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江山散文|广州行记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江山散文|广州行记

2022-03-13 14:37:49 作者:江山文学 来源:江山文学 阅读:载入中…

江山散文|广州行记

  江山文学

  jswx

  广州行

  吴需荣作品

  江山浪花诗语社团

  广州行记

  吴需荣

  飞行途中

  广州印象

  三、沙面  沙面不是美食,而是一个地名。广州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外向型的城市,即使是在最为闭关锁国的清朝,全国的通商口岸都关闭了,也留下了唯一的广州作为和外商交易的场所。那是真正的开放的窗口,就这个小小的窗口,联系着一个东方大国和西方众多的商业往来,而这些往来又通过广州十三行进行的,可见当时的十三行,是如何的忙碌和富甲天下。  闭关锁国的清朝吞下了自己酿造的苦酒,大门被西方用枪炮打开了。当然,广州又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开放城市。于是,西方人蜂拥而至,他们中有侵略者,有投机者冒险家,也有正当的商人。不管如何,他们来了,还带来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西方文化。人以类聚,他们在广州,在异乡为异客,当然也希望抱团取暖,生活在一起。于是,正像很多城市出现了中国人群居的唐人街,广州城市内也出现了西方人群居的“西人街”——沙面。只不过,能住在沙面的,都是西人中的上层人物,所以他们的住房建造得尽善尽美,富丽堂皇。  上海的外滩被称为西方建筑博物馆,沙面其实也不遑多让。我们是外行,在沙面只是看热闹,我相信,熟谙西方建筑的人,到了沙面,肯定会感受到如入宝山,可以了解各种各样的西方建筑,英式、美式、法式、哥特式等等。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西方人的讲究,不仅仅是在自己的住房上,还表现在中间的大道上。沙面中间是大道,两车道的路面,并不算宽,但车道间却有着很宽的绿化带,简直就是花园,有植被,有座椅,有雕塑,有凉亭。道路,是给行人用的,行人嘛,总是匆匆忙忙的,总希望尽快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路上耽搁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看到这些花园,我想,再忙碌的行人,也会停下自己的脚步,稍作停息,感受下美丽的风景。说到底,人生本就是在路上,我们在追逐着一个个目标,不遗余力,精疲力竭,恨不得这些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可换一个方式去思考,想很快实现目标,我们就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带来疲倦、困顿、焦躁等等负面情绪,值得吗?如果我们的人生路能够放慢一点,在追逐目标实现的同时,关注下行程中的风景,生活会惬意很多。亭子,就是道路中的停歇,是休止,也是道路中必不可少的阶段。没有亭子,很多人会累死在路上,根本无法到达终点。现在很多人不喜欢跟团旅游,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旅行社安排的行程太累,旅游成了一个没有亭子的行程,反而失去了乐趣。所以,沙面的这种设计,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走在沙面的大道上,看着一个个西式建筑,时间似乎凝固了,回到了那段西方人肆意欺凌中国人的时代。在寸土寸金的广州,这些西方人,能占用这么多的土地,建造出如此宏伟宜居的房屋,营造出如此舒适的环境,是当时再有钱的中国人都无法做到的。当然,时移世易,现在这些建筑已经物是人非,已经不再是外国人居住,而是用作了它途,有的成了商店,有的成了办公场所,还有一套居然成了学校,心中隐隐有种扬眉吐气收回故土的荣光。  我们时间有限,只是粗略地走了一圈。我相信,如果有足够的时间,细细阅读每一间房屋,读懂它的前世今生,感受岁月的静静流淌,更加会不虚此行。   

