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钱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钱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100字

2022-01-17 00:4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钱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100字

  《钱币里的中国史》是一本由清秋子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钱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一):《钱币里的中国史》 :先把数字货币放一放,看看老祖宗们的理财经~

  从前车马很慢,(在市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现在,微信、QQ、支付宝均可,当代部分年轻人又过上了“缝缝补补”两三年,双十一(过后),回到“解放前”的幸福生活。 之所以聊到支付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看了这本《钱币里的中国史》。 当然,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在我的印象里,古代钱的概念大都来自电视剧,古代剧,古代言情剧,在我的印象里,古代的钱,除了铜钱、银子和金元宝以外,似乎没有别的印象了。

  回到正题,这本《钱币里的中国史》 装帧特别的大气,全书以浅铜色打底,还可以看出中间有一个小算盘,应该是为了和书名内容相符合,封面特别的简单,以下不再过多赘述。 从这本《钱币里的中国史》 ,这个书名中就能看出,这是一本讲解历史的书,不仅仅讲解的是中国的历史,还是和钱有关的历史,那么再扩展一下,讲解的就是钱和金融相关的历史,或者是中国钱币发展史,和古代金融演变史的结合体。 所以说,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喜欢历史的小伙伴阅读,也更加适合想要了解古代历史上钱和金融相关知识方面(内容)的小伙伴来阅读,顺便说一下,虽然整本书有点厚,但是整本书趣味性很强,没有枯燥感,也没有太多复杂的金融知识,不限年龄段,老少皆宜。 当然,最令我惊喜的是,在这本《钱币里的中国史》 中,不仅仅会了解到钱币的发展,还了解到了孔子的副业——会计,并且,是仓库里的会计,没想到孔子还是一个斜杠青年! 虽然这本书的说明中有钱币这两个字,但作者在开篇并没有讲到钱币的变化史,而是先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古代金融业入手,没想到吧,在古代,我们就有类似的经济活动。 在第一章的第2节中,最早的钱币正式登场,作者先是讲解了人们物物交换的原始生活方式,然后通过神话故事中,神话人物们关于物物交换的演变,从而推演出了自然货币的由来和种类,比如粮食、乌龟壳、牛羊角、珠宝、玉器、海贝等。 当然,在古代历史中,最“长寿”的自然货币要数贝壳了,你也可以亲切的称呼它为海贝,因为它体积小、具有稀缺性,方便保存而成为某一段时期的主流,因为它的优点,它从夏代开始,一直流通到秦灭六国,之后钱币的发展史就不再过多赘述,留给对这方面历史感兴趣的小伙伴自己去阅读。

  当然这只是《钱币里的中国史》 中,关于钱币演化的一小部分内容,这本书的尺寸不小,总共分为十六个章节,作者用词幽默,很有特点,只要你稍微读几章内容,就会发现整本书以时间线为脉络,将历史、钱币和金融的发展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你在了解钱币发展史的同时,能够和当时,历史时期和历史人物进行巧妙的二次重叠,从而加深对历史的印象。

  当然了解各个实际大boss对于钱的态度,只能了解历史的某个侧面,从各个时期综合来看,了解钱币和金融的发展史,才能领悟出一些有用的经验。

  《钱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二):货币里的中国史

  时代在进步,人类进行交易的货币也在不断地更新,“钱”的概念从何而来,最初的金钱又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未来世界的货币交易还会发生变化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能够在《钱币里的中国史》中找到答案。

  《钱币里的中国史》是由清秋子编著,按照中国朝代发展顺序讲解货币在时代更替中的变化,钱币的变化也是社会发展的标准,货币讲述历史,历史也在改变着货币。作者的叙述方式较为碎片化,任何时间阅读都不会影响书籍的连贯性。

  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壳,但是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新奇的观点,他认为通过人类对于文字的理解,羊很有可能是以物换物最初的单位。古时候的中国人们更喜欢吃羊肉,无论是“羹”"鲜”还是“美”都与羊有关,羊在早期人类心中地位非凡。

