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反脆弱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反脆弱的读后感10篇

2017-11-21 22:35: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反脆弱的读后感10篇

  《反脆弱》是一本由[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反脆弱》读后感(一):随机、概率和不确定性

文/《经济学人》
       脆弱的反义词是什么?浮现在脑海中的两个词是“达观”和“坚强”,虽然不尽准确。如果脆弱指的是在压力下崩溃,那么确切的反义词应该是因受到压力而变得更强大。美国作家和学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说,没有哪个词确切地表达这个意思,所以他发明了一个词:“反脆弱(antifragile)”。
       他认为,这个新词是必须的,因为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反脆弱力是获取成功的秘籍。塔勒布先生早期的著作专门研究过,表明罕见事件的发生概率是无法衡量的,或者用他发明的著名说法,这些事件叫做“黑天鹅”。最坏的情形总是会进一步恶化,金融危机如此,2011年袭击福岛核反应堆的海啸也是如此。因此,最佳策略不是妄图预测未来,而是力图在冲击发生时从中获益。
       毕竟,这正是大自然之道。进化就是一个把随机突变转化为永久优势的过程。身体会对某些压力作出适当的反应;例如,职业网球选手持拍手臂的骨头就比另一只手臂的骨头硬实。
       有用的信息以各种方式存在于不良事件中。疼痛教会孩子们应该避开哪些事物。以往企业家的失败引导许多创业者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坠毁飞机的数据使以后的飞行更安全。(银行倒闭的效果正相反;由于金融体系相互关联,一家倒闭了,另一家倒闭的可能性会增加,而不是减少。)
       事实上,塔勒布先生认为,过于努力避免冲击乃是大错特错。长期的稳定使得风险累积,直到酿成大难;波动则意味着事情还没有出轨。在经济领域,一出现疲弱的迹象就降息会积累风险,以后会更麻烦。在市场里,清除投机者意味着价格会总体上维持稳定,但任何波动都会引起更大的恐慌。在政治制度方面,像胡斯尼•穆巴拉克的埃及政权维持的稳定是虚假的;如果人民缺乏有效渠道表达异议,改革就会导致政权崩溃。
       这个原则也适用于选择职业。在大公司安享一份十分稳定的工作会掩盖对于单一雇主的依赖性,以及一旦失业导致收入突然锐减的风险。像开出租或卖淫这样的职业,收入来源虽不那么稳定,却不太容易受到非常大的冲击。他们还利用波动性作为指导信息:如果出租车司机在城里的一个地方拉不到客人,他就会到另一个地方去。
       这就触及到反脆弱力的核心:呆在突发事件可以带来进步的地方,呆在意外事件的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损失的地方。在金融领域,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选择权,它赋予买方以商定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权利,而不是义务。行使这一选择权的开山鼻祖是米利都(Miletus,古代爱奥尼亚的城市——译注)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利斯(Thales),他买断了该地区所有橄榄榨油坊的使用权,于是在橄榄丰收时,对于橄榄榨油坊的需求就强劲,他就可以提出自己的条件。在最坏的情况下,他的损失也有限;情况最好时,他的收益巨大。
       在投资方面的类似办法是主要持有安全性极高的资产,把少量财富投入形势意外好时能带来巨大收益的产品。在商业上,效率低下可能成为一种美德;如果市场其他地方有缺口,持有大量库存就是很好的战略。就国家而言,瑞士荣膺地球上“最反脆弱的地方”。形势恶化时,钱就涌进那里。
       “反脆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但作为一本书并非无可挑剔。塔勒布先生无所不论,从现代建筑的错误到爱管闲事的医生造成的危险,以及正规教育如何被高估了。他的说法有些过了,并不像他以为的那样颠覆传统。书中不少对史蒂夫•乔布斯的溢美之词大家听得多了,关于稳定性导致风险的警告也是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1919年9月23日-1996年10月24日,美国经济学家,金融理论的开创者、金融不稳定性假说的提出者——译注)的追随者们耳熟能详的。人们打工的正当理由(比如说为了养老金)或者公司成长的理由(比如经济规模增大)被一笔带过。不管怎么说,这本书雄心勃勃发人深省
       塔勒布先生咄咄逼人的风格使本书意趣盎然。“反脆弱”既是作者的个性之作,也是对于世界的思考。他本人是一名举重运动员,自称是“有着保镖外形的知识分子”。他不吃没有古希腊或希伯来文名字的水果,喝的饮料必须得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他没时间和文字编辑打交道,更不用说经济学家、银行家、以及那些齐聚达沃斯论坛的名流。他曾花两年时间在床上阅读所有他找得到的关于概率的书籍。不管你觉得塔勒布先生颇有意思还是令人讨厌,本书你一定是爱不释手

