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做智慧父母,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做智慧父母,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2018-09-25 08:00:43 作者:慈怀兹心 阅读:载入中…

做智慧父母,接纳自己,接纳孩子

  《由内而外的教养

  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原著 | 丹尼尔·西格尔&玛丽·哈策尔

  解读 | 白妤瞳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韩丹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中国古老智慧总结道:性相近,习相远。出生时气质相似,但是随着各自生活环境影响,每个人习惯都会产生差异家庭环境,尤其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初也是最重要的。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本书,《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便是一本介绍父母培养孩子的书,与我们一般的育儿教育不同,它告诉我们:

  糟糕亲子关系往往与我们的幼年经历有关理解自己,接纳自己,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修复与孩子破裂的亲子关系,是成为好父母的重要条件

  本书由丹尼尔·西格尔和玛丽·哈策尔合著完成。丹尼尔是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也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玛丽·哈策尔是儿童发展专家。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将研究所得用来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接下来我们跟随作者,在他们的引领学习如何养育子女

  妥善处理早年经历

  成年后,未妥善处理的早年经历将会影响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并往往引起不必要矛盾

  对此,作者玛丽在书中举了她自己的例子

  玛丽带孩子买鞋时嘴上鼓励孩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但实际行动对孩子挑选的鞋子不满意,并以自己的意志为主。

  玛丽的行为打消了孩子挑选鞋子的兴奋,也把她自己和孩子都折磨筋疲力尽

  在一次沮丧的买鞋之旅后,玛丽的儿子问玛丽,小时候是不是也讨厌买鞋。

  玛丽回想起小时候的经历,她的鞋子总是母亲说的算,并且总买不到自己中意的鞋子,母亲花钱时不甘不愿也让玛丽担惊受怕,对玛丽来说,内心总想逃离和买鞋有关的场景

  玛丽认为,正是自己小时候不愉快的经历影响了她和孩子的关系,让她焦躁事情不是现在给自己孩子买鞋的经历,而是幼年自己买鞋时的种种不愉快焦虑等未妥善处理的经历。过去的经历才是造成了当今的局面的真正原因

  过去未解决问题将对之后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妥善处理过去痛苦记忆呢?

  作者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通过描述自己过去的经历,并且在面对过往经历带来的负面情绪时,勇敢的加以接受

  如此,一步步加深对自己过去经历的认识,当接受了那些不好的经历,便可以逐步将他们与现在的生活分离开,最终控制住它们的影响。

  就如何去描述自己过往的经历,本书认为,讲述生活故事是帮助理生活中发生一切的有效手段。无论对个人还是整个人类社会,故事都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些故事让我们与他人联系起来,形成归属感,有些故事会影响我们对社会的感知

  而为了描述生活经历,需要讲述故事,并分析这些故事,从中挖掘意义,这样就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

  特别作为父母,通过解读自己,不仅自己获得成长,也有利于孩子认识他们的生活,并与孩子建立充满情感交流的良好关系。

  在童年时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当时并不能理解,或者理解的尚不透彻

  随着我们的成长,通过学习以及与同学老师同事朋友接触,现在回头分析自己生活经历,特别是未妥善处理的经历,将会有更好的认识。

  对于不好的经历,去接受它而不是审判它,尊重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不要指责自己,创伤和痛苦需要时间耐心

  认知情绪学会控制

  我们总会有被情绪所掌握,陷入失控状态的时候。情绪不仅影响我们内心感受,还影响着对事物意义的判断,最终传导到我们与孩子的关系。

  引起父母失控的原因,往往是过去的人际关系问题或创伤经历与现在的经历联系了起来。

  书中举了一个作者接触并治疗案例

  一个父亲,在被拒绝的时候,尤其是被女儿拒绝的时候会有疯狂感觉

  据这位父亲描述,这种疯狂的感觉让他仿佛即将进入一个隧道,离开周围的人群,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有时候他会愤怒的冲女儿大吼大叫,被狂暴控制,无法自持。

