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的读后感10篇

2017-12-01 21:5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的读后感10篇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是一本由孙皓晖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7.00元,页数:68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读后感(一):生死无常,各安天命

     苏秦死了,张仪隐世了,让我不仅想到了两个鬼谷高徒初出茅庐的时候,那时候苏秦选择的是秦国,而张仪则一心要在山东六国闯出一番事业,可世事难料,苏秦西出函谷关入秦,提出称王的建议可因为时势不对而被闲置,张仪也在山东六国屡屡碰壁,时也势也,两人却颠倒了过来。苏秦合纵六国,挂起了六国相印,而张仪也入秦为相,谋划连横针锋相对,这是两大天才的对碰,却因为六国制度的衰朽而使苏秦一再落败,呜呼哀哉,六国能懂得合纵真正意图的寥寥无几,六国都把合纵当成自己的保护伞却从没想过只有自身真正强大了才能保护自己。人从来缺少的就是危机感,只要有薄薄的一层保护膜,人就感自以为是最安全的。
       苏秦早就该退隐的,只不过他还放不下这世事,一方面他想在齐国实现自己的变法宏图再启合纵大业,一方面又放不下燕国的混乱现状。在燕姬提出归隐山林的时候,他犹豫了,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了,他给自己加的责任太多了,他背负的使命不允许他此时休息,他去了齐国,也实施了变法,却没想到齐国的老贵族是如此心狠手辣,苏秦被刺身亡。不过能在最后死的时候,看到燕姬,张仪,孟尝君,春申君也算是死而无憾了。
       张仪算是明智的了,知道该功成身退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就算商君如此厉害能难逃车裂,所以张仪选择了在秦惠王病逝以后马上收拾细软,上书辞官归隐。回头来看,也算功成名就了,在巅峰时期和苏秦师兄纵横天下,一举打破合纵,并进一步巩固商鞅变法,使秦国变成战国第一大国,自己平生的抱负基本实现了,所以归隐也许是最好的结局,只不过秦惠王的逝世将这一想法提前了而已。
      两大天命英才,纵横天下,各建奇功,影响之大,后无来者。可惜,生死无常,本来准备各自退隐后在齐国小海滨一起安养天年,还能够每日谈论世事,指点江山,没想到苏秦却先走一步,只留下一个孤独的张仪,生死无常,只好各安天命了。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读后感(二):纵横之世与孔孟悲歌

  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经常读到战场上的一方打不过了就挂出一种叫“免战牌”的东西,然后另一方就很配合的偃旗息鼓,当时甚是欣慰,觉得三国里如刘皇叔一般的仁义君子还真不少,后来才慢慢觉得“免战牌”这东西纯属搞笑,生死相搏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岂容你挂个牌子就停战?不由得想到春秋时不击半渡之兵而败亡的宋襄公,对比晋楚城濮之战中退避三舍的晋文公重耳,既奠定晋国霸业又成就千古美谈,虽说春秋无义战,然三百年根深蒂固的周礼仍点滴渗透在了春秋的战史中。
  战争的车轮驶至战国,与春秋相比,两百余年的战国乱世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治与社会制度的颠覆、军制战术的革新、此消彼长的逐鹿中原与日趋残酷的战争规模,更让一大批纵横捭阖的谋臣智士粉墨登场。可以说从战国开始,日后乱世中势力间的角力远远超出了排兵布阵的一隅之地,而演化成了国力、军力、战略、战术、外交甚至心理上的全面较量,正如第二部的书名《国命纵横》一样,国家的命运已不止是真刀真枪的战场,而是被悬于纵横家们的三寸不烂之舌上。
  