  《反脆弱》读后感(二):《反脆弱》思想的颠覆

看完《反脆弱》这本书,特意到豆瓣看了书评,呈两级分化,有人爱有人说扯蛋。于我,这本书部分观点颠覆了我根深蒂固的思维,打开了我的眼界,开拓了我的思维,解放了我的思想。当然,你要说原因是我没看过更好的书,我也承认。
对整本书的概括,一篇热门书评中的一句话很准确:人生没有起起落落,就会像玻璃杯那样,一磕就碎。
稳定的职业?NO!
从小接触的观点,稳定是最好的,稳稳当当的上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稳步经营职业,有多少能力办多少事情。父辈特别强调,对女生而言,稳定是最重要的。读完这本书,猛然发现,稳定可能代表着脆弱,隐含着风险。我现在的职业,银行小职员,可能一不小心就被炒掉,如果碰上经济形势不好的年份,再加上年有三十,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再也找不到与现在同等的职位,要不然回家,要不然从头做一份自己原本看不上的工作。如果再背负沉重的债务,真的不敢想象以后的生活。稳定的职业意味着脆弱,好职业作至少应该是强韧的,若是反脆弱的当然再好不过。
什么是反脆弱的职业呢?先看看反脆弱的定义。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每日的收入是波动的,遇到风险可快速调整,如某天拉不到客人,他将会反思错误调整路线。只要出租车司机想干,他就可以干到不想工作为止。雇员相对于这类技术工人而言,遇到解雇的黑天鹅事件,很有可能会失业。反脆弱的职业可以经受很大的冲击,但必须承受每天的波动性,比如技术工人,比如自雇人员,比如作家等。
作为现在是职员的我来说,现阶段最重要的莫过于让自己具有反脆弱性。有两个方案可行,一是可以找一份反脆弱的兼职,比如写写文章,玩玩摄影,或者做做衣服;二是让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从前总想大公司好,可大公司会让人成为一颗螺丝钉,并且是可替代的螺丝钉,或许可考虑去小公司历练,全方位提升自己,寻求转型为自雇人士会是个不错的选择。
只升不降的中国房地产?NO!
现在,连中国大妈都知道炒房了。中国房地产成为了一个只升不降的神话。中国房地产大得已经绑架了政府,大得足够买下整个美国。像中国房地产这样的事物,按照本书观点,就是一个典型的脆弱的事物。政府通过不断的政策刺激,保证房地产向上的走势,而不是让其自由的,经过时间验证。广大民众从以往的经验得出结论,房地产总体趋势将会一直向上,因为政府会调控,因为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意,政府可以把控一切。这只是人们从未看到房地产的黑天鹅而已,不代表没有黑天鹅。可以想象,如果真的遭遇黑天鹅,那房地产必将重创,对中国的损害也是不可估量的。越是人为的控制波动,遭遇重创后受到的伤害将越大。就像那只火鸡,农夫喂养了他1000天,不代表在感恩节时不会将它杀死。
“当我们观察极端斯坦的风险时,我们并未看到什么证据(证据往往来得太迟了),但我们要看的是潜在的危害:这个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那么容易遭受重创,从来没有。我知道,我很难向天真的数据驱动型人们解释,风险存在于未来,而不是过去。”
“在市场上控制物价,或者消灭投机者这些所谓的“噪声交易者”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温和波动,会给人以稳定的错觉,殊不知,由此形成的平静期却可能被激烈的起伏打断。因为大家不能适应波动性,因此,他们将最轻微的价格变化也归咎于内幕消息或系统状态的变化,继而引起恐慌。当一种货币从来没有发生变化时,微小波动就会让人以为世界末日来临了。”
“实时上,灾难爆发前的潜伏期越长,对经济和政治系统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可能有人会说我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我承认有那么一点,但我坚信,如果政府不做出任何措施,任由房地产“稳定”下去,那等来的必定是毁灭。等待被打脸。
有病就去看医生?NO!
我是一个坚定的身体自愈论者,但无奈家人不这么看,特别是对小孩子。一有点不感冒发烧之内的小症状,就急着送医院,好说歹说总算答应先在家观察,但两三天后还不好,只能妥协。
欣喜作者的观点和我类似,我们的身体是有自愈力的,君不见报纸上总报道某些癌症患者调节心态后,癌症反而好了。有人说怎么人的寿命比起古代来延长了这么多?作者说了,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人们打仗少了,杀人放火有法律约束,意外死亡减少的缘故。
那是不是生病不用去看医生?当然不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重病症的情况,而忽略病情并不严重的情况。因为在病症轻的情况下,药物的副作用大于收益,而当病症重的时候,正好相反,收益大于副作用。
学校教育很重要?NO!
大学毕业的时候发现,考试成绩很好的同学,找到的工作往往并不是最好的。找到最好工作的同学,通常是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多的同学。《反脆弱》中这样解释:“在一个结构化的环境中,有些人可以比别人更聪明——其实学校就有选择性偏见,因为它喜欢在这种环境中反应更快的学生,喜欢搞竞争,却以牺牲学生在校园外的能力为代价”。健身房中的肌肉男会被街头的小混混打得头破血流。校外学到的知识相比校内知识更为重要。校内的课程、课本都是特定的,当你厌倦学校的教材时,会有一种什么都不想做,放弃的念头。但如果你阅读课外的书,会发现这个领域不喜欢,还可以换个领域。在不断的试错中,会找到书中的黄金屋。
大数据的作用?有限!
看完《反脆弱》时,我对作者认为“受数据愚弄的效应愈演愈烈,大数据是个“讨厌”的现象”的观点嗤之以鼻。直到看了《黑天鹅》,也许只是我看两本书的顺序颠倒了。《黑天鹅》补充为什么“虚假统计关系的数量增长要比真实信息快得多,因为噪声是凸性的而信号是凹性的”。举个例子,如果要论证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你可能会找出如任何非白色的东西都不是天鹅这样的论点,进而黄色的鸭子,黑色的乌鸦,都不是天鹅,对天鹅都是白的证据大大补充了,天鹅是白的置信水平大大增大了,但天鹅都是白的仍然是错的。
大数据只能真正提供以否定法界定的知识——它可以有效地用于揭穿,而非确认某种观点。大数据可以改进现在统计方法中抽样统计中关键样本缺失的问题,找出0.0001%的黑天鹅,却不能正向说明,99.9999%的天鹅都是白的,所以天鹅是白的。
同样,大数据也无法用于预测,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充满了极端斯坦,而非平均斯坦。极端斯坦的特征就是,某种事物仅占0.1%的比例,却会产生关键影响。比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平均工资,被占比很小的富裕阶层拉高,显得平均工资很高。一次极端斯坦事件,可能是之前从未发生过的,哪怕找到世界上所有的数据做分析,都无法分析到之前从未发生过的事件。
之前有个新闻,一家研究大数据的公司联合北京地铁,以地铁卡作为每个人的身份识别,用于预测哪些人是小偷。这家公司列出了很多小偷的特征,比如常出没游客多的站点,不以最近的路线搭乘地铁,而是反复换乘。是的,这些可能都是大部分小偷的特征,但你能依据这些特征去预测一个人是小偷吗?显然不能。哪怕显示一个人是小偷的置信区间为99%,你也不能因此将这个人抓进监狱。想起一部美国电影中的一个场景,警察闯进一栋房子,对一位男士说,你因为涉嫌杀人被捕了,男士惊愕的说,我还什么都没做呢。
杠铃策略
对不确定性的解决方案,就是杠铃策略。杠铃测试就比如学校里只要及格就好,而把精力放在课外阅读、实践上,又比如90%的资金保本投资,而10%的资金则投资风险很高或极高的证券。杠铃策略就是你所承担的损失是有限的,但却可能收获无限的收益。杠铃策略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策略构成的,而摒弃了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
杠铃策略是一种很有效的规避风险的策略,不同于“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鸡蛋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指的是分散投资,杠铃策略则摒弃中间,只选无风险及风险很高。他不仅是一种金融投资策略,用在生活中同样有用。比如,儿子要买架子鼓。好吧,我买,损失了我的几百元钱,可能造就一个音乐家。儿子要自己做扶梯,好,可能有摔跤的风险,但让他勇于挑战,不畏首畏脚。儿子要买房,NONONO,暂时损失自己的舒适性,保留选择权,争取能在房地产“黑天鹅”中找到更适合的房子。

