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字体传奇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字体传奇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17 21: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字体传奇经典读后感10篇

  《字体传奇》是一本由拉斯·缪勒 / 维克托·马尔塞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字体传奇》读后感(一):設計師應該具備較高的平面素養

買這本書也就是出於這個目的
雖然不是平面專業的但是我早已意識到具備較高的平面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平面設計中字體的設計又是重中之重
所以滿懷期待的買了此書
全書以字體Helvetica字體作為主要講述對象
輔之以其他字體對比
講述了這一個傳奇字體的前世今生
這本書讓我更加深刻了瞭解字體的深度和廣度
其實也許你不在意的一件事情也許對其他人來說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而且也許你一輩子都不瞭解的東西也許已成為傳奇
天下何止三百六十行
行行都是無底的深海裏面都有著巨大的寶藏
只有當你真正執著一件事情的時候,當其成為一種信仰的時候
他變開始發生改變了,你也會因此改變
傳奇只屬於那些真正愛他們的人。

  《字体传奇》读后感(二):讲的内容很好,讲的方法不对

        如果你不知道用什么就用helvitica吧。这句话早已经被很多刚刚从事设计行业的人记在心里。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很兴奋。这本书一直在还原历史,里面的一些手稿对于我来说都觉得很珍贵,有时候我觉得我是在博物馆听人讲这件事情。早些年的设计大师,他们对设计认真严谨的态度让我感动
        有一点不好就是排版太差了。很难相信一本讲字体设计的书能在排版方面做的那么差。虽然我对排版没什么研究,但是读着读着突然冒出几页说明实在让人难受,前后的字体不一样,后面慢慢的一大页黑体字。看着难受。无法好好了解内容。
        不过话说回来,冲着书里的一些手稿还是值得收藏的。
        

  《字体传奇》读后感(三):字体传奇:Helvetica 文 by 三万sunvine 2014.06.02

• 关于“字体的情绪”


     一方面,Helvetica正如它的名字“瑞士的”一样,是一款中立的字体,作为一款字体,它没有太多的情绪与太明显的性格,正如俄国的构成主义是适合新政权的表现形式一样,这款字体这也是适合它的时代的。二战过后的时期,任何太过具有个人情绪、民族政治情绪的字体都是不合时宜的。这也是这款字体为什么能在战争时期得以保全并流传下来的原因。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它的“中立”与“没有个性”,才使得它能为世界各地的人们能普遍接受与使用。如果说Helvetica 的应运而生是使它能够在战争时代得以保全的理由,那么它的“中立”、“没有情绪”就是它能为全世界人们接受并传播开来的原因。就全世界使用Helvetica 字体的人数来说,它已然
是一款成功的字体了。
再次,字体也不应该是有情绪的,符号与文字的作用应该在于传达信息,在于它们的普适性而不是喧宾夺主,对文本内容有任何的歪曲或误导读者的理解的做法都是不正确的(当然,美术字体除外)。
• 关于Helvetica正负形的对比与平衡和它的高度可读性


        大多数人都会比较关注“正形”,而忽略了看似不存在却时刻潜意识影响着它们的“负形”。而瑞士人恰恰更加关注字体的“负形”。字谷与字形之间的空间能把字母牢牢的固定住,而“负形”传递给你的这种稳定感却是潜意识的。虽然说Helvetica是一款隐藏在环境之中的字体,即使读者在阅读时没有感受到字体的存在,但是整体的视觉效果其实是字体与它周围的空间一起传递给我们的。Helvetica 的“正形”与“负形”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衡的对比,它的字母所包围的面积与它的字母笔画所占的面积是一样的,这种字母与空间的关系给人一种冷静、平和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是很适合阅读的氛围。
此外Helvetica的字间距紧凑,字母的 x 高度比较高、笔画始终是以水平或垂直收尾、字体能够在运动中依然保持清晰等的特点都提高了它的可读性,这使它广泛被用于政府标志、航空标志等公共设施标识中,而Helvetica 在这些场合中的应用也扩大的它的知名度与权威性,使得它能够被更多的企业所使用,它本身的高可读性和能够与一些公共设施标志相辅相成,使得它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字体。
• 关于字体的含义、字体的作用与字体的价值