  苏秦张仪,三尺微命一介布衣,游离与七国之中,仅凭一张利口便搅动天下大势,纵横捭阖胜于百万雄兵,可谓乱世之中的独特气象,但因为善施权术,恶名也不少。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仪用“六百里之地”诓骗楚国与齐国绝交,而后在楚使面前信誓旦旦的说“六里之地”,小时候读这个故事的时候就觉得好笑,堂堂秦相张仪简直如泼皮撒赖一般,虽然乱世邦交固然是利益至上,但如此的厚颜无耻也实在令人大跌眼镜。太史公在《苏秦列传》的结尾中说“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自己为其列传的目的在于“毋令独蒙恶声焉”,可见纵横家们的名声在当时就比较臭,虽然孙皓晖在这部小说中对苏秦张仪也像对商鞅一般不遗余力的美化,但纵横家们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诡谲之道同样也是事实,当然从乱世争霸的角度来说,苏秦张仪的双子座的确是耀眼夺目的一页,其成败功过,自待后人评说。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苏张的纵横捭阖,而是末尾张仪被孟子激怒,怒斥孟子的一番话:
  “孟老夫子,尔等何其厚颜也,儒家大伪,天下可证: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远,唯我正宗。 墨子兼爱,你骂孟轲作无父绝后;杨朱言利,骂成禽兽之学;法家强国,骂成虎狼苛政;老庄超脱,骂成逃遁之说;兵农医工,骂成末技细学,纵横策士,骂作妾妇之道。 你张扬刻薄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却大言不惭,公然以王道正统自居,凭心而论,儒家自己究竟有何物?而孟轲究有何物? 一言以蔽之,尔等不过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整天淹没在哪个消逝的大梦里,唯知大话空洞,欺世盗名而已!
  国有急难,邦有乱局,儒家何曾拿出一个有用主意?!尔等竟日高谈文武之道,解民倒悬,事实上却主张恢复井田古制,使万千民众流离失所,无田可耕!尔等信誓旦旦,称“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实上却维护周礼,贬斥法制,竟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万千平民有冤无讼,状告无门,天下空流多少鲜血! 如此言行两端,心口不应,不是大伪欺世,却是堂堂正正
  尔等深藏利害之心,却将自己说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观其行,却是孜孜不倦谋官求爵,但有不得,便惶惶若丧家之犬!三日不见君王,便其心揣揣;一月不入官府,便不知所终。究其实,厉害之心,天下莫过儒家! 趋利避害,本是人性,尔等偏无视人之本性,不做因势利导,反着意扼杀如阉人一般! 食不言,寝不语,坐怀不乱,生生将柳下惠那种不知生命为何物的木头,硬捧为与圣人齐名的君子。将人变成一具活僵尸,一个个毫无血性的阉人!儒家子弟数千,有几人若墨家子弟一般,做生龙活虎的真人?有几人不是唯唯诺诺的弱细无用之辈? 阴有所求,却做位置彬彬的谦谦君子,求之不得,便骂尽天下!更有甚者,尔等儒家公然将虚伪看做美德,公然引诱人们说假话:为圣人隐,为贤者隐;教人自我虐的,教人恭顺服从,教人愚昧自私,教人守株待兔;最终使人民不敢发掘丑恶,不敢面对法制,沦为物质茫然的下愚,使贵族永远欺之,使尔等上智永远愚弄之!险恶如斯,虚伪如斯,竟大言不惭奢谈解民倒悬! 敢问诸位:春秋以来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诞离奇厚颜无耻之学?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轲!
  自儒家问世,尔等从不给天下生机活力,总是呼喝人们亦步亦趋,因循拘泥。天下诸侯,从春秋三百六十,到今日战国三十二,三五百年中,竟是没有一个国家敢用尔等。儒家至大,无人敢用么?非也!说到底,谁用儒家,谁家灭亡!方今大争之世,若得儒家治国理民,天下便是茹毛饮血!孟夫子啊,干百年之后,也许后辈子孙忽然不肖,忽然想万世不移,忽然想让国人泯灭雄心,儒家僵尸也许会被抬出来,孔孟二位,或可陪享社稷吃冷猪肉,成为大圣大贤。然则,那已经是干秋大梦了,绝非尔等生身时代的真相!儒家在这个大争之世,充其量,不过一群毫无用处的蛀书虫而已!”
