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18 21: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精选10篇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是一本由邹小樱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一):乐评与自传的互搏

在认识邹小樱之前,五迷于我只是一个虚化的存在,这本书里提到的五迷,种种举动,虽不是其中的分子,却是理解年轻人在共同的追随中形成族群,自我得以认清。但邹小樱在千千万万的五迷中跳了出来。这本书的写成自然是他这些年在音乐行业摸爬滚打的丰收,并将带他去往一个新的高地。比起他对上一本港乐主题的写作,《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更合适作为他的“自传”。
除了异于一般五迷对资料的奋力爬梳,邹小樱写作技法的进步,以及书里对“五月天宇宙”的建构,得益于他长期的乐评训练,以及由此延伸在微博、知乎、微信等社交媒体上,那些轻狂的试验。所以书里不尽然是五月天的年鉴和流水记,摇滚乐的背景和时代的风景都被小樱放进去,以作坐标,让五迷体认五月天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位置。当邹小樱决意不迎合出版社粉丝向的写作意见的时候,如此的处理,自然让此书有资格放进到文化意义的范围里被讨论,至于文化向的处理又是另一种的营销讨巧则可作后话。和邹小樱讨论过一个书的选题,大意是两岸音乐文化的互望。自然因为执行难度太大只能停留在头脑风暴的阶段。欣喜的是,《谁》一书部分实践了当时的一些想法,写的是对岸的人事,绕不开这一边的年轻人。
把邹小樱放进如今的乐评人行业(我们姑且认为这个行业是存在的吧)里会有助于对《谁》一书的阅读与理解。在中国原创和独立音乐还处在视四大乐评人或者《音乐天堂》为风向的时候,信息的阶层是简洁的。后来唱片行业崩坏,乐迷知识结构被互联网重建,邹小樱这一代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兴起中成长的乐评人自然有更大的话语优势。比起他的前辈张晓舟、邱大立、杨波,以及这两位之后的爱地人、大地等,邹小樱他们善于信息的搜索,以及网络社群的联系,更适应后来日益市场化的内地主流音乐环境,换之是音乐知识系统和美学的缺失或者说是把美学置于“快速迭代”之后。
邹小樱把自己人生进阶穿插在五月天九个章节的成长诗里,这是从他上一本书沿袭下来的技法,无疑让这本书在避开粉丝向的同时拉近与五迷的距离。如果对标张佳玮写的球星传记,邹小樱并不落下风,且出落得一手好“人设”。在乐评和自传的互搏中,对作者熟悉的人,才能读出文字里的焦躁。歌已经唱了,世界改不改变,那是世界的事了。邹小樱在写下这本书最后一个字之后,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让五迷们自行修炼。而他则继续对着摄像头,咬牙切切地洗脑:五月天距离伟大到底有多远。
文/邓卓华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二):后记——给所有因五月天导致“地球停止跳动”的你

(为该书后记)
对于许多名声在外的歌手来说,千禧年之后,每一年都是一道更难迈过的坎。
过去的六分之一世纪里,潮流取代了思想,MP3取代了CD,摇滚青年纷纷摇身变成了Chuppies,文艺成为了一种跟风式的自我标榜而非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歌手们的事业大都举步维艰
可对于五月天来说,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段,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逆流而上,获得了绝大多数歌手遥不可及的成就。五月天的音乐,有青春,有爱情,有风格,有深度,有旋律,有节奏,有充满荷尔蒙的吉他,有令人沉浸其中的现场。所有的一切造就了他们独一无二的粉丝文化,以及堪称伟大的商业帝国。
虽然无法亲历属于披头四、鲍勃·迪伦的时代,但我依然感到幸运,能和五月天一起度过从青春到后青春的岁月