    字体的含义不是在于它本身,而是在于文本的内容。“字体是一个界面,一面是读者,一面是作者的思维。” 好的字体应该像一个容器,而文本就是容器的内容。好的字体应该是方便阅读的,能清晰准确的传达出文本的信息。正是由于这款字体是中立的不带有情绪的,所以它能精准的传递出文本的内容而不扭曲作者的意图,所以它更支持读者开放性的解读,文本的内容经过读者的再创作之后形成了作者与读者的互动。
• 关于字体的作用与价值我想引用朱伟志先生的一段话


       他说:“Helvetica一直感动着我,这是因为他使我看到了一款字体是如何忠恳帮助人们清晰、准确地表达和理解文字信息。文字这一符号体系,作为社会记录和交际工具是为他人和社会而存在的。文字的社会公器性质确定了他必须是易学、易写、易记和高效的,必须在全社会甚至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使用和认同。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文字的社会效用。Helvetica的简约、均衡、清晰、精致正符合高效表达和理解文字信息的需要。由此,我懂得了字体的价值不在于字体个性本身,而是在于字体的普适性,即能被不同种族、不同个性的人群广泛接受。Helvetica的传奇恰好证明了文字学家王凤阳先生《汉字学》中的一句话:“一种文字的力量在于掌握它、使用它的人数、在于它的被使用率和应用范围;一种字体的力量也在于他的被使用人数及频率上。 ” 朱伟志(方正字库,北京)
• 隐匿在环境之中的字体

        Helvetica的动人之处在于它就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慈祥长者,当你不需要它的时候,他默默和环境融为一体,而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眼前。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化、过剩化、碎片化的时代,我们最不需要的就是信息。走在路上,荧幕在说,地铁在说,海报在说,而它们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吗? Helvetica 的存在像是帮我们过滤掉了一些信息,它让我们对无用的信息“视而不见”。而当我们需要信息时,比如说我们想找到紧急出口,想找到洗手间,它又及时出现去帮助引导我们,平复我们的不安与焦急。而某一天他若是消失不存在了,我们必将手足无措
• 关于好设计


        无论如何,Helvetica是good design 。它经典,却又历久弥新,能够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多元化的社会畅通无阻并获得广泛的认同;它含蓄而谦逊,就好像是隐藏在环境之中从不曾出现;它简洁,实体与空间的对比关系处理的均衡得当;它真诚而易读,它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文本的内容却不带有一丝其他的干扰;它好像没有经过设计,它的存在是那么理所当然
文 by 三万sunvine 2014.06.02

  《字体传奇》读后感(四):一个字体的传奇故事

for 《艺术与设计》2013年1月
对于并非专业从事平面设计的人来说,Helvetica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然而,这款以拉丁文命名的字体一定不会让人感到陌生。从松下、无印良品到宝马、美国航空,无数家公司使用Helvetica作为自己的标志字体。苹果操作系统将Helvetica作为默认字体,微软常用的Arial字体也来自于它。即便在中国这个非英语国家,举目四望,也很难找到没有Helvetica驻足的角落。
        在欧美平面设计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衬线字体的百年演变,其终极表现就是Helvetica。”这句话虽然稍嫌夸张,但却恰如其分表现出Helvetica的重要地位。作为瑞士哈斯铸字公司(Haas Foundry)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推出的代表性字体,Helvetica不仅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拉丁字母字体,更在法律、政治、经济界发挥了微妙作用,成为了超越平面设计本身的文化现象。
        正是因为坐拥这样的影响, 对Helvetica身世的记录从来没有停止过。2005年,挪威设计师拉斯·缪勒与几名来自德国、瑞士的设计师一起,撰写了《字体传奇》一书,将Helvetica的今生今世一网打尽。 2007年,在Helvetica诞辰50年之时,世界各地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伦敦设计博物馆举办了“50-Helvetica”展览,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也推出了Helvetica 五十年(50 Years of Helvetica)特展。也在那一年,英国导演Gary Hustwit拍摄纪录片《Helvetica》中,作为献给这款字体的五十岁生日礼物。
        世界范围内的强力波让很多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这款传奇字体。而今年,也就是Helvetica五十五岁生日之际,《字体传奇》一书终于迎来了自己的中文版本。这段设计界的传奇故事也终于得以在中国流传。
        
