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4-05 03:01: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精选10篇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是一本由[美] 欧·亨利(O’Henry)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6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一):总是出人意料的结局

  这本书是我有史以来最慢的读书记录,260页的小说居然看了一两个月。

  准确说,自从换了新工作,似乎读的书越来越少了,这是多么危险的信号。毫不清高滴说,自己都觉得面目可憎起来。

  每当读这种经典文学的时候,我就忍不住陷入以前学语文的情境当中,比如主题思想是啥,要批判啥啥啥之类的,反而降低了单纯读书的乐趣。不得不说,少年时的教育,果然是一辈子的印记啊。

  我努力撇清那些窠臼,把它当做一本床头读物,每次翻了几页就能酣然睡去,简直是催眠利器。这,算是享受读书的一种方式么??

  这本书选的小说都是欧亨利比较有代表性的小短篇,几页十几页就组成了一个个完整的小故事。虽然对欧亨利的写作手法,比如总是以意外的结局来震撼读者,已经比较熟悉了,但往往还是猜不透结局。

  这个一生都命运多舛的作家,写的最多的也是那些和他一样的小人物,即使是骗子系列,也让人无法对这些骗子们心生厌恶,反而犹如看喜剧桥段一般。 作家自己的不幸命运,并没有让作品的色彩变得灰暗和沉重,这才是欧亨利让后人记取的原因吧。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二):最伟大的段子手

  一个好的段子需要哪些条件?

  1。画面感画面感画面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每个好的段子必须要有一个扎实的场景,能让人很快地身临其境。

  2。好的画面感来自于对细节到位的描述。比如“一个美女”就没有“她穿着灰色连衣裙,足够简单,看不出任何样式和尺寸上的瑕疵。一张大大的网格面纱从她的无边帽上罩下来,隐约透出一张恬静的脸庞,散发着不经意间的美。她每个黄昏都会在这个安静小公园的无人小角落的长椅上出现,看半个小时的书,日落之前还有半小时的余晖,够她看清书上的字。”值得意淫。

  3。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风马牛不相及的奇葩结局。

  汽车等待时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段子:

  一个小公园里一对年轻男女的邂逅相遇的经过。富家子弟帕肯斯塔克被在一位公园里看书的恬静美丽的姑娘深深地吸引,他借着帮姑娘捡书的机会与她攀谈起来,方知姑娘是出身于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的富家小姐,因厌倦了身份和财富的束缚而向往平民的生活。看到这里,似乎有一段童话般的浪漫爱情故事要展开了,但“欧・亨利式的结尾”绝对不会如此平淡。为了博得姑娘的好感,这位年轻人声称自己是饭店里的出纳员。不久,这位因怕暴露身份而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姑娘称有急事,要马上坐公园外面一辆白色的汽车离开。年轻人悄悄尾随在后。令他失望的是,姑娘走进一家平价饭店开始了她出纳员值夜班的工作。他迟疑片刻,坐上了姑娘所指的白色汽车离开。两人在谈话中都极力地掩饰着自己的身份,却又恰恰指向了对方的身份,最后结局峰回路转,两人各自回归自己的社会角色。

  如果一个穷小子冒充有钱人和你恋爱,然后被你发现。你会如何反应? 90%的人选:坚决断绝关系,诚实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过了一个月,这个网站又出了一道题:如果一个有钱人冒充穷人和你恋爱,然后被你发现。你会如何反应? 90%的人选: 继续交往,我爱的是他的人,又不是他的钱.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三):有悬念的故事集

  《财神与爱神》理查德喜欢兰特里小姐,却没有勇气向她告白,而当他终于鼓起勇气时,兰特里小姐即将要赶往欧洲,他与她相处的时间只剩下一同乘马车的七八分钟,他为此感到十分苦恼。而理查德的父亲安东尼,却相信有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包括时间。而理查德则相信爱可以战胜一切。当他与兰特里小姐一同乘马车,想把掉下马车的戒指捡回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一场空前绝后的交通事故发生了,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正因为有了这一个多小时,理查德赢得了芳心,与兰特里小姐终成眷属。而令人最意想不到的是,堵车事件是他老爸用钱雇人制造的,因此,究竟爱与财孰轻孰重?