“魔岩唱片”、简单生活节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老滚石”的张培仁(Landy)曾说:“对一个有风格的创作者,遇到没风格的媒体,你如何传递音乐本身的讯息,而不是进入媒体成为一个插科打诨的人。”这是一位严肃的音乐人在面对丑恶丛生的现实世界所做出的思考,五月天会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出道至今已贵为天团,依然保持绯闻绝缘体,一面跻身华语乐坛至高地位,一面用无懈可击的笑脸应对为他们摇旗呐喊的媒体,一面又坚持用最诚实态度面对音乐,面对歌迷。五月天的成功,向我们展示了,只要你怀抱不变的坚持,保有美丽的初衷,尊重每一个专业,穷尽抽屉底的创意,成功就在对岸。五月天让我们感受到梦想甜蜜和分量。
我无法形容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它不是一本乐评,也不是一本传记。它就是一本关于五月天的书。这是一个只有“偶像”而没有“歌手”的时代,难得的是作为“偶像”的五月天光芒万丈,作为“歌手”的五月天却又为流行音乐批评者提供了绝佳的研究文本,无论是他们的唱片还是演唱会(甚至电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还原五月天作为创作者的本质,为那些喜爱五月天或是讨厌五月天的人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也曾有一段时间和心里的五月天闹得割袍断义,对他们少不了口诛笔伐,高喊“你们不是五月天”。《第二人生》刚出版的时候,也不客气地在文字里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其中有一位名为“supermartian”的五迷在底下回应:“如果你认为五月天所代表的不被周围环境同化的坚持是所谓的‘青春’,而你已经对‘青春’腻了的话,那确实不如别听五月天了。从他们第一张专辑开始,每发一张专辑就有一批人站出来说失望,在一些人眼中,他们离所谓的最初已经越来越远。在另一些人眼中,他们却是十几年来没变。当然在更多人眼中,变了的值得,不变的可贵。”在这本书写作的过程里,我回看过去所写的关于五月天的文字,无意中看到了这段话,安静地躺在那儿。这让我想起了列侬所说,无论他们是留着拖把头,还是蓄起了胡子,也无论唱着在俱乐部上串下跳表演的歌,还是后来的那些只能在录音室摆弄的歌,他都不觉得自己变了,他们就是披头四,哪儿也不去。
在CBS《披头四:改变美国的一夜》之特别节目,即披头四们登陆艾德·苏利文秀(Ed Sullivan Shows)五十周年纪念里,大卫·格鲁(Dave Grohl,前“涅槃”鼓手,后组建“喷火战机”,任主唱)在演唱《Hey Bulldog》(是的,就是五月天用《雌雄同体》致敬的那首歌)前动情地说:“Beatles是我妈妈喜欢的乐队,是我最喜欢的乐队,也是我女儿最喜欢的乐队!”眼下,我给两岁的女儿唱披头的《Here Comes The Sun》、《I Want to Hold Your Hand》,也给她唱五月天的《终结孤单》、《恋爱ing》。未来的某一天,她是否会说,“披头四和五月天是我爸爸最喜欢的乐队,也是我最喜欢的乐队”,则有待染缸的浸泡,时间的检验。
谨以此书,送给我的五迷太太、即将成为五迷女儿,以及所有因五月天导致“地球停止跳动”的你。
以上。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三):一本写给青春的加长版的情书

不可否认,五月天是华语音乐的一个奇迹。五月天出道至今的这几年,也是华语音乐衰退的十几年。
尽管如此,五月天却可以保证发片的速度和质量,这是五迷们的幸运,也是幸福
这种幸运与幸福是寂寞的,也是美丽的。因为,那个繁荣的乐坛已经没有了,而只有五月天陪伴着我们。所以越来越多的老乐迷变成五迷,也有越来越多的听歌新鲜人成为了五迷。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是一本加长版的情书。我们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会不会想到,那些发生这些事情的年代,自己有着怎么样的风貌?
是高中时期,等待高考迷茫的自己?
还是情窦初开,第一次感觉到爱情年头的自己?
还是工作以后,单身的你,那个在人生海海中数着自己剩下的时间的自己?