  沙面

  四、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源于孙中山创办的广州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与中山医科大学合并成为现在的中山大学。在大学合并潮流中,又并了一些小学校,开辟了一些新校区,形成了如今五校区的规模。我们去的,是最早的本部,也就是南校区,正宗的广州大学旧址。  我们从南门沿着中轴线向北。甫入校园,一幢幢西式建筑或隐或现,掩映于花草树木之中。我讶异于此情景的熟悉,已不知在我脑中浮现过多少次。心中当然明白,这种大学的氛围,和我的母校苏州大学的氛围完全一致。中国有历史的大学,几乎都有西方的影子,几幢西式小楼,周围绿草茵茵,绿树成荫,概莫能外。而现在的大学校园,高楼大厦气势恢宏,实在让我想起那句著名的“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的方盒子里,学生能有多少思索?反而处在草地上,树荫下,鸟鸣中,神思远去,方能与先哲对话,与思想同行。中国大学的大楼,我总以为是禁锢思想之所。  中山大学的主轴线就叫逸仙路。沿路向北,首先看到中大的校训:博学、慎思、明辨、笃行。这源于《礼记》,其实是中国古人的治学格言,被中山先生借用来引领中大学子。每个大学都有校训,看到北大沉甸甸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脑中立即会浮现出蔡元培先生那虚怀若谷兼收并蓄的学者风范。这些校训,已经和学校的文化分不开,也是学子永远的骄傲。记得当时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剧中汉东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校训,立即有好事者提出原型就是苏州大学,因为校训相同。不过,说实话,苏大的校训确实令所有苏大人都引以为傲的,那种高傲和谦卑巧妙融合在一体的校训,实际上是最好的人生指南。

  瞻拜过中山先生,一排幽静的西式建筑将我们吸引到了东侧。我估计陈寅恪故居应该就在这排建筑里,但没找到,反而看到了陈嘉庚纪念堂。没看到学者,但看到了为中国革命不遗余力的华侨,也符合广州这个城市的特点。再向北,是岭南学院,很奇怪,岭南学院难道是中大的民办学院?岭南学院处就是北门了。北门外有个小公园,公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大的地标:牌楼,正面是“国立中山大学”,反面是“正诚格致修齐治平”,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简称。这里的是原物,正因为这个地标的名气,结果中大每个校区都仿制了一块立在校门。更为滑稽的是,我们拍集体照时,根本不是在此,结果照片中也PS了这个牌坊作为背景。牌坊紧邻珠江,想想当年的莘莘学子们,从珠江买船而下,来此登岸,首先看到校牌,立即肃然起敬,穿过校牌已成校人,然后回望牌坊背面的治学和人生格言,这是最好的第一课。在珠江边远眺,对面是现代化的新城,各种高楼大厦林立,广州塔傲立其间,一下子由学术走向现实,由近代走入当今。

  我们是沿原路返回的,回程中看到哲生堂,是为纪念孙科。本来也没什么,虽然孙科为虎父犬子,但在中山先生创办的大学中纪念他也属正常,不过看到原委,却让我大跌眼镜,原来当时孙科贵为交通厅长,用厅里的钱建了这座大楼,所以命名哲生堂。学校的大楼和交通厅有关系吗?赤裸裸的滥用职权,还堂而皇之的纪念,实际上是孙科的耻辱!我相信,中山先生必不会知道此事。  走过中山大学,对这座中国革命中诞生的学府,对创建这座学府的中山先生还是充满了尊敬。  

