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女人的起源》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女人的起源》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25 22:49: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女人的起源》读后感精选10篇

  《女人的起源》是一本由[英]伊莲·摩根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 32开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6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人的起源》读后感(一):重塑女性的自立和人格

       全书是对哈代水生理论的进一步解释。强调了女人的外形上的选择不是狭隘的性的选择,而是女人生存的需要。
       文中写到最稳定的关系是母子关系,淡化了男女关系。以及女人的长发及一对突出的乳房也不过是为了哺乳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保持性感吸引男性。
文中观点和阐述的理论,渗透出了极强的女性主义的色彩。让那些女人是男人的附属的观念走远点儿吧。
       这是一本让人思想为之一振的书。毋庸说这个理论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现实是那些起源已经年代久远,考察和追溯的难度着实很大,我们也不必一定以先前的理论为真理而排斥其他一切。至少,这本书让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这样思考,或者我们会意识到原来可能是那样的。对于女性的自立和人格的重塑是有益的。
       让人看问题有新的视角。

  《女人的起源》读后感(二):“她”眼中的人类进化史

人类起源于丛林并进化为以狩猎为生的肉食动物的学说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意识里,提到人类的进化史,人们脑海中更多的浮现出的是泰山式的“勇敢的猎人”的形象。在科学家讲述的进化史里,女人在进化方面的差异都仅仅只是为了追随猎人的脚步,一切都是为了取悦男人。然而,在伊莲·摩根的故事里,我们听到了一个从女性的角度讲述的不一样的进化故事。即人类在最初进化为陆生哺乳动物之后,因为巨大的环境变迁又重回海洋,成为了水生动物,最后又突然从水中出来,永久地返回到陆地上。人类的始祖在水中生活时褪去了体毛,长出了皮下脂肪,其他身体部位也出现了变化。同时因为要在沿海环境中生存,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语言的产生。
当人类重返陆地,并开始进入狩猎-采集时代时,女人并不像人们惯常以为的那样已经退化为家庭主妇,过着由男人供养的生活,相反,在这个时期,家庭主要的食物来源是女性采集的植物性食品,而只有少部分是外出打猎的男人提供的。事实是:男人为家庭成员提供肉食,女人为家人提供面包。用面包养家糊口的女人和她打猎屠宰的配偶构建了新的生存方式。新型的狩猎-采集混合方式带来了更多的闲暇时光。男人这时候尝试制作工具,这一过程对大脑的进化有重要影响,它创造了技巧,为艺术创造奠定了基础。由于男女经济角色不同,也许只有瓷器的发明可归属于女性。
对于女性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狩猎-采集时期,这个时期,劳动有了分工,出现了核心家庭。从这一点讲,她各方面都不亚于男性,无论是自由、自立、创造性还是对经济生活所做的贡献。
当狩猎-采集式的经济结束之后,男人步入了农业经济时代,对他而言,这一时期的领地和支配权更加重要。他认识到女性的另一种能力在经济方面对他至关重要,于是对她的控制越来越紧。随着核心家庭的建立,他认识到自己与这个女人的孩子有些特殊的关系,妇女和孩子开始被视为他的私有财产,而她必须跟随他,受到严格控制。女人至此开始走下坡路,在多数的人类群体中,她被视为先天的弱者,甚至被说成“低等动物”。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可以独立工作养活自己,她们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但现实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两性同工不同酬,生育孩子的问题等。作者提倡,要想真正提高女性地位,首先是更强的自尊心,其次是要经济独立,第三,确定少生孩子。