  《多情女的面包》马萨小姐40岁,面包房的老板,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有一位顾客经常来光顾她,但每次只买5分钱一个的陈面包。基于自己的判断,马萨小姐认定他是一个贫穷却有才华的画家。怀着几分爱慕与怜悯之心,她趁期不注意之际,给他的陈面包涂上新鲜的奶油。她相信自己的善举会换来画家的青睐。没有想到的是,那位顾客是位建筑师,他买陈面包的目的是为了擦干掉图纸上的铅笔印,就在他设计的图纸即将拿上竞赛台时,一个涂有奶油的面包把他的心血彻底地毁了。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四):失忆症患者逍遥记

  失忆症患者逍遥记

  文章开头第一段便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描写丈夫与妻子一成不变的日常生活。“我”对这样的生活似乎已经看得很淡,并且还对妻子的心血来潮感到很反感。我走出家门,能够完完全全意料到妻子的行为动作,她果然走到桌边喝完了已经变凉的茶。我们之间对彼此的行为举止已经熟悉到成了习惯,这样的了解,是一件十分可怖的事情。

  医生告诉我别要有太多的压力,可我作为一名优秀出名的律师,必须要保证我的胜诉战绩。我的名誉是无比重要的,社会上的人们对这起诉讼都无比的关注着。我只能每天研究着案情,把法律书拿来当作消遣的读物。

  然后“我”就开始失忆了。从火车上醒来后套上了另外一个名字开始了新的生活。我的钱够我的日常花销,我来到海岛大城市,过着逍遥的日子。期间,有个认识我的人跑过来叫我的名字,我装作不认识他,但我知道此地不能久留了。正打算离开,她却来了。

  她不是我的妻子,却是我爱的人。十五年没有见面,我似乎都已经忘了一切,只能匍匐于现在的生活。可她那双仍旧美丽的双眼,却敲打起了无数的浪花。我迫不及待的想要与她相识,但却不能。我已经失忆了啊!我不应该认识面前的这个女人!她似乎是看破了一切,叫着我原本的名字,提到我的妻子,甚至提到了那一个夜晚,和那美丽的白玫瑰。我努力的克制着自己,不能让自己“恢复记忆”,一本正经的说这我现在的名字和我的工作。她的眼里透露着难以猜透的表情,一辆轿车来了,她走了。

  他们却来了,医生讳莫如深的看着我,妻子只顾在一旁哭泣。我确实是受够了这一切,就算了吧,逍遥日子的末日还是来了。我最终还是不得不“恢复了记忆”,而桌上的白玫瑰,早被我扔出了窗外。

  推进过程:丈夫厌烦了日常生活,社会的压力巨大➡医生告诉我失忆症患者的事情➡我假装失忆,想拥有新的生活➡假装自己是医药代表,去了海岛大城市居住➡被一位熟人认出,我继续保持失忆➡初恋女友出现,导致我情绪波动很大➡医生和妻子找来,我终于明白我的逍遥日子其实也只是幻影,我不得不恢复身份,归于原本的生活。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五):给你讲讲我的故事你可能没听过 失信 失望 失恋 失落

  这本小说集里面的很多故事都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你一定在读者、故事会等中国传统读物上读到过它们。

  其中最让人熟悉的应该是那些小言情小清新。比如作者最有名的麦琪的礼物、爱的牺牲、财神和爱神之类。这种读多了的感觉就是甜得发腻。

  此外还有一些写纽约市里的大骗子小骗子。看这些小说时我常常以为作者被马克吐温附体了。然而看到结尾就会猛然惊醒过来。后者的小说锋芒毕露,偏爱吐槽;而前者的小说还是以情节见长。联想到作者曾经因为经济问题入狱,我不禁满怀恶意的猜想这些小故事中有多少真实。很多故事让我想到了英剧飞天大盗。

  最后就是我最爱读的,讲述一百多年前纽约loser的糗事百科——

  “男主角很爱赌,他的叔叔留了遗产给他但是要他证明给他的3000元用在了正途,男方把钱给了喜欢的但是生活困难的女孩,可是见律师的时候发现只要那钱他没用在正途他叔叔的遗产就会留给那个女孩,所以他就说他把钱赌完了。”(《一千美元》)