  中山大学

  广州塔

  六、广东博物馆  广州并不是历史名城,在近代之前是蛮夷之地,没有历史底蕴,所以本没打算去博物馆。不过,同行的朋友是个博物馆爱好者,所以也就一起去了。  前段时间央视播出了一档节目《国家宝藏》,通过新颖的方式演绎了中国九大博物馆的精选国宝的前世今生,看后特别震撼。特别是播出的上海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的国宝,当时也曾在实地看到过实物,看后并没有多少感触,但经过节目的演绎,那些文物的价值立即在脑中活了起来,恨不得再去博物馆,重新认识下这些默不作声但精彩绝伦的宝贝。节目没有选择广东博物馆,也可见广东的馆藏和那些博物馆相比,并无出彩之处。  沿着导航找到博物馆,其凹凸似甲骨文的外形首先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不过,令我更佩服的是,广东省博物馆居然位于珠江新城的城市商业最核心地带,广州的CBD地区。而且,博物馆旁边就是图书馆,另一面是亚运广场,广场边是珠江,隔江相望的就是广州塔,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商业区,居然划出了这么一大片地块从事文化事业的弘扬和展示,说广东经济唯一论,我是不相信的。其实真的,经济是硬实力,文化是软实力,两者是相互促进互相补充的,没有软实力,硬实力最终也会遇到瓶颈。小到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必然会重视企业文化;大到一个国家,不符合国家文化传统的经济质态,必然会受到约束而举步维艰。广州如此重视文化建设,亦可见其开明包容的城市精神。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广东的高科技企业才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成长为参天大树。也正因为此,广州的粤派,和北京的京派、上海的海派文化,在中国当代文化体系中鼎足而三,各有特色,是其他城市远远无法比拟的。  走进博物馆,首先跟着导游到了四楼,看到最为重要的广东历史文化展馆。据说远古时代,广东也有了人类遗址,但不管如何,反正没形成文化遗址,可见并不重要。但也许是靠海的原因,广东人很早就开始了造船和航行,所以史前展馆中出现了一个硕大的木船。我相信这个史实,但想到未开化的土著广东人乘船出海,脑中却浮现出未经世事的石猴孙悟空航海学艺的场景。广东的文化起点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华后,秦皇远征岭南,设桂林、象郡,广东从此纳入了中原文化版图。随着秦皇帝国的轰然倒塌,中原战争频仍,无暇顾及岭南,于是,当地的将领赵佗乘机自立为王。那种蛮夷之地,又隔着峻岭雄关,中原的皇帝们无意于此,所以岭南俨然以附庸国的地位自立于世。当然,岭南虽然不属于中央政权,但从秦后,与中原的联系却越来越紧密,特别是岭南人张九龄任大唐丞相以后,修建了岭南雄关——韶关,实际上也是开辟了一条岭南与中原的通道。于是岭南的荔枝可以飞马送到京城博贵妃一笑,于是韩愈可以贬谪岭南途中赠诗韩湘子成千古绝唱。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化,岭南地区的各种工艺也突飞猛进,而广州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还有很多精美器物往来其间,所以广州沿海出土了很多造型优美工艺领先的瓷器、青铜器、丝绸等等,如被博物馆视为镇馆之宝的一个战国青铜器,经专家推算,应该就是从中原辗转到此地后被发掘。广东的龙舟文化也是全国领先的,现场展示了一个真实使用的龙舟,又窄又长,最宽处也仅容两人同坐,这种龙舟入水后,肯定如箭矢一般飞速向前。导游问我们,龙舟如何保存,我想可能会拆卸组装,导游笑了,说当地的龙舟是一个整体,无法拆卸。我正想破头脑也想不出时,导游告诉我们,当地人会把龙舟涂满淤泥,沉于水中,等使用时取出,称为“启龙”,会举行仪式,全体参加,盛况空前。展馆最后是广东风土人情介绍,广东分为梅州、潮汕、客家三种文化,其中潮汕人最精致,功夫茶、丝绣、饮食都是尽善尽美,而客家人显然生活条件最差,故从不裹脚也最能吃苦,想想太平天国能够横卷长江以南的基础就是广西客家人。不管哪一种人,广东人的团结是很一致的。  听了导游很详尽的讲解,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过去,故而我们只是浮光掠影地参观了下别的展馆。在三楼,首先拜访了一个国外画家的画展,画是油画,但这个画家的画却并不细致,看后根本不明所以,但其色彩鲜明,虽然仅用黑白两色,强烈的对比扑面而来,一看就感到震撼。偶尔能感受到画作中的力量、生命、变幻等等主题,立刻感到兴奋不已,这也许就是艺术的感染力吧。当然,真正的画家,看着这些画,当然更会有知音之感。  画展馆旁边是陶瓷馆,本来也只想简单浏览下,一座展架前的几个人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年长的老爷爷,穿着志愿者的衣服;一个中年女子,还有一个青年女子。本来还以为是讲解员,凑过去一听,大为吃惊,那个老者的讲解简直出神入化,已经不是介绍陶器了,而是介绍文化。各种瓷窑的区别,甚至小到各个瓷器的区别,造成区别的原因,内含的文化意味,完全向我展开了一个未知的奇妙世界。令我惊讶的是,每当老者讲到馆藏没有的瓷窑时,那个中年女子总会从手机中搜出相应的图片。大胆揣测下,老者肯定是个资深教授,中年人是老师,年轻人是正在学习的研究生。既有这样的机会,当然不可错过。记得当年参观明孝陵时,也曾遇到一个老师模样的人,对几个学生讲解孝陵的结构和历史,凑过去时,明显感到那个老师不悦,还不停的对学生说,等别人先走了再讲,于是很自觉地走了。我总以为,那个老师太小家子气,知识本来就应该传播。而这位老者,完全没有拥宝自珍的感觉,看到我们认真倾听,还善意、鼓励地向我们笑笑,我们若有领会,他更是露出赞赏和欣慰的笑容。就这样,不知不觉又是个把小时过去,我们难得地听到一节精彩的瓷器介绍课。  虽然在博物馆,我们没有完全游览完,但能听到如此精彩的讲课,是从来没有的幸运。也许,只有在宽容而文明的广州,才会有如此的幸运。我也明白了,文物的讲解,绝不仅仅是器物的名字大小,而应该是内含的文化意义,才会让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如此,那个老者也是如此。理解了文物的文化意义,也才真正算是游览博物馆的价值。 

