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心理师》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女心理师》的读后感10篇

2017-11-21 22:41: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女心理师》的读后感10篇

  《女心理师》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心理师》读后感(一):童年的阴影总会伴随一生

行为反应心理,行为导致心理,就像历史并不是真历史,记忆也只是你愿意它成为的那个样子,也许本没有的事情,多次暗示之后就成了事实。

1. 贺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她有残酷的童年,会坑蒙拐骗,但是她的灵与肉分开了,灵魂纯洁而且坚毅结局是悦纳了自己,接受了自己,治愈了自己,就像萨提亚心理两个至关点:悦纳自己、善待他人,两者不可调换位置。

2. 作者文风细腻,比喻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叙述方式更是多样,每一个心理案例像是宇宙中各行星各行其是,看似无序却有序,都围绕贺顿情感展开。张弛有度,松可跑马,紧不可缝针。

3. 顺势提了心理学这个领域,明白人越来越多了,心理咨询师这个事业方兴未艾

4. 仍未达到能够用批评视角看待问题的程度,网络上的评价不敢苟同。

5. 自私是人的天性。

6. 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经典即有研究的价值、我需要看理论补补钙了。

我觉得心理咨询师一定很累,要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倾听,心理要装下那么多的事,幸好我不是。但是好想去听那些秘密,然后帮忙清理那些心里垃圾。

  《女心理师》读后感(二):心理医生

看这本书,感觉看书心情第一次有了或者明显感觉到起浮。最初反感的时候是在贺奶奶。一个农村姑娘,当保姆,一段经历。竟然让她如此改变?堪比读了个研究生出来一样。恍若新生。

读到雪娃娃,101个洋娃娃,以及那个外国大猩猩等案件我是有点兴奋的,有点像读侦探小说。但是结果着实让人失望,大多剧情都以一大段陈述结束,而且是接连解决一系列事情。忽然就从一个百事缠身的人变成了智者,毫无铺垫。这对于最喜欢暗线铺垫的我是个相当大的打击。

有一次起浮是贺顿,心机女人的时候。无论是为了房子结婚,还是为了钱塞进嘴巴的小胶囊,或者是最早的那个秃头男子。毫无顾忌,一点想法都没出来。我想至少中国书籍里出现的女主角不会是个这样的人。隐隐有些兴趣。

激动也最失望的是大芳就诊的时候,就2页!这至少是个从头到尾的线吧。在我看来大芳就来了2次,但是书里“大芳治疗了很长时间出乎意料的是最后的小高潮居然在贺顿身上。

感觉那些说教风味的话多少有点毕淑敏的风格。虽然我并不喜欢。最大的收获有两点:略略了解心理医生。原谅了给我做心理治疗的那个老师。丑,厚眼镜,小眼镜。我一直憧憬着和心理医生聊天应该是愉快的开心的。其实不然。又有一种其实心理医生仿佛是上帝视角,但是他又什么都不说的感觉。讲真!我最后回答的“你觉得这次治疗有收获么?”我的回答就不记载了。太伤人了。

  《女心理师》读后感(三):人真是个复杂的又简单的生物

       这本小说我是听完的,跟当初听《平凡世界》一样,但不同的是,我中途曾几次都有想放弃听下去冲动。理由有两点:其一是觉得贺顿太无耻和不择手段了,感觉没有道德底线,说出来的话真是能噎死人;其二是因为作者的语言实在是太“奢华”,太多无谓的比喻、拟人、象形的辞藻的堆砌,听得人很累。
       其实这两点都是带着我个人情感的因素。第一点,是我不赞同贺顿的价值观,虽然有时觉得人是该狠一点,但但我真切听着她的所作所为时,我真是觉得听不下去,觉得真人太混账了,我想我终究是个老好人吧。但客观来说作者把一个人物描写的让人咬牙切齿,还是算成功的,也挺立体的。至于第二点,我很早就不喜欢这种用辞藻堆砌的文章朴实真切,打动人心的才是好文。
        听到最后终于有点起色,虽然有人说转变的太快,但最后我也不想看故事情节,而是作者传达出来人内心的东西:人是那样的复杂,又是那样的简单。
        复杂,,就是你看贺顿的言行让人生厌,但殊不知这一切都跟她从小到大的经历密切相关,因为她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贺顿,贺顿虽然一直想忘记过去,甚至连名字都改了,但这些记忆都早已在人的潜意识里打下了深深地烙印,悄悄地,日夜的影响着这个人的言行,悄悄到可能你自己都完全感觉不它们的存在。简单,就是当你能坦然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一切纠缠的死结就都会自然的打开,就像用了护发素的毛躁头发。但这些死结真的能像小说里说的那样,跟人,或者说跟心理医生说出来了就好了吗?心理大师帮贺顿还原了过去那一幕就让贺顿如吃了特效药一样,出一身大汗就好了,这是什么理论呢?
        人就是在这样的复杂和简单中经常转变,想不开,是因为掉进了复杂的迷魂圈,等哪天突然想通了,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两句简单的话语,而这一切的影响者就是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意识,我们的价值观,而这些思维、意识、价值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经历,我们的思考,总结来说就是我们的思想决定情绪、行动,而我们的思想又来自情绪和行动,而所有的这一切,最终会构成,我们的灵魂。
       我想这本书更多的是带领我们去发现自我,发现自己心灵, 并关注自我,没有故事情节的可看性,更多的是引人深思。这也是一种成功与收获吧,其实最终,看书看得是人。
       哎,人真是个复杂的又简单的生物啊!

