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钱币,越是菜逼,越爱装逼
(南宋·嘉熙通宝)
在我们玩钱币的不同阶段,
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大神”。
他们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请他们看钱币,他们能分析得你云里雾里,
听他们聊行情,他们能聊到让你五体投地。
直到有一天,你也达到了相应的水平,
才发现,
他们东拉西扯,从来没有关键,
他们看似严谨,一直都在打眼。
(历代五铢等)
装备越齐,或许越没眼力刚玩钱币那会儿,很羡慕本地一个哥们儿。
在钱币店里,店老板将他引为知己,总是一起阔论钱币,
而对我,从来都是爱搭不理。
我觉得,问题出在装备上。
这个哥们儿有个百宝箱,
每次来到店里,都会逐一拿出,什么放大镜,木刻尺,小电子秤,小电筒,一应俱全。
(清·康熙罗汉)
每看一枚钱币,他的工具都会逐一用上,
看着很专业,也很有“水平”。
难怪老板与他,格外的亲近。
后来随着自己的水平的不断增进,
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哥们儿虽然每次都重装上阵,
但实际上最后挑出来买的,都是次品,
甚至有很多仿品,这人也会像模像样的量尺寸,上小秤,最后心满意足,高价买进。
老板与他格外亲近,大概是这个原因。
(北朝·布泉)
很多人玩钱币,总是不把重点放在锻炼自己的眼力上,
而是想着借助外力,来达到目的。
就比如收藏工具。
收藏工具在收藏的过程中确实必要,但是妄想靠着它练就“火眼金睛”,
想来也是舍本逐末,终不免沦为笑柄。
(历代)
要求越细,总是越被算计玩钱币,水平总是不断进阶的,
就比如品种派到品相派,再到兼而有之,从认知到求知,再到穷而究之。
但是很多人,却放弃了求知,不愿究之,
认为品相派的更进一步,也是玩钱币的最高境界,是极端品相派。
(新莽·货泉)
于是就有了这么一类人,
对入藏钱币的要求极高。
直径厚度重量要分毫不差,
钱体要按桌不动(平整),
钱边要立桌不倒(直边),
更不用说细微的磕碰,断笔,铸缺,移范,声弱,锈重...
这些,通通都得枪毙。
极端品相派看似水平很高,
其实正在本末颠倒。
在极端要求的背后,是自己心态的失衡,对钱币失去了求知的欲望,
同时也是自己束缚了手脚,能中意者少之又少,故而能过手者也是少之又少,
最重要的是给造假修补者有机可乘,古钱币的铸造工艺根本达不到机制水平,
哪有那么多的完美品,
那些极端品相派的称心如意,
又有多少是真正值得推敲的。
(北宋·政和通宝)
很多人玩钱币,不把重点放在钱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上,
而是将品相,置为唯一项。
追求钱币的完美本没有错,
错就错在有些人被品相迷惑心智,而错失了更多钱币的乐趣。
有些人沦为接盘侠,分数党,
更有甚者,成了新一代的国宝帮。
(南宋·开庆通宝)
越吹牛逼,水平越是菜逼印象中,刚玩钱币那会儿,
本地有一个“大神”。
那时候总他听他聊钱币的“伟大经历”,
什么大齐岂止那么两枚,
他自己早年就曾慧眼捡漏到一枚,
什么五十名珍并不罕见,
细心寻觅,终会有所发现。
(明钱)
我对“大神”更是五体投地,
买不起钱币,就去听他吹牛逼,
还一直缠着他,要欣赏他的大珍名品。
终有一天,“大神”带我去他家中,
神秘的拿出了他多年积攒的珍品,
才发现,全是清一色的“国宝级”。
即便是现在,吹牛逼者仍不罕见,
遇到过一些自诩为某钱币领域专家的人,
你拿这类钱币去咨询他,他也只会含糊其辞,不得要领。
也遇见过一些自认为鉴定水平极高的人,
跟他聊钱币,从来都是居高临下,一堆道理,却从来没有根据,全看心情。
(南明·兴朝通宝背工)
很多人玩钱币,喜欢吹牛逼。
我也不例外,在父母面前,在亲戚面前,也喜欢阔论天地。
但我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
不会在泉友面前班门弄斧,误人子弟。
而那些爱吹牛逼的人,往往根本圆不上,
在真正高手眼里,他们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
(清·顺治通宝)
玩钱币,越是菜逼,越爱装逼,
在这个圈子里,屡见不鲜。
愿所有挚爱钱币的人,都不去装“大神”,
认真磨砺自己的功力,
沉淀自己的水平,
直到有一天,
你们有多牛逼,自有人由衷相信!
本文图片由毗陵漢少,小小货泉,
荣健,胡柏 等人提供
文末的广告页面是【品一藏泉】唯一的收入源
支持的粉丝们可以点击一下
品一会得到0.1元的广告分成
多点无效哦!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时候打伞
你说你喜欢太阳,但你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躲在阴凉的地方
你说你喜欢风,但是在刮风的时候你却关上了窗户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害怕你说你也喜欢钱币
因为你连“品一藏泉”都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