        一个字头的诞生
        1950年,爱德华德·霍夫曼打算为瑞士市场做一款新的无衬线字体。在当时,最红火的无衬线字体是1896年由柏林字体公司伯涛德推出的Akzidenz Grotesk。为了同柏林字体公司竞争市场份额,霍夫曼所在的哈斯铸字公司当然支持他的尝试。但是,现实的问题横亘在设计师和公司眼前。
        上世纪五十年代,设计排版还需要使用金属活字。一套完整的字族需要几千个活字。这就意味着,一个中等规模的印刷厂如果想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一套无衬线字体的金属活字加起来一共有791公斤,而这些活字的价值超过1.1万瑞士法郎——在当时,这笔钱足够购买两辆大众甲壳虫轿车。从这些数字中不难看出,在当时,开发一种的新的字体确实需要审慎的考量。
        也因为成本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霍夫曼并没有贸然开始。一直到1956年,他确信已经到非动手不可的时刻了。因为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瑞士进口的金属活字数量剧增,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除了Akzidenz Grotesk,其他字体公司也逐渐扩大了市场份额。让霍夫曼又气又恼的是,一些小公司在Akzidenz Grotesk字体基础上略加改造,然后以低价出售。在没有版权法规保护的当时,设计师和字体公司拿这种公然的“山寨”行为完全没有任何办法。
        “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市场份额,我们必须再创造一款全新的无衬线字体。”霍夫曼在自己的文稿中陈述了这样决心。于是,他联系了马科斯·米丁格。
        确切来说,米丁格当时在哈斯铸字公司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设计,而是市场销售顾问。这份工作让他非常了解客户的需求。
        “设计师的工作就是战斗,与丑陋战斗。”五十年后,在纪录片《Helvetica》里,白发苍苍的米丁格回忆起当初设计的细节。在咨询了一些瑞士一流设计师以后,两人决定舍弃独特造型,创造一种简洁大方的字体,“一种能够表达一切现代主义信息的字体”。
        最初的几个月都被用在调整单个字母的字形上。霍夫曼接受了米丁格的建议,缩小了字母之间的间距——这与当时的潮流完全相反。创造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在那个活字时代尤其如此。每次调整字形和间距,都需要重新制作字样和字模。对技术人员而言,每次微调都意味着四至七个小时的额外工作量。
        1957年的春天,两位设计师通过书信,对字体的细节进行了完善。他们选用了一些象形诗中的名字作为样本。在这个过程中,霍夫曼第一次表达了他对这款字体的赞赏之情:“这款字体看起来很棒!”在对比了其他字体后,他越来越有预感,这款新的字体会获得成功。
        1957年6月1日,在瑞士卢塞恩的“平面57”博览会上,新字体首次亮相。当时,它被定名为“Neue Haas Grotesk”,意为“哈斯的新字体”。在博览会后不久,霍夫曼就在信里客气地询问米丁格:“如果有空,是否可以开始做一本新的广告宣传册?”因为他已经开始不断接到来自各地的针对Regular级的订单了。
        