  《女心理师》读后感(四):你为什么看不清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妈妈带我看过几次心理医生,原因是当时的我患上了严重的暴食症,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医生。可以说效果并不是很好,甚至还有火上浇油的副作用,那之后心情一度坏上加坏。我记得当时那个医生只是在不停地问我问题,因为我不是那种倾述型的患者,巴不得什么都藏在心里不说出来。于是便对她这种问问题的方式十分地反感,她问我什么时候开始有暴食的倾向,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催吐,以什么方式催吐,家人都是否知道。在我看来,暴食症就像一个耻辱,不愿正面去面对,也就不想去回答那些问题。我很不配合地敷衍那个医生。然后时间到了,可想而知,什么作用都没起到。从那以后,我对心理师一直没有好感,认为他们只是通过窥探患者的秘密来治疗,这样让患者很不舒服
    知道一个月前,我读了《女心理师》,在书中发现,其实去看心理医生的如果不能坦然说出自己的症结就根本无法根治,无论再高明的医生都无能为力。而当时我就是不愿意面对自己的症状,不愿意说出来,让那个医生无从下手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严重的就是心理疾病。每个人经历不同,受过的伤害也不同,有时候早年的一件小事就很可能成为未来心结的种子,可能当种子刚刚埋下的时候人们并不在意,甚至是故意去忘掉。可是这便相当于把种子埋得更加牢固。日后它茁壮成长,生根发芽,总有一天会枝繁叶茂,甚至是开花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我们害怕痛苦,不愿意将它连根拔起,因为便会让心脏血肉模糊……实在受不了它繁茂的阴郁时,就自欺欺人安慰自己,其实也只是小修小剪,还要继续任其发展。我们越是软弱,那痛苦的种子越是活泛。而心理师就是这样一群这样的人,他们要帮助人们挖出种子,只好不停地心灵深处窥探。
    你为什么看不清自己,不是因为你能,而是因为你不敢。不敢面对自己心里的黑洞,以为它肮脏不堪。直到死去,那堆污垢还是死死地跟着你落入尘土。最好的方法便是忍着痛,将痛苦的根源戳破,任它脓水直流,流出来便给阳光腾出了空间。当你经历了那一次粉身碎骨的撕裂般的痛苦时,换来的便是涅槃重生。地狱其实天堂的入口。
    

  《女心理师》读后感(五):这不是书评,只是一篇读后感

花了三天,终于在今天下午读完了这本小说。
读完后我就让自己休息了半小时,以平复心情。
在我们日常很多行为或者语言的背后,总有一些深刻的原因,或许我们不想去探究,或者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探究。
以前读毕淑敏的文字,都是短文,感觉温暖灿烂,这一次,完全不同。
这本小说,足够颠覆我对“心理师”所有的想像。在我原来的设想中,心理师哪怕不是完美的,也是和一般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是优异的,高大的,美好的……可是书中的贺顿,在大部的时候,都与这些无关。她出身低微,学历不高,她明知美容产品有毒,但为了赚钱还是要去卖,她有丈夫,却还有婚外情,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心理师?这是我读的时候最强烈的质问!
可是毕淑敏在书中回答了:心理师也是普通人,普通人拥有的一切缺点和毛病,心理师都有。是啊,这才是正常的,这世界上并没有神,大家都是普通人,心理师只是在心理上成长的比一般人更好些。
毕淑敏的文笔很长,交叉叙述着现在的贺顿,过去的柴绛香,当看到柴绛香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贺顿的,你不得不钦佩她,要有如何坚强的心,才能走到这一步,要有如何坚定追求理想,才能让贺顿在面对钱开逸的求婚时能够理智的拒绝,而一步步实现她的计划,她的理想。贺顿从苦难的泥泞中爬出来,她想的是可以去帮助更多的人,当然也不摆脱她想彻底摆脱过去想法。
可是,没人能摆脱过去,所以,贺顿自己在给别人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她也病了,而且很严重。她只能求助权威!当我看到权威对她进行非常规的治疗时,我还是吓了一跳?这是允许的吗?怎么会是这样?幸好幸好,毕淑敏在书的最后用贺顿的话说出来了:这是错误的!虽然,权威治疗好了贺顿,那或许只表明了贺顿的坚强。很高兴看到贺顿的日益精进,她越来越合格了。