  但是羊作为流通货币有很多的局限性,后来换成了更加小的鸭子,但因为鸭子也有很多的人工成本在,所以后期的人们就采用贝壳作为主要货币,而贝壳的来源就是海南。此时的海南还不属于中原,人们需要跨越千难万险才能带回来贝壳,也是一种十分稀有的货币。

  商朝很多家庭在埋葬亲人时会选择放置贝壳陪葬,贵族则会一次性放置千个。殷商时期随着人们对铜的冶炼技术提高,开始出现仿照贝壳形状的铜币,此时的铜币还没有完全取代贝壳,贝壳作为交换货币在中原的大地上至少流行了千年之久。

  到了东周时期,铜币正是作为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钱”的概念也是在此时期第一次被提起。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发现了更为稀有的金属——金,金币开始出现在市场上。汉朝开始,铸造货币升为了皇家特权,自由铸币会被判处死刑。

  南北朝时期,银子开始成为流通最广泛的货币,由于文化宗教等因素,财富主要汇集在寺庙中,甚至出现过将几亿的铜钱融化制作菩萨的事情。繁荣昌盛的唐朝对货币进行了改革,不允许百姓私自存钱,改革效果却不是很好。

  宋朝开始诞生了第一张纸币,明朝更是在开国皇帝朱元璋在货币战争中发家的,清政府则是因为气运不济,在货币上总是损失大过收益,甚至爆发了三次金融危机。从整个中国历史看出,货币的诞生不是某个人的突发奇想,而是社会市场的需要,是百姓的智慧。

  但是货币经历了千年的改变后,货币的功能已经不再单一了,从最初的只是交换流通,如今增加了储蓄、增值等其他功能,功能越多,变化越快。正如现在的数字货币一样,它的诞生大大节约了流通的时间,也方便财产的管理,这也许就是货币最终的走向,也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钱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三):历史向“钱”看

  最近我在日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自2021年起,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推广按下了加速键,逐步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不几天前又传来好消息,今年的1月4日,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正式登陆各大应用市场,正式在试点地区运行。截止10日,某手记应用市场的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下载量已近600万次,我们看到了大家的使用热情和体验兴趣。这无疑是一则好消息,下一步随着高频民生应用场景接入,必将掀起一波用户体验热潮,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历史上,从“钱币”这一记录视角来看。

  说起这个,如果您仔细研究一下,从远古人的一颗颗小贝壳,到战国时期人们手上的一枚枚布币、刀币、环钱,从汉武帝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到明清时期的一掉铜钱或手上的碎银几两。钱币因时代在变迁,或因当时的发展,或因当时皇权的要求,形式从生物到纤维或金属的变革。而时代也记录在了这人类文明社会的一个小小的要素中。要以自己的作品,“一手创作‘底层文学’,一手书写历史长卷”的著名多栖作家清秋子老师,关注到了钱币这个独具魅力的视角,他通过钱币带我们去看其中的中国历史。

  清秋子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历史的无形印记,将永久地定格在我们的文化里。历史这条长河里,发生过很多事情。如果我们了解的话,可能就会重新定位我们的人生,重新确定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重新去评判以往的得失。有些东西,没有我们现在想象的那么重要,它相当于历史长河中的过客,终究会过去,而并非具有永恒的意义。这些足以让我们了解到历史的重要性,而一说起历史,都经历过教育中的历史学习,那些大多是学习备考的视角,而自从工作之后,学习历史就更困难了,大部头难以读下去,趣史野史只能是趣味。

  为此,我们需要新的不枯燥的视角去看历史,《钱币里的中国史》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从千年前的海南贝壳说起,带您认识金融的真实含义,从农贸市场衍生出的钱币,到从贝壳进入了青铜时代。历史在演进,楚国的浪漫曾在钱币中体现,从《楚辞》就能想象当时历史背景下,货币的模样,更是等待着货币见证“黄金时代”的到来。唱着雄霸角逐的凯歌,大秦帝国建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量同衡,统一货币半两钱,六国统一后改为方孔圆钱,推行全国。从此,“孔方兄”这种货币一直沿用了两千余年。