五月天的专辑曲风之丰富,歌词之精炼,是华语音乐中的钻石水准之作,每一首歌都值得音符级别的聆听;而你会发现,在那些自己经历过的日子中,当期必定会有一张五月天当期发行的专辑,在里面有一首歌是写给当时的你的主题曲(不一定是主打歌哦)。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是作者邹小樱的听歌往事,却也是全部人可以去围观的青春笔记。
1999年7月,五月天出道发行《第一张创作专辑》,我读初中,而邹小樱在读高中,我们都在当时热火朝天的地方卫视音乐节目中看到了五月天;那个时候互联网还没有起步,却是我们最初的交集。那个时候,我最喜欢的女歌手江美琪,也是怪兽最喜欢的女歌手。
2001年,五月天发行《人生海海》,我读高中,而邹小樱已经考上了大学,我们通过拨号上网链接上了互联网,终于在网上找到了许许多多的跟自己一样喜欢五月天的人……而此时的我,与邹小樱已经通过互联网有了联系的可能。
2004年,《五月之恋》上映,我也刚上大学,而邹小樱已经从大学毕业。从县城来到城市的我第一次走进电影院,虽然是一个人去的,但是感觉不孤单,因为我知道来看电影的,都是喜欢五月天的歌迷……在另一个城市,刚刚毕业的邹小樱与我同样用清澈的眼神仰望了这部电影。
2008年,《后青春期的诗》发行,那时候的我毕业了,还没找到理想的工作,来到了广州。广州是一个普通电视也可以收看到MTV的城市,每天在天籁村里看到五月天的歌曲MV,是我最大的快乐。而那个时候的邹小樱,也呆在了广州,去了某门户网站音乐频道工作。
此时,我们终于已经有了联络,但从未相遇。
2009年,五月天把演唱会开到了广州,而邹小樱却因为公司的安排而去了北京工作。对照着他,面对广州并不好的就业环境,我也思考着是否应该离开广州。
2011年,五月天《第二人生》发行,我们也都开始面对自己的《第二人生》。邹小樱在北京工作一年多以后坚决选择了返回了广州工作,而我却在这段时间的选择中来到了北京工作。而我在北京工作的一年多时间中,参与的最多的,居然是五月天《诺亚方舟》全国巡演的工作。
2016年,五月天《自传》发行,我还是没有见过邹小樱,但是我看到了这本邹小樱的《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
我会把这本书与五月天的专辑放在一起,因为,那也是我的青春啊。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四):七月天里,这本书却和五月天《自传》更配哦

        五月天《自传》发片这一周以来,陈冠希、林志玲、霍建华、林心如、刘嘉玲、葛优等人相继都成了热搜的姓名,而我依然一遍一遍地听五月天,在这里也表达一下个人喜好——最喜欢是《转眼》与《任意门》,第二梯队有《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五月天他们就是有这样的能力,不刻意煽情,用欢快的节奏、强劲的鼓击,也能让人在歌词、旋律中,被打通泪腺,从《任意门》倒数回《干杯》《洗衣机》再到更早年的《永远的永远》《憨人》,不是因为听歌的我们敏感,而是在于,五月天唱的就是千千万个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当有人忙着为自己代言,五月天却那么准地代言了我们的青春。
        “X满自溢”不仅限于某种成分的液体,情感回忆、梦的力量都会在一些时候,被文字、被音乐、被脑海中闪出的画面给掏出我们的身体,有人只把这些存在了自己心里,有人把这些内容撰写成了陈信宏歌词之外的另一些文字。为了过往的日子,还可以是为了分别。“小九”专辑的分离情绪分外浓厚,被邹小樱先生《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新书烘托之后,更显得不忧自伤。
        因五月天写书这件事,差不多从他们《为爱而生》之后,每一次发片都可以做的,因为《为爱而生》时的五子,已经渐渐以摇滚乐和摇滚精神占据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耳朵、甚至是信仰,到现在,他们出道近20年,演过无数次的现场,发片不断,我个人也并非愿意称呼他们“伟大”,因为这么一来,他们就不显得亲切了,我就是喜欢阿信总是很自信、很强大的样子,给我们各种做梦的自由,说句反鸡汤的话:其实没人有空去夺谁做梦的自由,只要有五月天还在唱歌,何时不是几句词、几声旋律与呐喊,一个梦想的气场就搭建成框了?厄……但依照之前阿信的说法,当发行到第十张录音室专辑后,他们就真的不再发片了,那还会有谁给我们做梦的自由呢?
