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酒徒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酒徒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17 21: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酒徒经典读后感10篇

  《酒徒》是一本由刘以鬯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2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酒徒》读后感(一):完全屬於中國人自身文學創新突破表現的作品

這部小說是中文世紀百強裏頭,最特別的一篇,因為我是先從英文的世紀百強小說開始看起,在英文世界裏頭,近代以“意識流“文學為整個潮流的頂盛,台灣讀者對意識流會比較有印象的,應該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為主。不過完全的意識流文學在全世界大部份的讀者還是占極為少數,也因此在中文世界裏頭其實是非常難接觸到這種純“意識流“文學的。
 
  而作者“劉以鬯“這部『酒徒』幾乎就是中文世界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作。雖然作者本人是不太想承認這部小說是屬於意識流文學,但就結構和寫作手法而言,我想稱之為華文世界的意識流代表作是不為過的,不過不可單純地將其作品就歸類於其中,我覺得作者事實上還是作出了有別於國外文學不同的水準,這應該完全屬於中國人自身文學創新突破表現的作品。
 
  小說主角老劉身為一個研究文學的文字工作者,在生活理想中拔河,為了糊口他選擇給報社寫武俠小說,但與心中的理想背道而馳,扺不住內心的矛盾只好開始用酒灌醉自己,讓身體不時地處於酒精作崇的虛幻世界之中。
 
  然而有些事情卻是無法用酒來逃避的,在有些情形之下,儘管喝了不少酒,卻是比平常任何時候還清醒。
 
  他遇到了三個女人。一個是為了金錢不擇手段的美麗女子張麗麗;一個是房東未成年才十七歲卻已迫不及待進入成人界的女兒司馬莉;一個是一樣未成年更年輕才十六歲有顆飽受滄桑早熟心靈的舞小姐楊露。
 
  他喜歡張麗麗,他討厭司馬莉,但他卻愛上了楊露。
 
  他碰上了對文學充滿熱忱的麥荷門,想找他當“前衛文學“的編輯,然而在創刊前他又退縮了,他不相信前衛文學能被大眾接受,真正前衛的文章是沒有市場的,他不能看著麥荷門為了理想賠了一大筆錢,但前衛文學依舊出版了,但裏頭的文章最後卻愈來愈不前衛了…
 
  為了生存他也寫了電影劇本,電影上映了,劇本是他寫的,但卻是被算計剽竊走的,只被支付了應付的小小報酬;他還寫了黃色小說,市場反映奇佳,許多編輯爭相要他寫連載;不管做什麼他最後還是喝更多的酒,卻永遠也麻醉不了心中的那顆文學之心。
 
  小說中充滿著亦詩亦散文的字句,各種荒謬誇張的畫面不斷地出現,對生活、對時代、對文學、對戰爭、對你、對我、對他、對外星人…做出許多思考,做出許多回憶,做出許多批判,但就是不敢做出決定,只有逃避、逃避、再逃避。正如許多我們思索過最後卻只能兩手一攤、無能為力…
 
  小說最後他把生活的一切全搞砸了,那天早上終於痛下決定戒酒後,他傍晚卻又喝了幾杯白蘭地。
 
  看完後我發現真是太令人驚豔了,華人世界竟然有人可以寫出這種不凡的作品,一查之下,這小說三十幾年前就出版過了,在今天這樣的年代看來,小說中的時代感相當真實,文句的組成也相當前衛,無怪乎一般市場無法接受這種文章。
 
  小說中作者也對中西文學作品做出了相當精深的評論和批判,足見作者文學實力之豐厚,也可說是中國文學評論作品的開端。在國外行之有年的文學評論,在中國卻是近年才開始起步,更不用說戰爭時期了,在這種情形之下,文學的優劣都只能掌握在少數的出版編輯手上,在守舊和保守的風氣之下,出版商當然排斥創新,能賣錢的就是好作品。
 
  關於這部小說大家應該可以在網上找到許多評論,我就不多談小說內容,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對於一般輕小說已經無感,想要激刺已經腦神筯僵化許久的朋友來說,這應是一帖良方。