  :这个故事的读者版结尾是,女孩发现了真相,男主获得了爱情

  “女孩A即将被迫嫁给当地的一位富翁

  但她还深爱着她的男友(男朋友已经好几年没有音信了)

  于是她专程坐船到纽约来找男朋友 在港口碰到了B

  干过很多事情都不成功现在沦落成了一个印刷工 几年下来已经面目全非

  因为过得不如意 B经常喝酒还经常借钱

  带着她找遍了男友信中曾经说过的地方 都没有找到

  后来B好说歹说把A劝回去了

  “我”很好奇为什么B突然这么热心帮这个女孩

  最后才说出他原来就是那个女孩子的男朋友”(《并非特写》)

  以上摘自这个帖子:http://tieba.baidu.com/p/16473234

  我在网上找到两个选集,一个是人文社王永年翻译的;一个是译林的最后一片叶子。前者选的都是故事性强一点的小说,也是相对来说较为出名的一些;后者的译者感觉非常认真,但是读起来不通的地方也很多,选的小说更加偏重文学性一点,也更冷门。对比着读,也是极好的。

  可惜的是,有一些我之前读过很喜欢的小说两本都没有收,比如《二十年》后这样。欧亨利一生只写了两三百篇小说,中间却有多少珍品

  嘛,写得像阅读理解题一样,要是写入职培训心得也能这么下笔如有神就好了。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六):他的小说,结尾是这样的出乎意料……

  我们很多同学都在抱怨外国名著又长又难,人名复杂,情节扭曲,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意思,远没有看国内的玄幻,修仙来的爽快,不过既然是名著,就一定有他的更深一层的意思,如果你现在读不懂,那就先搁置起来,等你慢慢长大当有天再拿起来,就会自然懂了。

  文学名著多是长篇小说,而欧亨利的一生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仅一部长篇小说,可以说在短篇小说里他是更有造诣的,而昨天介绍的杰克·伦敦的书则是长短篇兼有。

  在这么多篇短篇里,脍炙人口的短篇也不少,比如我记得初中语文呢课本里就有《麦琪的礼物》这一篇,昨天我又重读了一下,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简单的介绍一下:

  有一对儿贫穷的年轻夫妻,在圣诞节前夕妻子想送丈夫一个礼物,但是没钱呀,仅有的1美元87美分还是从菜市场里苦口婆心的省出来的。

  这对夫妻俩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丈夫身上的一块金表和妻子头上的一头秀发。

  妻子想送给丈夫一块合适的表带来搭配上那块金表,以至于丈夫在看时间的时候不至于那么小心翼翼,于是妻子把自己的头发卖了然后换了钱卖了表带,在圣诞节欣喜若狂的告诉丈夫时,却发现丈夫把自己的表卖了换了钱买了精美的梳子给妻子,可是啊,这两样东西都没有什么用了。

  其实如果到妻子送给丈夫礼物,丈夫很喜欢接受了就完了的话,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是结尾偏偏又来了一些反衬,这样的话整个故事也就更加的完整,与有意义了。

  爱情是相互的,并不是一方讨好另一方。同时,也反映出了下层人民的苦难,我们今天不去探讨这些作品的社会意义,因为语文课上已经讲的够多了。

  我们来说一下这个写法,在写小说的过程中有一种叫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就是结尾了突然情节来个大反转,一下子把故事推向高潮,语文老师说过,文喜看山不喜平,在短篇小说中,略去大量的细节描写,靠的就是情节来吸引人。

  在他的另一篇《爱的奉献》里其实和《麦琪的礼物》差不多的故事情节,也是一对搞艺术的年轻人因为追求走到一起,为了赚钱两个人都去工作,表面光鲜,其实背后都在干着又苦又累的活。同样是在结尾揭示原因,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再说一个《警察与赞美诗》,意外式结尾出现在了全文中,纵观全文苏比曾几次惹事生非,想进监狱得以安身,可他总是“背运”。当苏比受到赞美诗的感化,欲改邪归正时,警察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在所有人都认为苏比将要平安度过一生之时警察出现了并将他带上了法庭。