        是这样的感伤,也是多年来累积的情怀,甚至还要带着万分感恩的心情,《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才在小樱兄的指尖挥舞中,成字、成句、成段、成章,最终成书。
        有道是“装X可分先后,但真诚无论结果”。基于多年来对五月天那般的了如指掌,我本以为小樱是和我一样,从1999年五月天第一张专辑发行时就在Follow他们的,又或者比我还更早一些,谁知他晚于我,是自《温柔》起被五月天吸引的,但这并无妨,无妨小樱兄追到了五月天最珍贵的“蓝色三部曲”时期——那是五月天还在大陆这边不被人熟知,可以拿来做私人甄选心水乐团的时候,这本书中也有对这一段时光中的五月天,有更详实的描述与记载。
        我大概能理解那种,像是押宝、买注中了头等彩一样的欣喜,当曾经那么喜欢的一个乐团,到了后来成为国民天团时,这等心情自然欣喜,集字成书,便是把这些欣喜汇聚、表达的一个出口。就像小樱曾被五月天的音乐影响了整个职业生涯,我们都被五月天影响了不只一点点。这支成军第20年,出道已17年的乐团,以“不变”应万变,在我们自以为了解了青春、又想要再珍惜青春时,始终都还有五月天在以摇滚乐编制着我们做梦的自由——我格外喜欢小樱给这本书取的名称——这样一本不算乐评、不似回忆录、又不只是单纯站在乐迷角度对偶像表达花痴情谊的书,说到底,平实地像本随笔,工整也完整地记录了万千个五迷个体之一,被五月天改变了的这十七年人生光景。
        如果我们都没和五月天相遇的话……这是个有趣的假设,就像是,谁也夺不走我们给自己人生做假设的自由。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五):所以,我只能是平常歌迷

——爸爸说,我们这代人没有音乐。
       我说,也许吧,但我们还有梦想。
生于九十年代,身处太平盛世,其实很像位于制度完善、经济繁荣王国的君主,有种除了维持前人功绩难有建树的悲哀,就连音乐也像少了可以为之歌颂的对象,凝不出所谓的精气。老爸就总是嘲笑我的音乐品味,说我们这代人没有音乐,对此我也只能喃喃自语,道一声:“也许吧。”
平心而论,音乐之于我,是生活中的一味调剂,我对音乐的品味仅停留在一首歌曲好不好听、词动不动人的层面上,自然也不会疯狂崇拜迷恋某一位歌手或某一支乐团,只能作为一名冷漠的平常歌迷。
所以读《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这本书,不得不承认,对我而言是有那么一点拗口、吃力(其实在我的价值观认为为某个流行乐团作书立传本身是一件挺稀奇的事)。加之对于编曲、节奏等乐理知识所知甚少,所以有时难以体会书中某些妙处,自然也失去了部分乐趣。那么这本书,我就只能看其中的“五月天”情怀了。
五月天,五个因为梦想而闪闪发光的男孩儿,想必在爱他们的人眼里,他们必然是青春年华中浓墨淡彩的一笔。而透过邹小樱的描述,我们也不难发现他们同样是自己音乐王国的逐梦人。在梦想开始的地方,他们也像大多数追梦的年轻人一样,因为热爱而聚集,一腔热血,有棱有角,嚣张地想要改变世界;自然也会遇到挫折和冷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直面困境的决心和勇气,不断从周围吸收养分,不断填充丰满自己,决不妥协、逆风飞行、深入人心;同样面对成功与荣誉,他们也修炼得宠辱不惊,不忘本心,在坚持歌为心声的同时也学会与世界和谐相处的妙处,就像书封面写得那样,“这是我们的五月之恋,一本五月天与你的时间简史”,邹小樱以他乐评人的专业和乐迷的狂热,记录了这段关于五月天音乐的奇妙旅程,也饱含着陪着他们十六年走来的感动、欢笑与泪水。