  《女人的起源》读后感(三):女性的进化和起源

从女性的角度看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下面是@webbang的文字
1
问题,上新世时期发生什么事,为什么会站起来,怎样开始使用武器,裸猿为什么变得无毛,为什么性生活变得错综复杂,为什么人类性活动与进攻行为密切相关。
2
水生理论:
使用武器:用石头砸贝壳,每次都得到有效反馈,不像投石。
脱毛:湿淋淋的毛无用,在水中影响速度
双脚行走:站得更高,入水更深
指尖触觉:双手下水摸索看不见的东西
头发:暴露水面的头避免受光线的辐射,女人长发:小孩抓住游得更远
3
拇指食指间的薄皮肤
改变鼻子形状,流线型结构水碰到它会分流四散,躲在下面的鼻孔安然无恙不进水
面对面亲热:女人身体结构改变,实际需要
女人臀部大:保护排泄口,抱着孩子长时间坐着
孩子在逆光的地方有谁,面对耀眼的强光,她很难看清孩子,她只能眼眉低垂,眯缝双眼,以减少来自头顶的刺目阳光,再收缩下括约肌,以对付来自下方的反射光,那么,皱眉就成了面对困境,超越阻碍,战胜难题的自然反应。
4
四足动物反应木然,呕吐不痛苦,性可能无高潮
人们吃饭不是因为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人们性交也不是因为它是保持种族延续的基本条件,母亲们爱抚孩子并不是因为离开了她的照料孩子就无法活下去。因为这一切都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是可以在违背雌性意愿下进行交配
5
女人有哺育的冲动,面对孩子哭声的刺激因素会精神百倍,如果没有孩子,会寻找一个代替目标:小动物或弱小的人(或公仔)
人科动物的适应性非常强,对各种环境危机都能作出应急反应。
做爱要伴随着一定的粗暴动作,可那绝对不会含有恶意,类比:女人强制给婴儿灌药
人可的祖先们尽其所能融合了亲吻拥抱等动作,使交媾重新变得友善平和。
其余器官能成为“性感区”,因为正常的机能出现了障碍。
她能把拥抱的愿望和性爱的愿望分开,但她的涨幅却无法做到。
6
嗅觉退化:在海洋嗅觉无用
海豚与人
孩子把奶头含在嘴里,小声哼着,双唇一会闭上一会张开,构成“妈妈” —— 什么时候开始会这样自然发声的?
7
曾经生活在咸水海中的生物,能够通过泪腺的独特运动调节体内盐的平衡
灵长目物种,能引起视觉装饰效果的都属于雄性,人有一部分:胡须
男人能从女人身上得到更多的视觉快慰而女人无法做到,眼睛后面的大脑有问题。
本能可以进化,如同记忆会被承袭
女人对婴儿照片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男人则不感兴趣。母婴在一起的照片比婴儿单独的更令人愉悦。
瞳孔的反应不受大脑意识的支配与控制:女人不会偷看和花钱去看男人裸体,即使她的情绪和身体可能都在说”很好“,她视网膜后面的大脑却在说“下流”
对蜘蛛的厌恶是从海滩上祖先那里沿袭下来,当时唯一会对她和她无助的孩子构成威胁的就是行动迅速的节肢动物。(—那为什么对螃蟹没那么恐惧?)
-人们有种天生的忧虑意识,它完全可以通过理性和经验来客服,或者通过周围人对此的一致认同来改变,可一旦受到警示性的提醒,原有的看法反而会增强。
8
智人的牙齿进化为了咀嚼谷物
男人为家庭成员提供肉食,女人提供面包
食草动物用几乎整天的时间进食以维持正常活动,肉食类如狮子会一个上午一整天安静地晒太阳消化食物。
一头饱食的狮子只会睡懒觉,但一个灵长目的动物,特别是年龄小的,会一刻不停,并对所有的事情充满兴趣。会不断削木头制作工具
成功制作出工具对大脑的进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创造了技巧,位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他的活计需要勇气、速度和一副武器,她的则需要耐心和一个容器(采到的果实自己吃不掉)
动物在泥土的脚印晒干后是容器,她玩起泥巴,捏成壳状东西,等太阳晒干,成为容器。
9
读书的人会产生无尽的遐想,感到体内难以抑制的力量、热情和威猛一触即发,约束她们的仅仅是有意识的智力控制。
猿类热衷炫耀,它们认识到想要引起同伴的注意没必要去咬它们。向同伴展示。
-炫耀是获得通知权的途径,增强自己的本领可以提高吸引同伴的能力,只要倾注的目光聚集在它的身上。
男性作为部落的守卫者,要更多地面对其他动物,面对外来的威胁。
大多数物种的雄性更有攻击力。
进攻性是哺乳动物的生理现象。
恐惧和进攻性曾经是宝贵生命的保护措施。没人会为恐惧撰写赞歌,没人喜欢无论是较低反应程度的长期忧虑,还是较高反应程度的强烈恐惧。进攻性相反。
一旦猎豹到来,就标志着所有对手都化敌为友
最终成为首领的佛佛都有极强的自控力,约束其好斗的天性,因为强者恒强,输一次接下去会继续输最终失掉信心
10
妓女:制造这种需求的人会鄙视满足它们欲望的人
婴儿对于女人相当于美女对于男人:如果有两三个这样的美女对男人寸步不离,不停地要求关注,吵吵闹闹甚至跟着去洗手间,闯进会议室指责做得部队,几个月后男人不会再喜欢这类美女。
没有人从经济的角度对家庭妇女或母亲这种职业作出评价(可能日本有)
11
男人的一生有半数的时间在忧虑中度过
女人之间的谈话基本没有实质性内容,多数女人的基本需求,她们要减少心中的孤立感,就要通过与同性伙伴的友好交往得证——像猩猩的梳理毛发行为一样是一种需求。
女人之间谈话局限性:发生再生活经历相似的女性间,她们能找到共同语言,出现不离的情况时互相鼓励
奶奶作为智慧的存储器对物种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有生活中最难的应该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再空荡荡的房子里。
更多单身男人比单身女人状态更早,不幸更多,表现出严重的精神不健全和对社会的敌对倾向。
唯一能使一个雄性心理受挫的是另一个它的雄性同类,只要在公开搏斗中打败对手就能实现。
后记
“专家”们的不靠谱是世界性的。
应该对所有人说:自然界的谜还很多,虽然我们没有找到答案,也许你们这一代会成功。

