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记忆
我的老家叫镇江,地处广东省高州市西南部,有“粤西陶都”之称。
听老爸说,我出生后就被送到了亲戚家,直到到了入学的年龄才回到老家,跟着奶奶日子,在老家读小学。后来,考上县城中学而脱离老家。
算起来,真实算是在老家日子的时刻,只是8年时刻罢了。而,从2010年来到广州算起,在广州也呆了将近8年的时刻了。上一年,我和肥庭成婚,老家就这样在称号上变成了“娘家”。
可是,在感情上,老家始终是老家。
老家回想,就是幼年回想。
老家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很长很长的。在奶奶屡次敦促下,才懒洋洋的爬起来洗漱。大约由于起来的时分,屋里漂着早餐的香气,形象里老家的冬季从来没有像现在的广州的冬季这样冰冷。
由于要步行40分钟才能到校园,所以天还没完全亮的时分,咱们就现已动身了。咱们跟约定似的,每天都是准时到达村口,一同声势赫赫的动身,一路打闹,40分钟的旅程总感觉是一转眼的功夫。
相对初中高中大学,小学是最有亲切感的。由于校长就是隔壁家的老爷爷,教师都是邻村的,并且,年岁相仿的哥哥和堂兄妹都在同一个校园,这一切让我自然而然的有着很足的安全感。
2000年前后,农村教育开端在慢慢的改动,除了语文、数学和体育,逐步的增加了绘画、音乐、英语等。形象最深入的是,在2003年的时分,校园建了一个小小的植物园,栽种几十种植物,后来园中
还养起了小白兔和小乌龟,这让其时的我惊喜了好一阵子。
黄昏放学后,时刻好像由于被落日拉了拉,显得更长。
作为跟着奶奶在家的留守儿童,比较其他父母在家务农的小孩,咱们是清闲的,就算在农忙季节,都有大把大把的时刻拿来闹腾。
垂钓,摘野果,捡鸭蛋,摸田螺,烤地瓜。
我最爱在黄昏的时分跟着奶奶去菜地,帮忙着耕种,洒水,除草。再摘一把绿莹莹的青菜回家准备晚饭。
奶奶有一双巧手,总能把最简略的食材,变成最甘旨的好菜。春天的野菜,夏天的田螺,秋天的芋头,冬季的甜米酒都由于添加了一点奶奶的“滋味”成为了老家回想的“滋味”。
在没有电视之前,晚睡之前,咱们都爱围着奶奶,听她讲故事,奶奶知道的故事并不多,所以许多故事是一遍一遍的重复,而咱们也没有听腻的时分。
多年后的,我很努力的企图去回想奶奶说过的故事,想写下来,但尽管听了许多许屡次,我毕竟仍是没有记住那些故事。
2004年,小学结业,初中到镇上的寄宿校园就读,一个月回家一次,后来,奶奶逝世。便放假也留宿校园了。
上一年回家的时分,在村子里走了一圈,那熟悉又生疏的感觉,让我想在回想里挖出一点东西保存下来。
关于老家的,回想里一切的好。
关于奶奶的,回想里一切的爱。
关于自己的,回想里一切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