  一段话骂的文采斐然,骂的掷地有声,骂的孟子吐血昏厥,骂的让人热血沸腾,孙皓晖借张仪之口,毫不留情的对孔孟之道极尽贬斥,从侧面唱响了乱世之中儒学的悲歌与百家争鸣的璀璨。虽然儒家从汉朝始便作为主流思想统治中国两千余年,但春秋战国时的儒家显然是不得志的,乱世对霸道的渴求让孔孟成为被束之高阁的吉祥物,孔子周游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孟子虽被各国礼遇却也是尊而不用,但却也不代表儒家一无是处,及至汉朝独尊儒术,儒家给中国带来两千年稳定结构的同时也裹挟着思维的僵化,孙皓晖笔下对儒家的批判读起来可谓大快人心,但亦有大谬不然者。私以为儒家作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可谓是必修课,特别是现代社会所缺乏的精神食粮,但倘若用儒学构筑一个人的基本精神特质,怕只会造就一批“世外高人”和穷酸腐儒,孙皓晖大概是看到了当代中国与国际的竞争与战国大争之世别无二致,才会推崇务实进取而排斥固步自封的儒学,但儒家自有其可取之处,张仪怒斥孟子的这段话倘若是出自纵横家之口,当然无可厚非,但若是孙皓晖本人的立场的话,那么我认为就过于刻薄与偏激了,诸君当自取之。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读后感(三):作者借张仪之口对儒家的批评

孟老夫子,尔等何其厚颜也,儒家大伪,天下可证:在儒家眼里,人皆小人,唯我君子,术皆卑贱,唯我独尊;学皆邪远,唯我正宗。
墨子兼爱,你骂孟轲作无父绝后;杨朱言利,骂成禽兽之学;法家强国,骂成虎狼苛政;老庄超脱,骂成逃遁之说;兵农医工,骂成末技细学,纵横策士,骂作妾妇之道。
你张扬刻薄,出言不逊,损遍天下诸子百家!却大言不惭,公然以王道正统自居,凭心而论,儒家自己究竟有何物?而孟轲究有何物?
一言以蔽之,尔等不过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整天淹没在哪个消逝的大梦里,唯知大话空洞,欺世盗名而已!国有急难,邦有乱局,儒家何曾拿出一个有用主意?!尔等竟日高谈文武之道,解民倒悬,事实上却主张恢复井田古制,使万千民众流离失所,无田可耕!尔等信誓旦旦,称“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事实上却维护周礼,贬斥法制,竟要“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使万千平民有冤无讼,状告无门,天下空流多少鲜血!
如此言行两端,心口不应,不是大伪欺世,却是堂堂正正?
尔等深藏利害之心,却将自己说成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但观其行,却是孜孜不倦谋官求爵,但有不得,便惶惶若丧家之犬!三日不见君王,便其心揣揣;一月不入官府,便不知所终。究其实,厉害之心,天下莫过儒家!
趋利避害,本是人性,尔等偏无视人之本性,不做因势利导,反着意扼杀如阉人一般!
食不言,寝不语,坐怀不乱,生生将柳下惠那种不知生命为何物的木头,硬捧为与圣人齐名的君子。将人变成一具活僵尸,一个个毫无血性的阉人!儒家子弟数千,有几人若墨家子弟一般,做生龙活虎的真人?有几人不是唯唯诺诺的弱细无用之辈?
阴有所求,却做位置彬彬的谦谦君子,求之不得,便骂尽天下!
更有甚者,尔等儒家公然将虚伪看做美德,公然引诱人们说假话:为圣人隐,为贤者隐;教人自我虐的,教人恭顺服从,教人愚昧自私,教人守株待兔;最终使人民不敢发掘丑恶,不敢面对法制,沦为物质茫然的下愚,使贵族永远欺之,使尔等上智永远愚弄之!险恶如斯,虚伪如斯,竟大言不惭奢谈解民倒悬!