  《反脆弱》读后感(三):纠结和疼痛才是参与感

    一个玻璃杯美美地放在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所以玻璃杯就是脆弱的;如果摔到地上的是一个塑料杯,它不会破碎而会在地上弹两下,所以塑料杯是强韧的;想象一下有种杯子,当摔到地下的时候,它非但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了两个杯子,这个时候它就是反脆弱的。
    书中所言的反脆弱简单说来就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冲击下获益的能力。
    作者另外一本书《黑天鹅》在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声名鹊起,不是因为它准确的预言的金融危机的发生,而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书中表达观点获得了更多的认可: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然而由于人类情感天然喜欢安全感和确定性,因此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倾向于稳定,即使这个稳定只是大脑自我营造的假象。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从众心理,因为成为大多数是会带来安全感的,而成为少数带来的则是压力和风险。用一个传播甚广的故事举例:一个人走进一家陌生的早餐店点了一碗粥,第一个服务员问他:要不要鸡蛋?第二个服务员问他: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第一个服务员给顾客的信息是,在这家早餐店,有人要鸡蛋有人不要。而第二个服务员给他的信息是,在这家早餐店,有人要一个鸡蛋有人要两个鸡蛋,但是绝大多数人都会要鸡蛋。因此顾客在面对第二个服务员的反应都是那就要一个鸡蛋吧,因为在这种暗示下,要鸡蛋会让顾客迅速融入大多数并给他带来用餐的舒适和安逸,而不要鸡蛋则很有可能让他暴露在成为笑柄和难堪的风险中。
    从众心理是有其深刻合理性的,因为作为“众”的绝大多数人都会追求安全感。
    另一个很典型的思维模式就是极端的风险规避。一位好友在毕业的时面临职业选择,最终在公务员和企业中选择了后者。对于放弃人们视为稳定的公务员工作,他这样解释:第一,公务员工作如果真的是传说中的低投入高回报,那很显然它不合理,因为这种分配方式不稳定。不稳定的事物注定承受压力,现在是体制扛着压力,但即使是体制,在压力面前也会变化,或者发生革命最后崩溃或者主动适应压力进行改革。而当剧变发生的时候,体制中的个体就像一只温水中的青蛙,即使水下一秒钟变沸腾,青蛙也是跳不出来的。第二,从能得到的信息判断,公务员明面收入一般般,所谓灰色收入与职位和部门高度相关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份,至于职业上升渠道你懂的。这份工作的明确优势只有退休金高出一截,暂且不说退休金双轨制同样不稳定,面临着第一点类似的问题和压力,就说从你现在到退休至少还有三十五年,如此长时间跨度里面可能发生的变数太多。三十五年前中国才刚刚开始改革开放,那时有人能想到现在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么?而你居然在思考三十五年以后的事情?即便你很幸运猜中了,我也认为这是一次注定会输的赌博。
 
