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月河文集 康熙大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套装共13册)的读后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二月河文集 康熙大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套装共13册)的读后感

2017-11-25 21: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二月河文集 康熙大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套装共13册)的读后感

  《二月河文集 康熙大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套装共13册)》是一本由二月河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009-1图书,本书定价:290.00元,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月河文集 康熙大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套装共13册)》读后感(一):帝王小说非说帝王

“一是丝瓜、豆荚长得快,一晚上就能长一大拃;水杉长得慢,但最后长得高、长得壮的是水杉。人不怕成长慢,只怕不努力
  
  “二是丝瓜、豆荚尽管长得长,却靠攀附树木,没有对别的树木的攀爬,它就长不成。人不要靠攀附别人,得靠自己
  
  “三是桂花不嫁接,就会丛生,长不成大树,嫁接后,才能长成桂花树。人要学习,通过学习,去转换自己,发展自己。”
上面的三句话是二月河母亲的三句话,比喻浅显易懂,却是老人家用一辈子换来的经验教训。
二月河,原名叫凌解放。他以写帝王小说闻名于世,他的前四十年基本不见记录,四十岁的时候开始进行创作。历时 年。一举成名,对照二月河母亲的三句话,可谓感慨万千
我是在今年寒假的时候读完了二月河先生的《康熙大帝》全四部、《雍正皇帝》全三部。二月河先生是我的院长,貌不惊人。总是给我一种农民的感觉,很矮但很壮实。他在作品中经常提到官员因为相貌而得不到公正的待遇,看来应该与本人的经历有关。
现在有很多人将当前的局势类比前清的雍正时期,同样是因为腐败问题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官员的腐败是一件祸国殃民的事情,政府出面打击腐败,立足点应该是祸国上。但是我相信二月河先生当时创作帝王小说的时候,一定不是为了讽刺现实。但是正是因为没有刻意迎合却让众人追捧,才是作品魅力的所在。
二月河先生的帝王系列小说,在我看来几点同类小说家难以超越的地方,也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
第一,二月河先生具备雄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书中对于前请的器物摆件,社会风俗,风花雪月的诗词,才子的斗文都有着非常独到的描写。可以说是无一字句无来处,能在当代社会做到这样的程度,实在是难得中的难得。试举一例:龙儿听得有趣,也吃了一口酒问道:“哪'七似'呢?”伍次友扳着指头道:“宣城梅耦长先生曾对我讲,秀才入闱,初入时,赤足提篮,似丐;唱名入闱,帘官喝骂,皂隶斥责,似囚;进了号房,孔孔伸头,房房露脚,似秋末冻僵的蜜蜂;考完出场,神情恍惚,天地变色,似出笼之病鸟……” 归了下处等候消息,如坐针毡,梦不得安,似猴子被系于绳;一旦榜上无名,神色猝变,如丧考妣;事隔不久,气平技痒复又衔木营巢,似抱破卵之鸠,这便是七似了!” ——《康熙大帝》。这是二月河先生对于当时科举制度的一些评判。谈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二月河先生对于当朝的教育弊端也看的非常深远。貌似扯远了。
第二,二月河先生的知识面非常宽广。可以在先生的作品中看到先生对于很多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在其中,既有所谓的谶纬之学,巫术和宗教文化,也有具备实际意义的医学知识:看这一例:高士奇的医道这么"神"吗?不是。他见过伍次友,进宫之后,又听了不少关于苏麻喇姑的议论。今天,一见这位慧真大师,就知道她害的是心病--既然不能与心上人结成良缘,这伴青灯守古佛的日子,到哪天才算到头呢,活着真不如早早死了好。常言说:心病还得心药医。高士奇一番高谈阔论,打开了苏麻喇姑心头的郁闷,她能不见精神吗?不过,高士奇知道,苏麻喇姑的天分极高,要见好就收。他不敢再说了。这是高士奇施展的绝技,老先生在这里讲到了为什么高士奇会那么神奇。在后面的很多戏法老先生都没有点明,但是读者自己都可以从中窥探到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秘密
第三,二月河先生写的是帝王小说。老先生对于中国官场的权术倾轧了解的不可谓不透。全书最为人称道的也是这一点。书中可以说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作者的智慧,随便举一例:我是您的老门子呀,怎么,不认识了?这几年蒙您待我有恩有意,我斗胆告诉您一声,奴才是十三衙门派来的,怕您信不过,才装成老头,现在见您大人效忠皇上绝无二心,要回去交差了。"这是魏东亭的老门主在铲除鳌拜之后对魏东亭的谈话。当时可谓如芒在背,豁然开朗。再举一例:功盖天下者不赏--并不是不想赏,实在是无物可赏,只好赐死;威震其主者身危--其实只要内心相安,也就可以不危。臣强而主弱,就难得相容了;权过造比者不祥--是遭了造化的忌,权柄越过了主子,主子便要除掉你。" 解兵权,散余财,辞官爵,返故里,可保为富家翁。"狡兔死,走狗烹。
二月河先生熟读经史,对于中国的官场了解可以说是深入骨髓,讲起来也是鞭辟入里。看起来非常带感,刚刚读的时候确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样的书比起那些所谓的办公室政治,职场指南,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可惜的是,这部小说出版的有点早,没有赶上中国出版业的黄金时期。以前觉得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已经是通俗历史中的佼佼者,现在看来当时的结论下的有点早了。
这是一个总的评价,这个大部头的小说含量太大。想要写一个读后感现在看来力有不逮,读书笔记倒是做的不少。这部小说没有足够的阅历是难以看到其价值的,对于我来说。很多东西还没有挖掘出来,以后还需要重读。