  《酒徒》读后感(二):躲在酒杯中的芝士分子

刘以鬯小说《酒徒》描绘了一文人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社会窘迫的遭遇和他恍惚迷离的醉语。主人公酒徒的身份是文人,嗜酒之人,借酒消愁之人,故称“酒徒”。在香港六十年代通俗小说盛行的文坛,或称主人公为写手更为恰当,因为写文章的人都在制造商品,他几乎被当作一架写稿机。而主人公的失意有多方面的原因,文字上的堕落,文学理想的破灭,感情的发炎,统统使得他愁怨结肠,于是他借助酒来浇愁,酒成了他唯一的依靠与避难所。酒徒徘徊于醒与醉两种状态之间,文本混杂着人物的挣扎、语言的雀跃、文学的讨论,看似以一种叛逆的姿态在逃离现实,实则在叙事的思路,题材的选取与精神的内核等方面仍离不开传统模式,指向的终点还是社会现实。
酒杯中的游泳者:酒徒的多重姿态
解读其人物特征不妨从酒的多重味道谈起。酒杯里盛着堕落的味道,酒徒的醉意贯穿全文。小说写明了酒徒是如何一步步毁掉自己的生活的。酒徒从一开始便是个豪饮的酒徒了,开门见山地就醉了,“我醉了,脑子里只有固体的笑” 。日后并无改观,只是迷醉地愈加了,至结尾下午在日记簿上写下“从今天起戒酒”,转眼之间,傍晚又在一家餐厅喝了几杯白兰地。屡次戒酒,屡次失败,若酒象征着精神的消沉,屡次戒酒失败亦暗示着酒徒无可挽回地走向消沉、堕落、虚空。
酒徒的生存方式以卖文为生。一个人的生存方式(即所干的工作)与其生活状态彼此牵连。借用“此消彼长”一词,两者的关系可谓“此消彼消,此长彼长”。酒徒所写的文在堕落,生活同在堕落。一开始写武侠,中途写过剧本,最后给多家报社连载黄色小说。生活上的窘迫导致文章不得不走向风尘化的不归之路。
除了写作操守,同在丧失的还有尊严。在王太居所,王太愿意“包养”他,而他拒绝了,说“再没有收入,我将成为一个吃拖鞋饭的人”。可见酒徒想靠自己挣钱,在他的观念中,即使是写自己所鄙夷的武侠、黄文,也比靠别人的施舍来好的多。可是经历了一系列挫折,最后他接受了雷老太三千元的“施舍”。似一条寄生虫,尊严全无。他此刻已放下尊严,承认自己的废然,决定再次搬家,弃甲而遁。
酒徒虽一开始就嗜酒,然他曾是个有文艺追求的书生,他的堕落不是个人的选择,更多的可以说是一个被社会同化的过程。现实的焦灼渗入他的骨髓,此处可以梦为证。小说开头第二章描述了这样一个梦境,酒徒梦见自己成为这个物质世界的胜利者,有恃无恐,“现在我有钱了,我将钞票掷在他脸上”。他的梦由物欲作主宰,连梦都被赤裸的现实法则牢牢掌控。理想在梦境中都居无定所。如文中谈起这样一个梦,“写新诗的人有罪了全被绑起来投入维多利亚海峡” 如果说他是一个热心文艺的人,他为什么不假想出一个人人关心文学,严肃文学有销路的梦境呢?大抵是因他对社会几乎是绝望的,理想的生存空间是逼仄的。在这种绝望中怎么可能想象出美好世界呢?他的梦境已经被强大的“社会性格”所同化。
如果酒仅指堕落,那未免太过单一,喝酒之人亦有难能可贵的情与义。文中提到一典故,“曹雪芹也是一个酒徒,敦城与他在槐园见面,寒气侵骨,敦城就解下佩刀沽酒。” 作者借酒徒之口直言佩刀沽酒,并且说明这种情谊在当今社会几乎不可见了。酒徒几乎是社会底层人物了,而他禁不住怜悯比他那些卖身的妓女。他的稿费并不多,但他将半个月的劳力塞在了妓女手中,“我是常常在清醒时怜悯自己的,现在我却觉得她比我更可怜。” 开头对妓女如此慷慨,结尾另一位妓女,留下一张纸条,骗走了他一百元巨额。而酒徒毫无愠怒之色,只是叹息一句“一个可怜的女人。” 酒徒从头至尾贯穿的仗义本色,对弱者的怜悯,为他的形象添了一层触动人心的滋味,如薄酒般淡淡的一层人情味,透着难能可贵的醇真。
酒杯里的液体,除了酒,还掺杂着眼泪。在这一坠入深渊的过程中,处处谈钱的现实压倒酒徒,然酒徒从来不是自甘堕落,苦涩泪水证明他的不甘。当麦荷门给他一封信,道“文学是苦役,孤独之旅”,看完此信,酒徒“将自己禁锢在房内,哭了一天” 。小说第十四章仅这一句话,却担着严肃的分量。酒徒内心挣扎,试图抵抗,抵抗无能,唯有哭泣。哭泣之后便是妥协,弃《前卫文学》,写《潘金莲当包租婆》,酒徒又一声叹息,“这是害人的东西,为了生活,不得不写。”
如上所述,酒有堕落、人情等多重味道,人物身上也体现出双重性,在矛盾中展现出酒徒的人格。酒徒挣扎于理想与生存、道德与情欲、追求与失落、堕落与自省的矛盾冲突中,他试图把持住自己的价值观念,但很多时候他不能不怀疑自己的立场而有所迷失,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呈现出交织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坚拒房东女儿司马莉的色诱,体现出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另一方面,他又会在极度苦闷的时候主动寻求妓女,以放浪形骸来舒缓内心的压力。他讨厌张丽丽的贪婪与世俗,但在生计艰难的时候也不由自主地充当她的同党,干起所谓“捉黄脚鸡”的勾当,企图敲诈纱厂老板。他向往理性、正直、纯净的生活,但又总是在现实中妥协、迷失,陷入痛苦的深渊。酒杯中装满人生的滋味,酒徒好似一位在酒杯中的游泳者,然这是一场受现实的驱逐的早已失去方向选择权的游泳,不得不向理想的反方向游去。