也许当初逐梦路上的少年们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有羽翼丰满、登上万人膜拜的舞台并影响深远的时刻,但他们的确是做到了、成功了,就像星火燎原般点亮着每位歌迷的内心,使他们心血澎湃、顶礼受教。
无疑,五月天的成功,是因为他们唱出了年轻一代对于梦想、青春、爱情、人生的种种体会,他们的歌像诗、像酒,流淌进乐迷们的人生之河:资深乐迷们看他们一路走来,也像看自己的人生道路般心中充满感动与热诚,而平常歌迷们(例如:我)也欣赏他们为梦想的种种努力,并能从喜欢的歌中收获、得到一些些人生启示和共鸣。
最后,感谢邹小樱让我认识到了多方位多角度的五月天和他对他们的赤诚爱意。对于已步入不惑之年的乐团而言,我依然觉得五月天会成就新的世界。同时,也依然觉得作为一名平常歌迷很不错,毕竟跳出情怀,不远也不近地,我依然纯粹地喜欢五月天的歌,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六):谢谢你一路陪我到这里。

宇宙如此孤寂,我们有幸互相撞击,怀抱音乐给予的勇气,奔赴每一场梦想的战役。
宇宙中,不停地有星星诞生。世界开始形成的第一天,就有我们的位置。我们就在那位置上,好好地等着为将来的相遇,而成长着。――阿信
歌也唱了,话也说了,至于世界会不会变,那是世界的事了。
可阿信却很喜欢把猛兽关在限定的笼子里,让你直面有限空间里的矛盾和撞击。
他们簇拥在海洋一般的荧光棒中,遭遇了潮水般攒动的人群,倾听刺耳的尖叫,感受汹涌而来的爱意。
其实我没有目标,没有主张,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思想。有时候会期望有什么新鲜的事发生,让我可以兴奋个把小时,这是我的半成年主张。――阿信
“人生最有价值的时刻,不是最后的功成名就,而是对未来正充满期待与不安之时。有未来是件很开心的事”
或许你已经忘了第一次听到五月天是什么时候,无妨,你一定会记得第一次赴演唱会的约,这天就是你和五月天的纪念日。
小王子:
和前一天一样,小王子来找他的新朋友小狐狸。
小狐狸见了王子,略带傲娇地说:你要能在每天同一时间来就更好了。
比如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开始,我就会感觉很快乐。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来越感到快乐。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仪式,还是需要的。
以上,摘抄自《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七):你曾举着火炬,匍匐经过每一个凌晨四点

1
在一个面积只有15平方的小房间里,两岁婴孩和她的妈妈,正在床上活蹦乱跳。她们把音箱开大,里面放的是旺福《两个恰恰好》,气氛更high一点的话,可能是魔力红《sugar》之类。
孩子大喊“爸比,你看。跳得好高!”
爸比坐在电脑前,戴着耳机敲字。大概隐约听到女儿叫唤,慌忙摘下耳机,扭过头来。
“真棒!”赞美了一句,爸比又继续埋头写字。
“爸比!和我一起拼拼图!”