敢问诸位:春秋以来五百年,可有此等荒诞离奇厚颜无耻之学?有!那便是儒家!便是孔丘孟轲!
自儒家问世,尔等从不给天下生机活力,总是呼喝人们亦步亦趋,因循拘泥。天下诸侯,从春秋三百六十,到今日战国三十二,三五百年中,竟是没有一个国家敢用尔等。儒家至大,无人敢用么?非也!说到底,谁用儒家,谁家灭亡!方今大争之世,若得儒家治国理民,天下便是茹毛饮血!孟夫子啊,干百年之后,也许后辈子孙忽然不肖,忽然想万世不移,忽然想让国人泯灭雄心,儒家僵尸也许会被抬出来,孔孟二位,或可陪享社稷吃冷猪肉,成为大圣大贤。然则,那已经是干秋大梦了,绝非尔等生身时代的真相!儒家在这个大争之世,充其量,不过一群毫无用处的蛀书虫而已!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读后感(四):战国风云人物之卫苏张

上下三两周,六部大书看了两部,酣畅淋漓甚是痛快。期间也敬佩也悲愤也扼腕,几度泪湿襟,老爸见状疑我神经,没事哭甚!感慨万千,唏嘘不已,写下字几行权当看过留痕了。
头两部均以法为绳,以变法为强国根本。第一部主说卫鞅变法,秦国由弱变强;第二部尽展苏秦张仪合纵连横的邦交权谋大才。鬼谷子当真是厉害,别的不说,单就卫鞅、苏秦、张仪三个高徒,适时而出,搅动战国风云,一改战局大势,令人赞哉叹哉惜哉!徒已至此,师复何求!
小说故不可全信,我也没那考究本事,就以此本为界,浅见如下:
1. 纵有世之大才,惟明君强臣同心同德携手相扶方有成就烈烈功业的可能。卫鞅,出身小小卫国,崭露头角于魏国安邑,立身于弱秦。嬴渠梁厚重不务虚华,背负国耻和赳赳老秦的重望,既已视你为国之栋梁就会成为你最坚实的后盾。如此强强组合联袂登台大争之世,一明一暗,一冷峻铁腕殚精竭虑,一深沉老道极力权衡鼎力支持,肝胆相照推心置腹,无他。什么出将入相尾大不掉,什么日久生嫌隙,没有合二为一的信任,随便一条就可以使组合解体,使你入地狱。但毕竟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志大才疏者,或者自叹生不逢时者,可以退下了。
2. 死板无法顾全,需适当转圜。但能否转圜灵通,也的确是秉性使然。先说卫鞅,他刚毅冷酷,一副随时慷慨赴死的毅然决然,非人可以撼动;他“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杀伐决断有余,但灵活变通不足。他发起千古大变,誓死护法无恩可开无情可顾,亏得有秦孝公运转善后极尽权事,卫鞅才没有后顾之忧。但如果他能在太子赢驷触法事件上对赢虔的处理更婉转得当些,也不至将原本肱股鼎力的支持生生变成深不可灭的仇恨,终至车裂的下场。再说苏秦,入秦不利落魄归庄体味人间冷暖,隐忍刻骨孑然一身正气傲然;但遇时势大挫,也渐渐懂得自调“顺势持己”,不再拒斥蔑视权利场,当他再次面对云谲波诡鱼龙混杂的庙堂战场,虽还谈不上如鱼得水,也自有一番登高鸟瞰的感触了。虽然合纵失败枉佩六国相印,出邯郸入临淄,变法强齐,也算完成自我迭代,苏秦2.0也。最后说这张仪,是这三才中秉性气度最合我意的。格局、谋略、辩才自不必说,而所谓鬼才,无“鬼”不成才。张仪不拘小节胸襟坦荡自由洒脱,会调戏小妹亦会持剑对决,机变灵活,位极人臣,却懂得体察人情世故,更接地更近人。仅这一点,就给赢驷省了不少力气,不用像他老爹那样要一直擦屁股。西秦志要东出平天下,张仪和赢驷联手,也顺势完成了内部升级。