  《酒徒》读后感(三):先锋,是马原的虚构,是感觉的沉淀

作家刘以鬯借用《酒徒》的双眼,在半梦半醒中探讨究竟是做个严肃的文艺工作者,还是做个靠写通俗小说赚钱的寄生虫,来表达对当时现实社会的不满;王家卫借用《酒徒》,营造了一个半现实半科幻的《2046》,在烟圈中跟爱情捉迷藏,在记忆中寻找答案。两位作家背景相同,不知是故意,还是偶然,王家卫的电影中总有着与刘以鬯作品中的那种飘忽不定又琢磨不透的漂泊感。
片头的“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与片尾的“一若牡丹盛开,她站起身,走了,留下既非是有非否的答复”算是王家卫对刘以鬯先生的致敬,而将这两句原话放在电影中却也是恰到好处,由新的苏丽珍开始,片尾再与其呼应。
除了语句上的应用,人物的创作也很符合原著。老刘与周慕云都是是表面看上去喜欢出入夜总会,懂得应酬,喜欢结交朋友的人,书中多次描写老刘与张丽丽,司马莉,杨露等混乱交杂的感情。电影中也是如此,如白玲对他说“你有这么多女朋友,这种日子(圣诞节)能没安排吗?”但实际上他们却是内心是极度厌世与孤寂的一群人。就像电影中那辆开往2046的列车,必然经过1224,1225这两个地方,由于是严寒之地,需要乘客与另一人相互拥抱才能渡过,后来我们才明白所谓的1224,1225就是所谓的圣诞节,那个被周暮云感叹为最需要温暖与拥抱的日子。试问什么人最记得情人节?不是热恋中的成双成对,而是形单影只的死穴。
除了男主人翁,《酒徒》中“我做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梦。我梦见太空人在金星唱歌。”可以作为《2046》科幻部分的羊水,让王家卫的灵感诞生了王菲,刘嘉玲那些个女机器人。“每个去2046的人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回他们失去的回忆,因为在2046这个地方,一切事物永不改变,没有人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没有人从那里回来过。”正是电影中那个坚持的日本人,最后打动了王小姐,成为第一个改变去过2046这个地方的人的命运。这也印证了电影里面的那句“只要你不放弃永远都有机会。”而你说周暮云不懂得这个道理吗?不,当他明白的时候,或许对方已经放弃了。原本新的苏丽珍可以带给他一段新的开始,但那个时候他没有珍惜,就像周暮云对苏丽珍说的“有一天等你放下一切,记得回来找我。”其实,这句话是说给他自己听的,当自己想明白的时候,或许一切都回不去了,毕竟现实不是2046。“司马莉是包租人的女儿,今年十七岁。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她会走进我的卧室喝杯酒”《酒徒》中对这个早熟女孩的描写算是挺多的,但在《2046》中却没有过多的描述,董洁扮演的王洁雯这个早熟的少女仅一闪而过
而从手法上来说,《酒徒》严格意义上算是中国意识流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人物经历不能构成完整有序的情节线索,事件的发生与时间的发展也无任何序列关联,却成为人物意识流动的一个又一个外在引源,带出人物绵延不断的薏识之流,这与文章中的酒徒身份恰好相结合,以半梦半醒的醉态下讲述整个故事。从这本小说的背景1963年,我们可以知道当时香港发生了罕见的旱灾,各行各业停工裁员,市民苦不堪言,20万人被迫远走他方。在这种大环境中别说工作难了,吃饭洗澡这些现在看来的生活琐事都成了大问题。从文章中“我欲乘坐太空船去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因为第二次的洪水将振滔而来地球又将淹没”可想而知当时刘以鬯写这篇文章的心情了。《2046》的开端也是从故事的想象中开始,然后运用时间空间顺序错乱,思想情绪交替等,利用蒙太奇手法串联,这种说故事的手法很符合《酒徒》中的意境。
