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何中国式的爱容易变味?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为何中国式的爱容易变味?

2018-03-01 08:01:20 作者:连岳 阅读:载入中…

为何中国式的爱容易变味?

  昨天评论里,各地读者描述婚礼恶俗,令我目瞪口呆,真觉得大家生活得不容易,连得到一个清爽的婚礼,都得战斗

  而这些恶俗的实践者,他们还觉得万分委屈,也有一大堆理由:我这都是为了你们好,不这样闹一下,怎么像婚礼呢?

  这就是“我为你好逻辑在婚礼上的体现性格稍微软弱一点的人,干不过这种逻辑,好像此时拉下脸拒绝显得自己太计较。其实,任何干涉,有什么不是“我为你好”呢?真正的坏人,也不会承认是对你坏,坏人才善于把自己的邪恶包装好心

  有些恶俗延续百年千年,看似非常强大,但是只要性格强硬,敢于拒绝,它们也拿你没什么办法,最后还是取决于你。所有人都得承认,恶俗在当下,并无强制力,它们只能通过攻心、舆论感情,逼迫你屈从。

  人要有强烈边界意识才能保护自己的行动,我的事情我做主。我的事情别人做主,那么,最后就连老婆孩子都保护不了,任人调戏与羞辱,自己还得陪笑。

  而边界意识,分清我和你,分清我愿意与我不愿意,又是中国人的传统感情教育里缺乏的,时至今日,也有大把人排斥,认为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这就是恶俗不灭的土壤,家里不许讲理,则家的水准是由最不讲理的人决定,只要他恶俗起来,就可以把猥亵儿媳当成优良传统。不讲理的家庭多了,整个社会自然更不容易讲理,婚礼变成大型猥亵表演,也就不奇怪

  爱是人独有的、珍贵情感,因为有爱,人们组成家庭、成为好友。但是爱若没有边界,在爱他人之前没有问一句:你愿意让我爱吗?那爱就成为最好的侵略武器:因为我爱你,所以你不许反抗。

  罗素先生说过,支撑他一生的是三要素:爱、知识、对人类苦难同情

  我觉得,这三要素中,最难的是知识。因为爱和同情,都更接近本能感觉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而知识,需要后天习得,知识在生活中的坚守,又需要意志与执行力。

  罗素先生举例,有知识没爱,就像是纳粹的科学家,可以毫无心理负担设计高效屠杀平民工具;有爱没知识,就像是瘟疫时将人们召集起来祈祷的修女,病毒的传播效率更高了。

  要坚持“家是讲理的地方”,就是要把知识与爱结合起来。

  有关爱的知识,就是知道人与人有边界,在进入他人边界前,你即使带着礼物,也得问一声,允许我进入吗?因为我爱你,所以我尤其尊重你的边界。而传统的教育是:因为我爱你,所以你不许有边界,分彼此就是伤感情。这其实是把知识驱逐出爱的领域,最后形成典型的有爱无知识。

  他人没有边界意识,包括你的父母亲友,他们进入你的边界,符合他们的认知。此时,忍让、顺从、心里流泪都建立不了边界。边界是博斗得到的,一越界,就有斗争,侵入者有痛苦,就像动物维护自己的领地一样,即使自己受伤,也得和入侵者打一架,这种成本必须付出,你战斗时害怕、痛苦、受伤,但这是你的责任,打得多了,其他人就认得出你的边界所在,侵犯你很麻烦、成本高,自然就会尊重你。

  当你爱一个人时,即意味着有必须有力量保护TA,不让他人侵入你们的生活。你说你爱一个人,可是,你却让父母侵入你们的生活,然后你说:父母必须顺从,你说你爱一个人,可是,你却让恶俗一次又一次,从婚礼到春节,不停侮辱你们的生活,你说,这是传统,还是从了。

  你是这样一个人,那我只能说,你没有爱的能力,更没有把爱与知识结合起来的能力,若你不想提升自己,则要有自知之明,宜单身,你任何一次恋爱,都是在害人。

  推荐:得罪人,讲究稳准狠

  上文:说说盐城婚闹事件

  ▼ 点击阅读原文。连岳有货,特惠好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