可怜的男人,最后瞄了两眼文档,这一章节就差结语了。在女儿又拉又扯,已经准备爬到键盘上来的千钧一发之际,他快速按下保存。然后乖乖去拿Hello Kitty拼图。
2
迫于恶劣的家庭办公环境(笑),这本书几乎都在深夜里完成。等到屋里人都睡了,小樱才开始倒杯茶水,坐下来写作。他怕吵醒我们母女,把敲字声音压得很低,那滴滴答答的声音,有时会让我梦到在屋檐下避雨,有时会梦到女儿的玻璃球洒了一地。直到从各种各样的梦境中醒来,时针指向凌晨4点,眼前的丈夫才开始动身收拾,上床合合眼睛。
深夜的写作,身体如掏空,文思如泉涌。第二天他常常因为困顿,在上班路上神态僵硬,一言不发,和我仿佛是即将走到尽头的夫妻二人。但稍晚,一杯咖啡下肚,他就会恢复常态,然后兴冲冲把今晨的稿子发给我观赏。
此话不假,每一章节,我几乎都抱着“观赏”的心态来读。
作为一个五月天的普通粉丝,我当然喜欢有人为他们著书立传。然而,我不希望丈夫是个骗子——琢磨粉丝心态、迎合粉丝喜好,骗取他们掏钱购买。聪明的粉丝,不会在阅读门槛前面摔倒,因为他们渴望了解产业常识,建立音乐价值观,从而在偶像身上发现更大的世界。
这本书做到了。
3
作为小樱的妻子,我看到的还有更多。
书中提到一幕,2004年五月天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见面会,我在凛冽寒风里,和几百个排着队哆嗦着腿的粉丝擦肩而过。当时的我还不明白五月天的魔力在哪里。及至后来,我认识了小樱,并且如同其他恋人那般,想要了解对方的世界。那年的小樱,还留着齐肩长发,抱着吉他给我唱《人生海海》。唱罢,我决定自己再多找几首听听。
像他在《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里写到的,他曾经把《为爱而生》撕掉了。那时他处在最一无所有最愤怒的年龄,并质疑五月天你们为什么不愤怒呢,怎么可以无视生命的痛苦呢,他像只刺猬,还浑身爬满虱子。我们一起出入Live house,去超市买临期面包,在北京租房子被人盘查工作证。
到了某天又看到DNA巡演DVD,《一颗苹果》里巨大蓝色海洋般的布景,纯粹的蓝光淹没了我们眼睛,阿信唱到“经过了漫长的等候,梦想是梦想,我还是一个我”。一些被久久埋藏着的火花被点燃,原来我们和舞台上那些歌唱者、弹奏者一样,都怀着同样的梦想,经历着相同的事情。
人生的开悟,常常是从这么一些“和解”开始。
和不再愤怒的五月天达成和解,和自己绷紧的不敢跳舞的神经达成和解,和这个不美好但必须用力活着的世界达成和解。
后来,我们变成了夫妻,我们一同听五月天新专,收集周边,奔赴各个演唱会,甚至在怀着小小樱的时候去“just love it”那场又唱又跳。五月天成为了一个老朋友,陪伴我们一起走过许多路,见证许多人生的转折。
4
因此,我明白了丈夫在夜深人静之时,完成了人生一个重要的仪式。
16岁的他,无意中在CD店听到一首《温柔》,一路寻踪,找到了彼岸一支叫“五月天”的乐团。人生从这次相遇开始改变。他和这支乐团度过了蜜月期,而后进入冲突期、最后达到了和解期。一个人的十多年,和一个团的十多年捆绑在一起,磕磕绊绊走到现在。他通过这场仪式,感谢他人曾给自己带来过信仰,赠与那一抹玫瑰香。
小樱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他的天真引人讥笑,在下雪的深夜“跌跌撞撞傻傻笑笑”为我买一杯卡布奇诺;他的毅力惊人,会为一件认同的工作不休不眠。“憨人”“青春”“追梦”“天真”,这些信念,在他尚且懵懂的岁月里冲击着他,在如今被大家嫌弃为鸡汤的新时代里支撑着他。但竟然随之而来的,是他果然慢慢地实现了一些目标,找到了一些答案,张罗了一些未来。
原来自己爱的,都是对的人。无论是台上那五个奋力演出的家伙,还是眼前埋头写作的丈夫。他们让我相信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是善待真心者,回报用心者。
5
在我们耳濡目染下,如今女儿会在睡觉的时候说:“妈妈,唱《知足》。”嘴馋的时候,问我们:“去唱 Animal Party的叔叔那里吃小松饼好不好?”(指广州天幻广场的stayreal cafe)蹦跳的时候喊:“我要爸比弹吉他!”
