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大
大学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很平常的事物了,可是你这个平常的事物了解多少呢?
最直观的理解,大学就是大楼,许多高大建筑物在里面,这是起码的要求。大学必须要有必要的硬件——大楼!
比较权威的理解,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就是说,学校里不仅有大楼,还有大师,名师。
我的理解: 大学还要大气。就是包容,海纳百川的胸怀。
只有大楼肯定不能成为大学,这点谁都知道,但很多人会异口同声的说还要大师,但是有了大师就一定好似大学吗,我听说内地某二本高校一年进了70多个博士等高级人才,可其该校的教学质量还是涛声依旧,不能这里缺大师,但是有了大师如果没有大气滋润,大师的效应也会打折扣。大师也不能完全发挥出自己的能量。
其实,大楼和大师在一定意义上都属于“被动”的,只有大爱是“主动”的有了老师,如果没有活的机制,没有包容的气度,大师们也只能在无所作为中耗费光阴。而大楼就只能好似一片砖瓦而已。
当下的几乎所有学校都在大楼和大师上下功夫,却很少在大气上反思。借债建校舍的不一而足,连三本学校拼命找博士、博士后的不胜枚举!把大学的校园弄的和公园一样,把大学的门槛弄的很高,结果呢,教学质量却弄的越来越多,我们看到听到很多学校的节日里很多成功的校友应邀来校给学生作报告,参观,大学的势力眼光都盯在成功校友的外在光环上,盯在商人的钱袋上,却很少有学校去关注不成功校友的生活。这就缺乏包容,缺乏大度,当然也就缺乏发展更高的可能!这样我们的学生会怎样,说实话,很难成大器,因为缺乏成大器的空气!
中国的大学如果不反思这点,恐怕永远也不会有爱因斯坦、爱迪生出现。培养出来的至多被雇佣的是所谓的高级白领!因为培养学生的学校和培养学生的老师一直缺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