    从之后的发展演变看来,我不得不承认他当时的逻辑真是,精彩。
    《反》不仅讲明了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并且给出了应对之道,用书中的话说叫杠铃策略。或者用更通俗的话说,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杠铃策略是指在选择的时候分散自己的投入,一端是风险规避,一端是风险偏好。比如说中学时代你明明知道课本上的东西对自己未来能起的作用很微小但决定你未来受教育的层次,那你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一方面投入较多的时间保证自己学习成绩,另一方面投入一些时间在自己爱好的事物上,比如画画音乐书籍等等。这样你即规避了考不上好大学的风险,又投资了可能带来高回报的爱好。当然这些潜在高回报的兴趣爱好有很大可能最后一文不值,但所幸你的投入也不大,用小小的投入去维持自己对未来的可选择性,怎么看都值了!书中也有很好玩的例子,现实生活中的聪明女生会选择嫁给工程师,却同时与歌手偷情。用工程师稳定的职业发展和出轨的低概率来规避自己人生中的风险,同时选择与高风险的歌手偷情来获取多重快感的高回报。如果觉得这个例子太不堪,也可以看看巴菲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里面很重要的一条是:永远在自己的投资中保持对高风险的小额追逐。
    乔布斯的传世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就是本书思想的完美体现,饿了才会想吃饭,意识到自己笨了才会想学习。如果你的饥饿和羞愧会给你带来进步,那为什么不保持它们呢?不过这句话的前提假设听众是愿意承担风险的“反脆弱”。鉴于绝大多数人都是追求安全的“脆弱”,那最好的选择也许还是“呐,别想那么多了,我下碗面给你吃,吃完后好好复习公务员考试。”