  《女人的起源》读后感(四):需求的轮子

这是一本可以边听着《It’s A Man’s World》边读的书。作者从女性的视角,探寻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解释人的关系和现象。书中观点富有女性主义色彩,说明无论是生存、需求、身体、性,女人和男人是对等的,不是《圣经》所说“男人的一条肋骨”,不是如今世俗观念中男人的附属品。

这样的视角是新鲜的,即使是七十年代就提出的观点,放在今天也会觉得某些地方颠覆了一贯的认知,打开了新的视野。可能是因为对于进化假说、历史变迁、两性关系,我们所接受的信息、目睹的行为、盛行的观念,都早已成为刻在脑回路里的“潜规则”。比如女人的身体(特别是性征部位)、男人在性方面的需求和地位、性在人与人的稳定关系中的重要性等等。而从物种的起源进化这个宏观角度来看,这些也许并不是我们所想当然的样子。

作者展开论述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水生理论”,也就是人类始祖是从陆地到水里,再回到陆地的进化过程。“水生”是其中客观存在,且对身体、习性、关系等演变至关重要的一环。人类就这样从逃亡者,回归狩猎者,这一切的变迁,根本的驱动就是需求。

如今在我们眼里,女人柔美的长发、红颜的丰唇、丰满的乳房、挺翘的臀部,是如此美丽性感,还有男女性爱的激情欢愉,生育抚养的幸福美满。但这一切的背后,都没有看起来那么光鲜和浪漫,而是一部生存史,底色甚至还有些许悲壮。生存延续的需求,是我们的轮子,逃逸,突围,疾驰向前。

逃亡到深水中更安全,双脚站立,直立行走; 总是湿淋淋的毛,在身上,是负担,要褪去; 长发防日晒还是孩子更好抓住和依附的纽带; 乳房让乳头放低,让臂弯里的孩子更好捧吸; 阴道内缩和处女膜都是对盐水和沙子的防护; ……

就这样仅仅是因为需要,在所处的环境下选择(或者被迫选择)可以继续延伸的方向。这些演变如身体部位、性体位等最初跟“性吸引”本身,其实没什么太大关系。只是现在人们常常把夹杂着欲望和对巅峰体验的追求,嫁接到了这些原始需求上;或是某种从属观念在作祟。

“水生理论”是一种可能性,一种解释的维度,是对雌弱雄强这一默认设定的对抗和提醒。这点对于世界观拼图的完整是有积极意义的。而不论历史的真相是“水生理论”还是“丛林理论”,人类祖先是“美人鱼”还是“泰山”,都是遵循需求驱动的逻辑。追本溯源,从本质需求出发,或许是理解这世间种种最好的方式。

需求的轮子,留下历史的车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1. 需求是创造的源泉

如果说身体的演变是为了适应环境而“物竞天择”的结果,那么工具的使用则是人类跨越式的主动创造。

她的配偶常常用尖刀一样的牙嘎嘎吱吱地咬开贝壳,或者把它们撬开。她非常妒忌,因为自己没有,总是一筹莫展。在一个悠闲的下午,她又做了无数次的尝试,都无功而返,于是,顺手拿起一块石头——这和运气没有关系,因为沙滩上遍地都是石头——去砸,壳竟然裂开了。她继续尝试,每次都非常成功。这样,她学会了使用工具,雄猿看到后,也学着她的样子,模仿她去做(这并不意味着她比他聪明,只表明,需求是创造的源泉。后来,他的需求,他的创造力都超过了她)。