  《女心理师》读后感(六):文学和心理学的融合

在图书馆学习累了,就去看这本书,忍者冲动没有借走,而是让我的好奇心分一周满足
   开始看这本书,觉得一个个片段交叉进行着,完全没有顺序,读着有些慌乱,可能理科生就喜欢比较有逻辑的东东吧。但是慢慢读进去,真的被这本书完全吸引进去了。
   女心理师的成长路程有太多的苦楚,从绛香到贺顿再到弗德心理所。我们读一本小说总是期望结局是符合我们心意的,这本小说最关键的结局就是贺顿从潜意识中找到了自己曾经的伤痛,虽然方式略有不妥,但是发现问题是疗愈的开始。其间也伴随着各个领域的各类人的烦恼与苦楚的解决。
    书中通过不同人,说出了对人生各式各样的思考。
    拥有101个娃娃的老太太临死前说出:在思想的下面是感觉,在感觉的下面是情绪。在情绪的下面是记忆,在记忆的下面是要害。
    汤小希说:每个要死的人都是一所学校,如果他不是马上就死了,相处得久了,能学到很多东西。
    在开始一项长期的劳作之前,我们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强大理由
     快乐要走的时候,想要留住它的人就会有痛苦,痛苦要来的时候,想要赶走它的人就会经历更大的痛苦,不妨,接受吧

  《女心理师》读后感(七):蜕变心理师

一个其貌不扬的农村女孩,一个从小被性侵的从此下半身冰凉的女孩,从甘于养老护理的平淡,到自发创业的心理师,一路走来见证了太多心理疾病的疑难。
一个小儿麻痹的丈夫,一心一意脚踏实地始终如一的对妻子好的丈夫,心地善良无可挑剔。虽然文化低,但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坚持向妻子学习,了解她的生活和内心想法,最终获得芳心。
一个光鲜亮丽的播音员,痴迷贺顿美妙的声音,世上所有美好的事情都是值得用一生去爱的,但最终的背叛把一切揭露无疑。
一个精打细算,为了儿子而生活的单亲母亲,把儿子的一生都安排妥帖,精明的头脑让人生畏,但母性的光辉洒满了两层公寓。
一群心理咨询者,难缠的大方和和老松,促成了贺顿和姬老师的正式谋面,最终让贺顿解开心理阴影重归生活正轨。
结局是美好的,过程是痛苦的,很好的一本成长书籍。

  《女心理师》读后感(八):肮脏与冷漠配不上那份接受与感动。

书的前半部分混乱到不知所云,因为读书少,从没有见过这种奇怪的写作方式。每一个故事,都没有结局,分不清倒叙还是插叙,分不清好人还是坏人。
    开始的故事很吸引人,可是针对性的疗法,除了聊天,似乎别无他法。
这是一本看完全书才知道谁是除了贺顿之外的主角之一的人,也就是大芳和老松。对书毫无接触之前,以为是像《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样的案例分析。可是越看越懵,特别是从贺顿与钱开逸莫名其妙的关系开始。对于贺顿的描述,并不觉得她有魅力去吸引住这几个男人,甚至包括那个光头秃子买家。
    因为小说结构的混乱,很难捕捉小说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我抱着去看一个心理师的故事去看书,一开始看到的却是几个没有结果的案例,当我怀着极大的兴趣去研究案例时,却被心理师的故事分散了兴趣。于是非常想接着看下去贺顿的故事,于是又被草草的分析完了案例??!
    关于大芳。是的,看到最后其实是看哭了的。如此幸运又如此悲情的一个精神分离患者。如果没遇到老松,她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子的啊。看完全书印象最深的就是大芳说的鸡群原理,确实是一处点睛之笔。心疼大芳,空壳一样的身体。敬佩老松,有耐心的呵护着大芳。
    关于贺顿。知道她肯定是在年少时受到过伤害,可是执念的以为是来自父母,亲生父母。后面又突然出现了的,清凉油继父。说真的,有点莫名可笑,因为我看书的时候是2017年,半年前网络上才有了风油精段子。而小说的创作时间2007年,哇哦……是把贺顿当作主角去看,可是丝毫没有产生过共鸣甚至同情的情绪。脑海里浮现最多的画面,是贺顿租住在柏万福家时的情形。
    热爱柏万福,可是不懂,为什么要刻意把一个脑瘫患儿刻意放大化同情化,好像一个圣人,支持老婆所做的一切,不生孩子也是纵容,对于老婆的回头也是感激,凭什么,就因为柏万福是一个下岗的脑瘫患儿?就要营造出一种看似很和谐很完美的结局?归根到底,贺顿也不爱他啊,只是感激与依赖啊!别说因为柏万福爱她,就可以这么去伤害一个善良无知又这么伟大的人。
    我被欺骗的还有老李,也就是姬铭骢。居然傻乎乎的以为,性治疗也是一种治疗方式。
    整本书里,彻彻底底的好人只有柏万福,一个残疾人。再宽泛一点,或许还有叶茵。
    所有的人都是去伤害过别人的人。