不过既然《2046》是根据小说改编的,自然有其独特性与原著不同之处。
《2046》鉴于是电影的关系,比原著更加通俗易懂,并且有时间概念的,电影里的场景往往都在线性时间的过去和未来中虽呈现出一种悬置状态,但王家卫不断地用细节去强调时间概念,从2046年,1966年12月24日,1967年5月22日……我们可以清楚理解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尽管其中穿插着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但《酒徒》则不一样,由于属于意识流小说,全篇不注重时间的概念,甚至没怎么提过,虽不是全以老刘思维活动为主,想一次看懂却是有点难度。两部作品虽都带有“实验性”,结果却是出乎的成功。
但在立意上,《酒徒》显然更胜一筹,它倾向于批判当时香港的社会现象,说教意味浓,如文章中讽刺意味极强的“如果没有作品的“作家”们想称霸世界文坛,只要多付些路费,就可以畅所欲为了。”道出了当时香港没有正真的文学氛围,有的都是铜臭味。三个排比句“香港真是一个怪地方…….”,类似这样的手法文章中还有很多,直接抒发对香港现实社会的不满与痛心。而文章中大部分他与麦荷门的对话,也可以看作是他老刘与另一个自己的对话,一个思想的天使,一个现实的魔鬼。一方面他不忍心浇熄麦荷门创办纯文学的热情,因为自己也是个爱好文学的好青年;另一方面,由于现实的窘迫,不得不拜倒在金钱的诱惑之下,毕竟人活着都得吃饭。《2046》用周慕云的话说就是描写一群痴男怨女的爱情故事。由于周慕云的痴,导致了很多怨女的产生,又由于对怨女的眷恋,产生了多个类似周慕云这样的痴男等等,反反复复。眼泪的蒸发,引起了潮湿的回忆。

  《酒徒》读后感(四):将一个落魄酒鬼的生平与文艺评论贴合在一起。既是为香港文学立传,也是为香港立传。

       看主人公在文学良心与苟且活着间艰难抉择,不免潸然衣襟,惟愿他早日脱离苦海,《酒徒》便成了读到的第一部盼着主人公死亡的小说。
       小说写到的香港文学背景,因武侠和香港电影泛滥等背景较为大陆人熟悉,所以阅读起来对作者写就的香港文学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深有体会。
        今天恰好读到一篇文章《所有事不过是一拖二懒三部读书》,写到阅读量的问题。正好也照应了在阅读该书时读者提到的现代和后现代的各种诗人、作家及作品,赧然。又由于港台和大陆的许多书名作家译名的不一致,深深考验着读者中学文学知识的积累情况。
       最后说一句,这部小说对话较多,作者习惯于用破折号来标注,导致整部书排版的宋体字看起来怪怪的;作者对长短句的运用都得心应手,段落长短不一,又导致行距看起来怪怪的。阅读体验不是很爽。不过,大概这个不爽时从封面开始的吧,——编辑为了契合小说基调设计的黑色大宋体字无行距的封面。

  《酒徒》读后感(五):选择做一个懦夫

人生,因为没有勇气选择死,所以只能选择活着,然而看得太明白的人,活着是很痛苦的。因而人总是要学着欺骗自己。

只有人是唯一追求意义的动物。“然则人生的“最后目的”究竟是什么?答案可能是:人生根本没有目的。”

