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博物馆》读后感10篇
《少年博物馆》是一本由张晓晗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一):我的少年博物馆
《少年博物馆》是一本小书,小书的意思就是结构简单,内容易懂,阅读方便。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在做题的间隙,花了总共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就看完这本书了,张晓晗的博物馆里陈列的少年们,也和我这一路遇到的少年们大同小异。听着五月天的歌跑步的夜晚,就会想起陪我去看演唱会的少年;看到有人打篮球,就会想起十四岁时写过很多情书、满满填满少女心的少年;每次去健身房,都会想起旅行途中遇到的鼓励我健身的少年;在图书馆看书,总会想起教会我爱的那个少年;前几天有个小学同学加了我微信,也是问我还在读书?我说是的。有多少当年混混的少年,觉得我优秀到他们都不好意思跟我说话……还有十年都在身边却时常吵到拉黑的少年、晚上十点捧着一大束花站在楼下给我的少年、考研的时候忍受我情绪化陪在我身边鼓励我的少年、说完“做我女朋友吧”又不再联系的少年、每天晚上发晚安短信称呼我为女神的少年……太多太多,岂止一百零八个。
很早以前我就想过,我要把我遇到的人,一个个的写出来。但是关于写东西,真的是我人生中唯一拖延的事情吧,一直拖,一直拖,然后再没有时间写,也没有时间想起来。
好吧,我也把出现在我生命里,一点一点改变我,让我变成如今这个我的少年们,统称为一百零八将吧。他们出现在我二十五年的某些不定的时间里,陪我走过一段,或只是停留了一会,或明或暗,或长或短,对我的影响有大有小,让我成为现在的我。然而他们也成为了只能陈列在我心里博物馆里,不再见的人。或许后来会再见,但也不再是我心中的那个少年了。
人生的路,大概就是这样吧。不断的遇到,不断的分离,在一次次毫无预见或是正儿八经的告别里成长。
最后的end是,张晓晗遇到了她的人渣少年,走出了博物馆。过上了棋逢对手的美好生活。
一直觉得,人和人能保持长期关系的前提,就是棋逢对手。祝我早日遇到棋逢对手的人,走出我的少年博物馆。
跑步+瑜伽后,要去好好睡觉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为了遇到更好的你。晚安。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二):读懂少年展品
读张晓晗的书就像面对面听她跷着二郎腿讲故事,悠悠闲闲,散散漫漫。每个作家都会讲故事,但张晓晗肯定属于最会讲故事的行列。
《少年博物馆》一共收藏了108个少年,每个少年都独一无二。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人至深,有的坚定执着,有的悲剧颓唐。这里有明知道永远输,还对赌博充满希望的财神男孩。也有对失眠女孩说,“我的晚安,就是秘密武器”的古德奈先生。矮个子男孩每次路过球场,看到篮球队长威猛地扣篮,就会瞬间委屈得像一个小媳妇。会造句男孩在所有人造“我家门前游过2只小鸭子”的时候,他会造成“我家门前游过两只小鸭子”。
张晓晗在序言里提到一句绕地球很多周的话,“男人只可能长大,永远都不会成熟。”所以少年永远是少年,少年在博物馆里被当作展品,供人游览,回忆,遐想。少年们就像青春的意象,代表林林总总的可能。
对经历过青春的人而言,《少年博物馆》是值得缅怀的过去;对未曾经历青春的人而言,它更像一段段未知的旅途。
张晓晗的作品使人着迷。她拥有诙谐、灵动的语言,善于把平凡的情节刻画得妙趣横生,让人忍不住掩卷而笑;她又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使人眼前一亮。年轻一代作家相比于前辈作家,在人生阅历上是欠缺的,写不出很有深度的作品,这是年轻一代的通病。不过年轻一代的优势在于,他们更能自由驰骋自己的思维,更大胆、更包容。
《少年博物馆》并不是一部有深度的作品,也没有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它的意义在于它记录青春和成长的独特角度。每一个故事都像成长路上的风景。薄薄两厘米,总有一款适合你。
恳切地邀请所有人一起来参观张晓晗的少年博物馆,不过千万别忘记,当你流连忘返之时,千万记得遵守馆规哦!遇到心仪展品,请勿尝试触摸,或强行掳走;严禁爬靠或挤压展柜,以免玻璃碎裂,与展品玉石俱焚;缺乏自控者,谢绝参观。
(2014.09.16)
跟风男生一直很跟风,七岁的时候他迷恋武侠小说,大夏天把他爷爷的绿色军大衣披在身上,伸手摆开了架势后跟我很严肃地说:“看你的九阴白骨抓厉害还是我的九阳神功厉害?”