  这位父亲幼年时,他那易怒的酒鬼父亲经常发酒疯,而他常常不幸的成为牺牲品

  所以现在,每当他的女儿达不到他的要求,并且表现出拒绝,反抗的时候。

  这位父亲心理便发生一系列变化,情绪开始愤怒,最终整个人都失控。

  在治疗前期,这位父亲很难承认自己对女儿有疯狂的举动。通过治疗,他逐渐能客观而有距离的反省自己由平静变为失控的精神变化。

  了解了自己酒鬼父亲对他的所作所为如何影响了现在的行为,这位父亲明白了自己发怒的原因。

  有了这种认识,他开始学着对自己的经历做出解释,并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最终有效的控制了自己。

  父母除了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要知道怎么回应小孩子的情绪。

  一般父母都知道,在与孩子相处时,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分享和鼓励积极情绪,安抚减少负面情绪。

  不过本书也指出,这种鼓励或安抚需要对孩子进行适当评价

  所谓适当的评价就是孩子内心的感受与外在经历一致

  如果这种评价只是表达了父母内心的感受,而与小孩子实际的感受大相径庭,那么鼓励或安抚将毫无作用

  当然,也不是说父母要一直聆听孩子和反思经历,孩子也要有自己的空间。过度关注反而会给孩子带来困扰

  和谐融洽的情感交流可以给他们建立安全感同时也是对个人自尊人格的尊重。

  这不仅能为亲子关系打下基础,还能为孩子与他人的关系打下基础。

  有效沟通保持联结

  有效的沟通有利于建立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也是人们培育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核心所在

  其沟通重点在于不仅仅注重沟通的内容,更加注重沟通的过程

  作为父母,需要学会适时沟通及协调配合的沟通这两种有效沟通。

  所谓适时沟通,是接受对方发出的信息,自己能够理解,最后做出恰当反馈的过程。

  具体到亲子关系中来说,交流的每个瞬间,父母能立即感受并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并及时地做出回应。

  为了达到适时沟通,父母要用心倾听,而不要只专注于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即便不能立即明白孩子的意思,也要知道孩子在表达有某种需求愿望

  对适时沟通,作者举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两岁的儿子满怀热情迎接刚下班的妈妈,想与从分离了一天的妈妈那里获得妈妈的爱。

  但是妈妈专注于自己的想法,想要先换掉衣服,然后再去照顾孩子。

  妈妈的忽略引起了孩子的不满,孩子开始哭泣,妈妈仍然想先换衣服再照料孩子,孩子变得急躁,大哭并开始躺地上恼人撒泼。

  孩子的行为惹恼了妈妈,妈妈不想纵容这种“坏行为”,也就不打算再给孩子积极的关心

  孩子的积极迎接便是沟通的信号,但是妈妈没有理解到,也没有回应。孩子感到不被理解,他们的情绪低落,甚至削弱了与人交往动力

  沟通是一个人的感觉与另外一个人感觉交互,没有理解对方的感受,导致了沟通的无效,很小的问题变成了大问题。

  以适时沟通为基础,应当进一步发展出协调沟通。

  协调沟通是一个探索,理解,融入的基础上进行的沟通。这种沟通要求既能尊重孩子的感受,又能尊重我们自己。

  单向的迎合孩子而忽略自己,容易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过分依赖父母,双向的协调沟通可以让孩子通过观察父母的情绪反应学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沟通时把注意力放在了沟通内容上而忽略了过程,可重要的不仅是内容,沟通,更多的体现在过程中。

  解读生活给孩子以安全

  心理学上有个分支学科,被成为依恋理论,认为孩子与其照顾者的关系和交流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它认为父母与孩子最好的状态就是形成安全依恋,也就是俗称的安全感。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让他从小就与照顾者形成安全依恋。

  如果自己幼年没有获得安全感,就要通过自我思考,回顾和父母的关系,以便与自己的子女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有研究证明,即便童年的经历没能形成安全感,只要能够清晰的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成年后依然可以给自己以及子女以安全感。

  本书讲述了一位母亲的故事。

  这位母亲的父母都很在乎她,但是她的父亲有躁狂抑郁倾向,这使她的成长不是很顺利。

  父亲对她成长的影响甚至持续到了她20岁的时候,只是她自己对此一直没有意识到。

  在她的孩子出生后,一旦孩子吵闹,她变得手足无措。因为从她内心来说,当有人情绪不稳时,她会感到恐惧

  她原本以为这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性格。直到后来,她父亲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她才意识到父亲的病情给她和她儿子带来了一定影响。