每个人的生存状态都是不同的。“我”、张丽丽、麦荷门、司马莉、杨露、包租婆、老太太…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活着,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有的清醒,有的不清醒。

有的清醒后继续着,如张丽丽(是我认为明白这个世界后活得最潇洒的人);有的清醒后只能选择死亡,如老太太(生命的意义崩塌了);而有的,是拒绝清醒地努力挣扎奋斗着,如麦荷门,亦有着一种令人钦佩的勇气。而司马莉,则像个孩子,的确也是个孩子,拒绝清醒地想要玩弄人生。杨露,则傻傻地承受着生活的暴击,怀揣着愚者的想象的希望。

他们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到处都是人生的荒诞。

情感、金钱、欲望。孰真孰假,孰重孰轻。

人性的贪婪,克制人性的贪婪。人性的光芒,被掩盖人性的光芒。

我们能选择的只是活着的方式吧。

西西弗斯看透了,却依然选择不停地推着石头,寻找意义,日复一日。酒徒看透了,选择不断地在酒精的麻痹中欺骗自己。

我没有西西弗斯那样的勇气。因而只能像酒徒一样,选择做一个懦夫。以那偶尔闪现的幸福和快乐为酒,欺骗自己。

  《酒徒》读后感(六):绝望似酒无休

用一个晚上看完了酒徒,只是觉得压抑。颇有点太宰治颓唐绝望的人生境况。作者自己也说,成书于苦闷的时代,为稻梁谋娱乐他人,偶尔也需要娱乐自己。然而这种娱乐并不是让人开怀的东西。通篇的意识流,阅读之间整个人仿佛堕入醉酒后的眩晕里,天旋地转,哪里有什么逻辑,眼里掠过的词组句符都不假思索,仿佛天花乱坠。可是我没法拒绝。为了偶尔跳蹦出来的诡魅的比喻,迷幻的想象。六十年代的文章,就能有这样的气色,已算得上当年后现代主义的先锋。

说起酒徒,便想起古龙。酒壮胆色,美人下菜。乐也,醉以咏之。苦也,醉且谴之。可惜小说里同样写着武侠连载的酒徒,却丝毫没有潇洒侠客的游魂。他笑话武侠,鄙夷黄色故事,却又靠此寥落码字谋生,哀嚎着严肃文学已在香港行将就木,却对创办文学刊物嗤之以鼻。背井离乡漂泊,在快速隆起的商品社会没法求得文学理想的立锥之地,又放不下清高架子的文人,在生存面前,更像没有立场的软骨动物。于是买醉就成了死亡之上唯一的逃避方式。寥落的人,也只能与寥落的人作伴。但最后,就连死也都不能如意,买醉的舞女和疼他的疯阿姨都离他而去。在酒徒看来,酒是如何也戒不掉了。就像绝望。

我竟想起自己来。

  《酒徒》读后感(七):就这样醉了,长醉不醒

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
又有多少事情,滑过我手心,任我独自评说。
沉浸在酒里,麻醉自己的人,有福了。
在空气中胡乱抓一把忧伤,泡进酒里,吐入几口悲伤,用古老而永恒的咒语封口,封存。
快乐的时候,浅斟
失落的时候,豪饮
痛苦的时候,一干而尽
快乐的收割机,失落的收容器,痛苦的粉碎机
是那,岁月的时光机
还记得,喝酒之前,你我是落寞的枯树,萧萧落叶,抖落满地的青春记忆。
而如今,几杯入肚,仿似回到童年池塘边,看细雨变暴雨狂注,直使激情横流。
酒是好酒,奈何是杯苦酒。
读完《酒徒》,我猛然发现,不喝酒的人一旦醉了,才是真的一醉不醒。
爱上《酒徒》的人,大概就是这样的醉酒者。
在这个时代,你可以爱女人,爱唱歌,爱赌博,爱金钱,爱旅游,爱所有一切
——除了文学,真正的文学
不然,你就是酗酒者,活在醉酒后的世界里,一切那么朦胧,一切又过于清晰,方正就是一切跟常人不同。
真正的酒徒,不过悲伤;
这样的酒徒,满身的寂寞。