  广东博物馆

  七、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是个奇迹,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上,甚至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可以说,没有黄埔军校,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近代史上,广州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武昌起义前,广州就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而黄花岗起义也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起义。武昌起义到袁世凯攫取革命胜利的果实这段时间内,革命的重心在北方,但袁世凯任总统后,广州又成了国民党的大本营,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北伐等等,都与广州密不可分,直至蒋介石统一中国定都南京。  孙中山屡次革命屡次失败,终于认识到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性,于是创立了黄埔军校。蒋介石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的领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掌控了这支学生军队。黄埔出身的人,从进入黄埔那刻起,就注定要与近代的中国同呼吸共命运。平定商团叛乱、东征陈炯明、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黄埔师生们为了国家的独立和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成了标杆的存在。更令人惊异的是,黄埔都是速成班,虽然是正规军校,但学生学习仅仅半年之久。短短六个月,能学到多少东西,何以锻造出中国那么多铁血将军?

  黄埔军校的旧址在一个小岛上,原为陆军小学,校门正对着珠江。同事问导游,当年的军校交通是否方便,有没有船到广州城内。我倒是觉得,军校之所以选在这个孤岛上,可能看中的正是它交通的不方便。仅仅半年的学习,当然心无旁骛才好,与广州城的花花世界联系越少越好,学生才能安心成才。现在很多城市的名校,都在往郊外迁,应该也有这个考虑。当然,黄埔军校可没有把周边房价炒热的意图。