“我觉得龟派气功波比较厉害,你裹得那么严实是怕被我的龟派气功打死吗?“
”我觉得热一点可能我的九阳神功会更厉害,可能我就会有更多老婆。“
他十三岁的时候迷恋过杀马特,这是他自认为人生中的黑历史。
他16岁的时候Homosexual很红,他一年交往了七个男朋友,从公务员到旅游局小开,桃花朵朵开。
七个男朋友里他最喜欢的那个骗了他的钱,他最不喜欢的那个他却为他哭过。
那天他把我召唤到他家,塞给我个苹果让我坐在沙发上看他哭。
我问他:“你明明不喜欢他你哭个蛋啊?“
”可是他是对我最好的啊。”
“哪里好了,那种中年大叔。”
“他才27啦,我们刚见面他就送我东西了。”
”他送了你什么?“
“一条内裤。”
他十七岁的时候流行原宿风,眼球星空和五颜六色的渐变很流行,他激情地买了捅蓝色油漆说要把他的天花板漆成星空,还好他妈拦着,所以他没有被他爸爸揍成一个傻逼。
19岁的时候他宿舍流行搓麻将,他就买了台小麻将机在宿舍哗啦啦啦搓到晚上三点,直到他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玩麻将还没玩到走出国门他就会先被收垃圾的大爷收尸,他才放弃这一伟大的国粹。
二十岁的时候我们都是暴脾气。我们吵得天昏地暗,然后老死不相往来。
他跟风跟了那么久,我已经不知道哪个才是他自己,或许跟风的时候他才找到他自己。我在想他是不是还会在某个半夜打我的电话,叫我的名字跟我讲他的事情,然后笑着跟我用脏话聊天。
他之所以喜欢跟风,不过是因为他太寂寞了。
我很想他。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四):我只是想窥视队长而已
按理说第一次给队长的书写长评,该谈谈认识了解队长的全过程才像话啊,可惜我懒,叙述能力又差得不行,所以就不唠叨了。
其实这本书的一部分内容以前就看过了,在《萌芽》上面。如果没记错的话,记得当时还在上高中。那一期貌似还有另一篇专栏(连载?),讲各种食物的童话故事。两者其实除了品种多之外其实没什么相同之处,但是它们都给了我一样的感慨:这俩人脑子怎么长的!想出这么多人/食物来编故事?!借点脑洞给我好不好。其实说实话,当时我并没有多少耐心看队长的这个连载,因为,它实在是太长了。一期就讲了很多男孩,虽然精彩纷呈各有特色,但是既然放在杂志上,这种长度实在是很累人。当然,最后我还是看完了,并且成功地忘掉了大多数男孩,牢牢记住了一个拍电影的男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单行本里拍电影的男孩被删了。想来当年的他就是现在书里那个人渣男孩吧。)
看队长的书很轻松,因为语言诙谐,但是又不同于韩寒那种文字游戏的幽默,更多的是融入一些经典的歌词啊小笑话之类的,还有作者本身奇妙的字块组合能力。所以这本书我看了不到一天就看完了。大多数故事都很短,有的就只有几段对话。原谅我以前邪恶了,把108个男孩直接理解长了队长的108个男友。所以心里都是惊叹,哦哇,队长果然情史丰富,一双长腿打天下。当然仔细看才发现,很多人都是她接触过有了解,有的仅仅是一面之缘的陌生人,像是出租车男孩这种。我见过队长本人,笑起来很温和会说我话画的她可爱(其实她本人画简笔画也超可爱的啊)但是掩盖不了酷酷的气质,所以看这种类似“自传“的书我会不自觉地把她的形象代入其中。我会想象,那么酷的张晓晗说出某些话是什么样子,会想象她在咖啡馆里写剧本的画面,会想象很多东西。所以,看这本书的兴趣点居然成了窥视张晓晗~~对呀,我就是想知道拥有长腿的秘诀美白的秘诀变得这么酷的秘诀啊。当然,看完全书我也没找到答案,但是却真正地读到了队长的努力,还有今日的成功真是配得上。我觉得,她很敢。也许她在我身处的集体里面会被一部分人排斥,但是因为自身的懦弱,我很崇拜她。对啊,是崇拜!!