  《酒徒》读后感(八):世人皆知《2046》,却不知《酒徒》

大学时一直想跨考到中文系,在图书馆里整日泡着,于是就初逢了它——《酒徒》。
《酒徒》是唯一一本被推荐为中文系必读书目的香港文学作品,但是鲜有人知它正是电影《2046》的故事来源。该书是中国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作者用凌乱的、呢喃的碎句断片写出一段混沌的经历。
全书以两条线索为导向,一条是主人公“我”和几个女子的爱恨纠葛,另一条是作为作家的“我”在文化沙漠的挣扎。主人公“我”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作家,喜欢喝酒。有一腔热情愿意投入文学事业,和朋友开办杂志社,但是在香港这样的文化沙漠屡屡碰壁,最后不得不靠写黄色小说维持生计,全书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的失望,对文学梦破碎的无奈。作者写到,“文章变成商品。爱情变成商品。女孩子的贞操也变成商品。”“我”在出租屋时受到房东女儿司马莉的勾引,对舞女杨露心生好感却也无果。在那样的社会,女孩子过早成熟,却拥有冷漠的世界观;为了生计被迫出卖肉体的舞女虽有纯洁的心,却也不得不为金钱服务。文章以“酒”为题,全文的文字看似有一种酒醉之后的呢喃和昏迷,但是又不乏对社会、对人生的鞭笞和唾骂。搬离司马家,在新的出租屋里遇见了有精神病的雷老太太,在对杂志社彻底失望之后,酒醉的“我”对雷老太太出言不逊,伤心的老人最终自杀……全文运用一种灰色的基调,读来使人觉得主人公所处的社会毫无生气,极尽萧条之感。
看《酒徒》很容易被作者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因为文章很真实,第一人称的写法让读者从作者的角度去经历了整个故事。“我”是虚构的人物,但也未必不是作者本人思想的代言人。作者写到,“谁能了解我呢?我想。现实是残酷的。没有钱交房租,就得睡街边;没有钱买东西吃,就会饿死。有些作家为了生活去教书,去当白领阶级,去摆书摊,去做舞女大班,去编报……都不成问题;惟独一个文艺爱好者就不能依靠通俗文学来养活自己。”文章没有运用艰难晦涩的文字去疏离读者,而是用一种聊天式的写法娓娓道来,有颓废,有讽刺,有批判,像是在看一本日记。个人认为,如果没有极强的文字功底,意识流小说很容易写成杂乱无章的心情日记,但是作者善于运用文字为文章服务,看似不着边际的意象其实表达着相同的灰色基调,虽然是凌乱的碎句断章,但是逻辑清晰,在行云流水般的思想流里引人入胜。
前段时间朋友要我推荐给他几本好书,我推荐了《酒徒》,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相信每一个人都能从中受到些许感动。