3. 名士得一红颜知己,既体有芳香又可不受掣肘放手革命,快哉!白雪,巨贾后裔女掌柜,一身白裙,身予卫鞅;燕姬,王族后人位宫闱,一身绿纱,嫁于苏秦;赢华,赢秦公主,绯云,获救孤女,均一身男装女英雄,投于张仪之左右怀抱。哈哈哈,也就张仪这颗自由心,能雨露均沾左拥右抱。话说这几位女中翘楚,生得亭亭玉立那是自然,还得不屑荣华富贵高冠王车,聪慧智识重情重义,能识大体能做决断,善用女人的细思和所长助君一臂,还能适时化为温柔乡,堪称完人。这样的才子佳人何其般配,可这样的女子人间几何?忍不住我也来品评一下。白雪,太仙了,当卫鞅想为她而退时,她却劝他留。为了让卫鞅可以全心全情投入变法大业中,她决然撤回老山林独自把腹中儿生下养大,如此散淡闲云无出其右,非常人可及。白雪的柔可化卫鞅的刚。燕姬,明白人,时势力挽也是枉然,但肩有国命仍然奋力周旋。当她劝苏秦归隐做个快意山人时,苏秦的犹豫让她明白该放手成全,如此通情达理不拖泥带水,当真是不简单。燕姬的明可坚苏秦的韧。赢华,快人快语手段霹雳勇武有谋,敢与张仪嬉笑怒骂,这等敞亮豪侠高于常人。赢华的豪正对张仪的情。但比起至仙至理至才之人,我会更喜欢赢华,是个够得着的女子。绯云,虽然才情不足段位略低,但也是忠贞护主不失可爱的武功姑娘家。希望天下的卫鞅都能遇到白雪,苏秦都能遇到燕姬,张仪都能遇到赢华,然后互相珍惜。
4. 人都是有弱点的。纵横策士深知“义利两端,言不及义,必是言利之人”。计自人出,人必有本。究其根本,对症下药,便可天堑变通途,无论阴谋、阳论、色诱、金置。
5. 恋栈无功,当归则归。将生死置之度外固然令人敬佩,但如果不审时度势,非要极尽人事,直至被小人离间阉人算计使阴,岂非太过偏执,与莽夫何异?被褫夺官爵都算事小,难道受以极刑身首异处才堪壮烈一生么!舍我其谁是壮举,蛰伏而出为不堪,这种思想还是不要的好。
6. 非其人,勿与语。这也是我现在体会最深的事。如果你觉得我寡言少语,那要么是因为我不懂只能以听为主,要么是我不想多说,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不需要去寻求理解,能理解的人一语便通,无需多说;有理解鸿沟的人,多言也无益。所以,不论是相亲还是聚会,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聊不来的就一语带过,琐事二三简单了事。棋逢对手格局相当,话匣子自会打开,关都关不住,大概就叫情不自禁了。遇其人,则语之。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读后感(五):第二部观后感

既然是“国命纵横”,主角自然是苏秦和张仪了。这对鬼谷子同门师兄弟,一个合纵,一个连横;一个沉稳,一个不羁。 小说中的苏秦,为能棋逢对手,把张仪推向了秦国。我不太能理解这种心理:一方面口口声声家国大义之理想,一方面又给这样的理想施加实现的难度,岂不是视家国大义为儿戏?历史上,苏秦确实帮过张仪这个忙,不过目的并不单纯。苏秦也腹黑,我就放心了。 张仪入秦,天时地利,如鱼得水。比起苏秦,张仪的个性更具魅力:才学过人又作风泼辣,嬉笑怒骂又鞭辟入里,玩转纵横捭阖,化解秦国危机。似乎作者也更偏爱张仪,不仅安排两位佳人共侍张仪,还用一场虚构的战役一下推倒苏秦好不容易搭起来的合纵积木。 再说孟子。作者该是多厌恶他啊?第一部借尸子之口,第二部借张仪之口,三骂孟轲。有知友不服,指责作者不读孔孟瞎批评。确实有这个嫌疑,比如作者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含义就有误解。不过,孟子这种理想主义在战国的确难寻生存土壤,不合时宜,跟他的“学霸”气息一样,总不受欢迎。哦,对了,“学霸”在那个时候可不是个好词,大概是“自恃站在仁义道德的最高峰,藐视峰下黑压压一片俗人”的意思吧。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Joy的读书笔记)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读后感(六):达则兼济天下