好了,说是讲书的,却还是扯了题外话。书里面有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你是我看完这本书想到的第一个人”。真是不巧,我想到的第一个人是最近常常想起的人。就是因为最近常常想起他,才会在看这本和少年有关的书才想起他啊。虽然他根本不算少年。如果把这张明信片寄过去,大概会被他当成疯狂的女花痴吧。不要。但是如果把他送进博物馆,该贴上“不老人格分裂美少年”这样的标签,而如果我要讲他的故事,必须得是神秘总那篇的长度。
其实生命中出现过的很多男孩不值一提,因为仅仅是不多的交集。但是其实他们也不知道,我心里还是有印象的。那么要提及的必须是“艺术生男孩”和“青春期暗恋男孩”,前者是让我欣赏最后又黯然伤心很久的才华男生,后者是用魅力贯穿了我一整个青春期的穿花衬衫很好看的少年。他们的现在就是以前会幻想的未来,也被打磨成了普通人,但是留在我心里的还是从前的不经世事的少年。现在想想,能够被我欣赏的刻进脑子里的男孩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稚拙,那种透露着天真的可爱。从小到大的品味都没什么改变,我真是没救了。
艺术生男孩。我为他写过很多字,有小说有信件,但是他都不知道。有的事讲起来实在太过冗长,又过了太久,还是翻篇的事,懒得详细叙述。高中最后的日子里,我总认定他是唯一懂我的人,跟其他故作聪明又自甘堕落的人实在不一样。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他送我的钢笔画放在笔袋里,以此激励自己。那时候还在心里立下誓言,说着高考完了一定要重拾画笔。现在想想我真的是常立志的人啊摔。我们没有交换号码,每次都是用QQ交流,跟他聊天我开心又忐忑。我自己在他空间发表的说说猜想他的大学,并且通过后期推理,确定了他的学校院系。后来才知道他根本不在那个学校,所以我的那封信和几张明信片算是扔水里了。而我却觉得很浪漫有趣,当时。也不问人家学校就瞎寄,也只有那段时间才会做出这样的事吧。他随性自由,常常跟朋友出去旅行,又有才华,总之是我向往成为的人。但是因为聊天工具的局限(我总不能在他上线时找到他,总是错过),我们常常一个月才能联系一次。好夸张。后来我就厌烦了,说绝交之类的话。他劝我,并且说,好吧你以后想再联系就和好吧。还说让我寄照片给他,画张肖像。我当时却说自己也能画,真是不要脸。其实是嫌自己丑不好意思。后来却真的是断了联系,发现他总是删我留言,并且最后干脆就把我删了。我也知道他一直有女朋友,以为没关系的(他也会跟我讲女朋友的事),但其实人家不这么想。最后就是彻底断了联系。我当时还很不甘心,抄了他在留言板回给他人的号码,某次短假终于憋不住发了很长的短信,没有心音。后来过年我又想着趁机群发个拜年短信,然后他顺理成章地问我是谁,我问他有没有看到我的长短信(过去四分之一年),他说太长不高兴看。然后十二点他准时发了个新年快乐过来,我回“同快”,这就是结局。其实还有很多话没问很多谜题没解开,但搞得这么筋疲力尽,我也不想再追究了。只是想起以前,居然幻想自己偷偷去他学校然后喊他出来,顿时觉得自己好傻。不过也算是回忆了吧。
写完上面的男孩以后,我已经没力气讲暗恋男孩了。毕竟也是过去了。
Ps:封面上的男的是真的不太帅啊,电子图比实体好看点。==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五):原谅我放荡不羁给差评
该讲故事的时候不好好讲故事,该卖弄的时候也不好好卖弄既然定价定那么高好歹弄几个彩页什么的啊,一页就放几百个字排版还那么丑就拿出来卖怎么对得起读者么……
除了开头那句 男人会变老永远不会长大什么的还有点意思,整本书都不知道在讲什么。。。
我不是张晓晗黑啊,我一个的每一本书都买回来了,好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特别喜欢她写的故事,微博上那几个我有一个朋友的故事其实我觉得写得还挺好看的。