  还有一点,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奢靡相比,欧亨利写的都是小人物的,穷苦人的命运,讽刺社会,讽刺现实,他自己也一生活在穷困之中,写小说也仅仅是为了赚钱买面包而已。所以,读一读他的小说可以学一下小说的构思情节,这对我们写记叙文也是有帮助的。而且理解起来也不是很难呦!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七):文学并不要承载太多的职能

  我们在看电影,读小说的时候,喜欢让约定俗成的东西变换形式,然后对它们进行调侃,这就是幽默感的由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段子手纷纷登上微博的舞台,我们喜欢轻松搞笑的段子,或许还有些哲理,而今天要介绍的作家,就特别喜欢说一些看似一本正经,实际上荒诞不经,结果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最后引人深思。

  在他的笔下,文学并不要承载太多的职能,他总是用轻松,近乎白描的方式,让读者看到合情合理又充满反转的故事。他的名字也常常出现在初中的课外读物中,和那些严肃文学不同的是,同样属于十九世纪下半页的文学,欧亨利虽然声名显赫,但是却只属于读者。

  他更像一个写作通俗小说的人,写一些没有门槛的睡前读物,描写底层人民的生活,也未曾想到自己的小说百年之后不断有人读起,无论是《麦琪的礼物》,还是《警察与赞美诗》,又或者是《最后一片常青藤叶》,都可以算得上脍炙人口的名篇,以至于人们把出乎意料的结尾都称为欧亨利式的结尾。

  有人把他与莫泊桑和契诃夫其名,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后者更喜欢讽刺社会现实,而在欧亨利的笔下,更多的是一种温情和怜悯,以及这种温情和怜悯背后社会现实的无奈。

  也许有人会批评他的小说浅薄,在他的生前也畏惧别人说他是一位名作家,但是对于喜欢他小说的读者来说,一篇小说,一段文学,最后能让人会心一笑,并且引发思考,那么作品就不会是没有意义的,相比之下,那些繁重的大部头小说,反而令人生畏,我们总是需要这样的小说,来引导阅读的兴趣,继而走进这扇真理的大门。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八):短篇,短篇

  欧亨利的小说里面的人物都很真实,而且每个故事都充满了对很多事物的讽刺 ,例如在《二十年》中说到二十年时间足够长,长到让一个好人变成坏人;《财神与爱神》拿着弓箭乱射的胖娃儿根本就没有出现,而是财神的作用下,买通了大量车夫,才造就了爱情。;《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为了金融世界的博弈,连自己的爱情、婚姻都能忘记;《没有完的故事》的末日审判明显体现了对资本家的剥削比杀人放火的罪孽更为深重;《华而不实》这故事更牛逼,庸人自扰、夸下海口、装模作样和装逼还是得不到别人的器重的,别人看中的是那种有志向,有目标,有工作,并且体贴和尊重穷苦人的人;《命运之路》,无论大卫在三叉路口选择那一条路,在他命运的捉弄下,他最后都会死在博佩图伊侯爵的手枪下,只是在不同的路上的过程不一样而已;《饕餮姻缘》要彻底了解一个女人,非得下一辈子的功夫不可;《黄雀在后》溜门撬锁,坑蒙拐骗,投机倒把,溜门撬锁的比尔是最底层的,被坑蒙拐骗的杰甫设了个赌博的局给坑了,而坑蒙拐骗的杰甫又被投机倒把的里克斯的空壳公司给骗了。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九):从欧亨利看美国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他以新颖的构思、诙谐的语言、悬念突变的手法表现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开辟了美国式短篇小说的途径。他的作品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欧•亨利的真实姓名是威廉•西德尼•波特,于一八六二年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伯勒镇一个医师的家庭,十五岁在家乡一家药店当学徒,一八八二年去西部得克萨斯州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后调换过不少职业,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和得克萨斯州首府奥斯汀第一国民银行的出纳员。一八八七年他和阿索尔•艾斯蒂斯结婚,生有一女。在银行工作期间,波特曾买下一家名叫《滚石》的周刊,发表了一些讽刺性的幽默小品(其中一部分收在本书题为“滚石”的集子里)。十九世纪末,美国西部银行的工作制度不很规范,波特供职的银行短缺一笔现金,波特为了避免受审,只身离家,流浪到中美洲的洪都拉斯。一八九六年,他获悉妻子病危,冒险回国探视。一八九七年妻子病故,波特本人于次年四月被捕,关进俄亥俄州监狱。

