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处方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红处方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10 22:41: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处方经典读后感10篇

  《红处方》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页数:5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处方》读后感(一):幸福感欲望

心理学有关的书籍都告诉我一个道理或者是看起来的事实,每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都与后天所接触的人和事有关系,我们总是喜欢人性懒惰自私.欲望和无耻归结为外界的其他人的人为因素。这本书里,描述了一个与毒品有关的世界。书里向我们介绍,吸毒者在开始吸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多的人是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幸福感,所以到毒品的世界去享受
    幸福感似乎源于自己内心的性格和追求,这是理想状态,现在的很多人会把幸福感实际化,就是攀比,比的越多,欲望越大,阴暗就会在心里滋长,一步步走向深渊。故事中的几户每个毒品工作者都被作者描绘成了英雄,除了孟妈和栗秋,作者从一个医生的角度写下了这个故事,医护人员一直在于毒品,吸毒者以及自己做抗争,这样比起来反倒是吸毒者的幸福感更高,他们活的更潇洒,更肆无忌惮,看起来更像90后或者年轻一代追求的自由,希望很多年轻人在看完这本书之后会思考一下,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同事,我们是不是也要追求让其他人自由和幸福。

  《红处方》读后感(二):最毒的不是毒品 而是人心

懒懒的周末,很久没有这样悠闲,躺在床上一天的功夫看完了整本书。有几次都急的坐起身子。整本书的阅读都配有网易云音乐的一组一个人的兵荒马乱,两个人的岁月静好这样悲伤的轻音乐更让这本书带来的压抑有增无减

书中吸毒者的众生百态让我咂舌,只要你接触了毒品,不管你之前是什么样的身份都如同坠入了一场无边无际的深渊,没有退路,只有裹挟着绝望而喧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一个个可悲可叹的众生相上看到了人性的可悲,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到了加速催化其堕落的节奏。当沈若鱼在简方宁去世后去一个个叩响那些罪恶的人的大门同时又无果的时候,我们才知道那场禁毒的努力是多么杯水车薪。我只想知道当庄羽把罪恶的双手伸向那样一位善良美丽、一心想着如何挽救她的院长简方宁时有没有过丝毫的后悔,难道毒品真的摧毁了她所有的良知。或许一切的罪恶之源是简方宁的丈夫潘岗,如果没有那次他在电话里对庄羽的决绝也不会彻底激起庄羽的愤怒,如果没有他对婚姻背叛,也许简方宁也不会那样轻易放弃对生的希望。

第一次切切实实的对科学家有了一种肃然起敬的尊重。科学家要有献身科学的勇气与决断,同样要有毕其一生证明自己的科学成果是行不通的坦然。

书中的两位丈夫让我再一次对婚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潘岗完全不支持妻子的工作,有的只是背叛与抱怨,而沈若鱼的丈夫却是在知道了那样危险与残酷的工作环境依然选择毫不保留的支持妻子,夫妻二人志同道合,三观一致对婚姻是多么重要,物质是可以积累的,但是这些软实力还是需要提前考察清楚。