  当然书中内容十分丰富,从汉武帝推行造币由国家独立管理,到最早的私人银行家的出现和月薪的由来;从王莽创造了人类史上最复杂的钱币制度,到钱币与三国的那些事;从前的大小看南北朝,到隋唐钱币的演变、大唐的盛世繁华、对百姓手中钱币的管理;从徽宗著名的瘦金体到了钱币上说起大宋的货币制度,到人类史上第一张纸币的诞生;从马可·波罗的游记看元朝官员的腐败,到明清两代和钱有关的那些事,您在书中可以看看是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

  这本书实属不易,我们能在书中了解到中国古代钱币的来龙去脉,可以知道形形色色的金融历史、金融事件和金融人物,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学到常识,获得职场拼搏的智慧和信心,关注了历史上历朝历代多个细节之处,底稿充分作为内容支撑,彰显出清秋子老师的博古通今,在书中旁征博引,从夏商周一直讲到晚清,将历史和其中很少人了解的金融史,为读者解惑答疑,全面的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今社会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您是一名经济研究者还是金融行业从业者,无论您是职场人还是想着对自己的财产进行理财规划,您都可以在书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角度去阅读。

  《钱币里的中国史》读后感(四):钱里乾坤大,币中日月长

  《钱币里的中国史》。作者:清秋子。 有一幅写饮酒的对联儿,略改两个字,就非常适合这本书了:钱里乾坤大,币中日月长。

  中国人是非常喜欢写史的,也非常喜欢学史,《百家讲坛》中间凡是和历史有关的内容,收视率都非常之高,究其原因,大概是人们非常喜欢这种梳理的过程,在梳理之中,从古见今,中华民族注重历史,意在“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镜鉴”。历史虽然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件和言行,可是只要找准角度,摆好历史这面镜子的方向,历史之光完全可以照进现实,甚至可以启迪未来。 《钱币里的中国史》切入的角度非常别致,钱币是历朝历代人们都会使用的东西,它和中华文明共存,也是从来不曾间断的脉络,钱币上面可以展现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以小见大,一孔见日,立足方寸、运思千里。当初一看到这本书的题目和介绍,立刻就被它吸引了,觉得这个角度非常新鲜,另外也可以感受这个角度切入的痛快。

  《钱币里的中国史》,是钱币视角下的古代金融史,也是作者借钱币视角展开,而对整个古代社会的洞见和反思,整本书读起来,非常酣畅淋漓。作者清秋子是文史兼工之人,除了治史之外还写小说,这就让他的这本书知识容量大之外,可读性也非常强,没有一些学术著作的那种晦涩和难懂,你尽可以当一本货币发展的小说来读。

  《货币中的中国史》,系统的梳理了从夏商周到元明清5000年的金融历史,用货币当做串珠的线索,把中国古代金融中的种种现象和以之辐射的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种种思索,展现给你看。一本书读完,感觉对钱的态度辩证了很多,端正了很多,尊敬了很多。 以第一章为例吧,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书的时候会特别注重第一章,因为第一章是后面所有讲述内容的基础,基础一定要打好。 第一章首先告诉我们什么叫做金融。金融活动我国古已有之,但是这个词我们是从日本借来的,中国历史上这一类的现象不在少数,我们今天看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说一句话,身体比语言更加诚实,我觉得用在我们的中国金融史上也很适用,我们的身体早已经在进行着这方面的活动,只不过这个总结性的语言出现的非常晚。金融就是资金融通,所谓的融和通就是资金的流动。

  贸易的产生使金融的流动成为一种必须,货币的产生居然是由神农氏的市场上赶集的农民着急而产生的,物物交换中的环节的冗复,让农民们产生了找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货币的欲望,于是最早的自然货币就产生了,最早的自然货币,有牛羊皮、粮食、贝壳等等,后来贝壳独领风骚许多年。不能光听作者讲,自己也要跟着做作业,这样才能够学得更牢固。

  好的,我来交作业:中国文字里认可的是贝壳钱。现今的中国文字里面还留了很多跟贝壳有关的金融痕迹: 资,资产也好,工资也好,融资也好,都是金融有关的活动。 货,当一件东西被称为货的时候,金融的影子已经清晰可见了。 贷、贾、贩、购、账、贬、赊、赚……是不是觉得老祖宗造字非常了不起?受作者的启发,我都想写一篇《文字中的金融史》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