但这个少年博物馆也实在是太扯淡了吧,胡编乱造的碎碎念,自我意识的穿插,不完整的故事,不完整的剧情。
之前看女王乔安 虽然觉得跟陈白露很像,但这语言风格还是挺有意思的啊,怎么现在就变成这样了呢~~~~~~~~~~
除了少年博物馆弄个噱头出来 拜托你好好写字可以吗。。。。。
虽然韩寒最近写的东西也是纯粹糊弄读者,但张晓晗显然还没到那水平啊。。。真不知道五星好评是哪里来的。。。。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六):出卖少年之——黑道少年
不是小说里英俊挺拔以一敌百的黑道贵公子。黑道少年有点胖,看上去既不潇洒也不叛逆。夏天一起出去,从没有见过他穿人字拖以外的鞋。
最后一次跟他见面是前年暑假,我刚刚成为他的第n+1任女友一个月。那段时间他正好跟妈妈闹翻被赶出来,和朋友一起在外面住小旅馆。
他确实不是一个好少年。经常和兄弟们进老派,抽烟打架干所有小混混会干的事情,他妈拿他根本没办法。他跟朋友们一起去吃饭,在街上遇见同学弱弱地问他是不是去打群架。
我们同年级不同班,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校篮球队的比赛上。被换下场的他坐在地上喝水。周围所有人眼里他不过是个混混,是被同班男生评价以“差劲”“人渣”的人。唯独在我眼里诚实又善良。
那年暑假我转去外地读书,我们将近一年不联系。感谢腾讯微博,我从没断过他的消息。
黑道少年金盆洗手不再因为伙同朋友偷家里东西卖钱而被警察叔叔抓,也不会再因为在夜店里亲了黑人老外而差点被揍。意料之中的黑道少年没有再读书。但出乎我意料的是,他找了份工作,做了一名房产中介。很难想象黑道少年穿着全套的西装推销房子是什么样的画面,我坐在电脑后面捂嘴偷笑。
再后来我们重新联系上,知道了他早已辞掉中介的工作,做一些港货代购、卖电灯泡卖电脑之间毫无关联的事情,或许之后也会继续去读书。
黑道少年慢慢也找到了黑道之外的路,我在心里默默为他按了个赞。
他不是一个好少年,幸好我也是一个只喜欢坏少年的好少女。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七):#痞子少年#
除了兔子少年 念念不忘的是痞子少年据他自己说 他是要一路向北的人
身为同班同学 刚认识就能看出他满身痞子气息 他有一个长得一模一样的弟弟 他们的妈妈大概满怀期待 一个叫明 一个叫亮 但我认为他一点儿也不清澈 除了那双眼睛 所以他老是骗人 我也相信他——当然这里的人主要指我自己 我搞不清楚他的大多数举动—— 热爱摇滚 戒不掉烟 崇尚暴力 强势并且固执 认为自己是百年孤独的 这是我年少时无比羡慕的 我们有共同喜爱的东西 我记得他的细腻温柔 也记得他的冷酷无情 即使他是不负责的 但是义无反顾还是想要和他在一起 因此免不了被抛弃的命运 可是不会让人委屈
hey 我思念你到如今 痞子少年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八):少年博物馆--集齊七個召喚出神龍
少年博物馆--集齊七個召喚出神龍我今年22歲
正式談過3個男票
高中時是和初中好友在一起
那時候覺得他簡直是男神
我們談戀愛的時候
只能用轟轟烈烈來形容
兩個人都對對方付出了很多
後來談戀愛才發現其實是個男神經
他自己感覺是霸道總裁
後來因為種種狗血原因分分合合
現在基本上沒有聯繫
只是去年同學聚會兩個人不巧都參加
還是會尷尬
大學時期交往過兩個男朋友
我很愛第二任
他是我高中時認的哥哥
對於他不想談太多
和他一起經歷的事情
仿佛像是個夢
如今時不時他會和我聊天
但我不會主動聯繫他
第三任是大學同學
在班上很多同學慫恿下談了22天
一直覺得對不起他
雖然我對他很好
但和他開始絕大部分原因是受了第二任刺激
最後和平分手
最近都很少聯絡
PS:
小學的時候有被同班小男孩兒追過
初中和堂哥的同學關係甚好
補習的時候被兩個男同學追過
高中被班上兩個好基友追過
其中一個到現在他們家所有人都喜歡我
高考之後參加閨蜜同學會被她基友追得很兇