沈若鱼接起了简方宁未完的工作,支远神采奕奕的回到正常社会,一切都在预示着好的发展方向,前方必定是光明坦途……

  《红处方》读后感(三):类似小学作业,红处方读后感

       昨晚我公众号推送了一句话:奔跑是一个人兽应该有的品格这句话其实我只是为了纪念好不容易出现在书里面却只有一个章节的篇幅的米哈林,一个因吸毒上瘾,但供不起毒品,不得不做人兽来换取那种毒品带来的仿制的缥缈幸福感的吸毒者。
        书里面有许多不一样来路的吸毒者,有各种不一样原因占染上毒品的戒毒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说谎,比如我看到毒品不会再想吸。很多戒毒者戒完会复吸,那是因为毒品带给他们的快乐没齿难忘,已成心瘾。可快乐,乐是快的,你不维持定期的毒品剂量供给,乐会转化为一种深入骨髓的黑色魔鬼,一点一点吞噬你,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到处都是矛盾体的地方。
        这本书我想聊印象深刻的三个人(我的地盘我任性):简方宁,戒毒院的院长,我很敬重她,书的前大半部分中描述的她基本上是一个事业上受上司信赖,下属敬重,有一个生死之交的好朋友(也就是书中入戒毒所体验戒毒生活探查人性的沈若鱼),但在家庭方面属于缺席的妈妈或妻子这样的一个存在,但书的后部分对整本书的她的形象上升了一个高度,她把所有精力致力于戒毒事业却反而被算计沾上上瘾性极大的毒品(俗称7),这无疑是个很大的讽刺,除了切除控制人类情感区的蓝斑,别无他法,与其没有情感地似死尸活着,她决定自杀,最后那晚她认认真真地巡了一次病房,把所有该掳顺的事情都给处理后,离开了。别人告诉我那是她用自己的死亡活出了她的尊严,而她告诉我,她没有输给毒品,她明白很多时候,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用鲜血来做祭品。
        庄羽:戒毒所的复吸住院者(不叫病人是因为看完这本书,觉得吸毒不是病,只是人们在追求幸福或者解脱的路上拐错弯,误入的一条路,但并不代表我支持毒品,我支持还有温度的人),也是算计让简方宁染上毒瘾导致其自杀的直接因素。她是一个明白事理,有傲气但是没有生活目标漂亮富家女,在戒毒所里面还曾经复吸却架子比谁还大地说她没吸。对她,我只是觉得她爱并嫉妒着简方宁,她喜欢简方宁让人尊敬的一切,看起来美好的家庭,工作,还有那种对谁都居高临下却合乎情理的感觉,但又因为自己是抵抗不了毒品的诱惑的吸毒者,不能像简方宁一样活得洋洋洒洒,但她想和她一样,所以既然我不能和你做朋友,那你就和我做朋友吧。
        三大伯 :耍了手段混进戒毒所赚钱养活全家的底层人员,不知道作者对三大伯这个人设是怎样定义的,反正我是看出了农村人民在城市生活的辛酸与无赖,也让我对垃圾这个群体有了新的定义,有时候垃圾可以成为眼睛。三大伯是城市户口的人,原先为了新组织的家庭一起住在乡下期间十几年没回过家,没看过父母,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愈发对城市的好奇与渴望,再一次为了家庭,举家搬迁到城市,无奈经济压力,只能住在垃圾处理站的上头,但对他们来说,已是一种幸福,因为城市已经不是想象的世界了,可以看到它,呼吸到它的空气。每天生活在垃圾场,很大一部分生活都被垃圾占据,孩子他妈的新工作就是捡鞋子,煮鞋子,捡衣服,煮衣服,捡帽子,煮帽子........孩子们宁愿穿捡来的煮好的高级货也不愿意穿便宜的新衣服。三大伯说垃圾最大的用处,除了养活他们以外,是让他们知道了别人是怎么活法,但你不能趴在别人窗口看人家怎么过日子,但你看别人扔出来的垃圾,你就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垃圾是世界上最不会撒谎的东西,他虽臭气熏天,却很老实。三大伯年轻时候是个三下乡的好青年,他明白知识就是权势,就是金钱,为了让后代过得好(不像他现在这样窘迫),没有技术没有背景的再加上快五十岁的他走上了卖粉这条路。虽然说了大半辈子谎言,但我觉得三大伯是个有情怀的人,虽然有时候有些方式不可取。
        毒品,我们这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都是在想象着它可能会给人带来的灾难,但我不希望真的看到有人给我们演示一次它的杀伤力。

  《红处方》读后感(四):书评

读完之后酣畅淋漓 好像跑完了马拉松之后有疲惫,有痛快。这本书我一直读的很慢,才开始是懒着一口气读下来,中途是没有办法一口气读很多章节,内心的情感随着故事情节越来越压抑。也因为中午午休时分读了几篇章节,因此梦魇了好几次。被梦魇的感觉是很痛苦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读这本书也是这样。