  《反脆弱》读后感(四):做人生旅途中潇洒的漫步者

什么是反脆弱?这是作者塔勒布原创的一个概念,与之相对的是强韧性和脆弱性。前者在面临变动的时候只能抵抗震动和维持原状,后者因变动而蒙受损失。而反脆弱则能通过波动和不确定中避免损失甚至能从中获利,在生物体、社会活动、经济组织、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作者知识面非常广,从历史、哲学、寓言、概率统计到社会体系、金融市场、现代医疗,信手拈来洋洋洒洒。
本科所学习的基础学科西方经济学对理性思考和社会认知帮助也很大,但很多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全然如课本所说。经济学习惯运用大量的假设前提和线性关系描绘生活现象。塔勒布的思想恰恰完善了经济学在描绘生活的片面性,生活不仅仅是某一学科中公式所能描绘。哲学确实是科学之科学,如果像塔勒布或者查理芒格这样的智者一样知识丰富,就更能完善的系统性思考。
在机械领域、数理学科存在绝对性或者唯一性的解,然而在人文或者生态领域却存在大量的非线性关系,比如我们为了提高效率而进行技术替代却会导致集中风险,又比如我们选择更高效的能源替代却会导致生态危机。周密的金融风险控制体系也难以避免黑天鹅。同样的道理,一个人知识结构越单一,脆弱性越大;一个家庭收入来源越单一,脆弱性越大;一个国家经济行业依赖度大,经济危机冲击巨大……
与其说这本书是一本经济学畅销书,不如说是作者的一种生活态度的流露: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不要浪费时间去担心和预测黑天鹅的降临。因为世界本身是混沌随机的,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的行动,通过行动、试错找到最顺应变化的方向。人生如旅途,做一个理性的漫步者,在行动中探索优化路径,而非事无巨细的制定计划按部就班。当生活中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本书鼓励去行动、试错,但不要盲目,而是通过累积的智慧来识别有利的方向,放弃该放弃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失败都能够提供新的信息,每一次新获取的信息都比之前更有价值。
和所有的智者一样,塔勒布喜欢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因为他认为时间的长河中已经帮我们去粗取精,比如无论是阅读还是日常消费都推崇选择富有历史的,比如读经典书目比读畅销书更有收获,食用几千年历史的食物而非创新性的合成食物——当然这也是为了论证他反脆弱的概念,与创新性产品尚未发现缺陷相比,历史的东西至少已经历几千年的考验。我们一直在通过压制随机性和波动性来削弱经济、健康、政治生活、教育等,而自上而下的政策和机制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剥夺我们的生存能力。以及对企业治理和社会问题上,塔勒布是典型的自由主义派,也人为干预的颇不认同,不禁联想到老子“无为而治”的智慧。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总有妙笔生花戳中无数人对现实的不爽和不知如何宣泄的情怀。其实眼前本不用苟且:想玩乐的时候就发挥创意去尽情玩乐,也许玩乐中的创意就成了你未来创业的金点子,玩乐中结识伙伴成了你事业的贵人。拖延症犯了就停下来看看花花草草和身边的风景,等到灵感来了全力开工效率更高。好奇未知事物就去深刻探求,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这就是《反脆弱》的杠铃策略:同时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案来应对可能的变化,并且摒弃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例如用最快的速度了结工作中最枯燥无聊的部分,然后尽情做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阅读无用的娱乐杂志,以及经典书籍或复杂的著作,但不要读平庸的书籍;要么写最专业的论文,要么写最通俗的畅销书;做一些疯狂的事情,而在更大的决策上保持“理智”。

  《反脆弱》读后感(五):为什么要反脆弱

1、所谓的反脆弱是相对于脆弱和强韧。反脆弱并非强韧,它是指杀不死我的能使我更强大。玻璃杯子是脆弱的,掉到地上就摔碎了。人是反脆弱的,遇到困难会获取经验。以下是为什么要具备反脆弱及如何反脆弱的展开
2、世界是不确定性的,火鸡的例子是最好的证明,火鸡在一年当中的前三百多天,他的主人每天来是给他食物,但最后一天却是要它的命。所以任何事物早期的统计数据都是无效的。
3、为了应对反脆弱,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做足够的冗余,大自然是这方面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做了很多的冗余,所以每次灾难来了之后,都会重新焕发生机。2)使用杠铃政策,
即失败的损失和成功收益不对称,失败损失有限,但是成功则带来极大的收益。3)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呈指数性的,如吃药,药量加倍药效不是加倍,而很可能是几十倍
4)医源性损伤:生病后可能我们可以自愈,但是医院由于过度干预,导致我们的免疫力下降或更大的伤害,如试验中,100个儿童在一家医院做检查,其中60个不需要做扁桃体手术,
然后把这60个放到另一家医院做检查,又找出20个需要做手术,手术成功导致的收益远小于因为手术带来的损伤,这就是反杠铃策略
还有一部分讲的是有人利用反脆弱引申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的伦理问题,这些就不概述了。

  《反脆弱》读后感(六):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

       《反脆弱》,断断续续的读了一个月才读完。因为这本书没法在公交车上读,没法在浮躁的时候读,没法不动脑子去读。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阐述一个观点: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遭受损失。本书可以分成四部分:介绍什么是反脆弱性;脆弱性在现实世界中的体现以及危害;如何利用反脆弱性来识别脆弱性、规避风险;总结。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内容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区分点。塔勒布提出不确定性才是我们生活中的正常状态,让我们看到它有益的一面,甚至证明其存在的必要性,他还建议我们以反脆弱的方式构建事物。
       虽然这本书被归类为经济,但其中涵盖了诸多议题,包括试错法、锻炼、生活中的决策、政治、个人理财、经济体系和医学领域等。既有市井智慧,也有源自古罗马、古希腊、古闪米特、古中国与中世纪的声音和经验,令全书闪烁着令人深省的智慧之光。其揭示出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错误观点。比如:“生活中的核心错觉: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可以消除风险。”,“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除非你先降低其破碎的风险。”,“大脑中装满太多复杂的技巧和方法,往往会使人忽略基本的东西。”等等。
       对于这本书所表达的观点,我表示赞同。波动性才是事物成长的一般方式,这与太极的中理论完全相符。通过寸劲让体内较为脆弱的细胞破碎,虽然会带来一定的损失,但是这些损失是有限的,同时也是可以承受的。再通过长期的温养让其他的细胞更强健,往复循环,身体素质不断提高,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相比之下,那种让全身都长期保持在一种“稳定”的状态,一旦出现”黑天鹅“事件,可能导致全身大部分细胞破碎,就是不可挽回的局面了。
       原本是打算通过这本书学习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不过现在看来,这本书对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让我认识到我一直所追求的“稳定”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尤其是经济方面。单一的收入来源在被切断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生活无以为继。所以我一改以往要求保本的低收益策略,计划开始部分风险投资,承担有限的风险。同时,在锻炼方面尝试杠铃策略,远离中间地带,寻找“黄金地带”。
       说实话,一个月的时间有点长,以至于头脑中对本书阐述的内容是有点破碎化的。所以打算在某个长假集中时间再读一遍。