  监狱当局考虑到波特具有药剂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便派他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工作之余,他开始认真写作,以稿酬所得贴补狱外女儿的生活费用。一八九九年,他在当时颇有影响的杂志《麦克卢尔》发表了第一个短篇小说,署名“欧•亨利”。

  这个笔名,一说是狱中医务室所用一部法国药典作者的名字,一说是某个监狱看守的名字,不管怎么说,署名“欧•亨利”的作家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和出版界的兴趣。

  一九○一年,欧•亨利因表现良好,提前获释。一九○二年。他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与纽约《世界报》签订合同,每周提供一个短篇,同时还为别的报撰稿。正当他的创作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健康状况却开始恶化,加上第二次婚姻不幸,他开始酗酒,终于心力交瘁,于一九一。年六月五日在纽约病逝。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将近三百个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一九。四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以虚构的拉丁美洲安楚里亚共和国为背景,揭露了美国冒险家推行殖民主义掠夺政策的行径。小说里的维苏威果品公司影射臭名昭著的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是享有无上特权的“国中之国”,为了压低当地的香蕉出口税,攫取超额利润,不惜发动叛乱和军事政变,撤换不俯首听命的政府。作家在这部小说里展开了几条并行的线索,试图描绘出一幅广阔的画卷,但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很紧密,作为几个短篇也可以单独成立,这正是作家独特的艺术手法的自然流露。除《白菜与皇帝》外,《平均海拔问题》、《“醉翁之意”》、《双料骗子》等一些短篇,也以拉丁美洲生活为题材,异国情调浓郁,别有风味。

  欧•亨利的一部分短篇小说是描写美国西部草原和牧牛人生活的,主要收在以《西部的心》为题的集子里。作家时常引用吉卜林的一句话:“西方是西方,东方是东方,它们永不会相遇。”但他的用意不同于那个美化帝国扩张的英国诗人。欧•亨利所说的西方是指广阔自由、富有浪漫气息的美国西南各州:东方则指以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发达的东北各州。在作家心目中,西部受到的资本主义文明的侵蚀不那么明显,人们纯朴、勤劳、正直、勇敢、充满朝气和活力,还没有沾上资产阶级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的恶习。《索利托牧场的卫生学》写了一个身败名裂的赌徒从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大城市来到草原,通过劳动和接近大自然,重新获得健康和生活的信心。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占有较大比例、值得重视的是描写美国大城市,尤其是纽约生活的作品。作家一生坎坷,常与社会底层失意落魄的小人物相处,对他们怀有深刻的关爱,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在欧•亨利笔下,柏油马路和钢筋混凝土组成的大城市是阴森沉默、冷酷无情的庞然大物,“人们说它铁石心肠,说它没有恻隐之心,人们把它的街道比做蛮荒的丛林和熔岩的沙漠”,但在这高楼大厦的森林里,在不毛的柏油路上,却出乎意料地长出瑰丽的人性花朵,作家寻觅并找到了独特的传奇——描写爱情、友谊、自我牺牲、美丽心灵和崇高感情的传奇。《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等篇就是久负盛名、脍炙人口的描写纽约小人物的作品。作家把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为主的集子题名为《四百万》,原因在于当时某些作家认为构成纽约社会基础的是四百个“上流人物”,只有他们才举足轻重,欧•亨利却认为应当给予注意的不是四百个利欲熏心的资本家,而是四百万纽约的普通老百姓。