“戒毒”“毒品”是我只在宣传画报和电视上见过的字样,我对它没有产生过兴趣了解,只觉得它会离我很遥远。

书中写的很好“反而是那些高智商的有钱的人才有可能玩得起那玩意”

“毒品会带给人无尽的痛苦,把人拉进深渊。但是你不能否定它也会带给人巨大的快乐。只是这种快乐是不真实的,是假造的。”

世界上永远都有善于恶在斗争。好人会做糊涂事,坏人也会有羞耻,善恶之心。

只愿

每个错入歧途的人都能过上普通人的小日子

每一位为科学献身的人都能被后人记住

晚安

  《红处方》读后感(五):罪与罚

很久没有安安静静坐在桌前完完整整看一本书。磕磕绊绊睡前看半个小时进行了一个星期,周末,早起,闲来无事,安坐一天,一页页,在罂粟花、鸦片、吗啡里兜兜转转,形色各异的吸毒人群,就在自己眼前,身边,好像我一站起来,就可以跟他们交谈。
我很害怕,不止一次的摔书而出,又一次次再次翻起来开始读。被毒品折磨的人,畸形,疯狂,被沈若鱼收集出来的素材,真实,残忍,惊心。我一直以为,庄羽和支远,能够在简方宁的治疗下戒毒,我一直在想,腾大爷是坏人呢还是蔡医生是坏人,或者是那个卖饭的大妈是坏人,反正小说里总要有个坏人吧。原来那个坏人是做了一辈子医生,返聘过来的孟妈……何其败坏的医生啊,为了那点酸臭的钱,去毒贩子手里买药品,截流正规医院的患者,孟妈说“我的药都是从戒毒病人手里买出来的,他们从正规医院出来以后还得不断吃药,每个人都是药篓子。我就用高价从他们手里买进,一倒手,再卖给私底下想戒毒的人。说得难听点,和捣药的二道贩子,互通有无。就这么简单,可银钱就滚滚地来了,挡都挡不住,你说我有什么办法?天要人发,你不得不发啊”沈若鱼可怜自己的老友,但是她无计可施。戒毒医院的护士,将医院作为自己挑选金龟婿的场地,无所谓吸过毒与否,甚至无所谓性病与否。抱着一腔热血研制实验的中医疗法,因为资金不够被所有者高价抛售给了外国人。庄羽在接受简方宁治疗的同时,对这个高贵女人产生仇视,出院时将用海洛因7号制成的《白色和谐》放在院长办公室,致使简方宁,这个戒毒医院院长染上了最强劲的毒品……
家破人亡!简方宁,丈夫和保姆私通,自己深染毒品,服用药物自杀身亡。
毒品,就像黑夜里的雾霾,你看不到,但它存在,清晰的存在。或许离你一千米,或许离你五百米,或许,就在你的一肩之隔。
在梦刚开始做的时候猛然惊醒,
在希望就快产生的时候残忍断灭,
红处方,血淋淋。
不寒而栗,警钟长鸣!

  《红处方》读后感(六):快乐……吗

与其说这是一本小说,不如说是一本资料,里面的段子或新颖,或老套,或刺激,或平淡,他们就像四散的落叶没有了枝条的束缚,仅仅是独立的个体,相互堆砌,但我并不否认它的可看性,因为我把它看完了,而且并不勉强,这要多亏了作者文笔扎实,故事可口,可就是少了一根绳往上爬的劲头儿,就好像你在看一部电影,可导演偏偏拿它当电视剧放,为了增加长度,还在里面加了些和剧情有关的相声段子,总觉得别扭。
    如果说这是毕淑敏的代表作,我反而觉得不及她发表在杂志上的短篇来的精彩,虽然这篇文章的确发人深省,尤其是打破了我曾经的想法,我一向认为,自杀是最懦弱无知的,你连死都不怕你还怕什么,这句话同样可以套用在简方宁身上,她怕什么,婚变?她不怕,一个她不爱的人她怕什么,压力?她撑着,她守了这么长时间,虽然这些日子的打击很大,但她能坚持,把她一举击溃的是蓝斑,那个小小的脑神经,可就是这个小小的东西,承载了人的喜怒哀乐,没了它,你就成了一个人形机器,你不会懂得快乐与悲伤,你不会在孩子抱你时感到温暖,抛去7号被戒除的可能,按照文章的设定,我第一次觉得一个人的死理所当然,简方宁的死是一种解脱。
    在这部小说里,我读出了一个道理,路是自己选的,不是你成为了什么,而是你选择了什么,不是每一个遭遇挫折的人都选择了用吸毒去逃避现实,不是每一个漂亮的女人都会为钱去当小三儿,还有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周围都找不到一个靠得住的朋友,不要埋怨世态炎凉,人心叵测,是因为你也是一个靠不住的人。