  《反脆弱》读后感(七):屌丝必备书籍

                                                                                  by Batistuta
       你知道,当你好不容易看完一本很厚的书时,它的厚度本身就代表了你的成就,你真的不太愿意说这本书不够好或者你不喜欢它,因为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白白浪费了好几天的时间。这本书很厚,措辞也非常强烈,而且里面讲的一些作者自己的事情也让人觉得这家伙平时就是个火药桶,只要在有人的地方,他可能随时准备跟人干架,幸亏他本人长得很结实。
       现代社会培育出了理性主义,加之所取得的成就和变化的速度,让人觉得一切都可以在规划之中,上帝死了,人成为了精神上和外界的主宰,至少很多人这么想。
       这本书继承了加缪的荒诞哲学和尼采的酒神思维,承认这个世界并非一切都在预料和规划之中,应该认识到生命和世界的荒谬性和随机性,生命的轨迹和世界的变化并非是按预料的在运行,这种思想从塔勒布的《随机漫步的傻瓜》、《随机生存的智慧》到《黑天鹅》再到《反脆弱》一以贯之,强烈地批判了理性预测,甚至可以说,这本书还是保持着作者一贯地口诛笔伐大主流,来论证自己的理论。
       我想屌丝们应该会很喜欢这本书,因为他还是一贯地批评现在这些混得很好的职位上的人大多是白痴,例如办公室白领和华尔街那些年薪高企的金融精英,他们是现代理性系统下机械的螺丝钉,对自身的命运并不具备足够充分的掌控能力,看着好像稳定又富有,但其实一切都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他们其实很脆弱,他们一旦被巨浪打趴下,很难恢复元气,他们又不会干别的。并且鼓励大家,别看他们现在风光,跟你算一笔长远的帐吧,其实他们并不比你我混得好,等着吧,他们过不了多久就要遭殃了,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得意洋洋的看着他们卷铺盖走人,看完本书后,面对混得比自己好的人,总有一种洋洋得意想看别人倒霉的暗爽。
       但本书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证明为什么从事其他一些职业的人就具备充足的反脆弱性,为什么他们才会是最后的赢家,而且,谁输谁赢这笔帐到底怎么算的?
       这么概述这本砖头书并没有恶意,塔勒布的思想确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按照福柯的《疯癫与文明》里的理论,现代社会就是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博弈的产物,当理性主义被推崇得过了头,以致让人们真的以为人类无所不能,是这个世界的上帝,一切都在自己的系统下运转时,文明就会失衡,这个时候就是呼唤非理性主义的时候了,也就是酒神精神,而塔勒布应该算是当代摇旗呐喊最热情的旗手之一。
       这本书尤其在最后提出的,在远古文明中,虽然存在着很多落后之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社会系统中的权贵群体或者说是少数精英群体,他们在享受着财富和权力的同时,也必须担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古罗马,贵族们享受奢华生活和政治特权的同时,还必须担负打仗的责任,只要一开战随时准备战死沙场,这方面也让平民阶层比较心服口服,我觉得这样还可以有效地控制住贵族精英群体的规模,长期遏制住贫富两极的趋势,还具备一定的反腐功能。而现代系统,精英群体依旧享受益处,却可以轻松躲避掉其自身本该有的责任。
       但作者把自己的理论有点推崇得过头了,好像现在这个系统早就应该崩溃,因为它根本适应不了文明的前进一样,但无论怎么说,现代系统运行地还算平稳。而以前的文明倒是更为脆弱,动不动就是巨大的社会波动和刀山火海,现代人之所以注重享受而且非常乐观而非成天跟守着世界末日到来一样生活,就是现代文明带来的一定的稳定和富裕、自由的产物,让大家不用每天储备罐头和饮水放在地下室,随时准备好枪支和钱,然后等啊等,等着周围那些成天shopping、享受生活的人倒大霉。
       一般的好莱坞灾难科幻片里,都会有那种末日乌鸦,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他是个神经病,他生活一塌糊涂,花费多年去追寻人们认为不会到来的灾难的轨迹,满屋子都是各种资料和满墙壁的贴图,不大的卧室就像刚被炸过的伊拉克战场,但最后他成了伟大的灾难预言者,额,可看一部电影顶多两个多小时啊,而看一本很厚的书时间是这个的十倍都不止。
       所以,别想太多了,面对各自人生中的灾难,出租车司机、集市里混营生的人跟写字楼白领们一样脆弱,真别把职业当成自己反脆弱的评价标准。说白了,做好一定的准备,尤其是存些钱,然后就可以去享受自己的生活,追寻自己想要的了,人生苦短,把它大量耗在抗灾救险上,对个人而言不值得。灾难这东西有点像死亡,《当哈利遇上莎莉》里面,哈利说,我有自己的dark side,当我看一本书的时候,我会看完开头直接看结尾,我经常思考死亡,不是思考一两小时,而是动昃成天成天地想这东西,当死亡来临时,我早就准备好了,而你没有。而莎莉回应的是:这又不代表你很深刻,基本上我是个乐观的人,而且我看不出来这有什么问题,而你在等待死亡的人生中虚度光阴。
       