  这位母亲开始认真地分析自己,结果发现与孩子相处时对孩子的照料不够细心,这才是导致她手足无措的真正原因。而现在,她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母亲。

  要解决遗留问题,就要回顾这些事件,思考它们对人生及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

  这位母亲便是,在成长过程中她遇到了困难,但她对这些不幸经历做了仔细分析。

  她认识到,童年时和父母的关系不仅对她自身的成长、而且对她作为母亲的角色产生了影响。

  她对生活经历的不断反思,对自己和家人产生了积极作用。对她和她的孩子来说,这都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她不仅为作为成人的自己赢得了安全,而且在对孩子的抚养上也找到了恰当的方式。

  我们注定不会重复父母的生活,也不想重复自己不好的经历。解读生活能使我们超越过去的局限,为自己和孩子创造新的生活。

  亲子关系的破裂及修复

  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难免会有误会 、争吵或其他冲突。每一次冲突的发生都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破裂。

  无论冲突的大或小,破裂一旦发生便要及时修复,不然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破裂。

  作者讲述了他带领12岁的儿子去玩具店的故事。

  某天,他特意腾一天中唯一的空闲时间带儿子去买游戏机配件。

  结账的时候儿子看中了一款较贵的新游戏,便想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但作者觉得太贵,不想儿子买。冲突就此发生,两人起了争论

  因为没有及时修复,破裂加剧,儿子威胁要向妈妈告状,作者也气的把游戏配件摔上柜台,什么都不买了。

  当作者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后,他向儿子道歉,并说了对这件事的看法。好好交谈过后,两人还互换角色,重新表演了发生在玩具店的事。

  父子的冲突是因为父亲没有听孩子的表达,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没听到儿子期待这个游戏已久的心声。如果父母只重视逻辑思维,就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

  对于年幼的孩子,用角色扮演,玩木偶、讲故事或画画等辅助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发生了什么。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冲突都需要父母去妥协。无规矩不成方圆,给孩子立规矩对他们意义重大,这能教会他该与不该,让他了解想做的事情是否安全合适

  书中说到,如果因为立规矩这样的事情发生冲突,孩子难过时家长不要惩罚宠溺他。让孩子继续难过,这是孩子学会处理和忍受消极情绪的好机会

  此时,作为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温柔、最有益的事就是让孩子有自己的情绪,并让他知道父母理解他的难过。

  无论是哪种破裂,在父母主动进行联结之前孩子都是无法自行恢复的。作为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主动尝试修复亲子关系。

  如果不去细细品读本书,或许会认为它是以理解自己作为切入点,单纯的告诉父母要关爱孩子,疼爱孩子。

  其实书中所说疼爱孩子,也强对疼爱度的把握。要做到对孩子放飞但不放任,关爱但不溺爱。

  特别要强调的是父母要通过学习,理解自己,接纳自己。这不单单是养育孩子,做一个好父母所需要的。个人成长,以及获得幸福快乐的生活也都要从此开始。

  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上写道“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教养孩子,面对的是一个鲜活而又不尽相同的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父母要从生活、从经历中学习,摸索,寻找出最适合的方式。

  当然,发现自己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不要灰心,更不要自责,并不是父母完美无缺才能好孩子,发现问题是成长的开始。

  细心,活在当下,宽容和尊重,保持这些优良的品质,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便在向好父母不断迈进。

  养育孩子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终生学习的机会,孩子的存在鼓励我们成长与进步。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二百九十九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样子

  *注:配图来自网络

  *文:白妤瞳,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慈怀每天一本书】

  你的心灵成长图书馆

  带你在碎片化时代

  高效地吸收好书精髓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点击下方小程序,立即参与内测版体验】

  由于政策限制,苹果用户如需购买

  可添加客服微信【】购买

今日话题

  接纳自己,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及时修复与孩子破裂的亲子关系,是成为好父母的重要条件。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如何接纳自己吗?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每天一本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