  《红处方》读后感(七):红与白

我本就是一个比较爱看悲剧情节的人。当看完这本书时,心里说不出的苦涩。但过了会也就和文章开头沈若鱼的心态差不多了。简方宁的死是情理之中的事。

染上毒品的人毒品发作就没有一丝人性,沈若鱼在医院里每天听着不同人的故事,不同的开头却是同样的结局。让我们看到人在毒品面前表露出无奈绝望。人性太脆弱,这确实让人很悲哀,让人几乎崩溃。

简方宁在上帝都无法触及的地方,用她的坚持挽救他人的生命。也就是她染上毒品后给自己开的红处方,让我看到她在毒品面前挽救人仅存的尊严。红处方开给她,让红色的罂粟里开出一朵洁白的花。

  《红处方》读后感(八):爱到极致必有所失

      书是很久之前看的了。简单只记得是关于毒品的,关于两个女人的,还有一些与毒品相关且很恶心的东西。是毕淑敏的风格,有医学知识。
      这两天不知道为什么就回想起这本书。我记得院长为了理想,把自己一辈子都埋在了戒毒所,最后因为被一个非常敬重她的病人细心谋划,最终染上毒瘾。于是她给自己开红处方自尽了。病人用一种很容易挥发的毒品,制成颜料,画成画,送给她。很狡猾。
院长是个工作狂,为了能保证自己的工作,找了个喜欢她她却不怎么喜欢的老公。看着老公出轨,心里更多是愧疚而没有责怪。她把人生的重心都放在了工作,终究被工作拖累,失了家庭,中毒成瘾,身亡。
       我是一个中庸主义者,认为凡是不能过分。爱到了极致,必定其他方面有所失。可能与我最近的经历相关。心疼院长。