  《二月河文集 康熙大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套装共13册)》读后感(二):一点个人看法

在读《雍正皇帝》时,发现了许多处硬伤,--不是指史实方面的,我没读过清史;
我说的硬伤是内容写作方面的,有不止一处前后情节细节不符,明显是小错误,但很刺目。有伤作品大体。
我看的是IPAD的电子书,据其内容来看,应该不是电子书制作的出现的问题,似乎作为编辑者审阅时也太粗疏了,当时我甚至怀疑是几人共同分章节创作然后再合成一书,以致有些情节细微处彼此呼应没有到位……所以这才来上网查作者“二月河”是否一团体创作者。
不知有否同感者?
另外,个人觉得读完《康熙》再读《雍正》,乃至《乾隆》,作品质量每况愈下,最好的是第一部,大气磅礴,文字很干净,鲜有能类比者,值得一读。越往后就越来越平庸了,读不读也就那么回事。。

  《二月河文集 康熙大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套装共13册)》读后感(三):雍正佛学功底扎实

清代前期的几位皇帝,都和佛教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而雍正无疑是其中佛学功底最为扎实的。
     雍正皇帝名胤禛,自号“圆明居士”,另号“破尘居士”,常以出家人自居。其为雍亲王时就潜心佛典,广交僧衲,深通佛理。被封为亲王以后,更加认真,公然在王府中领导少数臣工,学佛参禅。雍正三十三岁这年正月,“延僧坐七,二十、二十一随喜同坐两日,共五支香,即洞达本来,方知唯此一事实之理”。当时章嘉国师评为只是“如针破纸窗,从隙观天”,勉励其更求进步。雍正於当年二月“复结制于集云堂,着力参求。十四日晚经行次,出得一身透汗,桶底当下脱落,始知实有重关之理”。遂又问证于章嘉国师,章嘉国师认为这“譬犹出在庭院中观天矣”,应该更加勇猛精进。于是雍正“仍勤提撕”,第二年(1712)正月二十一日“复堂中静坐,无意中忽踏末後一关,方达三身四智合一之理,物我一如本空之道,庆快平生”。於此章嘉国师称赞道:“王得大自在矣!”这一年雍正三十四岁,从此雍正自信在禅宗已经就是直透三关的禅者了。
     雍正继位登基以后,于政务之暇,不惜以九五之尊,躬自升堂讲经传法。雍正在阅读《指月录》、《正法眼藏》、《禅宗正脉》、《教外别传》等禅宗语录后,于雍正十一年(1733)编选并刊行了最权威的禅宗语录集——《雍正御选语录》。《雍正御选语录》包括《正集》(附《外集》)、《前集》、《后集》等数篇,雍正帝于篇首各序其旨,谆谆提示,“专欲学人真参实悟,各得本分正知正见,如象渡河,脚踏实地,便能超出三界,而一一具足六度万行,切莫仍向此中转求口头滑利也”。《雍正御选语录》的刊行对于振兴宗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雍正帝除了编选讲经传法的语录,著书立说之外,还大力修缮古刹名寺,比如江南荆溪(今宜兴县)崇恩寺、浙江绍兴报恩寺、浙扛普陀山都曾在雍正年间得到修缮。同时雍正帝还重用高僧大德,雍正帝则一度重用文觉禅师,在森严的紫禁城内为他安排了专门住所,命他参与议论国家最机密的要务。

  《二月河文集 康熙大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套装共13册)》读后感(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曾经也是现象级的书,就像现在全民读三体一般
**康熙大帝**
读来最气贯山河,一气呵成
不过这主要也有赖于康熙一生功勋显著:八岁登基,十五岁擒鳌拜,十九岁平三藩,三十二岁收复台湾,还有平定假朱三太子叛乱,三次御驾亲临西征蒙古
印象最深的话:霞乃云魂魄,蜂是花精神
**雍正皇帝**
前30%几乎可以全部跳过,因为和康熙大帝后面几乎完全重合
如果不跳过,如果碰巧又是处女座的话,大概会抓狂
因为不少细节都和康熙大帝里写的有出入,尤其是雍正作为落难皇子被民女搭救的部分,民女的身份和搭救始末前后都不一
还有就是皇兄皇子的名字和血缘关系也是前后颇有出入,有时甚至还是关键情节,人名突然就换了,让人有穿越感(在乾隆里也有这问题,只是雍正这本最突出)
雍正本来就命短,可能不这样写都撑不起一部书
印象最深的话:放开肚皮吃饭,立定脚跟做人
**乾隆皇帝**
总怀疑作者写到这部是不是自己也疲了
书内有三宝:大臣动不动就心酸眼热,随随便便什么话就是“老成谋国”之言,黄腔镜头遍地开花
不得不说小肉描写有点多得没有必要,况且作者似乎并不擅长写这类风月镜头,男欢女爱地写出来竟也有种行伍的锵锵感,是为了体现风流皇帝领导下的奢靡大氛围?
到最后乾隆荣退草草收场,真的是为虎头蛇尾画上了圆满句号
印象最深的话:无
二月河的这个系列不是正史,一边读一边百度了不少关键人物,有出入,但值得肯定的是,人物在历史上的大致形象都是符合的,且作者也注意在其中留有伏笔,例如史上福康安后代在嘉庆年间是遭贬降的,书里虽然不再写嘉庆故事,但两人早有芥蒂一事,也都铺垫得当
毕竟是历史画卷,相当不易,且在史实骨感的构架上造血造肉地塑造大臣形象,本身也融入了作者大气正直的三观与眼界,冲这个还是扳回不少分
不管怎样,对于无心读晦涩正史,将此作为了解康乾盛世的入门级读物还是完美的,值得推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