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皇帝的文学弄臣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皇帝的文学弄臣

2018-05-10 05:22:03 作者:张鸣 阅读:载入中…

皇帝的文学弄臣

  江浙文人,一向为清初皇帝所讨厌,但是,高士奇多少改变了这一点。高士奇与康熙的君臣际遇,既被传为佳话,也遭人妒忌。在康熙在位60年里,没有一个臣子,能如高士奇这般得到他的赏识,常伴左右。即使高士奇遭人嫉恨,被御史弹劾,也不过是暂时离开中枢,过不了多久,还会被招回来。

  在清朝诸帝中,康熙无疑是个精力过剩,而且求知欲很强的人。所以,他需要若干博学老师,或者说读伴儿。入值南书房的翰林们,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当然,这些读伴儿,也难免会影响政治决策同时,他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不可能如皇子一般,真的找些老师教他。就算是读伴儿,稍不称意,也都干不长。但是,高士奇却是例外,他实际上是康熙的老师,也是读伴儿,但还是一个皇帝的文学弄臣,前两个角色,都被他巧妙地塞进了文学弄臣的外壳里,所以,皇帝只有跟他在一起,才能满足求知的欲望,又充分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同时又很快乐

  高士奇的学问很好,虽然不是两榜进士出身,却也中了博学鸿词科,这科特别考试,就是康熙为招徕文学之士用的。所以,高士奇得以顺利进入翰林,入值南书房。在此之前,经过雅好文学的大学明珠推荐,高士奇早已进入了康熙的视野。他为皇帝讲经说史,非常卖力,备课要备到半夜,但有一事不明,得遍查藏书而后止。更令人嫉妒的是,从此以后,高士奇常伴皇帝左右,但有风雅之事,都少不了有他在场。

  满朝的文学之士,倒是不少,但如高士奇这样懂事的,却也不多。一次,康熙南巡到了镇江,登上金山寺,僧人请皇帝题字。皇帝不由分说,提笔蘸墨,临要下笔却没了词儿。高士奇见状,悄悄在掌心写了“江天一览”四个字,凑到康熙跟前,不经意间,把四个字露给康熙,康熙一见,正合他意,于是金山寺就有了一块刻着四个大字石碑,到今天还立在那里。

  还有一次是在杭州的灵隐寺,僧人求康熙题写寺名。康熙大笔一挥,把个灵隐的灵字云字头给写大了,再往下写,地方不够了(繁体字的灵:灵)。正在踌躇,高士奇高声吟到:天上有云,地下有林,真是个好地方啊!康熙心领神会,写了“云林禅寺”四个大字,把自己过失就给遮过去了。

  皇帝题字,是不能错的,万一错了,也得设法补救,而不是将错就错,让领导一直明晃晃地在那里丢丑。显然,高士奇的作为,是最恰当的。

  高士奇还有一个轶事,清人一直言之凿凿。说有次康熙骑马,所骑之马不知为何不大听话,几次三番尥蹶子,差点把皇帝颠下来,幸亏从人机灵,及时把马控制住了,总算没让皇帝摔下来。但是,向以骑术自负的康熙,从马上下来,一天都不痛快。高士奇知道了之后,自己故意跌进泥坑,然后衣服也不换,就来见皇帝。皇帝问,你这是怎么啦?高士奇说,我从马上跌下来了,衣服还没来得及换。康熙说,你们南人,真是不行。我今天骑的马也总尥蹶子,但我却没有被颠下马。康熙说完,一下子,心情好多了。

  如果这事是真的,那么,也是高士奇文学弄臣的本份。不管怎样,都得保证皇帝有个好心情。正因为如此,高士奇进翰林院之后,好些人都管他叫翰林供奉,其实,清朝没有这样的官衔。不过,他的确也真是一个供奉,就像当年唐明皇麾下的李白似的。

  在一个权力无边的皇帝面前,一介文学之士,就算你学问好,要想混得好,不做弄臣,还能做什么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皇帝的文学弄臣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