  《红处方》读后感(九):《红处方》——生与死的抉择

《红处方》就像一针强烈刺激后麻痹神经的毒药,把染指毒品后努力挣脱却又无法自拔的丑态淋漓展现,让人心生怜悯与同情,却又不得不承认人类的力量的微弱。
       在欲望的深渊里,对于涉之甚浅的人,有的为了人生,为了事业,为了家庭,用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坚持成功逃脱了地狱的召唤;有的也许明理知情,可在诱惑与痛苦面前,选择了放任自己陷得更深。而对于深陷泥沼的人,有的不堪面对自我,面对世界,选择了死亡的解脱;有的已经知道自己寿数将尽,不如求个精神上的极乐,享受短暂生命带来的无限快感,直到毒品把自己的生命吸食殆尽。
       每一个进入戒毒医院的人,即使他们染上毒品的缘由不尽相同,但他们都是抱着对生命和未来残留的希望和幻想的人。但在戒毒医院这样一个鱼龙混杂、利欲横流的地方,充斥着污言秽语和肮脏的交易,掐灭了一个又一个希望,碾碎了一个又一个幻想。
       借机高价兜售毒品、向外界转达信息以牟取暴利的三大伯,为了养家糊口不懈努力,却又不断受到社会排斥,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本应值得同情。可人为了生存,为了自己和家人更好地生活,别人的生死便与自己毫不相干。实为下策,却的确不得已而为之。盗取病人信息、努力讨好别人的孟妈和三大伯有相似之处,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别人点头哈腰,心存伪善,勾结洋人买断中国传统的药方。
       而支远、庄羽这对夫妻却是一对典型的夫妇,他们曾经本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庄羽因为自己的梦想被残酷的社会不断驱离而不慎堕落,可她却遇到了支远这样一个用生命爱她的男人。为了庄羽逃离毒品的魔爪,支远以身试毒,来证明自己可以吸,更可以戒,不仅为了树立榜样,更为了陪伴她不会在孤独中承受痛苦。然而,庄羽是一个完全被毒品侵蚀内心的女人,在深沉的爱和精神快感之间,她选择了后者。
       当她被一次次打击之后,她已经彻底放弃了生命的价值,在她出院之后,她把对这个世界的怨恨,全部发泄到精明能干的院长简方宁身上。为了戒毒事业奉献青春、倾尽精力的简方宁,本应受到整个社会的尊敬,受到的却是社会不断地报复。她早已渴望脱离苦海,却不得不履行她的使命,做那个别人眼中愚蠢的“精卫”。面对教授对国家利益的淡然、丈夫的出轨、医生护士们的畏避和庄羽的陷害染上毒品,她反倒表现得淡然而从容。或许是因为她看到了生命的意义已经精彩地诠释了,与其傀儡般地活着,倒不如高贵地为了戒毒事业而死去。
       掩卷沉思,这究竟是不是一种人性的救赎?明明收效甚微,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为戒毒事业奉献自己?命,是自己的,我们有什么权利去干涉别人生命的轨迹?那些进入戒毒医院渴望根除对毒品依赖的人,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丧失毅力,自甘沉沦?浪费国家人力物力致力于与毒品斗争中,为什么毒品的交易传播反而更加泛滥、猖獗?与其让那些深陷毒魔的人反复遭受戒毒的折磨,最终仍然无法自拔,为什么不让他们得到满足,安然逝世?严禁毒品一定能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吗?
       有些问题,即使反复摩挲几十年也不一定有个定论。但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初的选择早已为最终的结果埋下了伏笔。在临逝前,每一个吸毒的人都会后悔自己最初沾染毒品的选择,那个生与死的选择。
       既然我们知道结果,就不要轻易做出选择。人生只有一次,选错了,就永远不会重来。只有坚定了自己的追求和信仰,在自己最冷静、最理智的时候做出选择,才会与属于自己最正确的人生方向渐渐靠近……