  黄埔军校

  八、大元帅府  不用说,大元帅府是孙先生在广州就任大元帅时的府邸。  大元帅府门口是个广场,广场中有中山先生的戎装像。近代广州和中山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会经常看到中山先生的遗迹,但看到先生的戎装,这还是第一次。也许是戎装先生的英气逼人,门楼并不雄伟的元帅府门,也陡然给了人们肃穆庄严的感觉。  走进大元帅府,通道两边是岗亭,是卫士站岗放哨的地方,如今成为了简易的游客中心。岗亭进去的一进小楼,楼高三层,就是大元帅府的办公中心,现在成了大元帅府三次建立政权的介绍,不过我们去时,正在整修。旁边有一间开放了,是宋庆龄和何香龄的介绍,略看了看。  向里走的第二进,应该是孙中山办公和休息的场所,也是三层小楼,现在是展览的重点。一楼通道左边是卫士宿舍和武器库,设计真是合理。右边是收发室和副官室,这也是正常配置,收发室的电文非常重要,由副官送达中山先生。里面有财务室、医务室等。二楼左手边是秘书处,廖仲恺、谭延闿均在此办过公,右手边是总参议室,胡汉民的办公室。后面是参谋室,蒋介石、李烈钧等在此办过公。另外还有一间,是帅府公报编辑处。想想真不简单,孙先生起就特别重视政府公报,这也算中国的政治传统了吧,就不知国外有没有。想想也应该有的,不是也有白皮书嘛。这三个处室都是核心机构,这里的展览也比较巧妙,用真人雕像模拟出当年办公的场景,仿佛能听到匆匆的脚步声和大家心急火燎的争吵声。就在这里的嘈杂声中,影响中国命运的决策一个个被作出。三楼是孙先生的私人场所,左手间是会议室,右手间是办公室,后面是孙先生的宿舍、餐厅等。这里还有一个小电报室,估计只有非常紧要的绝密电报,会从这个电报室中发出。二楼三楼之间本有几个楼梯,为了先生的安全,全部封闭了,只留下中间一个楼梯供人使用。我在想,那建了干什么,消防通道?  整个展览室的周边墙上,都挂着和元帅府有过关系的人物,细细看来,几乎所有在近代中国叱咤风云的人物,都曾在此出现过。想想也不奇怪,广州是中国当时的政治中心,而元帅府是中心中的中心,一切的风云变幻,都在这里显现出来,并影响整个中国。陈炯明,从心系革命到反对革命,甚至到炮轰元帅府;薛岳,护卫着中山先生紧急撤离。汪精卫,蒋介石,曾在此共事,后来却成了中国正义和邪恶两方势力的领袖,生死相搏不共戴天。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当时的硝烟早已散尽,只留下了这些名字,让我们追忆那些曾经的风云变幻。历史上的人物,当然有英雄,有狗熊,甚至还有罪人,但这都是在盖棺认定之后。在陈炯明和孙中山畅谈革命之时,他们会想到若干年后,两人将兵戈相向?更为可惜的是,如果汪兆铭在清朝的大狱中死去,那他将是敢于刺杀满清贵胄的革命勇士而流芳千古,何至于最后成为民族败类而尸骨无存遗臭万年!  历史的沧桑已经过去,曾经入住过元帅府的人也早已作古,唯有大元帅府依然矗立,静静看着后来的人们。走出元帅府,我突然想到了杨慎那句有名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大元帅府

  九、石室圣心主教座堂  石室圣心主教座堂,这个奇怪的名字,在来到广州之前,是并不知道的。第一次知道这名字,是在广东省博物馆参观时,导游介绍了这个教堂的图片,还说实物仍在。一个教堂,能够位列博物馆,令我产生了游览的兴趣。听导游讲解,大致明白了,这个教堂是清末外国人大量进入广州时,为了自己信仰的需要,当然也许有文化侵略的意味,特地建立了一座非常宏伟的教堂,现在嘛,当然成为了文物,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教堂坐落在繁华的珠江边上,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高高的尖顶很远就能看到,非常好找。这种哥特式的教堂,在外国影片中经常看到,这里终于看到了实物。两侧高高的尖顶,下面是门型的窗户,再下面是圆拱门。整个建筑上,三角、圆形、花朵、钟等镶嵌其间,繁复又整齐,金碧辉煌。令我意外的是,教堂虽然已经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还是正常使用,教会还在此正常举行弥撒等宗教活动。一开始真有点想不通,感觉就像用了价值连城的元青花瓷碗作为普通的餐具,就是大材小用并且不加爱护,后来想想,对于建筑来说,使用其实才是一种最好的保护,心下释然。就像沙面的建筑,如果都是空置着,反而得不到维护而死气沉沉。  走进教堂,完全感受到了一种神圣的天主气息。一进门,门边桌子上一本本宗教的小册子和宣传页,随意取阅。这是我最喜欢的方式。说实话,我总认为,宗教的责任是劝化世人,而不是牟利,所以看到无偿提供给世人的宗教宣传册,便理解为履行了宗教的责任和义务,而一进门就看到劝你布施的功业簿,那简直就是以宗教名义牟利,根本背离了宗教的宗旨,我是不屑一顾的。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宣言》中明确昭示,说一个人将钱财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哪怕是亲人,都远胜于奉献给上帝,这是深得我心的。走过那么多的宗教场所,也确实是,越是正规的有影响的场所,越不以布施为意,反而是一些非常不起眼的场所,不停地劝你布施上香。当然了,释永信的少林寺是个奇葩的例外。  扯远了。进门一条过道,两侧一排排座椅,前面是布道台,标准的教堂设计,屡见不鲜。不同的是,1、由于是哥特式建筑,这里的屋顶更高。一般教堂都有个高高的屋顶,一直觉得奇怪,直到一次在苏州教堂,听到唱诗班的演唱,那本来普通的声音,经过高高屋顶的回声,居然有了虚无缥缈的感觉,名副其实的天籁之音或天堂之声,才明白了妙处。这里的更高,若有幸听到唱诗,肯定更加感到是从天堂传来的声音。2、每个窗户都是明亮的玻璃,玻璃上五彩斑斓的窗画,主题肯定是基督故事,窗户边的角落里还有基督故事的雕塑,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我想,这些窗画绝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而是让透过窗画的金色阳光,形成斑斓迷离的投影,营造出一种神圣的天堂之感。3、硕大的欧式大吊灯,数量众多,华彩夺目,明显区别于中式建筑。总之,这是原汁原味的欧式教堂,而且一看就知道是规格很高的教堂。一般教堂都会有免费的圣经和赞美诗以供借阅,这里居然每个座位上都摆放着各一本,其规格之高,教会之富可见一斑。  看了介绍,才知道,广州教堂众多,我们在沙面就看到过,这和广州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而这个教堂,是全广州的总堂,难怪会如此的与众不同。这个教堂建造时极尽奢靡,甚至有的材料都是从西方运来,想必也有示范的意思。至于示范的目的是为了示威,还是为了劝导,还是兼而有之,那已经无从考证了。  短短几天,广州的名胜挂一漏万,什么白云山、越秀园都没来得及去,有些遗憾。当然,旅游就是如此,其实人生也是如此,有了遗憾,才有了继续努力的动力。