  《反脆弱》读后感(八):《反脆弱》的投资思想

《反脆弱》的投资思想
作者:王成
2014-04-25 14:57:30
今天我们的学习讨论会探讨了塔勒布的《反脆弱》这本书,算是本新书,考虑到他之前写的《随机漫步的傻瓜》以及《黑天鹅》的名望,这本书肯定也要细读。
这次的讨论会我来准备的,我仔细读了几遍,还做了笔记,反复在书里划来划去的总结,并且做了PPT(感兴趣的可以发邮件来索取)。看完以后有如下感觉:
1、这本书其实不能算是本投资的书,对投资帮助不大,专门讲投资的书会更好,很多投资思想都是成型的东西。
2、这本书被称之为哲学类书籍,因为这本书,塔勒布被尊称为西方老子一般的大神,但是蒋敏的观点是,该书的哲学境界和想法实在是很一般,对于学哲学和提高哲学思维帮助也不大,称之为老子,实在是夸大了他这本书的作用。
3、我非常不喜欢的是,他经常把自己的乱七八糟想法(未经证实,非常主观,甚至有失偏颇的)夹杂在书里,很有误人子弟的味道,当然这里这些想法我也不批判了,比如对于医学,对于历史,对于理论认知等的观点。
4、塔勒布还是很能读书和有想法的,因此,书中很多观点和案例值得借鉴和思考。
5、该书尽管名字叫做《反脆弱》,但是其对“反脆弱”的一套体系思考比较混乱,或许符合作者的“混乱”思维吧。
6、反脆弱的核心就是,利益分析重于一切,要通过风险收益比分析,趋利避害。趋利避害本应该是人的天性呀,塔勒布认为现代性灭杀了人的天性,他的书的职责就是恢复人的趋利避害的本性吧。
 
作者认为大部分领域都是不确定的,比如投资,应对不确定性有三种模式:脆弱的,强韧的,反脆弱的。反脆弱的含义就是能够在不确定中收益。作者在书中前言部分列出了,各个领域里什么算是脆弱的,什么算是发脆弱的,比如针对财务依赖性,他认为大公司职员是脆弱的,牙科医生是强韧的,妓女是反脆弱的。比如在投资里,做空波动性是脆弱的,平滑波动性是强韧的,做多波动性是反脆弱的。
 
这可以应用到很多领域,塔勒布在书中也举了很多例子,我们这里仅讨论的是投资领域,具体到投资上,如果有坏的习惯,投资结果就是脆弱的,如果有好的习惯,投资结果就是反脆弱的。这些其实很多投资书里都有,只不过,塔勒布包装了一个名词“反脆弱”。
1、依赖预测是脆弱的,不依赖预测是反脆弱的
塔勒布因为他的生活背景,自己是不相信预测的,因为他出生在黎巴嫩,那里和平了上千年,但是他出生后又战争,大家都预测,不会发生战争,发生了也不会很久,结果战争进行了很多年,所以他从小不相信预测。但是人类有对确定性的渴望,有选择性记忆,需要预测,但是预测很困难,比如股市就能灭掉一切预言家。预测一次成功容易产生盲目自信,数据和模型都存在错误,黑天鹅事件无法统计,等等。依赖预测就很危险“脆弱”。塔勒布认为,如下行为是反脆弱的:
A、事后诸葛亮的人脆弱,听不为自己的话负责的人的话脆弱;因此,不要问任何专家意见,预测和建议,问他们的投资组合有什么和没有什么。
B、利用脆弱预测来增加自己的反脆弱,不要预测,看一致预期如何预测,然后判断一致预期是否承担了太多风险。
C、博古而通今,未来存在于过去之中,多读经典,多把握能长期持续的。
作者特别鄙视政客的预测,企业高管的战略规划,专制国家的国家计划,股评家和斯蒂格利茨这样的经济学家。
2、缺少分散是脆弱的。
作者特别强调杠铃策略是反脆弱的,比如公务员兼职当做作家的作家就很好,工作稳定还能创作,嫁给律师同时与运动员偷情的女性是反脆弱的。言外之意就是一部分现金加上一部分投机就很反脆弱,作者强调,只要能够消除毁灭性风险的分散策略,特别是能把握非相关性的策略就是反脆弱的。因此组合多样化具有优点,能够减少同一时期的损失,增加投资机会。
 
