲直,与我无关。

社会上热点新闻爆出来了,主角从来都是非黑即白。

黑的,十恶不赦;白的,纯如圣母。

这就是道德审判之祸,而审判别人的时候,我们习惯站在道德高地,这样才理直气壮,才有安全感

有一本书叫《中国人的思维危机》,里面提到提到国人思维的四个特点是:表面化,片面化,简单化,情绪化。

这样的特点,与父母从小对我们的教养有很大关系。

父母没本事给我们讲道理,我们又怎能学会讲道理呢?

图片来源:《奇迹》

父母不讲道理,我们也跟着不讲道理;

父母只讲伦理,我们也只讲伦理。

因此,中国家庭到最后只有伦理,而没有爱。

伦理是“父父,子子”,是“天然的”,是单方面的,是居高临下的,无可辩驳,只能接受;

爱是后天的,是双向的,必须要父母和子女之间有感情交流,互相博弈,在相互迁就中感受对方的爱意。

中国的父母很少有能够成为孩子的朋友的,因为太注重家长的身份,反而让孩子只有敬只有亲,但却没有爱。

父母老了,为什么希望孩子“常回家看看”那么难,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那个地方最多是自己的家乡,是一个却不是自己心灵向往的地方。

如果这是一个充满爱意的地方,真正是儿女感到温暖舒适的地方,不需要节假日、不需要任何催促,自然会挤时间回去的。

图片来源:《海街日记》

著名画家刘墉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刘墉经常给孙子孙女拍照,然后秀给亲朋好友看。太太抗议说:

“你不要总是秀他们了,我想他们会受不了的。孙子和孙女是别人的孩子,他们不是我们的孩子。”

刘墉不服气了:

“要是没有我们,哪有他们?”

“隔一层,就是隔一层。孙子和孙女,是你儿子的孩子。你不能够抢你儿子对孩子的爱,更加不要奢望孙子爱你会超过爱他的父母。”

刘墉想了想,说:

“咦,你说得没错。”

刘墉的母亲曾经问过他:

奶奶死的时候,你会不会哭?”

老一辈的想法,都希望自己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重要的地位,甚至是第一位。

刘墉现在不认同这种心态

“我们做老人的,难道希望自己离开的时候,孩子一直哭,永远伤痛欲绝吗?

老人和孩子可以亲,但是不能腻!

如果孩子与我太黏、太亲近,我就要想想,将来我死了,孩子要承受多么大的打击和痛苦!哪怕为了孩子们好,成熟的祖父母或父母,都应该和孩子保持适度的距离,让他们将来能够接受自然的分离。”

所以刘墉和儿女分开住:他住在美国,儿子在台湾,女儿在北京。

实在忍不住要见他们,就到儿子和女儿家住几天,但住久也不行。

这样分开住,并没有影响他们一家人的亲密,反而让他们更加珍惜住在一起的日子,情感更加浓烈了。

伦理关系并非是自然的,更多的是一种人为的联系。你不要用伦理来压人,更加不要用伦理关系让孩子跟你捆绑在一起。

如果过于强调家人密不可分,势必造成界限感模糊,损害了家人的感情。

图片来源:《奇迹》

刘墉到台北给儿子照顾孙女的时候,无论他要教孙女什么,总是要先征求儿子的意见。

孙女四岁的时候,儿媳妇坚持要让孩子上贵族幼儿园。

他找来儿子谈话,认为接触不同阶层的小朋友,对孩子同理心的培养很有帮助。

最后他说:

“作为爷爷,我只是提个建议。假如你们坚持让孩子上贵族幼儿园,我也不会强迫。毕竟,这是你们的孩子。”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的儿子非常了解儿童心理,他和妻子沟通了之后,很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建议。

女儿刘倚帆大学毕业以后,跟父亲刘墉说自己先不工作,要做一次环球旅行。

刘墉除了惊呆,无话可说

跟一般的父母一样,刘墉一开始也是反对的:

“天呐!你一个女孩子,多危险呀!”

就差没有拿出做父母的威严,威胁断粮断水断电,一定要逼女儿去工作了。

既然劝服不了女儿,刘墉能做的,就是确保女儿的一路安全:

他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写了篇长达上万字的“使用旅行宝典”——《出门有忌》。

这篇长文里面,分了“行前”“达到”“旅馆”“街头”几部分,提出了数十条禁忌,例如:

忌游而无方、忌带太多行李、忌坐野鸡车、忌把相机交给陌生人……连上厕所时如何保管行李都写道了,让女儿哭笑不得

最终,女儿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当然,这中间有父亲万字长文的加持庇佑,让女儿的这次旅行变得有惊无险

当跟儿女讲道理的时候,不要轻易拿出父母的身份压孩子,孩子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当道理讲不过儿女时,做父母的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既然他们选择了不同于我的道路,我怎么能让他们在这条路上同样可以少受挫折、早日抵达自己的目的?

这样想,才是真正有道理的父母,也才是真有本事的父母。

图片来源:《海街日记》

 

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身为父母首先要明白这几件事:

第一,在你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你们是平等的

在任何讨论的场合,争的都只是是非真假,而不是道德高低。父母并不天然就是对的,孩子也并不天然就是幼稚

有本事,就不要用家长的权威让孩子屈服,而是以理服人

第二,孩子能给你讲道理,是一件幸福的事

家长认为孩子诸多辩驳是大逆不道,其实孩子能言善道是他在世上最重要的本领。

有句话说:你说不出,是因为你想不到。你想得到但说不出,证明你还没想透。

自己的子女如果能够对一个问题条分缕析地说清楚,能够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选择有哪些优点、有哪些弊端,这是一件好事。

反过来,还能够促使父母反省自己不知道的事,这不是一件幸福的事么?

图片来源:《海街日记》

 

第三,在父母孩子之间,首先是爱、其次是道理,都比三纲五常要重要

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没那么多道理可讲,只要双方能够感受到爱意,就够了。

退而求其次,父母和孩子之间能够讨论问题、理性分析,也是一种和睦的家庭关系。

最不济的,就是尊卑分明、乾纲独断,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是家人,而是主人和奴隶,这样的家庭,一定不会有快乐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这篇文章里面讲:

“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

不易做但也要做。少跟孩子讲“我都是为你好”,多跟他讲“我想听听你的想法”。

家长的责任,就是要培养出超越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吵架输给了孩子,你应该值得庆幸。

图片来源:《海街日记》

本期编辑好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国馆原创,转载请注明

 关于国馆 

一千万文化人的聚集地,

带你开启文化生活的新方式。

国馆君今日推荐

飞乐思理疗套装

给家人全方位的温暖热疗

▼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缓解寒冬顽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