 这本书看了有一个多月了吧,越来越忙了哇,先感慨下。
    言归正传,这本书看的还是很酣畅的。
    鬼谷子先生门下的两位纵横家—— 苏秦,贵族后裔,儒人雅士,齐楚燕韩赵魏齐丞相;张仪,江湖浪荡才子,秦国丞相。这么说来,苏秦要略胜一筹,因为一盘烂棋总归不好下,相比之下,张仪占据了人和:英明秦惠王的信任以及与将的和谐相处。
    战国的大背景下,各路君子名士如屈原、四大公子、各国的将军、丞相;各国交替上演的国君也不能忽略(虽然也有各种奇葩君主,谁让他命好呢),再加上被作者批斗的体无完肤的老孟子、以及结尾突然出现的庄子,有点像侠客组织的墨家,新兴的法家(那时的学术是有多么的欣欣向荣)......好吧,这些人已经足够分量的衬托出两位主人公了,突然觉得他们好幸福,某人曾说过(忘记了),知识分子适应生活在战国时期,达则兼济天下,仕途不顺咱至少可以去稷下学宫煮酒论天下,骑着小毛驴周游列国,一个国家不适合我就转战另一个国家,那时候的氛围多美好(脑补是这样的,真实的情况有待考证)~~
      本书通过苏秦和张仪一轮轮的奔走于六国之间,一个企图“合纵”,一个企图“连横”也就是瓦解吧,张仪有强大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秦朝作为backup,没有苏秦那般悲催。“秦国的民心胆气滋养了张仪的英雄胆气,苏秦在六国失败后各国分崩离析中胆气丝丝缕缕的飘散了”,不禁感慨民风多么的重要。
   英雄的落幕:苏秦被老贵族刺杀了,张仪的老大秦惠王离世以后带着两个心爱的女人归隐了,张仪又幸福了。
    张仪和苏秦,缺少了任何一个,另一个人的价值都得不到充分的体现,有一个懂你的对手是人生一大幸事,必要条件是你的队友是你的朋友而非坑你的人。
    历史小说中穿插着一点爱情,读起来容易让我这样的女性读者心动哇。犹记得第一部商鞅身边有两位女人:一位,红颜知己,老墨子的爱徒,能力自然超强,又温柔又漂亮又能干又冰雪聪明,若即若离,总是在必要时候出现,必要时候离开,陪着他一起奔赴黄泉(这么形容哪位男子不心动~~~~~~);另一位秦国公主,与第一位的差别是遇到商鞅晚了一步....。大秦的国君,也惦记着心爱的女人,一直未娶(未考证,凄婉的爱情也好美~~)。本书中,张仪身边也有两位女神,我一直纳闷她俩怎么可以那么和谐的相处,是我太小心眼了嘛,差距!苏秦又悲催了,看上了燕国国君的爱妃,当然这个爱妃也是政治的产物,最终在一起了,时间很短暂。
     这些人物他们在处理爱情上,个人认为,为了前途他们是愿意抛弃爱情的,能被他们爱上的女人也不是小家碧玉,极其的懂事,总是在对的时间离开。
     另:书中经常吟唱的诗经真是美,那时人们在表达感情其实很开放的,所采用的方式也是很文艺的。
    自己文笔不好,只能表达成这样了,更多的背景还需要看更多的书籍,光一本书难免作者会有失偏颇。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读后感(七):时也运也!知己双侠!