  石室圣心主教座堂

  【编者按】欣然看到一篇夹叙夹议,细致入微的精品游记。老师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从坐飞机的旅行途中,到目的地的各个景点进行描述。集人文,历史,民俗,景观于一体的综合表现手法,让人钦佩。通过文章,我们看到了广州的经济发达与社会体制先进,在政府领导下,城市的高度影响力。看到了沙面,充满人性智慧,宜于居住的特色建筑。看到了中山大学与历史相融,与现代相接的氛围,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优秀品质,教育理念。看到了广州塔的时尚设计,广东博物馆的厚重沉积,黄埔军校的革命意义,大元帅府的庄重风姿,以及石室圣心主教座堂的特殊建筑,别样文化。整篇游记的描写特别成功,详尽而全面的从各个方面去展现每个景点的闪光之处。读者仿佛亲临其境,实地观赏一样。有高度的契合感。倾力推荐文友欣赏这篇游记散文。感谢分享佳作,问候创作辛苦,遥祝文丰夏安。【浪花诗语编辑·望雪】

  优秀作者

  吴需荣

  吴需荣,一个最普通的基层公务员,手无缚鸡之力,胸无甲兵之才,唯愿以手中的笔,激浊扬清,弘善去恶。

  荐读:

  江山名家|冯新生:行者穿越山水,记述古今风云(三期)

  江山名家|赵兴华:我的江山我做主(二期)

  江山名家•佳著|杨广虎:南山有景,心隐暗香(一期)

  江山首部幽默职场

  喜剧《鸡毛蒜皮》,此剧正在热播中,手机扫右侧二维码观即可观看精彩剧情!开心与你同在!

  鸡毛蒜皮

  江山文学网目前拥有作者九万人,在线作品83万余篇,是创作群体最为广泛的文学原创网站。开设栏目有:长篇频道、短篇频道、江山征文、江山萌芽。短篇频道:情感小说、传奇小说、江山散文、杂文随笔、诗词古韵、江山诗歌、作品赏析、微型小说、影视戏曲、微电影剧本。长篇频道:人生百态、军事历史、青春校园、经典言情、悬疑武幻、剧本连载。其中江山“萌芽”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园地,专门选拔优秀编辑一对一,手把手对孩子作品的不足与亮点给予细心修改和充分肯定,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浪花诗语社团:每束阳光都是自然的恩赐;每处江山都是最美的文笔;每片白云都有生活的感悟;每朵浪花都是倾诉的诗语。以文会友,谱写人生。浪花诗语,精彩有你!

  群:605398864

  制作:依是幽兰

  江山微信推广团队

  打动你的人群

  长按二维码关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江山散文|广州行记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