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就发了脾气,在座各位看不到而已 : )
最近新学了一个词
叫做忍者——
“每天都在忍着的人,就叫忍者”
只要符合下面其中一点就可以了:
人畜无害,很好欺负,典型症状是每逢出来聚会,如果场面冷下来了,大家往往会通过开涮你来调节氛围。
就算别人做了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你也只会在心里自己告诉自己“唉唉唉还是算了吧”,或者“发脾气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啊”。
相比于责备他人,更喜欢自责。明明可能对方错得更多,但自己总要怀疑自己说话太冲了,自己反倒成了最坐立难安的那个。
虽然遇到很烦的事情也会很不开心,但因为遇到烦心事的几率实在太高了,所以久而久之也就觉得还好了。
以上的四个点
符合的越多,代表忍术越高
而我,作为有幸四点全都符合的当代忍者,可以说是非常作贱自己、非常坚忍了。
为此,我收集了身边几位当代忍者的小故事——“当你在生气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敢表达?”
“我好想直接把前任的微信直接删掉啊”, 前两天,KK 在微信里对我疯狂吐槽。
KK 和前任半年没联系了,直到前阵子,前任突然重新找她聊天。大意是说,他即将出国工作,所以,可能之后也不会再见面,就借着这个机会一起吃了顿饭。
结果一来二去,两个人打破了陌生的僵局。偶尔的聊天,一度让 KK 相信分手之后是可以有真友谊的。
结果,昨天男生突然发了一段微信过来,大致是说,他的现任女朋友在他出国前跑来这个城市,这个星期都会待在一起。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 KK 问前任。
“哈哈哈哈没有什么关系啦,不过如果你找我的话就不太方便哈”
言下之意,就是让 KK 这个星期不要找他。“真的,为什么要搞得我好像多爱他似的?” KK 说她当时看到这句话,一气之下真的想要把他微信删掉。
-“那你删了吗?”
-“没有,不过我删掉了聊天记录…因为如果真的删掉微信的话,他迟早是会发现的。”
我问她,被前任知道会有问什么问题吗?她的回答让我有点意外——
“这样反而会让他误以为我很在意这件事,谁在意谁就输了。假装不在意,冷漠处理才是最正确的决定。”
她让我想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之所以不敢表达愤怒情绪,是因为人们越来越追求“什么事情都不在意”的体面感。
所以朋友圈发得越来越少,所以所谓的佛系文化会大火,所以难过的事情也不吱一声,连谈个恋爱分个手都要追求云淡风轻。
其实,有的人是真的能做到什么都无所谓, 但大部分人,只不过是在偷偷忍着。
Wendy 和我说,她感觉自己每天都要忍住 24728 次和同事吵架的冲动——因为同事每天都在推卸责任。
“结果好的时候抢着写邮件告诉老板们,出现问题了就马上在大群里 @你,做过的承诺不履行,临到 deadline 就说这块不是她管的,可以说是甩锅届的 KOL 了。”
我问她,对于这种同事,为什么不直接开撕?她说:“转念一想还是算了,再撕破脸,第二天不也得继续上班见面做同事?”
职场的压力,并不来源于在这里产生的负面情绪,而是当这里的负面情绪产生之后,迫于职场的敏感,你不能表达出来。
不可否认,也有人很享受发泄的过程,甚至会利用愤怒达成自己的目的,但对于 Wendy 来讲,或者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宣泄情绪不是某一瞬间的事情——
宣泄完情绪之后,你不能保证第二天你们不用坐着同一辆车去见客户,不能保证她不会再接下来会变本加厉地针对你,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有一天被你发泄脾气的这个人成为你的老板。
谁也不能保证此时发的脾气,只是一阵风马上就消失不见,还是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并不是谁都愿意忍着,但对未来没有安全的把握时,忍耐是迫不得已的。
他是那种大家印象里特别 nice 的人,基本上别人怎么开涮他他都不会介意,除了有一点——他可以接受别人说他胖,但不能接受别人说他矮胖。
因为当一个人被说胖时,“反正将来会瘦的”这个信念会深深根植在他心里。但当一个人被说矮的时候,那种感觉听起来就像命运的审判。
有一次,当 A 的朋友们在一天之内又第三次开起“矮胖”玩笑时,他终于不想忍了,但因为不知道怎么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愤怒,他一气之下干脆直接退群了。
他承认,当时退群的时候,他脑子里想象的是朋友们惊讶而又开始自责反省的画面,甚至开始盘算起,等他们把他拉回群里时,他要说什么样的台词。
结果两天过去了,朋友们,毫,无,反,应。
A 在经历了“他们应该在玩游戏没有注意吧”到“他们一定是在惩罚我很自以为是”到最后“他们应该就是想和我绝交吧”的内心戏大起大落之后,终于在最后绝望地发了一条类似自我解释的朋友圈,分组朋友们可见。
结果朋友们在下面留言让 A 直接崩溃——“你这发的什么鬼东西,怎么这两天都不在群里参与大家的讨论?”
原来,最惨的事情,不是他只能通过退群来表示自己很生气,而是他退群了整整两天,居然没有一个人发现 :)
我敢打赌,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A比以前更隐忍了。
因为表达生气的情绪这件事,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忍耐,有时候比发泄还简单。
所有的忍,从某种角度上讲,都是一种“自残”——当别人产生或者传递给我们负能量时,心里的愤怒的情绪就像一头想要挣脱出牢笼的猛兽。
而忍耐的过程,就是我们把门紧紧关上,不让情绪外露出来的过程,这样一般会有两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就是这个“关门”的动作,本身就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我们要调动起比平常更大的精力去控制这个情绪,所以忍耐会有一种“累心”的感觉。
而第二种结果是比较隐性的——当忍耐的次数多了之后,忍耐就是一件“伤心”的事情。
有些忍耐是有其意义的,但大部人的忍耐是令人委屈的,是一种负能量情绪转移,尽管明明那些负面情绪并不是因我们自己而起。
汉字结构里,忍是心上有锋利的刀刃
我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生气的时候不敢自我表达,但这真的是对的吗?问题的症结不在于推翻这些原因,而在于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
我曾经见过一对情侣,他们都是不习惯将负面情绪表达给对方的人,他们即使对彼此有一些不满,也不习惯说出来——无论是当面讲,还是用微信沟通,他们极力避免“不和谐”的对峙场面。
后来,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他们会每天写一本“只给对方看的日记”,日记里记录的是他们在和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忍受和享受的各种小事”。
这本日记每天由本人记录,然后每周互换一次,分开阅读,并约好日记里的内容当面不提起。
通过这本日记,他们惊讶地了解到,原来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自认为是为对方好的事情,其实是对方一直在默默忍受的事情。
这种方法延续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培养起来的默契终于让他们不再需要日记本,而他们的感情很长时间来都没有什么问题。
你可能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奇葩,但这就是他们两个人适配的表达方式。
在无数次忍耐之后,我在他们这件小事上得到了一个小小的启发——
无论是写日记也好,无论是真诚地当面表达也好,无论是旁敲侧击也好,甚至是微博取关/默默把对方的微信在自己的好友列表里删除也好,其实,我们表达生气的方式有很多很多。
但最关键的是,当别人将情绪转移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地寻找最适合的表达情绪的方式——因为忍耐不应该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也有可能,在汉字结构里
不爽就怼,意思是很对得起自己的心吧
今日作者
编辑 | Kitty
设计 | Bigcutie
音乐 | Houses - Tenderly
这里有很多人想说的话
在留言里告诉我们你最近正在忍耐的一件事吧
不要生气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