自秦孝公和商鞅变法强秦之后,秦惠公为当权亲政,车裂商君;又为巩固王权,挡旧族复辟,以秦军之铁骑,一举镇压旧贵族。雷霆之势,无人能及。
第二部的《国命纵横》就是在秦惠公亲政不久,国运飘荡中开始的。如果说秦孝公和商鞅将一家频临破产的公司-秦国,拖出了破产的泥潭,并使它逐渐走向富强。接班而来的秦惠公,可谓任重道远。前有商鞅变法的自在民心,后有大出天下的秦族使命。他必须要找到一位在他的时代里能够如同秦孝公与商鞅的“黄金拍档”。
另一方面,战国中期伊始,外交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一个国家能否阔疆拓土,除了军事和经济实力外,是否有一个胆略才具过人的外交官显得异常重要。于此同时,战国时代,各个国家对知识分子的推崇,倚重甚至依赖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这种高度直接形成了思想的自由。那个时代的思想的自由,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难以企及的。是真正做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时代。
六国有张仪,秦国有苏秦。这两个白身士子,以及他们提出的外交策略,真正做到了影响整个战国时局,乃至后世几十年的格局。但是凭一己之力,要想力挽狂澜,却是任何时代的现实都不容许的。张仪凭己身之力,纵横六国之力,荣耀有余,功勋不足。苏秦意气奋发,独身入秦,以连横奇策,当六国陈兵,胆气过人,时运略好。
时也运也!
纵横兵败,不是败在张仪,而是败在私心。各国出兵,都怀鬼胎,以利为先,且忽略了”自强“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如果是依赖别国的军队来实现自己”大出天下”的美梦,是闻所未闻。纵横出兵,看似兵强马壮,实则是群龙无首。人都没有办法说服别人。漫无目的的傲娇是最要命的慢性自杀。
连横险胜,不是胜在苏秦,而是胜在民心。秦国商鞅变法贯彻已然几十年,一代秦孝公,二代秦惠王,都是变法坚决支持者。民心所向是秦国最大的优势。王权急于一身,权臣如臂所指。苏秦去对了地方,找到了最适合施展才具的大舞台。另加上司马错运筹帷幄,才会破纵横。
如果张仪入秦,苏秦走六国,会是怎么样的结局呢?
说几句楚国屈原这个人。
此人出身豪门,心系国运,是出国贵族中拥护变法的超级支持者。才情是有,但谋略不够。这一点从他挑起暗杀苏秦,私自起兵,全军覆没于秦兵中能够看出。
兵败秦军之后,被楚王贬黜。后纵横新秀鲁仲连欲再度纵横抗秦,力邀屈原代表新法势力复出,对抗楚国旧族旧法。可惜,当时的屈原在经历了兵败秦国,贬黜之苦,及多年苦寒岁月的折磨,心有余而力不足,后深知楚国振兴无望,投河自尽。浓重的悲情色彩急于此人一身。
出身豪门,才情纵横,谋略眼光略逊,性格冲动易怒,悲观济世。
后世以端午节纪念他的爱国情怀,以此书的描述,只能说智者见智了!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读后感(八):大秦帝国

《国命纵横》下卷:1.上卷重点写连纵,下卷重点写连横,苏秦张仪这哥俩关系情同手足,工作比拼却是针尖麦芒,一直困扰我的,是苏秦和张仪的历史贡献究竟是什么?看完后有了自己的体会,连纵连横之前,六国谁都不是秦国对手,不但病入膏肓,而目讳疾忌医,连纵连横的不断较量,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使天下大势发生了明显变化。苏秦张仪,都是朝着天下一统、解民倒悬的目标,走出了两条不同的华丽曲线。六国先后进行二次变法,虽都不及商君深彻冷峻,但也开启了六国砥砺自强的新局面,使六国在只知扩疆拓土的认知层面上,也逐渐明白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实力才是一切的根本。在一段时间内形成互相鼎立的微弱平衡,达到了救民于水火的目的。2.怎样评价屈原?