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老习俗——大年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称”天公生“,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
【祭拜】
初九当天,更禁止家人晒衣服,尤其是女裤、内衣或倒垃圾桶,以表示对玉皇大帝的尊敬;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鸡、不能用母鸡。若是要还愿时,必须用全猪或全羊。
【安太岁】
天公生当日也有“安太岁”的仪式,当年生肖冲犯太岁的人便可以到庙中,写上自己的姓名、年岁,再添一点香油钱,委由庙方负责供奉即可。另有一个安太岁的方法:年初时在家里用平日盛米的米筒围上红色片作炉,写上“太岁星君到此”,再每日供奉即可。
【七不出,八不归,上九办事一大堆】
古代汉族人民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七不出”,是说初七不要出门做生意和办事情,做不好,办不成。“八不归”,是说出门在外的人,不要在这天回家,“归”有完成之意,“八”寓意“发”,应该“发”的就不应该有“完成”之意。“上九办事一大堆”,是说上九日这天办事,会受到玉皇大帝的福庇,办事不仅能办成,还会办得又多又利索。时至今日,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还会将难办的事情放到这天来办。这天办事效果好,实际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俗信,人们在办事的交际中,认为有皇天在上,不敢虚伪刁难,互相通情达理,事情容易办成。
“七不出”与“八不归”的正解:
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没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以前出门的人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
八不归: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没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犯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