  《红处方》读后感(十):于己于他,死得其所

故事的结尾,简方宁在遗书中说:“我是一个捕蛇的人,我被蛇咬了。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向这罪恶抗议。我要证明,人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毒品可以使我中毒,却无法使我屈服。”她说:“我不喜欢没有痛苦的日子。……痛苦是一种与生俱来感受,没有痛苦,就是灵魂的麻木。麻木是一种慢性的死亡状态,它具有死亡的一切缺点,但是没有死亡的优点。……”因此,不论是为了职业献身还是为了“爱蓝斑”甚于生命,简方宁最终选择了死亡。
不得不说,对于戒毒这项医学事业而言,她的殒身是一种悲壮。让人为戒毒事业的举步维艰而感慨而无奈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人们坚持到底的决心、勇气。这样的死亡,正如当初无数为了伟大事业献身的人的死亡一样,也感动、鼓舞着更多像沈若鱼那样的人为之奋斗。这样,似乎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然而合上书本,却是忍不住在想,简方宁真是为了她所说的那些理由死吗?
书中说,简方宁是一个工人的女儿,但心气极高,想成为医学权威。然而,纵然她勤奋肯学有学识,可是要上争取到上军医大学的名额却是不容易。为了上军医大学,她不得已选择潘岗结婚,虽然在她看来,这是极为理智的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但当面对沈若鱼来日方长的话时,书中给出这样的回答:简方宁凄然一笑,来不及了。她最终如愿上了大学当了医生,却是牺牲了自己的婚姻,虽然她一直对沈若鱼说潘岗很好。后来,她被派遣去给景天星教授当助手,但最初在景看来,简不过是盘山野菜。无论景开始的态度以及最后有何改变,对于简而言,与景相处都不是没有压力。在戒毒医院当院长,虽然看似贵为一院之长,但所遭遇的各种事情,带给她更多的是忙碌和内心疲惫,所辖之下的医务人员和病人也各有各的让人头疼之处。当看到表面一套私下一套的谄媚阴险的孟妈、有些不服管教的腾爷、借机在医院找落难金龟的栗秋、半吊子一心想要改投他方的周五,就不由感到紧张;当看到在医院倒卖毒品借机赚钱的三大伯、心理逐渐畸形的庄羽、图谋不轨的张大光膀子等,就不由觉得心惊;再看到潘岗的婚外情,看到潘岗接到庄羽电话时说的那些话,又不由产生心疼和怒气。然而即便有这么多这么多的情绪,我也只是个旁观者,身处其中的简又该经历着怎样的心情呢?
在别人面前,简强大、理智、精明、干练,似乎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不慌不忙,气定神闲的解决,她并不擅长于表达与自己内心的软弱。但但凡是人,都不可能没有负面情绪,F肽能产生幸福的感受也能产生痛苦的感受,如果简在这么多的经历当中,没有负面的感受,那最后有没有蓝斑对她而言又有什么差别呢?简是个心气极高的女人,她只是不擅长表达自己的软弱和无助,即便亲密如沈若鱼。在“七”的作用下,简方宁有这样的内心独白:“在这孤寂的深夜,我觉得没有人能理解我。我甚至无法表述自己的痛苦。表面上,我依然是我。我的容颜未改,位置依旧。家里的事,只要我不说,没有任何人知道。有人退职不干,一个护士的去留,一个方剂的买卖与放弃……这是一张偶然性编织的网,我的心被围困在里面,孤独地跳动着。平常都可以理解的事情,但它们纠结在一起,就成了一根五颜六色的绞索,勒得我喘不过气来。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研究,我所主持的单位的向心力……我感到无用,无助的凄凉。”诚然,简此时的负面情绪大爆发,不能排除“七”在起作用,但这一切的事实和经历才是她负面情绪的根本来源。沈若鱼和她并肩战斗过一段时间,她其实是希望这个好友兼战友能够和她一起坚持下去,即便沈若鱼只是混进医院听听故事。但另一方面,她又不愿意将沈拖入这个泥坑,因为她也是那样的痛苦和煎熬。因此,当沈若鱼再也无法忍受戒毒医院的阴暗闹着要离开医院的时候,书中给出了这样的描写:“沈若鱼走到简方宁面前。她看到两行透明的水,在简方宁憔悴的脸庞上蜿蜒。”随后,简方宁也说:“如果有一线可能,我也要逃离这里……它会让一个正常人精神崩溃。”简方宁是一个正常人,但却为了一份责任和正义在坚持。
简方宁痛苦而煎熬。死亡对于她来说纵然是带着些不甘的选择,但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知道真相之后的她甚至有心情对着BP机的消息打趣着想:“我佩服你的聪明和才智……我不知传呼台的小姐,在听到这种莫名其妙的话时,会不会娥眉紧皱。”所有的经历磨砺她变得强大,但这些经历带来的负面情绪同样也在累积,因为她不会讲也似乎没想过要讲。或许没有“七”,没有庄羽,简就不会死;或许她对别人说她是不愿麻木的活是为了事业献身;但死亡对于简自己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和逃避呢?“七”和庄羽与其说是造成简死亡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不如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我想,简其实一直在等,等一个可以正当结束这一切的借口,等一个可以逃离这些生活的“一线可能”,等一个因为生活放弃生命的理由。
文章读到最后,读到庄羽的死,读到庄羽病态的心理,我却始终没办法讨厌她。她做了对于大多数而言错误的事情,但对于她自己和简究竟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想来也只有她和简自己清楚了。
简方宁因为生活放弃生命,放弃了生命却活在人们的心中。无论造成她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份死亡,于她而言,死得其所;于他人而言,死得其所。那,便是死得其所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