这是作者描绘的工具起源的场景。在这样的现实、情绪和尝试之下,一个显而易见的需求得以生根发芽。

需求的存在就是改变的起点,是创造的驱动力。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如果顺着这样的逻辑链条,我们很容易理解;但是难的是在创造时,真正站到需求这个源头位置上,利用能够利用的一切,疏通出一条稳定的渠道,让它得到解放。

就像iPhone的出世。基于掌上通讯设备的操作体验更人性化这一需求源头,要让操作更符合自然的手势、让功能更接近真实的隐喻,就是要找到“尖刀一样的牙齿”。从这点出发去调用对世间万物的感知,思考如何为我所用。于是当智能操作系统、互联网、触摸屏、处理器等软硬件技术结合起来,变成手里的iPhone时,就是“顺手拿起一块石头”,狠狠地“砸下”。

2. 揭开原始需求的面纱

有时候我们自以为掌握了事物运行的规律,理解了现象背后的需求,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抓住最本质的需求。

男人对女人裸露的身体更兴奋,对于性有更多的想象和需求也更主动,是因为男人这个“物种”本来就更好色?本来就处在控制的地位?

而书中所述,女人和男人在性方面的需求和原动力是相互而对等的,甚至跟大多数动物一样,雌性的发起和接受,是性行为得以进行的前提。同时在发情周期不复存在的情况下,人类两性依然能通过性快感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来维持繁衍。而如今的性沉湎现象,是伴随发展而存在的失衡。

女人之间总喜欢聊个不停,是因为女人这个“物种”本来就更喜欢沟通,交换秘密?本来就对生活琐事更敏感?

许多男人对此百般不解,因为女人之间的谈话基本没有实质性内容。本来,信息传递并不是要进行通话的目的,它提供的是需求,是多数女人的基本需求,她们要减少心中的孤立感,就要通过与同性伙伴的友好交往得以认证。

一个需求背后还隐藏的是什么样更深层的需求?一个工具或产品,能否解决人性中的这些自然又隐秘的需求?如果只去满足表面的“需求”,很可能抓不到精髓,无异于隔靴搔痒。这样也将得不到清晰的洞见,伟大的创造。

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没有比它更牢固的关系?

对几乎所有哺乳动物来说,持久的关系与交配没有任何联系,最复杂的是社群中的关系,这些社群关系往往比性更持久、更坚韧。最稳定的是母子关系……另外还有男人和男人的关系……还有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再就是同龄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它在人类、猿类和猴子中都存在,即两个个体之间的朋友关系。

而这些关系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总体来说,这些关系有利于减少恐惧和敌意,有助于增加相互的信任和相处的惬意。而且,它们之间通常都有彼此熟识的信号或手势以及激励机制用以巩固已有的关系。 所以,男人对自己的配偶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减少恐惧,增加信任。

深入追溯,我们都能够找到那些最原始的需求,生理的和心理的。这些需求可能是在新的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也可能在远古时代找到影子,那是穿越时间的记忆。

当我们更了解自己,也就更懂得如何影响这个世界。

P.S.

可能很多人都是看到张小龙的推荐才找到此书来读的,渴望找到产品设计的“武功秘笈”,然而啃下来之后好像并没有找到什么线索和指南,也没能参透什么奥妙和真理。

我觉得读罢收获更多的是对认知的塑造,对简单道理的体悟,而不是速效药丸,不能直接产生什么行动,或许哪一天化为某个场景下的灵光一现,或许在无形中贯穿整个创造思路而不自知。

读书的意义也大抵如此吧。

  《女人的起源》读后感(五):女人的起源


作者思考,女人的起源。女人不断进化,如何进化到今天,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作者读了很多著作,思考了很多:她们为何会站立?为什么性生活会变得混乱不堪?鼻子是什么时间形成的?等等。
书中的一些观点,今天也认同:
女人女人之间会讲很多废话,对于男性来说没有啥用的话。
女人如何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很难有一个女人既做好家务又处理好工作,这对于女性来说太艰难了。
这本书最早出版于1972年,44年过去了,现在仍然有人在阅读这本书。微信之父,张小龙也读。
每个人阅读的角度,肯定不一样了。我是从了解女性的角度去阅读这本书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