  欧.亨利是位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幽默风趣,诙谐机智,文笔简练,描写生动。他善于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又富于哲理的戏剧性场景,用近似漫画的笔触勾勒人物,从细微之处抓住特点,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挥洒自如、左右逢源,使笔下人物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在处理小说结尾方面,欧•亨利显示了惊人的独创性。“欧•亨利式的结尾”在美国文学中负有盛名。他先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透露一些情况,作为铺垫,埋下伏笔,但对最重要的事实却一直秘而不宣,结尾时峰回路转,豁然开朗,产生了意料不及、画龙点睛的效果,向读者揭示了整个故事的意义和人物性格及行为的全部真实,使读者在惊愕之余,不禁拍案叫绝,不能不承认故事的合情合理,赞叹作者构思的巧妙。

  欧•亨利的小说结尾固然精彩,开头也出手不凡。作家的风趣幽默、轻松活泼的开场白多与比喻联想、引经据典、人物刻画、抒情议论交融在一起,特别是能把抒情和阐理加以有机地结合。使读者精神为之一振,急于知道下文。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能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还应包括语言形式。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力求做到吃透原文含义,紧扣原作,在不损害汉语习惯的前提下,进行“功能对等”的转换,争取达到形似神似,希望读者一看就能领略原文意蕴,欣赏原著的魅力。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拙译两卷本《欧•亨利小说选》和一卷本《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并于二零零三年出版《欧•亨利小说全集》,颇受读者欢迎,经常再版。现选择其中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三十篇,结成这一“藏本”,以飨读者。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读后感(十):给你讲个故事,爱听就听,不爱听就放着以后再听——欧亨利作品读后

  虽然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 ,虽然巧妙、惊奇的欧亨利结尾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赞名,虽然他的短篇小说同样能够带给人感动、悲伤、欢笑;但,一本《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我还是没能看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看过一定量的欧亨利的作品后,再继续看他的短篇小说,那种新奇感就渐渐少了,甚至有的篇章看开头猜结尾,那种感觉有点像是听左邻右舍的闲扯淡,哪儿哪儿怎么啦,那人那人那样啦,有的时候你会对此很感兴趣,而有的时候你只是过了一遍罢了——左耳进右耳出。反正我是感觉欧亨利的小说情节还是单一了一些,虽然结尾巧妙,但问题在于看多了,几乎同样能猜出欧亨利的结尾的模样。如果说别人的结尾都是常态,那么你几乎可以放心的猜欧亨利小说的不按常理出牌。

  当然,不同人对此有不同看法。而我目前更倾向契诃夫多些。

  可能是创作动机上的差异,契诃夫是“文以载道”所以阅读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你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契诃夫在小说中所表达的那份情感——对阿谀谄媚、见风使舵官僚主义的讽刺,对下层人民贫苦生活的关心,对平庸自甘堕落生活的不满;而欧亨利可能没有“文以载道”的那份使命感,更多的只是创作故事本身,所以他的小说有的主题并不突出,内容大都是下层人民的各种生活,有贫苦夫妻在圣诞节前夕换掉自己最在意的物品换取对方最想要的东西的甜美爱情,有流浪汉为躲避寒冬进监狱而三番五次寻事无果在悔过后却被关进监狱的闹剧,有用金钱为儿子赢取与心上人相处时光继而喜结良缘的富豪,也有装大款的勤劳小子与扮穷的千金邂逅无果的故事……可很多故事我看不懂他想表达什么,感觉那就仅仅只是个故事,所以《回合之间》中孩子失踪,为我们展示周围人们开始展示各自的状态、添油加醋者、热心帮忙者、看热闹者,而打闹的夫妻也因为这件事暂时停止了彼此的争吵;《天窗室》里新搬来的丽森小姐劳累的饿晕了;《没有完的故事》贫苦的女工达尔西每周6元计以生存,拒绝一次富二代邀请后,后面还是接受了;《幽默家的自白》以特长为职业,反倒特长渐渐不再;《证券经纪人的浪漫故事》经纪人过于劳累以致于对昨晚刚刚成婚的妻子二度求婚……

  欧亨利小说几乎可以看做是19世纪末美国下层人民的浮世绘,各行各业的人们生活的艰辛。其单纯的故事性也算是欧亨利小说的一大特点吧,没有说教味(虽然在语文课本中必须会有),就是一个纯粹的小说短小精悍,就是给你讲个故事,你乐意听就听,不乐意听就放着以后再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