屈原是小学课本中认识的一位爱国忧民的历史伟人,从小深知他的九问、离骚,熟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听说家有诤子、不败其家,国有诤臣、不亡其国,历史上的屈原,展现在我脑海里的,改变了我心中的印象,以前认为屈原是文官,看后才知屈原是统兵的大司马,以前以为屈原郁郁不得志,看后才知屈原曾经和春申君黄歇联合变法,执掌兵权,训练新军,是连纵干才。但屈原在说服楚怀王不成后,剑走偏锋,秘杀张仪,逼秦攻楚,想置之死地而后生,在非常情形下用非常之策,更私自调动兵马与秦国决战,致使八万新军全数覆亡,使连纵形势急转直下,最后自己也承认“屈原,意气太过了……”屈原强力扭转了楚国倒向秦国,又完全堵塞了楚国重入合纵,更一举毁灭了楚国变法的希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功也罪也,孰能说清?但屈原为国尽忠、为国而死、投江自尽的忠烈之心值得我们永远铭记。3.怎样评价连纵与连横?苏秦厉害还是张仪厉害?以前总在思考这两个问题,读完书才知道,思考这两个问题,证明认知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还受知识和阅历的极大限制。弱燕生苏秦,强秦成张仪。苏秦在秦,苏秦胜,张仪在秦,张仪胜,比拼的根本是实力。苏秦张仪,各守初衷,连纵连横的成败,苏秦连纵的是扶不起的六国,张仪连横的是根基坚固的秦国,苏秦连纵属于资源整合,易生嫌隙,张仪连横采用的是积羽沉舟,长破合纵,不断分治,各个击破。两大战略背景不同,各有特点,共同丰富我们的历史长河,又何须分一高下?

  《大秦帝国·第二部 国命纵横(上、下)》读后感(九):最后,还是顺势而为

我不知怎么描述此刻的心情
内忧外患吧,有点儿。日子是还过得去的,但是,少了知心人啊。好像,逼走田忌孙膑的魏惠王。自己,表面上尊贤敬贤,但是又不任贤。不知道怎么描述了,不贴近生活不贴近实际。不能像某些人一样天天泡图书馆,真心觉得楼雨佳这个小朋友真不错,还在努力学习法语中。我想,她是属于实现自己梦想一类的人不。而我,现在,不是。我,这是害怕了吗?我还有安全感吗?可耻地问自己这个问题
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难以哉。心境,就此淡了吗?好可怜啊。
我不喜欢现在的寝室,蛋蛋在打游戏,开着YY开黑;徐陇生刚回来,念着‘笑趴了,笑趴了’惹人注意。我,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了,还不如当寝室只是一个人的空间,自己过自己的真好。
遇上,聊得来的人,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与之 谈心的,于是用来一起吃喝玩乐。不语不快之事,用力地一起玩乐,一起狼狈。他们,并不是用来谈心的人啊。我知道
真是可怜,诸侯列国,对自己的情况并不了解。唯有秦国,秦惠王一一数出自己的实力,而不是从别国对自己的态度中盲目不自知。可叹,有多少人是了解自己的。
其实,我是蛮喜欢楼雨佳的吧。多好的姑娘凭什么不喜欢她。我不埋怨自己的家庭对我造成的影响,我不希望有阴影,我也无力去改变。但是,我知道爸妈还是很爱我的,他们都希望我好,虽然他们所能做的很少,自顾不暇的可怜吧。我的心情很差。
我希望未来,我会遇到很多人,我会珍惜他们,我会成长。
其实,自己是不会吃苦的。苦,辱,败,我一样都不能承受,所以我逃避,很可怜啊。
我不愿意这样,我希望我的心境我的心胸我的见闻,都有成长。我会玩,我懂得快乐。
我不希望,因为人家是人大的姑娘就不敢追。我以后还要遇到北大的姑娘, 理工的姑娘,我,不希望自卑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上。我希望,我的努力会让我成长,虽然我没怎么努力。
吃饭去了,,吃完饭做会儿阅读。
不必悲伤。有空就要去图文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