大學軍訓被同系的不同專業的音樂男追
醫院實習被學長追現在猶豫要不要答應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九):我们给出的那些糖是不是已经到了该去的地方。
前几天入手了『少年博物馆』。第一次接触它,还是在每晚的one上。看到过几个少年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只少年,有给他们建造的博物馆。
大概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遇到一个永远做不了超人的少年。
因为他永远爱穿四角裤。
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遇到一个老男孩,永远会在下班路上听完两遍周华健『明天我要嫁给你』。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遇到一个“不好先生”,在你不管说什么的时候他永远回答你的只有“不好”,然而在你犯贱对他说“你消失好不好”,他依然坚持不懈的说着“不好”的时候而窃喜,然后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不管你曾经是不是想让他浪子回头来到你的怀抱,还是在你失眠的时候“蹭”一声出现一只失眠少年,开车穿越大半个城市爬到山上看到日出,让你再不怕失眠,他们永远都藏在你为他们建的展馆里安静的待着,免费让你参观。
他们不会在意那几年你的糖他们有没有吃到,也不会在意那些糖是否是美味,他们只想永远在你的展馆里被陈列,被怀念,被你瞻仰,或是成为你下一个故事中的对比品,亦或是成为你后代们口耳相传的反面教材。
可是你,只有你才关心你的那些糖是不是都去了该去的地方,他们是不是还会日后回味你的那些口味,模糊记得可能是柠檬味,可能是草莓味,随意什么口味都好,不过一颗糖,吃过就不用记得,吃完了还会有。
可是你只有那么多糖,给完了就没有了。
如果你的糖留不到最后怎么办。
如果最后留不到最后一颗,那就等他给你吧。
你一定会遇到只给你糖的那个孩子,你永远也不用担心会出现最后一颗糖的孩子。
但愿你们的糖只有草莓味,没有柠檬味和苦瓜味。
不过。
在你还没给我糖之前,我自己买糖。
晚安,少男少女们。夏天就快过去了。很快就会吃糖不腻口了。
《少年博物馆》读后感(十):一个大男人读到了自己的少女心
当然了,和大多数人一样,我的整体感受中最强烈的一面还是,现在出书真特么容易啊。抛掉这些用不着我再帮着吐的槽之后,我想说,当作一本思路奇特而梦幻的散文式小说来看的话,这本书更适合男人而不是女人。
108个少年,去皮去肉去灵魂,只保留最鲜明的性格和让人难忘的记忆点,装进玻璃瓶,灌满福尔马林,用蜡封口,帖好标签,一字排开陈列好----任何一个心中住着女王的小女生都在心里干过不止一次这种事吧。
所以对女生来说,看这本书,只会在心中暗骂这位碧池怎么比老娘还做作。
而对于男生来说,我们是局外人啊,就算作为研究对象的同类,我们还不完好无损的能读到这本书,所以我们没那么多怨念。所以我们才有机会在读完之后感受到,也许这108个精神标本,也曾经是我们幼稚灵魂中的某一面。
谁没年轻过。谁又曾觉得自己已经足够成熟。
人家说男人只会变老不会长大,人家还说一个人只能年轻一次却可能永远不成熟,都对。但即便长不大,我们也都会经历那一段属于年轻的年华,有人长有人短,但却都会回味一生。
回顾自己,永远是线性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之间,说不上主观客观主动被动的,总有许多因果关联。回顾别人,大家都能用最客观的角度把所有蛮拧的事情割裂开,单独看待。
而回顾一个少女心中的男人们,能让男人更了解自己,了解同类,甚至了解自己心中的少女情怀。
无论如何,谁不曾怀春,谁没有秘密,谁还没有些只有自己会懂的舍不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