但更多时候,爸比还是那个忙得不像话的爸比,他只呆在书桌前几寸地儿,不停地埋头写啊画啊。女儿仍然会过去骚扰,嚷嚷着一起玩。
不同的是,我跟她说:“爸比在工作的时候,需要很认真,你不能去打扰。”她小大人一般喃喃自语:“工作要认真”。然后看着我说:“工作完了再和我玩?”
我想她终于领会到一点东西了。
那边厢爸比早已转身过来:“爸比先陪你玩,今晚等你们睡了我再写好不好?”
不想当一个作家的丈夫不是好爸爸。
只是这又会是看得到凌晨四点广州天空的一夜。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八):你当时相信的那些事情,会在如今变成美丽风景

看这本书的时候,距离五月天的新专辑上线大概一个月,那首《任意门》刚好记得住歌词。这本书就像是整首歌最完整的注解,把自强隧道、重考的水手之子这些故事娓娓道来。
其实,在记忆里,我是不太喜欢这位作者上一本音乐散文集《原谅我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所以连带的看到封面上作者的落款时,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犹豫。毕竟,作为一个把五月天作为精神食粮的人类,总是会很担心文字里的五月天会不会被描绘得失了色彩。
事实上证明,我还是有点多虑了。
他这样写到:是五月天把我领入了摇滚乐的世界里,他们记录了我最宝贵的青春,他们把“五月天”这个名字背后的价值观写入了我的DNA,提醒我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只要心中保持着星火般的勇气和信仰。
一个会这样写的作者,他心中那个五月天和我心中的,相差无几。
书有9章,从五月天出道前开始,然后每张专辑一章,犹如坐上时光机,回到那些把热血和汗与泪熬成汤也要做梦的岁月。奔走于live house,笨拙地磨炼自己的技艺;把Demo交给前台小姐患得患失的下午;把音乐从爱情带到迷茫又绮丽的海海人生……属于五月天的足迹和憧憬像是电影在倒带,徐徐地回放给每一个人。
人们总是善于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人生。这本五月天的时间简史就像是五月天音乐外的另一支长矛,指着你的心脏问:你还梦不梦疯不疯?还有没有当初浪漫温柔?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九):纪念我们的后青春——评《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


当看到《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这本书的书名,我就知道,读完这本书,首先会更加了解我所喜欢的五月天,同时也很容易勾起我对后青春时光的回忆。什么是后青春?我也不知道,不过总觉得现在还提什么青春真的有点脸皮厚了,所以加个“后”字吧。
第一次听五月天,是在大学时代,当年学校里有很多杂货店都出售盗版CD,说来惭愧,当时就是想随便听听,也没什么版权意识,就买了盗版,等有机会一定去看演唱会,买票还债。可能是冥冥中注定,除了Beyond以外,我还要喜欢另一只港台乐团。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厚的一摞CD,我就偏偏选中了五月天。在那之前,我可能听过这只乐团的名字,但对他们却并没有什么印象,然后一切就这么发生了……记得那是2004年。
喜欢听五月天的歌之后,发现大学生活有了很大改变。因为总有一种东西是经常陪伴你着你的,同时也影响着你。当熟悉的,代表着青春与励志的歌曲在耳边响起,再去看看那个校园,好像树更绿了,风更香了,同学们走路都有劲儿了。
那时候我就听过《孙悟空》,但是放假回家和老同学聚会,到KTV唱歌,发现老同学并不知道五月天。听我唱完之后,他们显然很是热血沸腾,我学阿信的嗓音还算挺像。当我教会他们唱《孙悟空》、《倔强》等等之后,他们就每次KTV必点这些歌。