        时势造英雄
        为了扩大国际影响力,1960年,哈斯铸字的德国母公司斯滕贝尔(Stempel)考虑将这款字体的名称由“Neue Haas Grotesk”改为“Helvetia”(即为拉丁文的“瑞士”)。当询问到霍夫曼的看法时,他表示:“你不能用一个国家来定义一种字体。”他建议定名为“Helvetica”,意为“瑞士的”。
        霍夫曼的意见得到了采纳。这个名字也恰如其分地将瑞士的中立形象与这款字体的特点联系起来。没有笔触、圆滑流畅的中性感,以及清晰规整、易于阅读的清洁感,是Helvetica最为重要的特点。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这款字体获得了许多企业的青睐。许多公司选择Helvetica作为机构公务标准字体。他们相信,这种简洁明了的字体能营造高效的企业形象。
        1962年,奥托·艾舍尔在为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设计新视觉形象时,选择了Helvetica。这是这款中性字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开始。第二年,斯滕贝尔公司完成了Helvetica在美国派卡系统中的兼容,使这款在欧洲已经获得成功的字体得以登陆美国。1967年Helvetica成为美国航空公司的公务字体。这些大型跨国公司,将这款字体的身影带到了世界各地。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Helvetica几乎横扫全世界使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的国家。它简洁中性的特点让它不仅为跨国企业所青睐,也成为很多政府部门和公共设施的首选字。特别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设计师玛西莫.维格尼利 (Massimo Vignelli) 为纽约城地铁设计了标识系统和地图后,Helvetica就几乎垄断了政府部门的所有标志。美国联邦税务局的税务报表使用的是Helvetica,加拿大政府的联邦认证制度也使用了这个字体及其各种版本。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大显神通,使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其列入最早的馆藏字体。
        “Helvetica的成功是绝无仅有、无可复制的。它的成功除了字体设计本身外,还有字体开发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推广能力,还有它诞生的时间、地点以及随着媒介技术的演进作出的积极调整,这些都是无法再次复制的。”平面设计师杨林青说。时势造英雄,Helvetica恰好生在了属于它的时代。厌倦了花里胡哨视觉设计的从二次大战噩梦中苏醒的欧洲,找到了瑞士国际主义作为新的依托和希望,也将这款“瑞士的”字体推到了顶峰。
        Helvetica的“中性”意味着无差异的简洁表达,同时也意味着没有感情的冷冰冰。这种“中性”既是很多设计师疯狂追捧Helvetica的理由,也是一些反对者讨厌Helvetica的原因。设计师David Carson 说:“Helvetica没有表现力。无论它写的是什么,就像一个很平凡的人在那里很平淡地say hello一样。”而Stefan Sagmeister的批评则更苛刻:“我对通常意义上的现代主义是失望透顶的。他们太无聊啦!我们拿到一份手册,它们都有着大量的留白,上面写着几行用Helvetica一类字体的小字、下面来个抽象的小LOGO、再配一副商务人士走路的图片……这些真是无聊透顶。”
        “一款流行的字体就注定有人会喜欢,也有人会很不喜欢。”李德庚是《字体传奇》的中文版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我个人的感觉是,喜欢现代主义的设计师通常会喜欢这种字体。当然还有一些人是因为这个字体太流行了而不喜欢,就像讨厌口水歌一样。”与一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走出的设计师相比,中生代的设计师视反叛和颠覆为己任,清洁的Helvetica正似一个严谨的母亲,唤醒了这帮设计师的“青春期反叛情绪”。而多少有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因为被跨国公司广泛使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这些公司支持越战,Helvetica也连带遭殃,被平面设计界的反战分子抵制。这种与时事政治紧紧相连的命运,大概也只有Helvetica这一种字体拥有。
        从诞生之日起,Helvetica走过了活字排版时代,也经历了照相排版,最后走入了数字排版时代。苹果操作系统将Helvetica选择为默认字体,微软常用的Arial字体也来自于它,这些选择让这款拥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字体迎来了新的春天。2007年,在瑞士Helvetica五十周年大会上,主要议题就是“Helvetica会一直流行下去吗?”中文版《字体传奇》的出版,似乎为这个五年前的议题,遥远地回应了一声“YES”。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