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青年返乡:“妖怪们”回家了
头图基于CC0协议引用。
(一)
春节,北上广的Amy、Vivian和David回到小镇,再一次化身为大妮儿、小梅和二狗哒。
这时,中国数以十万计的小镇,再一次准备开始迎接来自大城市的文化冲击和观念颠覆。
“妖怪们”回家了。
28岁以上,依然单身的姑娘是“妖”——无论男女老幼,小镇上的人坚信这一点。
乡村小镇对于大龄单身女性的包容性极低,甚至低过二婚女性——大家已经能够接受女孩子20岁就结婚生娃再离婚,但是依然接受不了,一个超过28岁的“老姑娘”还花枝招展地选择单身。
乡村小镇上的人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当你春节回到老家,所有人的眼神都能告诉你,你这个女娃子啊,不正常。
于是,每一个和你沾亲带故的人,都假借关心之名,像你打听“有男朋友了没有?”
如果你有经验,你就会知道,只要没结婚,这个问题怎么回答都是一个巨大的坑:
没有。哎呀怎么还不搞对象呢姑娘家家的一个人在外面多不容易啊找个伴没那么难吧是不是条件太高了呀咱家条件也不是多好差不多就行了赶明儿婶儿给你介绍一个城里有房的……
有了。哎呀真不容易啥前儿结婚啊你对象是哪人啊干什么工作的啊一个月能挣多少钱买房子了吗就把我们大姑娘骗走了有没有照片啊多高个儿啊……
这当然是一种较量——对方不仅人多势众,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和你聊完,都能聊出一些别人不知道的“故事”,一些你甚至根本没有说过的故事。
北上广多的是剩女,而乡村小镇,乌泱乌泱的,是一群群剩男。
对于小镇上未婚男青年的长辈们而言,他们所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我砸锅卖铁给我家儿子在县城里买了房,你一个老姑娘,凭什么还不跟我们家儿子好?
光棍儿们聚在一起,除了对你这个大城市里Vivian的意淫之外,还有猜测。
男青年在你面前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豪爽和“有种”。每次回家,你都会听到哪儿又干群架了,哪儿又扎人了,谁谁谁的脚筋被人挑断了,谁谁谁放话说要把谁谁谁整死……
谈这些话题的人都很兴奋,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败帝王、斗苍天”的社会大哥,满脸红光,手舞足蹈。
这些话题你都插不上嘴,只能表现出礼貌性的惊讶和微笑,实际上,你感到厌倦和恶心,这种生活氛围实在是太糟糕了——为什么还有人会热衷于这种耍狠斗猛的粗糙氛围呢?
你想不明白。
当你已经开始追起了《权利的游戏》的时候,为什么这些童年的大哥哥们,却依然还没能走出《古惑仔》的江湖暗影呢?
小镇青年已经不屑于再谈论手机的性能,如今,拥有私家车的人已不在少数——他们喜欢在姑娘面前谈车,谈车的性能和大小。
对了,车的高度很重要,即便不去越野,柏油路上的小镇土豪,也习惯于将揽胜的底盘升到最高——因为这意味着“高人一等”。
当然,一辆车的终极评判标准是:多少钱?
他们抗拒任何来自日本的商品,尤其看不起赴日游的人,但却无限渴望自己能够拥有一辆霸道——是的,只能叫霸道,小镇的人是不会把那辆车称为“普拉多”的。
(二)
结婚2年却依然无子的小两口,是妖,统统都是妖——小镇上所有抱孙子的长辈和大肚子的媳妇,都坚信这一点。
结婚不就是为了生孩子么——不想生?我看他们莫不是要不上吧!嗯,现在这小年轻不孕不育的太多了!我说,你们没有去医院看看嘛?还有,求佛也是有用的哦,不过,要记得还愿,不然孩子要遭天谴的呢……
一面关心,一面又转头看着自己那在地上乱滚的孙子,又一次打心底里觉得宝贝的不行。
哎呦,不存在的!(这么荒唐的理由也能说得出口)孩子怎么养都是养的呀!你看,不一样长得很茁壮嘛!嗨,我家那个学习成绩一般般啦,孩子说学习就脑袋疼,咱也没法啊不是?要我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咱饿不死他,以后造化多大,就看他自己了。
毕竟,出国留学这样一件在北上广早已稀疏平常,甚至成为教育“标配”的方式,在小镇里,依然会被街头巷尾地议论半年,并且在每一次报考大学的季节,再度被人有意无意地谈起。
除了暂时没有子女的小两口之外,有娃的夫妻也不全是正常人,还有一种人们小心谈论的“小妖”:
那些头胎是女孩,但却对乡亲们说,不准备要二胎的人。
(三)
在私企里工作,年底辞职的待业青年是“妖”——尤其对于体制内的小镇家庭而言,无论你号称年薪几何,这都是一种极不正常的工作状态,他们想象中的你,漂泊、无助、寒酸和没有安全感。
体制内的幸福感一半都来自于对私企恶劣生存状态的想象——虽然在体制内生存也并不舒展,但至少不需要担心失业的动荡,可私企就不一样了,老板说辞你就辞你,大概每天都需要谨小慎微、卑躬屈膝才能勉强保住工作吧……
很多人想必和我一样,早已经失去了向小镇亲友解释自己工作的意愿——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一份那样的工作。
他们虽然也用手机上网、发微信、抢红包、看视频,但是,对这一切背后所代表的时代浪潮,并无察觉。
除此之外,我其实不太敢对乡亲们直接讲出自己的真实收入——那无疑是一个极为刺痛的数字。
很久之前我就发现,小镇上的人们,对于月薪超过2万的人,都存在着一种本能的抗拒和不相信,他们会在背后窃窃私语——这孩子在外面混“油”了,嘴里没有一句实话,一个月2万块,天啦,他怎么不说一个月20万呢?
我有个做新媒体的好朋友,是个女生——她说她怀疑,乡亲们在背后以为她是卖淫女,因为她不坐班,还赚了那么多钱……
真是世风日下!
所以,你要承认:在大多数的生活圈层中,人们可以忍受陌生人日进斗金一夜成名,却完全不能接受身边熟悉的人,取得哪怕一丁点超越自己的成绩。
春节更像是一场虚荣与嫉妒的“角力场”,人们盛装而立,小心翼翼地展示着自己一年来的收获,并且享受每一次刺痛别人的优越感。
当然很多时候,他人并未觉得有任何刺痛感,但重要的是,炫耀的人相信,相信自己展示的某些东西,稍稍地刺痛了别人,并使他人感到某种嫉妒。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就是过节的意义。
(四)
大龄单身姑娘,婚后暂不要娃乃至选择丁克,以及辞职履新或者仅仅是一场单纯的辞职,这三种在大城市毫不稀罕的生活方式选择,在小城镇依然是“妖怪”一般的存在。
对于那些“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们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小镇青年,某种维度上,他们是幸运的,他们走出了父辈的宿命,抵达了另一种可能;但另一种维度上,他们也是寂寥的,他们的根系在小镇,但精神上,却向着大城市伸展。
远方是否能够抵达,仍未可知。
但是故乡,是决计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反而是:
只有大城市才能庇护你的选择,只有北上广才能包容你的个性,
对于一些人而言,大城市过于残酷、无情、冷漠。但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他们正是需要这种无情和冷漠。
毕竟,他们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妖怪”。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
我的第一本书!您可以选择长按上方二维码购买。
【作者简介】
慧超,接客很贵的公关男一枚
—End—
思维补丁只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购买慧超的新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