虽然一直很喜欢五月天,但却没有机会对他们了解更多。书中对五月天的历史介绍的还是蛮清晰的。从组团之前每个成员的出身说起,到组团之后大家的个性和特点,再到十多年来的发展路程。可以说如果是五月天的歌迷,而又不太了解五月天的成长历程,读一下这本书是完全够用的。
书中还对五月天的大多数歌曲的渊源、曲风,特别是阿信的歌词等等进行了很详尽的介绍,语言很抒情。对歌曲的介绍很客观,并不像所谓的脑残粉那样从头捧到尾。
说到五月天,除了词好看,曲好听以外,最难得的是现在这种摇滚乐团真的不多见了。他们靠实力说话,有深厚的功底和丰富阅历,每个人都是那么努力,那么敬业,这是我喜欢他们的最主要原因……
记得2005年左右,五月天来到我的母校沈阳大学。表演场地就是文体馆,很小的一个馆,因为小,却能离他们更近。那天场馆里面座无虚席,我在现场看了整场演出。每首歌他们都很用心的在表演,最后还有返场,等到全场演出结束之后,五个人向我们深深的鞠躬……那些画面至今历历在目。面对相对落后的东北地区,面对相对落后的沈阳大学,面对相对落后的场馆,他们却真的把我们这些很多都是学院增票来看的学生当作了最重要的听众。从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辈子都会一直喜欢五月天。

  《谁也夺不走,我们做梦的自由》读后感(十):后青春期的诗

      犹如书中龚万辉所说:“当我们乐于被五月天摇滚的乐声轰炸,我们不该忽略了阿信毫不矫饰却细腻文艺的歌词。也许我本身对文字比对音乐更敏感,所以我关注五月天的开始更多是因为歌名实在是太美了,美到第一次听到某个歌名我会诧异地呆呆站着,大脑回转不过来。而后发现歌词也很有味道,不像普通歌曲那样通俗,有着年轻人特有的一种激情、朝气和励志。然而我也至今记得和小小舒吃的最后一顿火锅上我的沮丧,因为在那几天前我发现《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是借鉴了日本作家的书名《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而我是受小小舒的影响才知道五月天,她算是五月天的真爱粉,她倒很坦然。我说,“本来就是爱上他们的才华,歌词和歌名真的太棒了,然而《神的孩子在跳舞》是村上春树的书名已经够了,这首我这么爱的歌词竟然也是借鉴。”不过事后想想,这也让我对阿信有了另外一种喜欢,那就是文人墨客的惺惺相惜,假若我可以算是文人的话,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知道这两位作者,读这两本书,以此类推其他歌词,这应该是真的文艺青年能有的阅读量。”
      我想我最爱的几首歌,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那几首,《后青春期的诗》、《如烟》、《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神的孩子在跳舞》、《人生海海》、《一颗苹果》、《疯狂世界》、《温柔》,可能再次验证了我对歌词的偏爱。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总会想起我喜欢的两个人,小小舒和大头,曾经都有爱情洁癖,信仰白头到老的恋情,和人接触总有那么一些内敛,热爱着五月天,而今,两位都沉醉在爱情里。大头和我微博经常互评,他女朋友寻轨迹而来,给我的一条微博点赞。我看到后给大头发微信,以后还是不要互评了好一点。他回,应该没什么啊。我说,没必要让她不高兴。他说,她不是这样的人。喜欢五月天的人好像都有着这样令人着迷的气质,因为不仅喜欢着曲,更有爱着词的心。
      作为我这样的路人粉对于五月天歌词歌曲以外的事关注基本为零,收到这本书以前我以为是五月天出的书!翻开几页我便基本明了此书存在的意义。不过也乐于翻开,知道一些也许是真相也许是猜想的五月天发展经历不会是什么坏事。其实我除了对阿信熟悉一点以外,基本上很少了解到其他四位成员,这本书比较清晰的从五月天的形成之初一直介绍至今,也对每位成员都有大致的介绍,是一个发展轨迹。而作者,真的算是真爱粉,对于五月天的一些过往如数家珍,书中也有很多高清图,总结一句,值得一读,会有收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