3、噪音太多是脆弱的
塔勒布认为现代社会信息泛滥,都是噪音,都无用的信息让人脆弱,并且交易周期短也是噪音。因此要适当远离市场,不要看过多信息,塔勒布拿自己举例。这点大概十年前我认识到的。
 
4、投资上,不会止损是不会处理脆弱
在已经脆弱的情况下,止损是最优选择,这符合优胜略汰的智慧——把现金资源让给优势品种,同时损失增加心理负担,而大多数人是不止损的,属于死硬派,可能好的时候非常好,但是坏的时候会很坏。
 
5、过于复杂:复杂产生脆弱
过于复杂增加工作量,分散注意力,传导过程漫长,失效风险加大。塔勒布的建议是:
A、核心原则法,不关注细节,比如2:8法则,比如1%原则,比如三要素原则;
B、简单推断,越复杂越脆弱,越简单越有效
C、少即是多,哲学家应该以一个理念扬名,而不是多个理念
因此,做投资,好的投资逻辑一定简单清晰,估值模型越复杂,问题越大。
 
6、缺少冗余:优化在脆弱面前束手无策
冗余可以防范黑天鹅,一般重仓是缺少冗余,破产风险随冗余减少而不成比例的迅速增加。另外,很重要的是,有冗余,才可以有更多机会试错,小错误不断,大错误不犯。
对于投资来说,冗余就是平时多看很多机会,多花了时间,增加冗余,等机会来了才能抓住。
 
7、情绪失控:情绪失控是脆弱
我一直是斯多葛学派的信奉者,现在发现塔勒布也是,只不过塔勒布在想法上更进一步。斯多葛学派信奉驯化情绪:将恐惧转化为谨慎;将痛苦转化为信息;将错误转化为启示;将欲望转化为事业。人的情绪和行为天生就有缺陷,因此,做任何决策要做有罪推定思维:假定你的决策就是错误的,你要证明你并非如此。
控制情绪,就要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独立思考,学会做最坏打算……
 
8、标的脆弱
具体到股票投资上,按照反脆弱理论和塔勒布举例,大的公司脆弱,依赖于强人的公司脆弱——强人可能犯错,可能消失,产品过于多变的公司脆弱,科技股有天生脆弱性——巴菲特不投科技股,安逸的不思进取的公司脆弱,公司治理差的公司脆弱……
 
9、理念脆弱
 
塔勒布认为有些理念具有脆弱性,特别是很多西方的理念,比如追求事物真相的想法要不得,比如追求某上市公司的真相,要全面全方位了解上市公司,塔勒布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用关注那么多,要有度,关键在于你能比较风险收益,风险比知识更重要,决策比逻辑卓越。真与假和信仰,不重要,重要的是利益,而利益是不对称的。
 
要寻找可选择性,比较损失和收益,要选择不对称性的:损失有限,但是收益很大的,有利因素超过不利因素的。要避免:收益很小但是可见,成本很高但是隐形和滞后的。
 
塔勒布认为商学院培养不出投资大师,模仿别人也很难成为投资大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寻找适合,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学习投资没有固定模式,要自由探索和敢于试错。塔勒布拿自己的背景举例,将自己的投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上述的思想投资者都知道,只不过塔勒布包装成“反脆弱”重新讲一遍,同时跨了很多领域,给人以启迪。“反脆弱”很好理解,核心就是,利益分析重于一切,要通过风险收益比分析,从不确定中,趋利避害。

  《反脆弱》读后感(九):这个世界会好吗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青羊周(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21911597/ 这个世界会好吗 用作家、学者及前金融交易员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自己的话来说,他的终生职业其实是研究不确定性。..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21911597/

  《反脆弱》读后感(十):反脆弱

《黑天鹅效应》告诉我们,非常不可能发生和无法预测的事件,存在于世界上几乎每一种事物之中。《反脆弱》一书更力陈不确定是件好事,甚至有其必要,并且建议我们以反脆弱的方式建立各种事物。反脆弱超越坚韧或强固:坚韧至多只能够抵抗震撼和维持原状;反脆弱则会变得愈来愈好。此外,反脆弱可以免于预测误差,并且受到保护,不受不利事件的影响。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最稳定的国家其实没有政府?为什么债务对你不好,以及为什么我们一般说的「效率」根本缺乏效率? 为什么政府的反应和社会政策保护强者,却伤害弱者?为什么你甚至在还没就职之前,就应该写好辞职信?铁达尼号的沉没为何拯救了更多生命?这本书大谈试误法、人生的大小决定、政治、都市计划、战争、个人理财、经济体系和医疗系统……风格独树一帜。《反脆弱》是生活在不确定世界中的蓝图,也是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黑天鹅事件时的终极自保守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反脆弱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