  《女心理师》读后感(九):心有阳光,便是晴天——《女心理师》成长史

怀着对人性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女心理师》。开篇用一个案例作引子,接着写到女心理师贺顿出轨,瞠目之余,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作者又安排了丈夫捉奸。本身已是千疮百孔暗流汹涌的女心理师如何普渡众生助人为乐?满腹狐疑之下,作者描绘了好几个来访者遇到的麻烦事,却又埋下伏笔不给出解答,于是耐着性子往下看。女心理师贺顿出轨的由来,白手起家的奋斗史,隐秘的经历渐渐浮出水面。

贺顿是卑微的,生父抛弃,生母沦落,继父凌辱,她天生抽到一手烂牌。自暴自弃自甘堕落或许是大多数贺顿的结局,可是女心理师贺顿硬是将所有苦难变成馈赠,层层蜕变,战胜心魔,救赎自己也救赎他人。

对贺顿,我是鄙夷的。为了赚第一桶金,她推销含铅汞的美白产品,甚至拿自己的脸当试验田。为了心理师培训班的学费,她不惜用性去交换。为了开心理诊所的注册资金,她精心策划,以处女作筹码来换取。为了心理诊所的店面,她与房东的瘸腿下岗儿子缔结婚姻。这一步步处心积虑,步步为营,我看不惯她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赚钱应该本着良心,婚姻应该源于爱情,做人应该真诚纯粹,贺顿的做法与我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与此同时,我又羡慕贺顿有着清晰的目标,为之奋斗并如愿以偿。

对贺顿,我是钦佩的。她一穷二白,其貌不扬,却有一颗坚定的事业心。她依靠自己,不攀附他人,拒绝了年轻有为的电台主播的求婚。她稳扎稳打,系统学习心理学知识,从零做起,以专业素养解决人们的心理困扰。为了成为优秀的心理师,她解剖自己,揭开内心最深的伤疤,坠入最黑暗的深渊,最终接纳了自己,接纳了残酷的童年,浴火重生。为了心无旁骛投身事业,她主动终止和电台主播的亲密关系,并和自己的丈夫和解。她与丈夫本彼此隔膜,却在走向心理师的道路上惺惺相惜,丈夫理解并支持贺顿的事业,成为她的坚强后盾,而贺顿也心生爱恋,一心一意和丈夫走下去。

人们带着铠甲在城市里谋生,埋藏起种种心结,无处排解,却在心理诊所卸下防备,与心理师一道探究自己,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愿我们都坦然,接纳创伤、遗憾、不完美,铸就乐观积极的自己,如果够幸运,为梦想的事业无怨无悔奋斗不息。

  《女心理师》读后感(十):人救自救者

       一直以来对于心理师这个职业,很感兴趣,也觉得很神秘。忘了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心理学方面的书了,对于这方面的关注,我想,我的出发点是为了认识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这本书,是在Y的书架上看到的。当时,只是觉得很想读书,略翻了下,发现是本小说。感觉很好入读。
        书里面的故事,还是让人觉得,颇为温馨,因为结尾很温馨。贺顿,一个换怀揣着对人的好奇心而开始的自己的事业。为了救自己,也为了帮助别人。对于她的整个咨询过程是我比较感兴趣的部分。作为一名心理师,不能拥有个人情绪在里面。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变得很重要。大芳和老松的个案,是我最为感触的地方。因为他们故事的复杂性和各自陈述的冲突性,激发了贺顿的好奇心,想要去寻求真相,而忘了自己作为一个心理师所应该做的事情。
      说了老半天,没说到人救自救者,其实,无论那位心理师多么的厉害,如果你坚持不想自己做出选择,别人都只是徒然。大芳的言辞,我付了钱,来求救,你就应该救我。 贺顿: 我不能救你,而是你要救你自己。
       看完这个故事,发现,心理师,真的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还有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去处理自己的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更抽离的去看待别人的故事,更好的引导别人如何去面对自己。然而遇到那种更具有控制力的人,还要注意不要被他们引导。真是需要很多的能力!再次感慨,心理师的强大,还有贺顿的态度,让我觉得很喜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