  《酒徒》读后感(九):历史架空第一作家

    在写历史架空小说的作家中,酒徒堪称是里程碑般的人物,其语言质朴凝练,感染力强,比大多数同类作品更具真实感和厚重感,而这恰是很多历史类作品最为缺乏的东西,也是需要相当高超的写作功力才能实现之处。酒徒能在娓娓叙事的同时,将战场的残酷、爱情的凄美、人性的狡诈、政治的沉重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从容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写作水准着实令笔者高山仰止,个人感觉已经追及甚至超越老舍、巴金这种传统作家。每天看别人的作品,笔者心中也曾蠢蠢而动,前些天一度翻涌自己也写一部的念头,然而在看罢《家园》之后,这种不自量力的冲动已经烟消云散了。
  《家园》是笔者迄今所看过的写作水平最高的历史类小说,这部书以隋唐之交的乱世为背景,以一个小人物逐渐成长的过程为线索,以权谋、政治、军事冲突为骨架,给读者展现了一幕栩栩如生的隋末画卷。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写作手法,通过主人公的挣扎、奋斗、快乐、悲伤,作者轻而易举便将读者带入一千多年前的世界,让我们的心跳随着主角的脉搏一同跳动。
  这部书的感染力比较强,多有令人掩卷感喟之处,对人性的挖掘也比较深刻。主角李旭不是跨越时空的穿越者,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小人物,出身卑微,却凭着自己的努力脱颖而出,一把刀砍遍大江南北,直至砍出一块自己的天地,守护了无数在乱世中辗转挣扎的可怜百姓。与很多历史架空小说不同,本书的主人公并非那种拥有争霸天下欲望的野心家,而只是一个正直善良、同情弱者的好人,尽管曾经遭遇了无数的黑暗倾轧,却仍能不改初衷,坚持自己心底的善良。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和平能够早日到来,好让百姓能从这乱世的梦魇之中解脱。在那个兵荒马乱、道德沦丧的乱世,纵然处处良知毁弃,满眼尽是李渊、李世民、罗艺、刘武周、梁师都这种投靠异族,卖国求荣的野心家,可在黑暗之中,总会有胸襟坦荡,正直无私,把百姓存亡放在第一位的英雄,长笑拔刀,用自己的热血染红历史的篇章。
  作者对隋唐历史的掌握比较深刻,得以挣脱了传统错误史观的束缚,给被李唐妖魔化的隋炀帝重塑了人物形象,让我们能够对这个功绩卓著、泽被后世的千古一帝有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此外,作者还用大量笔墨剖析了大隋盛世亡国的真正原因,从被后人胡乱解读的诸如“修运河”、“隋炀帝荒淫无道”等虚假原因背后,揪出了令大隋灭亡的真正推手——祸国殃民的阀门大族对限制贵族特权,试图给寒门百姓提供晋身之阶的隋炀帝的反扑,给我们展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只从虚假的历史教科书和演义、电视剧中了解过隋唐历史的朋友,不妨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矫正你已然被扭曲的认知。
  这部书不是一卷英雄的史诗。在大部分历史架空小说中,我们看到的是群雄并起、汹涌澎湃的历史浪潮,是豪杰人物指点江山的雄姿英发,然而在酒徒笔下,我们更多看到的,却是普通百姓在战乱中的痛苦和无助。不同于那些站在国家、民族立场上为文的作者,酒徒的书是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写地,比起征服四夷的威风,他无疑更看重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这便让他的作品在读时有一种暖暖的感觉。本书中蕴涵着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述寻常百姓在乱世中的不幸,在一幕幕金戈铁马的热血征战场景背后,是作者对人性的反思,对那些不顾百姓死活的野心家们的谴责,是对逐鹿天下者“一将功成万骨枯”自私本质的无声控诉。
  “百姓安乐重于皇权归属”、“改朝换代是换汤不换药,无非是变了一个收税剥削的主子“、”民生重于国家和民族“……这样的观点显然与政府竭力宣传的“舍小家保大家”、“集体利益重于一切”之类口号相悖。在统治者眼中,无疑那些重国家而轻家园的老百姓们更容易号召煽惑、驱策利用,更容易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付出奉献,像《家园》这种流露出“以民为本”思想的作品居然没有被禁,实在是颇出笔者之预料。
  《家园》的实体书名为《隋乱》,是将《家园》的精髓大量删减后的产物(大概是书中对豪门贵族祸害国家的谴责令某些人感到不安吧)。其实《家园》最出众之处,就在于思想凝重,颇具创见,因此此举给这部小说带来了致命的影响,不仅全书的灵魂被阉割一空,作者着意表达的很多思想也荡然无存,令其从一部思想深刻的佳作降格成了寻常的架空小说,因此大家在读时要注意选采原始版、完整版,以免错过最精彩的地方。
  《家园》就如同一杯醇酒,饮下之后,香浓和辛辣会从肠胃里直冒起来,一路冲出喉管,将你全身的激情,一分一分地点燃。

  《酒徒》读后感(十):颓

酒徒第一段第一句就让我惊艳了。 各种奇幻的梦境,大开的脑洞真的很精彩 。中文系的可以看看 ,意识流啊, 还有各种书的见解,诗体小说的形式还是挺有意思的。 可是读到后半段尤其是开办《前卫文学》之后,他变得越来越颓废越来越丧气,我就有些读不下去了,很压抑很讨厌这种面对现实无能为力的感觉,真的是彻头彻尾的loser。可能现实真的就是如此吧……

整本《酒徒》讲的无非三件事,一是酒,二是女人,三才是文学。作者放弃了文学,也拒绝了女人,唯独戒不掉的就是酒,因为酒上瘾,酒可以给文学灵感,可以喝醉可以想象,可以迷惑女人,酒徒一生可以放弃很多放不下酒,可能为什么这本书叫这个名字的原因吧,一个底层文学写作者的悲哀,作者也有点自命不凡,或者太把自己当回事,他确实有些才气,只是比喻成流落香港的海明威,笑。

最后还是戒不掉酒,不知道是该怨生活文学发展不好,还是该怨自己实在没有能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酒徒经典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